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对方以一大篇道理来进攻时,采取反驳和反证的反击术,将十分有效。此时,己方观点即便有弱点软处可抓,但应该相信,对方也很可能有类似的软处和弱点。因此,只要刻意进攻对方的弱点并主张自己的逻辑,将是明智的。以下针对各种情况分别介绍各种反击术。
1.对方以大道理进攻时
如果你能否定对方的逻辑,大可加以反驳。当对方向你进攻时,他可能就是针对“辩论三要素”(事实一论据一结论)的弱点,分别加以否定。例如,针对事实而言,他会攻击“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根本没有这种事实”。或者举出相反的事实,反而引起一场围绕事实的争论。
要在这种场合获胜,最重要的是,必须再度证明自己所举出的事实,以及否定对方所提相反的事实。这时的问题是,必须注意事实的正确性,以及是否具有权威。
如何证实这一切,关键在于要根据初步资料,亦即根据实际调查所获得的事实材料。
此外还可依据最具权威的专家所认定的事实。
对方进行反驳时的第一步骤可能如下:“根据我们的调查,不仅没有此事实存在,而且真正的事实刚好和你所说的相反。”这时,你可向对方提出要求:“请你们发表进行调查的人员情况、调查方法、分析方法以及结论。”接着,寻找对方暴露出来的弱点进行反击。弱点总是有的,调查结果绝不可能无懈可击。
这种反击法,仅限于确信己方的事实更正确时使用。
同样是以大道理来进攻,但对方有时会以忽视现实的“应有论”进行攻击。
例如:“你们说,此产品卖不出去。但这是我们经过市场调查,花费不少苦心才开发出来的产品,怎么有卖不出去的道理?应该是可以顺利销售的。是不是你们营业部不努力?只要大家全力以赴,相信是有办法的。”
要反驳上述这段话相当困难,除了提出使对方不得不认同的新事实外,别无他途。例如,请具有权威的行家针对此商品的消费者意见进行调查,并且请对方参与,以免日后产生调查结果时,对方又会说:“别人的调查,不可信赖。”其次,要介绍攻击“论据”而加以反驳的情况。一般:而言,整理的论据总有破绽存在,只要针对破绽就足够了。
例如,你主张:“上班时间跑到咖啡厅去喝咖啡,违反公司的规定。”结果对方反驳说:“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是动脑工作,喝咖啡可使头脑更清醒,有助于思考工作方面的事,因此喝咖啡也等于是工作。”
对此,你应该如何反击对方的说法呢?
对方的论据是:“只要在想工作方面的事,就等于是在工作。”若此论据正确无误,那么,就等于说下班回家后,仍然有很多人在工作。因此,你必须用公司的规定来反驳对方的论据。例如,不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喝咖啡跑到咖啡厅,显然已违反了公司的规定。不必在“工作定义”上与对方多费口舌。
还有,当对方提出这一论据时,除了上面反驳外,还可以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进行。例如,你可以要求对方:“只要你拿出确实能证明他们一直在思考工作方面事情的证明,我就相信你。”要拿出这种铁一般的证明,是困难的?
这种侧击方式的优点在某个和尚的故事中也有所反映。有一天,几个人故意为难一位和尚,要求他抓住画在屏风上的老虎,这位和尚听后不慌不忙地说:“你们从一边把老虎赶出来,我自然有办法抓住它。”
2.当对方转换逻辑时
我们有时能听到这样的话:“他所说的话我很理解。可是看他说话时的那种神情,怎能让人接受?我就讨厌他说话的模样。”
这是将合理的逻辑,转换成感情逻辑的例子。
对于感情逻辑,必须以感情逻辑来应付。例如,当双方在进行交涉时,其中一方对另一方颇有反感,其理由是:“既然他们有求于我们,好歹也应该客气一些,怎么一开口就说‘你们必须协助我们’!简直莫名其妙。”
如果发现了这点,对方便应改变战术,放低姿态。
再看下面一段转换的情况:
夫:“你平常不好好管教孩子,所以孩子才会这么差。”
妻:“我整天忙着做家务,总不能有分身法吧?”
夫:“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要你尽量多注意他的情况。”(www.xing528.com)
妻:“你是说,我还不够注意他?”
