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演讲能力:巧用态势语

提高演讲能力:巧用态势语

时间:2024-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演讲中态势语的合理运用HE LI YUN YONG HE LI YUN YONG内容描述态势语的功能及类型描述我们用的语言除了用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辅助语言,就是态势语。重点透视表情语言的合理运用情是指人们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因此,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就成为心灵的屏幕,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感情。笑是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很好的润滑剂,它可以迅速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体现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

提高演讲能力:巧用态势语

第五章 演讲中态势语的合理运用

HE LI YUN YONG HE LI YUN YONG

内容描述

态势语的功能及类型描述

我们用的语言除了用有声语言表达外,还有辅助语言,就是态势语。态势语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有的人对它进行研究,说:有一条信息如果传播出去,所有的效果中间只有38%是有声的,7%是语言(词),55%的信号是无声的,所以每个人,每天平均说的话只有10~11分时间,且平均每句话只占2.5秒,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有声是低于30%的,60%的信号是通过无声的信息发出去的。这个对无声信息的研究,给我们一个提示,除了要注重有声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注重无声语言的表达,就象我们看见别人的表情常会说“我看见你就知道你要说什么”,这就是“别人”在用无声语言(态势语)传播信息。所以,态势语言是通过人体器官的动作,或者某一个部分形态的变化来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凡是通过手势、身姿、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统统称为体态表达或态势表达。

体态语内涵要记住:

1.是一种最古老、最原始的交际方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交际方式,是源远流长的,必不可少的;

2.是对口头表达必要的补充和辅助(除哑语外);

3.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受表达环境的制约。

态势语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从个人来说:

1.反映人的性格和心理;

2.反映人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

3.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从日常交际来说:

1.更形象的传递信息,表达思想;

2.更有利的传达情感,反映情绪,如:拍案叫绝、暴跳如雷、扪心自问、趾高气扬等,

3.更有效的昭示心灵,加深理解;

4.更恰当的联络各种关系,使交际更得体。

态势语类型及操作:

1.手势

(1)手指语言:“大拇指”动作一般表赞美、夸奖,但有时表高傲的情绪;“十指交叉”一般表自信、敌对情绪、感兴趣;“抓指式”一般表控制全场之势;“背手”可给自己壮胆,镇静,也表自信,但对有的人是种狂妄表现;“手啄式”表示不礼貌的动作,本身就有一种挑衅、针对和强制性。以上都要看具体环境和当时面部表情。

(2)手掌语言:“向上”表示诚恳、谦虚;“向下”表提醒、命令;“紧握伸食指”带有一种镇压性;“搓掌”表期待,快搓表增加可信度,慢搓表有疑虑;“手掌向前”表拒绝、回避;“手掌由内向外推”表安慰、把所有的问题概况起来;“劈掌”表果断、决心。

(3)手臂语言:“手臂交叉”表防御;“交叉握拳”表敌对;“交叉放掌”表有点紧张并在努力控制情绪;“一手握另一只手上臂,另外一只手下垂”表缺乏自信

2.眼睛语言

我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嘴巴可以说话,眼睛不能说话,眼睛的奥妙,在于它是真实的。可以编出一千句、一万句谎言,却不能遮挡眼睛的真实性。眼睛注视用得多的有三种:

(1)凝视。集中目光看对方,如果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额到双眼,使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

(2)环视。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的扫一下,好处是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个人)交流,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握说话的主动权控制住。

(3)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3.表情语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面部表情,脸上的每个细胞、每个皱纹、每个神经都表达某种意愿、某种感情、某种倾向。面部表情是最准确的、最微妙的人的“晴雨表”。人的面部表情贵在四个字:自然,真挚。面部是思想的“荧光屏”,演讲的面部表情一般要带微笑。

重点透视

表情语言的合理运用

情是指人们表现在面部的思想感情。它是凭借眼、眉、嘴以及颜面肌肉的变化等体现出来的,内容极为丰富。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面部肌肉组织是由24双肌筋交错构成的。其中,有6双肌筋,可以通过收展,来表示愉快时的感情。有18双肌筋,可以通过收展,表示不愉快时的感情。这种面部肌肉组织所产生的感情表现,不受国界、地区、人种的限制,是对于任何社会的人都通行的交际手段。人们对现实环境和事物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就是通常所说的感情,其经常有意无意地通过面部表情显露出来。因此,表情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过程中,就成为心灵的屏幕,能够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沟通人们的感情。这对于提高口语表达效果是很重要的。两种重要的表情语:

