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帮裁缝评传-脚踏实地、务实致用的科研原则

红帮裁缝评传-脚踏实地、务实致用的科研原则

时间:2024-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脚踏实地,务实致用他踏实继承、发展了红帮前辈“衣被苍生”的事业宗旨和务实致用的科研原则。在包昌法的科研活动中,这两部作品是有先导意义的。他把近代以来宁波人的崇实务实、“工商皆本”的价值观,在科研中正确体现出来,充分表现了来自生产第一线的“草根专家”独特风范。包昌法关于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

红帮裁缝评传-脚踏实地、务实致用的科研原则

三、科研特色初探

综观包昌法先生的科研活动历程和科研成果,显然是富有特色的。试述其要如下。

1.脚踏实地,务实致用

他踏实继承、发展了红帮前辈“衣被苍生”的事业宗旨和务实致用的科研原则。50年如一日,他的服装科技和服装文化研究,总是顺应时代步伐,切合社会需求,脚踏实地,及时关注、回答服装业发展中提出的现实问题。缝纫机广泛推广使用时,他编写了枟缝纫机学习讲话枠一书。如前所述,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应忽视的,它是我国服装从业者的启蒙读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的经济危难时期,包昌法忧国忧民,主动请缨,先后编写科教电影文学剧本枟巧裁缝枠等科普著作。这些作品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反响,为服装行业的增产节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包昌法的科研活动中,这两部作品是有先导意义的。其后,为了适应服装业发展的新形势,他又陆续出版了枟裁剪缝纫200问枠、枟穿着艺术枠等普及性读物,适时回答中国服装业蓬勃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他把近代以来宁波人的崇实务实、“工商皆本”的价值观,在科研中正确体现出来,充分表现了来自生产第一线的“草根专家”独特风范。

但是,人们并不会因此误断:包昌法只是一服装普及读物的编写者。因为他的研究,是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他的著述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的,是雅俗相兼,相得益彰的。他的全部研究活动证明,他不是一个只会裁裁缝缝的盲目的手工业者,也不是一个好高骛远、小有成就就走向书斋、脱离实际、走向象牙之塔的空头学者。2008年11月19日,他在给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文化研究所同志的一封信中写道:枟服装学概论枠,是“我对服装理论的探索,我所希望倡导的议题,以及相关传统经验的总结、升华等等,都可以在这本书稿看到。”又说:“由于我对自己职业的酷爱,就试图……将传统的经验予以知识化,将平时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也就是说,这部书是他的服装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概括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枟中国大百科全书枠等几部大型工具书,自然都不是一般的研究者可能被邀参与编纂的,它们的出版情况以及发行后的深远影响和获奖情况,都无可置疑地证明了其学术价值。

包昌法的单篇论文,也是展示其理论高度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方面。其获奖情况已如上述,这里仅以其关于服装设计方面的论文为例,看其学术价值。1984年2月,他在枟时装枠杂志上发表关于他对服装设计问题的新观点:“时装设计的三个分工。”认为:“时装设计是一总称,具体地可分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三项。”这一新观点已为国内服装界普遍认同,已有一些服装院校按这一观点开设课程。同年4月,他又发表了枟要重视服装结构设计枠的论文。这篇论文也受到服装界的重视,现在出版的服装专业图书中,均已将原来的枟服装裁剪枠部分改为枟服装结构制图枠或枟服装结构设计枠。其中的核心观点是他首先提出来的。他明确指出:“服装裁剪”和“服装制图”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没有结构设计在前,根本无法裁剪。裁剪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而制图是带有创新意义的设计工作。过去很多书刊讲的“怎样学习服装裁剪”,实际上讲的是怎样学习服装设计制图。

在“服装制图”这一概念提出后,他又提出:要像“机械制图”、“建筑制图”一样,设立课题组,对服装制图的图线、符号加以整理,使之规范化,使服装制图成为服装院校的一门基础课。这些研究成果后来都被吸纳到“服装制图”的国家标准中去。他已于1988年初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枟服装制图枠一书。同年,他又在枟流行色枠第2期中发表了枟服装设计三要素——信息、灵感、技巧枠一文,进一步探讨服装设计的发展深化问题。

包昌法关于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并没有就此止步。在新世纪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包先生又提出了重视服装“规格设计”的新观点。他认为:规格设计与发展,与服装业的发展关系密切。但是,目前市场上服装规格的设置有些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亟待改进。他已准备写一本有关这方面的专著。2008年12月,他又在继续深化这一课题,完成了论文枟服装设计八题枠。

