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维护形象,不卑不亢-国际交往原则

维护形象,不卑不亢-国际交往原则

时间:2024-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国际交往原则一、维护形象,不卑不亢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倍加关注,并且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国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维护形象,不卑不亢-国际交往原则

第一节 国际交往原则

一、维护形象,不卑不亢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倍加关注,并且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1)仪容,是指一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2)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3)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4)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5)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6)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国际交往中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应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国际礼仪中的不卑不亢原则,最重要的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卑”和“亢”都是置对方或置自身于不平等位置上的交往态度。“卑”有损自身人格甚至国格;“亢”则显得虚张声势,也有伤对方的自尊。要做到“不卑不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对对方有金钱与物质利益上的希望和企图

“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双方的人格就是平等的了。我方无所企求而心地坦然,对方无须戒备则轻松自如,这样的交往自然分不出尊卑。如果一味希望对方担保子女出国或获得其他物质上的好处等,就很难坚持此项原则。

2.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涉外谈判中尤为重要。如:我国一代表团出访某国谈判合资项目,对方以其设备先进优势向我方漫天要价,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来,我方领导在一次聚会演讲时若有所指地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多年前,就将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而他们的后代子孙从未埋怨过他们不要专利是愚蠢的;相反,却盛赞祖先为推进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各国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地让出专利权,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分钱也不少给。”这篇不卑不亢的精彩演讲,博得与会者的赞誉,促使对方在以后的谈判中自愿降低专利费,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3.实事求是,不过谦,不说过头话

以宴请为例,中国人请客,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特别的菜好招待,请随便吃点。”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饭菜质量如何,主人都要自我夸赞“这是本地最好的饭店”、“这是我的拿手好菜”,目的在于表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到别人家做客都客气有余,主人问客人是否再添点饭,客人说不用,实际上也许并未吃饱。西方人作为宾客赴宴,说不吃不喝时则是真的,绝不客气。所以,在国际交往中,客气与谦虚都不能过分。

周恩来曾经要求我国的涉外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任何复杂艰险的情况下,对祖国赤胆忠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江泽民同志则指出:“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体现中国人民的气概。”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国际交往的行为准则。

二、求同存异,入乡随俗

第一,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第二,在国际交往中,应当遵守何种礼仪?

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其次,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在国际交往中,究竟应该遵守哪一种礼仪呢?一般而论,目前大体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

1)“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

2)“兼及他方”。即在涉外交往中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3)“求同存异”。即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也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义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之所以必须认真遵守“入乡随俗”原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种原因。

1)因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世间任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

2)因为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

三、尊重对方,信守约定

所谓“信守约定”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中,都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第一,许诺必须谨慎。在涉外交往中,不管是答应对方所提出的要求,还是自己主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是向对方许愿,都一定要深思熟虑、量力而行,一切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勿头脑发热、草率从事。

第二,约定务必遵守。在涉外交往中,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兑现,约定一经作出就必须如约履行,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第三,主动承担违约责任。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还要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按照规定和惯例主动地负担给对方所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失。

四、热情有度,尊重隐私

热情有度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有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具体的“度”。

1.关心有度

在对外交往中,不易对外宾表现得过于关心和热情,不要让对方觉得我方人员碍手碍脚,管得过宽。

2.批评有度

在一般情况下,对外宾的所作所为,只要其不触犯我国法律,不违背伦理道德,不辱没我方的国格与人格,通常没有必要去评判其是非对错。

3.要做到“距离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1)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2)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3)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4)公众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它适用于在公共场所与陌生人相处,也被叫做“有距离的距离”。

4.举止有度

与外宾相处时,务必要检点自己的举止行为;否则,会使对方产生误会,失敬于人。要真正做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如勾肩搭背、拍打肩膀等;②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www.xing528.com)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重要原则。一般而言,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1.收入支出

工薪收入以及与个人收入有关的、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是与外国人交谈时不宜提及的个人隐私问题,其中包括纳税数额、银行存款股票收益、私宅面积、汽车型号、服饰品牌、娱乐方式、度假地点等。

2.年龄

人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对“老”字讳莫如深,中国人听起来非常顺耳的“老人家”、“老先生”、“老夫人”这类尊称,在外国人听来就十分失礼。尤其是外国女性,更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因此,在涉外交往中切不可问及对方的年龄,更不可用“老”字称呼对方。

3.恋爱婚姻

在涉外交往中,与异性谈论恋爱婚姻这类的问题,极有可能被视为无聊之至,甚至会因此被对方控告“性骚扰”而惹来麻烦。

4.身体健康

外宾一般都“讳疾忌医”,非常反感其他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过多,因此,不能以“身体好吗”、“病好了没有”等方式问候外宾。

5.家庭住址

在国外,人们都将自己的居所看做私生活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除非知己和至交好友,他们一般都不会邀请外人到居所去做客。因此,在涉外交往中,不应问起对方的家庭住址。

6.个人经历

在国外,人们都将自己的住址、履历,甚至毕业学校都看做“个人秘密”,而且反感别人询问其个人经历。所以,我们在与外国人初次会面时也不能以中国人初次会面的习惯去问这问那。