1.笑容语

笑容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态势语。笑是口语交际活动中的很好的润滑剂,它可以迅速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体现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在谈话时我们不但要注意笑的作用,还应当力求善于笑。

(1)笑的时机要恰当,要注意选择笑的时机、场合和话题。

该笑的时候笑,不该笑的时候就不能笑。在欢庆的场合,在轻松的气氛中,在诚恳坦率的交谈中,应该笑;但在谈起不见好转的病情,同去世的人的家属谈话,说起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和损失时就不能面带笑容。有些人平时随便惯了,以致遇到参加单位同志追悼会的场合,在给烈士扫墓的时候,在瞻仰领袖遗容的时候,还在嘻嘻哈哈,说说笑笑,这就显得很不恰当的。

(2)要注意掌握好笑的分寸。

在日常生活谈话中,笑容主要是根据交谈者的关系、谈话的内容以及谈话者的性格、习惯等自然体现出来的。

笑的方式很多,我们经常用的有微笑、轻笑、大笑等。微笑是一种不露齿的笑容;轻笑表现为上齿露出嘴巴微微张开;大笑则表现为嘴巴张成弧形,上下牙齿都可看见。

微笑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可控性的笑容,它使人觉得和蔼、可亲、文明,是仪表的一个构成要素。微笑时面部肌肉容易控制,可以较长时间地维持笑容。笑的时候应该自然大方,得体适度。那种咧嘴龇牙的笑,嘻嘻逢迎的笑,挤眉弄眼的笑,忸忸怩怩的笑,都会给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不良的印象。因此笑容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所以演讲者需要不断提高文化情操的修养,使笑容反映出美好的心灵。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能感染对方,产生呼应。嘲笑,冷笑,幸灾乐祸的笑都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微笑是通过不发出声的笑来传递要表达的信息。微笑作为一种表情,不仅是形象的外在表现,也是人的内在精神的反映。因而演讲者要善于使用微笑,就要注意微笑的主要功能。微笑能强化有声语言沟通的功能,增强交际效果;微笑还能与其他体语相结合,代替有声语言的沟通,如在接见众多的宾客时,只要边微笑边招手,也具有“欢迎您光临”的功效,同样会使客人感到热情、有礼;在交谈中,遇到不易接受的事情,边微笑边摇头,委婉谢绝,不会使人感到难堪。

2.目光语

柯云路说过:“目光是一种更含蓄、更微妙、更有力的语言。”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确实,眼睛是人体发射信息最主要的器官。目光持续的时间、眼睛的开闭、瞬间的眯眼以及许多细小变化和动作都能发出信息。眼睛传递的信息最丰富、最复杂、最微妙。

解剖学的观点来看,眼睛是大脑的延伸。因此如果医生发现眼底动脉硬化,那么证明脑动脉硬化了;发现眼底视神经肿胀,证明脑细胞水肿或长肿瘤了。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大脑的思想动向、人的性格、内心想法等都可以从眼睛中看出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显露感情的重要方式是面部的表情,其中眼睛在面部又占有特别显著的地位。人的各种复杂的内在感情,如喜、怒、哀、乐等都会从眼睛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上面引用的孟子的一段话,就是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有效了。因为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正,眼睛就明亮;心歪,眼睛就阴暗。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睛,这个人的善恶又能往哪里隐藏呢?这话说得非常精辟。人的内心情感、胸中隐秘,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复杂多变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眼神坦荡明澈,显示为人正直,胸怀广阔;眼神狡诈,显示为人虚伪狡猾;眼神执著,显示为人坚定;眼神浮泛,显示为人浅薄;眼睛能够燃烧起爱和恨的火焰,能够射出奇异的光芒,或令人精神振奋,或叫人胆战心寒。在说话过程中,眼睛能够把人的思想感情、心理变化、品德、学识、情操、性格和审美观等都展示给听者。所以,凡是有经验的谈话者,总是注意恰如其分地巧妙运用眼神,与有声语言相协调,去表达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去调整交际现场的气氛。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作公开演说或电视讲话时,从不戴眼镜,要同法国人“眼对着眼”讲话,因为他对眼睛交谈思想感情的作用极为重视。今天,我们的不少领导者在和人交流时,如果不仅倾听人家的谈话,而且眼睛适当地看着对方,能给对方一种受到尊重、受到重视的感觉,这样的谈话一般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干部,讲话时两眼死盯着讲稿,谈话时两眼或仰望天花板,或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使人感到他“目中无人”,不知他心里在想着什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不会好。因此,和人谈话时,一定要“目中有人”。还要根据谈话的对象、谈话的内容、场合、气氛,恰当地运用目光语,这样才会有良好的谈话效果。