从关于服装设计的系列论文中可以窥见,包昌法的研究工作,是随着服装专业的发展,渐次渐深渐精,直指这个学科的高新目标的

2.科研教学,联袂而舞

在2008年11月19日的“学术讨论”长信中(以下简称“学术长信”),包昌法谈到:他的服装科研活动,“起到了一个承前启下的作用”。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概括。

红帮前辈中,从事服装研究的人士,几乎无不是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培养大批服装事业新人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成为一个优良传统。我国第一部现代服装专著枟西服裁剪指南枠编著者顾天云先生,他的一生精力主要致力于教书育人工作,他竭力谋求的就是学校现代教育的方式培养接班人。他的专著的长篇绪言,核心内容就是阐述培养服装业新人,对于发展我国现代服装业是至为重要的头等大事。作为一个服装作坊的“小老板”,他有自己的工厂宏泰服装厂,但是,他似乎是以自己的服装厂为副业,而以培养新人为主业。他先后去日本、欧洲考察,返回上海后,写成了枟西服裁剪指南枠;书成之后,旋即以此为教材,在上海市西服同业公会先后创办的夜校、培训班、上海裁剪学院、上海西服工艺技校授课,谆谆教导学生“我国服装业必须精益求精,使所出品能轶出欧美之上……藉出品精良,而争压国际市场”。同样,戴永甫,花了10年工夫,研究出“国际上从未有过的服装结构的准确函数关系”,编写出枟服装裁剪新法——D式裁剪枠一书。先后发行数百万册。但戴先生也没有以此博取名利,走进“象牙塔”,而是以此书为教材,通过各种渠道,加以传播,光是讲习班就办了数十期(无准确统计数字),为全国各省、市培养了数万名服装业新人。另一位红帮前辈,天津的王庆和,也是以自己的著作为教材,通过文化宫、图书馆、学校,大力培养服装新人。包昌法很崇敬这些前贤和时贤,以他们为师友,学习、继承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他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是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的。枟服装学概论枠、枟服装学导论枠的“绪论”和“前言”都说得非常明白:“枟服装学导论枠是服装学的基础教材。”“现代服装教学,已经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师傅带徒弟的个体传授技艺方式和只讲穿针引线、缝缝烫烫的手工艺内容。”“我们的培养目标也必须是会设计、懂技术、能管理、善经营的并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的服装专业人才。”就是枟服装设计与工艺自学导论枠这样的自学丛书,“前言”也说得很清楚:“学习服装制作技艺的渠道较多。”“采用自学形式学习和掌握服装制作技艺是理想而又有效的途径之一。”正是鉴于以上考虑,他才出任主编编写了“服装设计与工艺自学丛书”,全书由8部专著组成,包先生除了任主编,还编写了丛书的第一本枟导论枠。(www.xing528.com)

不但在编撰专著时如此,就是在撰写单篇论文时,包先生也念念不忘自己的教书育人使命。在论服装设计的系列论文中,他总是希望自己的新观点能被引入教材,“成为服装专门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看到有些服装院校已按他的观点开设课程,他总是由衷地高兴,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化为年轻人的有用知识技能而甚感欣慰。

一言以蔽之,他编撰这些著作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给我国现代服装事业培养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历史性使命,他和同志者如痴如醉,50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包昌法曾把自己定位为:“包昌法:红帮服装文化的探索迷和耕耘者。”他不但为此入迷,而且在有了一定学识积累、科研成就之后,便身体力行,亲自走上办学与教学第一线。1984年初,他就曾和我国高校服装专业的创始人王传铭教授一起,筹办上海纺织职工大学服装大专班,应该说,他们都是我国服装专业的元老。其后,他又在上海的两所高校的服装系执教,并曾应聘出任上海纺织专科学校论文答辩委员。为了表彰他对服装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上海市科技协会曾评他为“科技系统优秀教师”。

这位老教师的拳拳之心,委实令人感佩!

