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玄德:礼常数,宇宙边界与动态边界

玄德:礼常数,宇宙边界与动态边界

时间:2024-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礼常数在熟悉了同宇宙空间对应的两种边界后,还有一种边界也可以在人文空间——礼之中找到,这就是由不确定性原理所规定的动态边界。图3.7礼怕动态边界“礼常数”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它和其他两个参数发生了关联。一个人完全可以和另一人保持相当接近的距离,但在接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求另外两个参数变大,从而保持他们的乘积大于“礼常数”。

玄德:礼常数,宇宙边界与动态边界

第六章 礼常数

在熟悉了同宇宙空间对应的两种边界后,还有一种边界也可以在人文空间——礼之中找到,这就是由不确定性原理所规定的动态边界。不确定性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也是霍金描述宇宙之黑洞理论的基本原理,它规定了在微观尺寸上物质不可能无限可分。不确定性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3.6 不确定性原理

当微观粒子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的位置以及它的速度就拥有了不确定性。要同时追究粒子的位置和粒子的速度,并要求得到更小的粒子是完全不可能的事。物理学在预言物体运行规律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物体现有的位置,也就是空间坐标。同时,要知道这个物体的运行方向和速率,也就是物体的运行速度,速度是带有方向的速率。有了这样的已知条件才可以通过物理规律,算出未来某个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例如,地球轨道就是依据这样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是我们了解它、认知它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当物体小到一定程度,小到微观粒子的程度时,我们再也无法同时确定它的位置和速度了。不能确定粒子的位置就是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不为零;同样,不能确定粒子的速度就是粒子的速度不确定性不为零。粒子的位置不确定性、速度不确定性和粒子的质量,这三个参数不能为零,三个参数的乘积不能小于普朗克常数。这是一个动态的公式,表明了一种动态的边界,三个参数之间容许某一个、或两个参数很小,但换来的是剩下的参数一定要足够大来满足不确定性原理的要求。

在人文空间——礼之中,也存在这样动态的边界。比如,我们常常为人与人的距离而烦恼。就算是亲密的恋人已经可以将距离保持得很近了,但也会因为对某些事情的不一致看法使得他们突然有不认识对方的感觉,突然觉得两人之间的距离在加大。而相距很远的、很久不见的人往往想再度聚首,回忆当年的美好时光,可真的聚到了起,发现沧海桑田,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你我了。人与人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才合适呢,在《道纪》第十一章中就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它也是和不确定性原理一样的一个动态边界,由三个参数的相互关系来决定,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接近程度取决于其他两个参数的大小。另外两个参数是:人与人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程度。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起,这三个参数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变动,但它们的乘积不能小于一个常数。我们可以将这个常数简称为“礼常数”。如果说前面两章所讨论的恒定边界更多涉及的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这种动态的边界则主要规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图3.7 礼怕动态边界

“礼常数”的存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它和其他两个参数发生了关联。一个人完全可以和另一人保持相当接近的距离,但在接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求另外两个参数变大,从而保持他们的乘积大于“礼常数”。在茫茫人海中,比较接近的人是认识的人,是熟人。由于人与人的距离很小,在这种情况下,“礼常数”的公式开始产生效应,要么增加共识,要么增加不信任程度。我们会发现,同我们有更多共识和我们不太信任的人大都出现在熟人之中。确定“礼常数”的大小或许是有意义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上述公式中三个参数围绕一个常数的变化,就如同不确定性原理,普朗克常数是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个参数的乘积不能小于这个常数说明了物质不能无限可分。同样,在礼的动态边界上,这三个参数的关系所显示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表明了人与人不可能无限接近。就如同每个人心里总有自己保留的一个角落,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无法进入,这样的角落成为人文空间独立的基础,这样的角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永远不会是零。

图3.7的公式中所涉及的另外两个参数也不能为零,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程度不能为零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无法达到100%的信任。虽然,这样说起来很悲哀,但我们必须正视它。为什么100%的信任是不可能的呢?这是由于信任是建立在考查一个人对诺言信守程度的基础上的,依照这样的基础,可以说在某一时刻我们对一个人的信任程度需要通过时间来检验,也就是需要通过未来来检验的。而在当前这一时刻我们对这个人的信任程度取决于他以往表现的积累,并通过未来他对诺言的信守程度来增加对他的信任值。如果对守信程度的检验没有通过时,信任程度也会随之下降。就如同一个人在银行信用记录,它会随着这个人的借款、还款记录而提高,这种提高表现在这个人的借款额度会逐年提高,并且这样的额度还会因为某一次还款不及时而下调。但没有一个银行会给一个人无限多的借款额度,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表现了多么好的信用记录,他也不会得到银行100%的信任,毕竟今天的信任要在未来才能证实。不确定性原理使得未来无法预测,也就使得人与人之间无法达到100%的信任。