温馨提示

通过姿态加强表演的力度

我们这里所说的姿态指演讲者的手势和动作表情。它和眼神一样,是一种态势语言。在演讲中,它同有声语言和眼神一样,都是表达、交流的工具。它能够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或者把有声语言加以强调,能够与眼睛的活动变化协调一致,以共同完成演讲任务,争取演讲的最佳效果。又因为它在演讲中是一种外观形式,具有完全的可见性,所以它在演讲中的作用是与眼神同等重要的。比如眼神会说话,会传情达意,姿态也能这样,眼神具有一种有声语言难于企及的力量,只要一个眼色就可以促使他人的行动。姿态也不例外,只需一个手势便可以从可见而不一定能够听到的地方把人召来。它和眼神一样,都可以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它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意识的,一种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通常又分为习惯性的和下意识的两种。习惯性的,一般忌用,除非是良好的习惯,否则用来弊多利少;下意识的,则一般可用,但要对它进行加工,使它具有表情的力量和明确的目的性。有意识的,则可恰当使用。

手势语在演讲态势语言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演讲者运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手势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情感手势语

情感手势语主要用于表达演讲者的情感,使情感表达得更加真切、具体、形象、渲染作用很大。比如讲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演讲者怒不可遏,双手握拳,不断地颤抖,加上其他动作配合就展现给听众一种愤怒的情感,既渲染了气氛,又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又如,西方政治家在一些盛大的群众集会上演讲之前,面对热烈鼓掌的广大听众,他们往往会用双手举过双肩,手心向外,向听众摇摆。它表示两个含义,一是对听众的欢迎致以礼貌性的谢意,二是恳请听众可以停止鼓掌,以便他开始演讲。和其他类型的手势语相比,情感性手势语在演讲中运用得最多,其表现方式极为丰富。

(二)指示手势语

指示手势语其特点是运作简单,表达专一,基本上不带感情色彩,直接指示了演讲者要说的事物。例如,毛泽东曾多次为党政军干部作演讲,为了使演讲条理清晰,给人的印象深刻,他就把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并且边讲边用右手扳着左手指,一个一个地数,其手势语含义直截了当。再如,当说到“你”、“我”、“他”,或者“这边”、“那边”,“上头”、“下头”等等,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给听众以实感。这种手势语,只能指示听众视觉可及范围内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用这种手势语。

(三)象形手势语

象形手势语主要用来摹形状物,给听众一种生动、形象、真实的感觉。比如讲到“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说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听众就可知道它的大小了。这是一种极简便而常用的手势语。

(四)象征手势语

象征手势语比较抽象难懂,但用得准确、恰当,就有引起听众心理上的联想,启发思维。比如讲“社会主义祖国,好比一辆大车正迎着初升的太阳飞驰”时,演讲者可向前方伸出左手或右手,以示“大车”飞驰的方向。

(五)习惯手势语

我们上面所介绍的其他手势语都是演讲者有意识运用的,而这种手势语却不同,它往往是在演讲者下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其含义不甚明确,有时连演讲者本人也难以说清楚。例如,有一位大学教授上课时,每遇到一时忘记了某一个问题,他总是伸出右手,朝着自己脑袋上使劲地“啪、啪、啪”敲打几下。虽然问题被他想起来了,但是同学们却被他这副样子逗得哈哈大笑。有的人在演讲中,喜欢一边讲,一边双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这种手势已经形成习惯,一下子难以纠正,一到台上就不知不觉地表露出来,它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是不太美观的。但有些习惯手势语有时却又独具魅力。如斯大林演讲时习惯手拿烟斗,边讲边摇动。这种手势语并无害处,相反倒成了斯大林独特的演讲风格的一部分。