7.信仰政见

在国际交往中,要真正实现与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不同意识形态的人们顺利交往、合作愉快,就必须不以社会制度划线,抛弃政治见解的不同,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处处以友谊为重、以信任为重,就应回避此类话题。

8.所忙何事

在我国,熟人见面免不了要相互询问对方去哪里、忙什么,等等;而外国人对这类询问和招呼语言极为忌讳,他们认为这有打探他人隐私之嫌。

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与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五、女士优先,以右为尊

“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时。“女士优先”的含义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女士、照顾女士、体谅女士、关心女士、保护女士,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女士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女士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女士优先”原则在国际交往中不同的场合运用如下。

1)在参加社交聚会时,男宾应先向女主人问好,然后方可问候男主人;男宾进入室内后,须主动问候先行抵达的女士;在女宾进入室内后,先到的男宾应先向其致以问候,已入座男士亦应起身相迎;不允许男士坐着同一位站着的女士交谈;女士在场时,男士不得吸烟。

2)在主人介绍来宾时,通常是首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男女双方握手时,只有女士先伸出手来,男士才可以伸手与之相握,男士不能抢先“出手”;为了表示对女士的尊敬,男士在与女士握手时还必须摘下帽子,脱下手套。

3)在发表演说、讲话,需要称呼多人时,应称呼女士在前,如“女士们,先生们”或“××小姐,××先生”,其次序不可颠倒;男士在与女士交谈时,言辞必须文明高雅、把握分寸,切不可在女士面前讲脏话、粗话。

4)在室外行走,若男女并行,男士应请女士走在人行道的内侧,自己走在外侧;当道路狭窄不能并行时,男士通常应请女士先行,自己随行其后,并与之保持一步左右的距离。

5)当需要开门、下楼梯或是通过拥挤、危险、障碍路段时,男士应先行,以便为女士们开门、探路,或为之提供必要的保护。

6)当男士与女士在狭窄路段相逢时,男士应让女士率先通过。

7)在乘坐车辆或飞机时,男士应帮助女士搬运行李,并照顾其上下,把较为舒适、安全的座位让给女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如尚有女士没有座位,在场的男士无论是否相识,都应主动为其让座。

8)在出席宴会、舞会音乐会时,男士应主动照顾或帮助同行的女士就座,必要时还应协助其脱下外套;女主人通常是宴会上“法定”的第一顺序,其他人在用餐时的一切举动,均应随女主人而行,不得先行。按照惯例,女主人打开餐巾,意味着宣布宴会开始;女主人将餐巾放在桌上,则表示宴会到此结束。

9)在交谊舞会上,女士可以拒绝男士的邀请,但男士不得回绝女士的邀请;当女士无人伴舞或遭他人骚扰时,每一位男士都应挺身而出。

10)在出席音乐会时,若无引座员提供服务,则男士应主动为同行而来的女士带路;结束时,男士应将同行而来的女士送回居所。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女士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女士都要一视同仁。

“以右为尊”是国际礼仪中有关左右依次排列的原则和惯例。在正式的国际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时,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其具体运用如下。

1)在并排站立、行走、就座时,主人应主动居左,而请客人居右;男士应主动居左,请女士居右;晚辈应主动居左,请长辈居右;身份、职位低者应主动居左,请身份、职位较高者居右。

2)在举行国际会议时,会议主席台上的位次排列也要讲究“以右为尊”,发言者所用的讲台亦须位于主席台的右前方。

3)在排列涉外宴会的桌次、席次时,同样须应用“以右为尊”的原则。

六、注重环保,讲究文明

环保意识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在国际交往中却被视为评价一个人是否有教养、讲文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涉外交往中,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严于律己,对个人卫生、环境细节要多加注意,切勿因不拘小节而引起外宾的反感和非议。在国际交往中与此有涉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要明白,仅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

第二,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严于自律。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倍加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1)不可毁损自然环境。不可破坏绿化,浪费水资源,随意污染空气等。

2)不可虐待动物。在世界各国,动物大都被当做人类的朋友,其地位通常是很高的,滥捕、滥杀、残害、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早已为法律所禁止,就连对家养动物的饲养或宰杀方式考虑不周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

3)不可损坏公物。对于任何公物都不可窃为己有或独占享用。特别注意不能在公共场所乱涂、乱刻、乱画;不要偷折树枝、偷采花卉;不要恶意破坏公共设施;不要攀爬树木和公共建筑物。

4)不可任意制造噪声。交谈时应轻声细语,切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在不适当的地方高歌、狂舞;在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时尽量不干扰他人。

5)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在对废弃物品进行处理时,一般不要自行焚毁,更不要乱丢乱扔。

6)不可随地吐痰。尽量注意不要在他人面前清嗓子、吐痰;即便非做不可,也要尽量压低音量,将痰吐在痰盂或纸巾中,然后丢在垃圾桶里。

7)不可随处吸烟。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合吸烟容易对其他不吸烟者造成健康损害。在涉外交往中,公共场合尽量不要吸烟,更不要向外宾敬烟,否则会被视为失礼和落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