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利用启动效应:巴巴拉的故事
1980年,当我们的女主人公巴巴拉进入26岁时,她的生命似乎是充满活力且无忧无虑的。她婚姻美满,任职于一家大公司。然而,祸从天降,她突然不知何故地患上了一种严重的疾病:她感染了脑炎。当她从这种危险的疾病中康复之后,她好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忘记了她个人经历的大部分往事,忘记了关于事实、概念及日常活动的一般知识,而且对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几乎不能形成任何记忆。
和英国画家大卫·简(参见第五章)一样,巴巴拉也能重新学会由这种破坏性的病菌从她那里夺走了的许多事实和技能。渐渐地,她又能够读书、写字了。但是,这种疾病也给她留下了很多持久的后遗症,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失忆综合症,从而使她无法胜任她原先的工作。所幸的是,巴巴拉任职的这家公司对雇员十分体贴,并试图为巴巴拉安排一个她能够胜任的、简单的文秘工作。
6年后,巴巴拉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她所从事的那项简单的文秘工作,即将完全由机械来执行。对巴巴拉及其丈夫在她的脑炎疾患后苦心经营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生活而言,失去这份工作无疑是当头一棒。对此,公司也十分清楚,并且也不想在不做任何努力的情况下让她失业。由于巴巴拉几年来一直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公司便向我们征求意见,问能否有什么补救措施。他们提出,巴巴拉是否还拥有学习能力?我们能否教会她一项新的工作?
关于巴巴拉的命运,我们有理由表示乐观。虽然她的外显记忆能力很差,但她所表现的启动效应则完全正常。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知道,巴巴拉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早在三年前,我和我的同事伊丽莎白·格利斯基就着手研究,失忆症患者能否获得对他们日常生活有用的新的知识和技能。此前,有关恢复失忆症患者记忆的一切努力,均未获得多大进展,未能帮助失忆症患者重获他们已经丧失了的外显记忆。[28]于是,我和格利斯基相信,要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采用一种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
我们的推理是,如果我们能够探测到失忆症患者所保留着的内隐记忆能力,那么我们就能教会他们一些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他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特殊问题。这里,我们又考虑到了瓦林顿和威斯克兰茨在他们早期研究中所获得的那个基本发现:当失忆症患者被给以字母线索时,他们就能表现出对先已学过的单词的正常启动效应。以这一发现为基础,我们提出一种训练程序,叫“线索消失法”。例如,为了教会失忆症患者一些与计算机操作有关的基本术语,我们就在计算机终端上显示出一个定义,如“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重复的部分”。如果他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那么我们就逐个地向他呈现一些字母线索,直到他正常地说出“loop”(“环路”)一词为止。与此同时,计算机自动记录患者需要多少字母线索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随后,我们将该定义呈现于终端上,并向患者提供字母线索,其字母数比患者在上一次作业中所需要的线索少一个。渐渐地,字母线索逐个减少,直到患者能够在不需要字母线索提示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回答。
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使我们深受鼓舞:线索消失法的使用能够使患者比在单纯重复单词及其定义的条件下更快地学会计算机术语的定义。[29]巴巴拉正是我们第一批训练计划中最出色的学生之一:相对而言,她能更快地学会计算机术语,且保持得也好。令我们吃惊不浅的是,大约在一年之后,当我们对这些患者进行跟踪测验时,他们对在训练期间所学会的术语基本上没有产生任何遗忘——虽然其中有些患者对他们一年来在计算机上工作的经历没有丝毫的外显记忆![30](www.xing528.com)
所以,当巴巴拉所在的公司前来咨询时,我们已经知道,她能够在实验室中学会新的复杂技能,并且觉得,只要任务适当,她也一定能够在工作环境中学会新的复杂技能。于是我们对公司做了一次调查,并制订出一项很有希望的训练计划,即教她一项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她学会如何通过公司的账单记录进入到计算机文件库。要执行这项工作,巴巴拉必须学会大量的新信息——如账单记录所包含的多种不同的编码和符号,以及将它们输入计算机的复杂规则等——但我们觉得她是能够掌握这些信息的。于是,我们先在实验室对这项工作进行模拟,并采用线索消失法对巴巴拉进行训练。公司同意,如果我们在实验室训练中成功了,他们就让巴巴拉上岗实习。
当我们开始进行训练时,我们又担心,我们可能是过于草率了。因为对这份工作的每个环节,巴巴拉都需要很多字母线索才能执行,而且她在开始学习时的进展实在太慢,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这份工作的熟练操作人员必须达到每15秒钟输入1个的记录的速度,而巴巴拉却需要将近一个小时!然而,每经过一次训练,她的作业速度都有所提高,且所需要的字母线索亦有所减少。最终,她能够在没有字母线索的条件下进入数据库,且操作速度还超过了每15秒钟输入1个的记录。巴巴拉所面临的下一步考验是严峻的:她能够在实际环境中执行这项工作吗?结果,她表现得很出色,我们的训练计划也成功了——虽然尚未完全结束。
学会这一单纯的作业只能保证巴巴拉每周工作几个小时。她若要获得全份额的工作,就必须学会如何从多种不同的账单记录进入计算机数据库,如装货清单、订货清单等等。从这其中的每一种清单进入计算机数据库本身都是非常复杂的,而若将巴巴拉训练得能够胜任全日制工作,那她就必须学会从所有这些清单进入计算机数据库的技能!总起来说,她必须掌握的规则、编码及符号多达250条。就我们所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进行过这么大量的训练计划。然而,采用前述线索消失法,我们在巴巴拉身上获得了同样的成功。在接受6个月的训练后,巴巴拉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不出差错地完成这一整套的工作任务。结果,她获得了一份全日制工作。[31]
在整个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巴巴拉的外显记忆没有任何好转,她对各种日常生活事件依然难以回忆。但是,通过利用她仍然保持着的启动效应及技能学习能力,我们的训练计划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不仅如此,我们的训练计划对其他失忆症患者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既然巴巴拉能够学会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我们又有什么理由相信其他患者不能呢?事实上,后继的研究确已证实,因大脑受伤而导致记忆障碍的患者也能够学会我们教给巴巴拉的那项工作。有些研究者试图对我们的线索消失法加以改进,并报导了他们在教会患者有助于其日常生活的知识和技能方面所取得的新成就。[32]
当然,像巴巴拉一类的患者主要是依赖于他们的内隐记忆才学会各种复杂的作业任务的,这一事实也决定了他们必然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我们的全部训练计划中,我们教给患者的知识都是十分呆板的。当我们在患者所已学会的计算机指令中稍作变动时,他们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回答。例如,在我们有关计算机术语的训练研究中,待患者在面临“计算机程序中的一个重复的部分”这一定义时能够正确地回答“环路”后,若我们对这一定义的表达方式作如下变更:“如果你想要一个程序重复执行同样的操作,那么这个程序就叫……”,此时患者便很难作出正确的回答,而这种变化对没有记忆障碍的人是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33]
失忆症患者是以定义和目标词之间的相对原始的联结方式为基础做出反应的。他们的学习之所以会发生,主要是受到单纯地看到某一句子中的各单词所驱动的,而不是受到对这个句子中的各概念的深入理解所驱动的。看来,导致失忆症患者的学习得以发生的启动效应,其根源似乎在于知觉而不在理解。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启动效应的知觉性,能否为我们理解内隐记忆系统的本质,提供某些线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