(六)单式手势与复式手势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只用一只手做的动作姿势叫单式手势;双手同时做的动作姿势叫复式手势。它们在演讲中怎么运用,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但应注意三点:

1.看表情达意的强弱。如果讲到批评或表扬,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时,而其情感又要求表达得极为强烈,可用复式手势。在一般情况下,用单式手势就比较合适。

2.看会场的大小。如果会场较大,听众较多,为了发挥手势的作用,便于掌握听众,就用复式手势。反之就用单式手势比较适宜。

3.看内容的需要。这是单手式和复手式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离开了内容的需要,即使会场再大,情绪再强烈,不该用复式手势的,用了复式手势,也显得滑稽可笑。比如讲到“同志们,千万要注意,这次试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次”这句话时,举起右手的食指,就可强调“这一次”的重要性了。如果举起两只手的两个食指,显然是既乱意又难看的。另外,不该用单式手势的,用了单式手势,就显得无力。比如向听众发出号召:“同志们,让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吧!”如果用了单式手势,仅把右手向上扬起,就显得单薄而无力。如果用复式手势,将双手向上扬起,就显得有气魄,有声势,有感召力。(www.xing528.com)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手势的活动区域及意义:从活动范围看,手势的活动一般可分为三个区域。

(一)肩部以上,称为上区

演讲的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很多情况下是表示理想的、想象的、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如表示殷切的希望,胜利的喜悦,幸福的祝愿,未来的展望,美好的前景等。像配合“我们的前程是无限光明的”,“希望同志们为开创新局面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才智”这样内容的手势,在上区就比较贴切而有意义。

2.肩部至腹部称为中区

演讲者的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很多情况下是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一般来说演讲者的心情比较平静,比如“整个方圆仅有500平方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像表现这样的手势,在中区活动就比较合适。

3.腰部以下,称为下区

演讲者的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很多情况下是表示憎恶、不悦、卑屑、不齿的内容和情感。比如,“在公共场所吵闹,实在是不文明的”,“随地吐痰是可耻的行为”,表示这些内容的手势就宜于在下区。

在整个手势中,手掌的运用占居首位。其基本方法和作用如下:

(1)手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这种手势,主要表示贡献、请求、承认、赞美、许诺、欢迎、诚实的意思。比如说:“我想大家是能够做到的。”“希望同志们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的新局面而多做贡献!”“希望同志们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凡属这类内容的,就可以用这种手势。

(2)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这种手势,主要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反对、制止、不愿意、不喜欢的意思。经如:“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我们是坚决反对的!”“我们不同意采取这种办法。”大凡这类内容,就可以用这种手势。上述两种手势,是用单式还是用复式手势,可由演讲者视具体情况而定。

(3)两手由合而分开。这种手势,多表示空虚、失望、分散、消极的意思。比如:“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理想,那他将一事无成!”“我简直是没有办法。”“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仍然是不见效的。最后他们还是分开了。”类似这样内容的,基本上都用这种手势。

(4)两手由分而合。这种手势主要表示团结、亲密、联合、会面、接洽、积极的意思。“我们要团结起来,把这个工作做好。”“同志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凡是这类内容的,就可以用这种手势。

(5)单式手势的“冲击式”。如:“同志们,如果敌人敢于进犯我们,我们就坚决把它打出去!”“同志们,向着未来,向着胜利,前进吧!”手势就要紧密配合最后一句话,果断、猛力地向前方伸出去,给人一种信心和力量。

(6)单式手势的“推顶式”。如说“中国人民是无所畏惧的,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顶得起”,以手心向上推顶出去,就给听众一种气魄浩大之感。另外,手掌向下,向后,则表示卑屑、消极、后退、黑暗的意思,讲时可灵活掌握。

演讲者手指的运用在演讲中虽然较少,但它也有很强的表意作用,表现在:

(1)表示人格。伸出拇指,就是赞颂、崇敬、钦佩之意。比如,“蒋筑英同志真了不起呀!”伸出小拇指,则表示卑下、低劣、无足轻重的意思。比如,“这种人的言行,实在太卑劣了。”

(2)指点事物或方向。为了使听众见到具体事物,演讲者可用食指指点那一事物,也可以指示某一方向。

(3)表达斥责、命令的意念。如“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时可用食指指点,既明确对象,又加重了语气和意思。

(4)表示数目。如“‘五讲四美’的具体内容是,第一”在用手指表示数目时,可用一只手的手指的伸曲,也可用两只手的手指互相配合。如用左手的手指伸曲表示数目,而用右手的食指指点,这样做会使演讲内容表达更鲜明。

从演讲活动总体上来看,拳的运用很少。常用在政治、法律、道德等内容方面的演讲。学术演讲基本不用。用拳则表示愤怒、破坏、决心、警告等意念,如“这个仇我们是一定要报的!”“谁敢侵略我们,就一定要消灭它!”用拳时,可以直锤,也可以斜击。用拳有时也可表达有力和团结的意思。这要根据内容需要来定,但非到情感异常激烈时,决不要用,而且也不可多用。

在演讲过程中使用手势语的原则:

(1)雅观自然;

(2)保持三个协调:手势与全身协调,手势与口头语言协调,手势与感情协调;

(3)因人制宜,演讲者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有表现力的手势。

就性别而言,男性的手势一般刚劲有力。外向动作较多;而女性的手势柔和细腻,手心内向动作较多。就年龄而言,老年演讲者因体力有限,手势幅度较小,精细入微;而中青年演讲者身强力壮,手势幅度较大,气魄雄伟。就身高而言,个子比较矮小的演讲者可以多做些高举过肩的手势来弥补不足,使听众的视感拔高一些,而个子较高的演讲者,可多做些平直横向的动作。

格言小语

1.讲到学习方法,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严格、严肃、严密。”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了向别人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识的刻苦锻炼。

2.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相关链接

如何提升态势语

人类生来就具有动作性。当人采取行为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就是动作与表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动作与表情是行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以独特的信息形式直接显示着行为的意义。人们将这些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行为的意义,即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人体动作,诸如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叫做体态语言,也叫人体语言或态势语。

体态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公式:

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

这个公式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体态语独特的有形性、可视性和直接性,对于演讲者的言语表达来说,具有不可低估的特殊价值。

1.用态势语辅助语言更好地表情达意

我们大家都知道,说话是一种有声语言活动,它诉诸于听者的听觉器官,通过有声语言形式传递信息。但是,有声语言在表情达意上并不是没有局限的。它常常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隐藏起来,造成所谓“言不经意”、“言不由衷”。根据弗洛伊德的解释,这大概是经过理性加工的语言往往不能直率地表露一个人的深层心理和真实意向的缘故。从听者的角度来看,有声语言的这种无形性、隐藏性和间接性,往往叫它们难以“尽解人意”。因此,“仅依赖文字语言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一个人说话的完整含义”(伯德惠斯特尔)。体态语能弥补有声语言的这些不足和缺点。它通过有形可视的、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协助有声语言将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对听者的视、听感官施以双重作用,给听者以完整、确切的印象。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深谙此理。他常用钱币在桌上表演来说明工作与资本家的利益关系,给工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专家们指出,医生在问诊时尤其要注意二者的兼顾,这样才能给病人以更有效的提示,从而获得确切的信息,做出准确的诊断。

不仅如此,体态语还能加强语气表达,显示出入的内在的情感和态度,使情绪、观点、意见无形中得到有力的强调。比如,都是运用一定的体态动作来教学,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点、提高学生信息接收率。据美国心理学家调查,离学生远远的、毫无表情、毫无动作的讲课,学生只能接受其发出信息的25%。如果使用直观教具(图表、字幕等),学生的信息接收率便可提高到40%~50%。若利用教鞭指着讲解,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高达75%以上。