在礼的动态边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共识也不会是零,这意味着人和人之间不可能一点儿共识也没有。无论是多么相互仇恨的死敌,当共同面对生死考验时,生存就成了大家的共识。共识是多个人对事物共同的看法,在《老子》和《论语》里将它称为“和”,也就是说“共识”就是“和”。《老子》第四十二章是这样给“和”下定义的:(www.xing528.com)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首先是道生万物的过程,而后说的是万物存在的形式,他们是以“负阴而抱阳”的形式存在的。所谓“负阴而抱阳”是阴包围着阳的意思,就如同原子原子核在内,是正电;电子在外围绕,是负电,合起来组成原子,是不带电的平衡体。但是,通常阴与阳会相互中和,正电和负电碰撞在一起就会湮灭,雷电就是例证。怎样保证这相互矛盾的双方可以和平共处,共同保持原子的稳定呢?物理学告诉我们,那是通过电子围绕原子核的高速运转来达到的,也就是在电子与原子核之间存在着能量,使得它们不会碰撞到一起而湮灭。老子则告诉我们,万物之所以能够以“负阴而抱阳”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冲气”,“冲气”非常形象地表明了在阴和阳之间注入了能量,而“冲气”的效果是万物可以稳定的存在,也就是“冲气以为和”。从另一个方面讲,阴和阳如此对立,却能够“负阴而抱阳”,一起组成宇宙万物,正是因为对立的双方存在共识,因此它们才能和谐共存。于是,我们看到了“共识”的确可以等同于“和”。这样一来,上面所介绍的礼的动态边界的公式也可以写成:

和×不信×距离>=礼常数

人与人之间的共识表现为“和”是道作用的结果,“冲气以为和”中的“冲”正是道的特征,《老子》第四章中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正好为这个“冲气以为和”作注解。而《老子》第五十五章则进一步阐述了“和”的特点: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德蓄积得很厚的人,可以和刚刚出生的婴儿相比。毒虫不蜇刺他们,猛兽不伤害他们,凶鸟不搏击他们。他们筋骨柔弱但握力很强。不了解男女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能勃起,这是因为‘精之至’的原因。日夜嚎哭但喉咙却不会因此而沙哑,这是因为‘和之至’的原因。”老子选择婴儿来说明什么是“和”的确很恰当,现代医学表明,人的出生起源于受精卵,而当卵子受精之后就开始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两个分裂为四个,这正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分裂出来的亿万个细胞形成了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功能各有不同,消化系统负责养分的吸收,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循环系统再将养分运往全身。虽然它们的功能各有不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工作目标,那就是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这样的不同分工,又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的群体就需要大家拥有共识,也就是“和”。如果向前追述到“和”的起点,那一定是单细胞的受精卵,一个细胞,自己和自己之间肯定没有分歧。婴儿距离这个单细胞的时刻最近,虽然已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器官,但它们还能记得“道生”时的目标,对人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一致的看法,也就是有着高度的共识,老子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和之至”。就如同一个公司的开创时刻,只有几个人,大家虽然分工不同,但对公司的整体认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有着一致的认识,高度的共识,此时的公司也处于“和之至”的状态。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虽然还是原来那些人,但他们已经成为了各个部门的领导,对公司整体的关注也逐渐转移到了对本部门以及和本部门利益相关事情的关注。于是,原来对公司发展前景有着高度共识的人开始出现分歧,共识降低,公司会出现“失和”的状态。由于共识降低,而同一个公司的人又不能远离,根据礼的动态边界公式,必然导致各部门之间的不信任度增加,从而使得公司的内耗加剧,竞争力降低。此时,公司高层会频频召开会议来解决这些内部的“失和”,试图降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而这些会议在公司早期的“和之至”阶段是完全不需要的。对于婴儿也是一样,人在生命的早期也有一个“和之至”的阶段,老子形象地描绘了这个阶段婴儿所反映出的状态,“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这些都不是文学描述,是真实的状况,没有半点文学夸张。我的女儿一岁多时,已经经历了两个夏天,而这两个夏天不同的经历完全证明了老子的话。第一个夏天,她才几个月,还没有长牙、也不会走路、当然说话只是一些发音而已,所有的特征都说明她还没有结束婴儿期。那个夏天,她没有被蚊子叮咬过,我们当时以为是防护做得好。但是,一年以后,她具备了平常人的各种功能,已经长了很多牙、走路已经很顺畅、又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词。这些功能的具备标志着她已经结束婴儿期而步入孩童期,然而,这一年,她却被蚊子叮得惨不忍睹。其实,这一年我们所采用的防护措施比前一年要强,不仅用防蚊贴,还加了蚊帐,但还是防不胜防。在结束了婴儿期之后,老子所说的原本“毒虫不蜇刺,猛兽不伤害,凶鸟不搏击”的孩童也开始面临自然的挑战了。不仅如此,同公司的发展一样,人在结束婴儿期向孩童过度的时候也会发生“失和”的现象。在婴儿长到一岁到两岁之间,身体中的各个系统也从原来关注人的整体逐渐发展转变为关注本系统的需求与发展。于是,各个系统之间的共识降低,也就是“失和”。当然,人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距离就在那里,无法增加,根据“和×不信×距离>=礼常数”的公式,只好调高不信任度。各个系统之间不信任程度的上升就会使得内耗加剧,如果加剧到无法协调的地步,就会生病。这个阶段小孩子的发烧,出疹子就是这种“失和”的表象。现代医学将一岁之内的小孩子很少得病归结为免疫力,认为人从母体内所带来的免疫力可以在婴儿时期保护婴儿不得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免疫力就逐渐消失了,人必须培养后天的免疫力来抗衡外来的疾病。通过《老子》第五十五章和“礼常数”的公式可以得知,一到两岁的小孩频繁得病实际上是刚刚渡过婴儿期的人,身体内各个系统“失和”所导致的。当“失和”到来时,各个系统一定会频繁开会协调,并各自调整本部门的策略以适应会议中所达成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新的相互信任的机制,建立新的共识。而这样的内部沟通和频繁调整反映到身体上就会是各种病症。