夫:“不,我是说……”
妻:“既然你这么说,我倒要问你,你认真地为孩子做过哪些事?”
夫:“当然做过,但我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
妻:“那我还不是一样?”
夫:“这……”
这段对话的主题原是:孩子太差劲,应如何改善?结果却不是如此。由于提出话题的方式不对,因此才让妻子有机会可乘,并摆出防御与反击的架势。最初,丈夫的主张是“妻子应多管教孩子”,最后却被妻子转成“丈夫也应为孩子多想想。”
那么,上述对话的结果可不可能改变呢。
有两个契机作为丈夫是应该把握住的。一是最初提出话题时,只希望对方对孩子负责的说法是欠妥的。二是当感到话题逐渐偏离主题时,就应暂停“进攻”,使对方恢复心理平衡状态时再设法。如当说到“我整天忙着做家务”时,丈夫应该立即停止进攻,采取缓冲语气说:“的确,在忙家务时还要抽空管孩子,确实很难。那么,你认为什么时候去管比较适当呢?”这样一来,既不会伤害到妻子,又可激发其自发性,使她动脑筋提出建设性建议。
由此可知,对方想转换话题,主要是为了采取防御手段。因此在这个时候,你若采取锲而不舍的攻击方式,必败无疑。
在外交场合,当谈判或国际性会议陷入僵局时,常会有人严肃地说:“再谈下去毫无意义可言,因此我们要求退席。我再说清楚一些,今天导致这种状况,你们要负全部的责任!”
这也是运用了逻辑转换。事实上,交涉陷入僵局,很难说是某一方的全部责任。一般而言,其中必有一方提出对方认为苛刻的要求,也必有另一方无法接受对方的要求,这样才会导致僵局。而通过这样的逻辑转换,责任便加到了某一方的头上。
3.如果对方攻击细节
这是吹毛求疵的作风。当A、B双方大致上获得协调、快接近结束的时候,A方却不厌其烦地吹毛求疵,使另一方觉得扫兴。然后A方乘机要修改B方原已确定的大原则,B方往往为顺利结束而接受对方的得寸进尺的要求。要对付这种方法,应该对其部分攻击不予理睬。除非对方所攻击的是你细节中的要害,否则便可反驳说:“的确,这部分是有探讨的余地。不过,轻重缓急必须弄清楚,我们必须优先考虑大原则是否正确。”把讨论主题拉回到原则问题上来。
例如,一艘轮船在海上遇险。这时最主要的论点是“如何拯救所有的旅客和船员”,至于“遇难旅客的赔偿问题”、“救女性旅客登小艇时应注意礼貌问题”等,则是次要的问题。
4.当对方重视感觉时
一位上司对部下所提的建议表了这样的态:“你的设想很周到,精神可佳。但我觉得未必可行……”、“哪里应该修改呢?”、“我一下子也说不准几个环节有问题,反正总觉得它不太可行。”
这样的态度很难对付。因为你找不到反击的目标物,除了恭敬退场外,别无良策。当然,你不可小视上司的直觉,因为他毕竟经验丰富,比你更能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你可以不厌其烦地将稍作改动的建议方案提出,最后肯定会使建议符合上司的直觉。这未尝不是一个方案的完善过程。一般人是比较习惯使用直觉的,这本身也是感情逻辑;的范畴。此时,对方使用感情逻辑,你不应轻易退让。例如:A:“我请你办这件事。”B:“这件事很难办,太没把握了。”
A:“困难在哪里呢?”
B:“外部环境不利,且又有其他部门来阻挠。”
A:“不要先下这样的结论。”
B:“我感到这事办不成,所以不敢答应。”
此时,你应该让B具体提出他办不成的观点和根据。接着再告诉他,“你说这件事办不成?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想使它办成的方法。”这样就堵住了B的退路,然后再向前推他一把,于是,“办不成”的观点很可能消失了。而“可能办得成”的依据却增加了许多。B也就容易提起努力去办成的兴趣和干劲。
上述例子表明,当对方以重视感觉的逻辑拒绝你的要求时,你可用根据事实的逻辑,说道理让对方了解。最后别忘了说上一句:“相信这样你一定能办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