(二)体现气质风度,塑造美好形象

正确的体态语不但与有声语言互相补充,同时还使说话者以动态、直观的主体形象出现在听者的面前,给他们以直接的印象。体态语直接构成言语表达主体的体态形象,这种形象不仅仅是外观造型意义上的,它还鲜明地体现着主体的内在气质、风度和人格。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无不传递着大量的信息,显露出主体的思想感情、爱憎好恶和文化修养。因此,人们往往通过别人的体态动作去衡量,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动作和姿态来表现个人的风度。

体态语的合理运用能大大增强这种美学效果,使谈话声情并茂、形神兼备,使讲话者风度翩翩、仪态万方。有经验的演讲者总是善于运用恰当、独特的体态动作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据说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具有“超凡的魅力”,不管说什么,只要做几个手势,就能把听众吸引住。他的身体并不算高,但他那精心设计过的姿势总是能给人一种形象高大的印象。这种优美的体态风度能帮助讲话者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使其形象符合对方的期望,一开始就从感觉上、心理上沟通了与对方交流的渠道。

我们知道,体态语也有目的明晰模糊,情感浓淡等多方面的差别,所以,它与话题主旨也就出现了一个相互协调的问题。也就是说,体态语虽然不能等同于语言表达,并且,也不像语言表达那么内涵明晰,但如果运用得当,同样能对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对其效果产生某种干扰和破坏作用。

不同情况对态势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相对要求严格,有的相对要求宽松。而其中,又因话题的不同,人际关系的不同以及语境的不同,而对态势语的要求出观具体面微小差别。因此,态势语的训练有时很难提出一种大一统的模式,而只能提出一些原则性的要求和建议。

单向表述中的态势语训练,可以分为身段和表情两大部分,这里分别介绍如下:

1.身段的优美

身段也即形体外表,良好的形体外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讲话前应尽量避免去想不愉快的事情,并且,登台前一定要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饱满,保持心情的舒畅。

单向表述中的身段由上下台步伐、姿势、手势动作服装仪表等构成。

有过舞台表演经验的人,把台步看得很重要,演讲者当然也不例外。上台时或精神不振,或手忙脚乱,下台时左顾右盼,都是导致讲话效果不好的“事故苗子”。演员练基本功,讲究练台步。演讲者的上下台步伐也应注意平时训练。要能显现沉着,充满自信,稳健有力,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双臂自然地前后摆动,幅度不要过大(显得呆板),也不要过小(显得做作),头不要昂得过高(显得傲慢),也不要过低(显得心虚),以目光平视正前方为宜。某些人还须注意不要像平时走路那样随意地左右摇动,要给人一种冷静、沉着和胸有成竹之感。

演讲者在台上的站立姿势,与身段的美有着最密切的关系。站在台上,忌讳双脚平行,或左右叉开,忌讳全身重量相等地分落在两条腿上。这种姿势,重心居中,固然显得很稳,但呈现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很呆板,缺少美感。舞台上站立,一般宜取丁字步,两腿不要紧贴在一起,前后交叉距离不宜过大,也不宜明确规定,略有点意思即可。同时,要注意把全身重量始终只放在一条腿上,而另一条腿虚设,能保持身体平衡,不至于左右摇晃就可以了。在讲话过程中,重心可以前后脚稍作移动(防止姿势僵立),但不要在台上踱来踱去。两手不做动作时自然下垂,这样还可以形成一种不对称美。

手势动作不仅是构成讲话者身段的诸因素之一,而且也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它可以有效地增加讲话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号召力,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在这一意义上对演讲者的要求是:手势动作不仅要准确、适度,而且要优美、自然。

常见的讲话手势有上举(抬)、下压和平移、斜劈(挥)等几类。每类中又可分单手和双手两种,每种均可有拳式、掌式等。诸动作形式,一般来说,在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辨清褒贬含义的区别。

一般说来,含褒义的,也即表达积极向上的意义,如希望、肯定等意,手往往向上、向前、向内;而含贬义的,也即表达消极意义的,如批判、否定等意的,手往往向下、向后、向外。有人还把手势动作大致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分别表示褒、中、贬三种感情。如鼓动号召性的动作,多在胸部以上的区域;一般强调性的动作,多安排在胸前区域;而鄙视、贬斥性的动作,多在胸部以下区的左右侧,且以左手在左侧做动作。