3.矢志不移,永葆热忱

包昌法出身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又只有小学毕业的学历(这已很不容易了),有机会当学徒,大致可以安分守己,学好手艺,做个裁缝,埋头做活,养家糊口。这是多数旧时的裁缝的人生之路。但是,包昌法没有走这条路,他探索构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抓住了发展机遇。他在“学术长信”说过:“我的研究工作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为不论我辈还是前辈,从事服装行业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缺乏文字表达能力的,只有经验,没有理论。由于我酷爱自己的职业,就试图做一些文字方面的工作,将传统的经验知识化,将平时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我自己比较刻苦、勤奋,事事做有心人,经常收集各方面的信息、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在做服装裁剪工作时,他不是“师之所授,一字不易”,“依样画葫芦”,而是举一反三,加以拓展。他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刻苦自学。休息日,他常带上干粮去图书馆、书店、资料室查资料。走进布店、服装店,见到新颖的服装款式或省料裁剪新法,他就会停在那里细心琢磨,把心得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并且结识那里的能工巧匠,拜他们为师。在马路上、电车里,他都常常注意观察人们穿的新颖服装,并在小本子上画下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积累着原始资料。在写枟巧裁缝枠时,一听说哪个服装店有新发明、新创造,他便会跑去访问、请教。把长袍改成中山装的益大服装店、把马褂改成马甲裙的洪兴记服装店,把2件雨衣改成5件儿童夹克曙光童装店,以及上海市鞋帽公司、上海市服装用品工业公司等等,都曾是他拜师求教的地方。能工巧匠们为了改造一件旧衣服、创造一种新服装排料法,常常设计、修改几十次。这些都令包昌法感动,他决心把他们推上银幕。他还在饭里自苦,茶里自俭,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购买服装专业书刊和文学作品。经过日积月累,在他的小阁楼上,沿墙一侧渐渐放满了书刊。所以有人说:“包老师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小型服装图书馆了!”

包昌法的研究工作条件是十分简陋的。他一家七口人,蜗居于一楼一底20平方米的住宅中,不要说书房,连一张写字台都无法放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全心全意,埋头苦干。特别是闷热的夏夜,他汗流浃背,读书写稿,每至深夜。一本60多万字的枟简明服装词典枠书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花3年时间编成的。

人生道路上,总是风波四起的。本来,政治领域里的角逐、党内路线之争,与一个青年工人何干?但他居然被戴上一顶“右派”帽子,并被发配屋车间去劳动。长期压在这么一座“山”下,还能继续做研究工作吗?能!但是极其艰难。这种时候,就需要矢志不移、坚忍不拔的科学品格了。包昌法像许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一样,既有科学知识,更必须有科学精神、科学勇气。他不但没有放弃、倒下,而且不改初衷,壮志弥坚,只是根据现实情况,把自己的着力点作了调整,把在生产第一线劳动作为积累原始材料、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一种机会;同时,也把已学到的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拿到实践中试用、检验。正是在这个时期,他把几何学的知识、原理,运用到服装结构制图中去,总结出了“先横,后直,定点划弧”的打样要领,也为以后他研究服装结构理论打下了基础。“时装设计三个分工”的系列理论的论据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积聚起来的。他说:“被打成‘右派’下放基层劳动,却使我积累了无数服装制作的具体经验。”所以,50年后,他能够笑容可掬地回顾这段祸福相倚的人生历程,真诚地概述自己的人生感悟。

“人不知而不愠”,不慕虚荣,也是包昌法学术品格之一。他虽然科研成果丰硕、成就斐然,但直到1991年才给他一个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致使这位资源服装专家蒙昧草野50年。不过,这也没有阻碍包昌法的研究活动和学术成果的取得。自回到研究岗位之后,有了基本的工作条件,他的成果很快便源源不断地喷发出来。

2003年10月,他和王传铭教授一起,应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文化研究所和宁波服装博物馆之邀,前往宁波参加枟红帮服装史枠首发式,年逾古稀的包先生给人们留下了的深刻印象。那一次,他穿的是紫色夹克衫,精神健旺,满面春风,脸上始终充满笑意。和大家见面之后,他便表示:“我作为一个老年服装工作者,对于服装相关的课题,曾经作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相关资料,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无偿提供。”接着,他又从夹克中掏出一个信封交给服装文化研究所的负责同志,说:“我来之前,写了一份枟关于服装文化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枠,供你们参考。”在信中他写道:“我总觉得服装文化研究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有非常美好的前景。它是我国发展服装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接着,就服装与人类的精神需求,服装文化研究对指导今后服装创新设计、服装教学等方面的意义,服装文化研究不能“离开人这一主体”等3个方面,写了他的思考意见。此后,他曾为宁波服装博物馆无偿提供200多种书刊资料。

2008年10月,宁波服装博物馆在上海召开建馆30周年座谈会,他欣然应邀而至。虽然头上白发又增添了许多,但他依然穿一袭紫色夹克衫,依然那么精神抖擞笑容可掬,发言依然那么热情,声音洪亮,再次呼吁重视服装科技和服装文化研究,深情地表示:“服装专业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有大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是大有可为的!”“我非常愿意和同志们、朋友们广为接触,共同努力!”似乎一提到服装研究,他便年轻起来,不知老之将至。

此文写作过程中,包昌法先生提供过许多原始资料,钟一凡先生和宁波服装博物馆也曾提供资料。我还参阅过王静女士的关于包昌法的文章,谨致谢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