在阐述了人早期的“和之至”之后,老子又告诉我们“了解这样的和就是常”。“常”是平常的常,只有在平常状态,才有“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样的“和”。原子核与电子被能量隔离开,共同构成了原子,这样的“和”的状态是平常态。非常态没有这样“负阴而抱阳”的“和”,在黑洞里,所有物质都被化为符合光速恒定原理、不确定性原理的基本粒子,那里只有“和其光”的“和”。了解了“负阴而抱阳”的“和”就知道了平常状态下万物是如何存在的,也就了解了什么是平常状态,所以是“知和曰常”。而了解了“常”,也就是了解了什么是平常的状态就知道了万物存在的奥秘,就了解了道在万物生存、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这样也就清楚了道与万物的关系,所以是“知常曰明”。道在万物的生存中以“冲气”的方式存在,但是这种存在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两种发展趋势,一是以生命为中心,做什么事都以“益生”为准则。如此一来,冲在阴阳之间的气得以很好地维护,系统呈现祥和的生存状态,这就是“益生曰祥”。如果不是这样,动不动就将平衡阴阳的气调动出来,调出来的气使得系统呈现“强”的状态,这就是“心使气曰强”。然而,这样的强不是自内而外的源源不断的强,而是靠消耗机体内部保持平衡的气而显示的强。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加速了事物发展、壮大到死亡的进程,过早的就“物壮则老”。这样的情形称之为“不道”,“不道早已”,就是说系统由于气的调出而失道,失道的结果导致过早地衰亡。

虽然《老子》第五十五章的后半段似乎并没有直接涉及礼的动态边界,但是,它描述了这个边界的参数之一“和”,以及道在“和”中的作用。采用“礼常数”的原则,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半段所描述的内容其原因所在。在面对礼的动态边界时,三个参数的关系以及大小会像我们展示不同的人与人交往的场景,调整某些参数的大小对我们来说可能是非常重要的。而通过对“和”的了解,我们发现要想使“和”这个参数变大是需要“冲气”的,是需要消耗道的。系统如果失道,就无法再调整这个参数了。当然,还可以调整其他两个参数使得礼的动态边界成立。但如果距离这个参数也无法调整,就如同一个人身体中的各个系统,无法远离,那就只好加大相互之间的不信任程度来满足“礼常数”公式。一个由相互不信任的系统组成的机体可不是要衰亡吗?同样,一个公司中的成员如果失去了共识,此时就需要重新找到大家的共识,重新建立“和”。如果此时这个系统失去了道,无法“冲气”来使得公司重新获得“和”,公司中员工之间的距离也无法变大,只好增加相互之间的不信任度。这样一个由互不信任的人员组成的团体会很快瓦解,这个公司也就过早地消亡了。因此,“不道早已”的背后实际上是礼的动态边界在起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