褒贬含意的不同,有时还可以通过动作的定型与不定型来区分。所谓定型,即动作在最后到位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定位定格时间,给听众以一个明确的信息。同时,这类动作在做的过程中,多注意眼随手到,手到眼到,即手的动作做到哪里,眼睛要随着看到哪里,以此呼唤听众的目光(注意力)随之同步发展,进而达到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的效果。而不定型则反之,手在动作时,不仅多数没有定位定格的时间,目光也多为有意识地和动作背道而行,如动作做在身体左下角,目光自始至终平视前方等。

(2)把握动作的情感分量。

在把握情感分量时,应该注意到,拳式动作和掌式动作的内涵是有差别的。拳式动作往往强调动机、决心,而掌式动作往往是动作和效果同时兼顾。如以这样一句话为例:“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以单手握拳在胸前向下一顿,往往强调的是主观上已下定决心。如以单掌在胸前成刀形向下一“砍”,则表示不仅已下定了决心,而且还非实现预定目标不可。

(3)动作要连贯协调。

哪里要有动作,有什么样的动作,动作幅度有多大,都需要密切结合内容通盘考虑,不要随心所欲,以致给人以七零八落的感觉。在7分钟左右的讲话时间时能有5-7个动作(由小到大)就够了。太少了,显得呆板,太多了,显得手舞足蹈。一般说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设计动作:需要加大力度,或需要强调和突出的地方,可以考虑动作的配合;某些抽象语言较多的地方。为增加其形象性,可设计动作。

结束部位(多为高潮)的动作须注意,不要老一套地作“挥手前进”状,要根据语言所要表达的内涵,力求实现动作与语言表述的一致。

演讲者进行重要讲话时,应注意服饰与场合的关系。男性演讲者应选用庄重的服饰,女性演讲者的服饰也应以素雅为佳,不宜过于时髦,过于花哨。有时,女性化妆登台也无不可。但妆要化得看不出痕迹,以防喧宾夺主,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破坏了表达的效果。

2.表情

表情由面部和眼睛两部分构成,而其中,眼睛尤为重要。孟子说:“在乎人者,莫良于眸子。”东晋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足见眼睛的重要作用。演讲者要随时用眼睛和听众交流感情,并进而通过和听众的眼神交流控制和感染听众。

由于思想感情的不同,眼神也可有多种多样的变化。演讲者在讲述中,思想感情时而风平浪静,时而狂涛翻滚,要使喜、怒、哀、乐在眼神中明显地流露出来,与语言的情感发展曲线同步发展,才能收到最佳的讲话效果。高尔基曾这样谈列宁的眼睛:“在他那蒙古型的脸上一双锐利的眼睛在熠熠发光,表现出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对谎言的反对以及对生活的忠实。他那双眯缝着的眼睛在燃烧着,使着眼色,讽刺地微笑着,闪烁着愤怒。这双眼睛的光泽使得他的演说更加热烈、更加清新,有时仿佛是他精神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从他的眼睛里喷射出来,那内容丰富的话语,在空中闪光,他的演说总是让你亲身感觉到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演讲者要注意正确使用眼神,因为不同的视线,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视线向上,往往是思索或傲慢的表示;视线向下,往往是忧伤、愧悔、羞怯的表示;环顾左右则往往意味着神情慌张,心绪不宁。讲话者在台上既不能一动不动地直视,也不能滴溜溜地转动。

其次,除与观众交流感情外,还要学会用眼睛控制全场听众。《老残游记》中写到王小玉的出场:“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了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王小玉堪称用眼交流和控场的高手。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面就是心灵的镜子。雨果说:“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映。”罗曼·罗兰说:“面部的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出来的语言,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为了使面部表情更好地表达演讲者的内心情感,要注意敏捷和鲜明这两个要求。敏捷,即要能迅速地反映出内心的情感,表情应该和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同时产生,并同时结束。鲜明,即是指面部表情要准确、明朗,讲话者每一点微小的表情,都要能让听众感觉到,喜就是喜,怒就是怒,一定要克服那种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表情。面部表情要讲分寸,既要有真实性,又要有艺术感。表情要与情感表述的幅度相吻合,应该是微笑的,就不要大笑;实在笑不出的,就不要强以为笑;更不要故作多情,以致皮笑肉不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