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演讲口才中的证明与反驳技巧

演讲口才中的证明与反驳技巧

时间:2024-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演讲口才中的证明证明的概念:所谓证明,就是立论。,我们演讲,目的在于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演讲中被证明的观点和主张就叫做论题。一闻一多先生的严词以斥,迫使在场的特务不得不抱头鼠窜,这段演讲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威慑力,原因之一就是闻一多先生在这篇即席讲演中运用了一个完整的反证法间接证明。在演讲中,常常会运用反证法,反证法运用得好,说服力是很强的。

演讲口才中的证明与反驳技巧

1.演讲口才中的证明

(1)证明的概念:所谓证明,就是立论。通俗点讲,就是设法正确论述自己的观点,说明它是正确的。从逻辑学的角度讲,证明是根据已知的一个或一系列真实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形式,是演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思维形式。

证明可分为实践证明和逻辑证明两种。所谓实践证明,是指通过人的变革物质世界的积极活动,来检验一个思想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是否一致;所谓逻辑证明是指借助于一些真实性已经确定的判断,再借助推理来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

任何证明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部分组成的。

①论题。就是需要通过证明确定其真实性的那个判断。,我们演讲,目的在于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即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演讲中被证明的观点和主张就叫做论题。在语言教学中叫做论点。

②论据。就是用来确定其真实性的那些依据,也就是演讲和所陈述的事实和道理。用作论据的材料,可以是已经证实的事实或数据,可以是经过实践证明的经典性言论,也可以是科学上的某些公理、原理和生活中尽人皆知的常理等等。在演讲中,论据的运用并不是愈多愈好,而应是以是否能说明论题的真实性为启用的标准,关键是选择得准确、典型、恰当,这样的论据才可信有力。

③论证方式。就是揭示论据和论题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联系,也就是用论据来证实论题的过程。演讲者如果有了一个正确、鲜明的观点,又有了许多足以使人信服的事实和理论作依据,但假如没有一个恰当的从论据到论题的推演过程,仍然不能算是好的讲演,只能是观点和材料的大掺和。所以,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是一个从论据到论题的推演过程,这个推演过程就是论证方式,论证总是借助于一个或一些推演形式来实现的。所以,也可以说,论证方式就是贯穿在整个证明过程中的各种推理形式的总和。

(2)证明的种类:根据证明不同的推理形式,证明可以分两类:演绎证明和归纳证明。

①演绎证明。是运用演绎推理所作的证明,即用一般原理来证明特殊事实的一种证明。在这种证明中,论据主要是一般性原理,论题是关于某种特殊事实的论断。

②归纳证明。是借助于归纳推理进行的证明,即用某种典型的关于特殊事实的判断来证明一般原理的一种证明。

根据证明的不同方法,证明又可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①直接证明。是从论据的真实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例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真理,它是不怕批评的。”这就是用省略三段论的形式来进行的直接证明。其完整的形式是:

论题:马克思主义是不怕批评的。

论据: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真理,而所有的科学真理都是不怕批评的。

直接证明也可借助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形式来进行。例如,前文所举演绎证明、归纳证明的实例都属于直接证明。

②间接证明。是通过证明反论题(与论题矛盾的判断)的虚假性,进而断定原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证,闻接证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选言证法和反证法

一是选言证法。将论题作为选言推理前提的一个选言支,运用否定肯定式确定其他选言支为假,从而确定论题为真的一种间接证明法。

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遭遇到极大的困难,面临着“散”和“斗”的抉择,毛泽东在一次干部动员大会上作了出色的演讲:“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毛泽东的这段演讲就是运用选言证法,提出了“自己动手”的鲜明观点,并给以证明,给千万军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是反证法。它是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的虚假,然后根据排中律,由假推真,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一种方法。

反证法的过程如下:

提出要证明的论题即原论题A

52年前,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面对着混进会场嘻笑扰乱的特务分子,闻一多先生满腔悲愤,拍案而起,作了举世闻名的《最后一次演讲》,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怒斥道: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就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一

闻一多先生的严词以斥,迫使在场的特务不得不抱头鼠窜,这段演讲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威慑力,原因之一就是闻一多先生在这篇即席讲演中运用了一个完整的反证法间接证明。这一证明的过程是这样的:

论题A: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杀不完的。

假设反论题非A:广大的人民是打得尽杀得完的;

证明反论题假:如果广大的人民是打得尽杀得完的,那么世界上早没有人了;而事实上不是早没有人,所以广大人民打得尽杀得完这一论题是不能成立的。(www.xing528.com)

根据排中律:否定非A,则肯定A;

所以,广大人民是打不尽杀不完的。

在演讲中,常常会运用反证法,反证法运用得好,说服力是很强的。但必须注意,运用反证法,反论题与原论题必须是矛盾关系,而不能是反对关系,因为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可以同时为假。

在实际思维过程中,作一个具体的论证,常常把以上四种证明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往往既运用演绎证明,又运用归纳证明,既运用直接证明,又运用间接证明。

(3)证明的规则:论题必须明确。有些演讲者,一开讲便口若悬河,声势逼人,可是听了半天却不清楚他究竟说明什么问题,宣传什么道理,这样的演讲当然注定要失败的,其主要原因便是没有明确的论题。

论题是整个论证的“鹄的”。在演讲前,演讲者首先要在头脑中把论题明确下来,有了明确的论题,还必须用明确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为避免歧义,在表达论题时,应尽量选用意义明确的语词,对于论题中关键性的概念在必要时还应加以扼要的界定说明。总之,论题是什么,自己要清楚、明白,对听众也应交代清楚明白。论题在论证过程中应保持同一。在一个论证中,论题只能有一个,并且在整个论证过程中保持不变。

当演讲者阐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要提出许多论据,从各方面进行论证,这时切莫离开原论题,犯“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论据必须是真实的,无可怀疑的。证明的过程是用论据的真实性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过程,如果论据是不真实的(虚假的或其真实性有待证明的判断),那就无法用来论证论题的真实性。

我们演讲的目的,就是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正确,如果作为论据的那些事实或道理不是真实的,或其真实性尚待证明,那么,演讲者凭什么让人信服呢?

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靠论题的真实性来证明。如果论据的真实性要用论题来证明,那就是用一个真实性尚待证明的判断(论题)去证明另一个判断(论据)的真实性,就会犯“循环论证”的错误。

论据必须是论证论题的充足理由,论证过程必须合乎推理的原则。一篇演讲辞有了论题和论据,并不等于就是正确的,还要看论据能否推出论题。

2.演讲口才中的反驳

(l)反驳的概念:反驳是用已知为真的判断来确定某一判断的虚假性或某个论证不能成立的思维过程。

我们在证明一个论题的真实性时,常常是和批判虚假的论题相联系的。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我们证明了一个论题的真实,我们通常把这种证明自己论题的真实称为证明,而把证明对方论题的虚假称为反驳。所以,反驳也是一种证明。在演讲稿中常称证明为“立论”,称反驳为“驳论”。

(2)反驳的方法:反驳是驳斥别人论题的一种方法。而证明总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组成的。因此,反驳也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即反驳论题,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

①反驳论题和反驳论据:反驳论题就是证明对方的论题是虚假的,反驳论据就是证明对方论据是虚假的。反驳对方的论题和论据常用两种方法:

直接反驳。这种反驳方法是用事实或道理直接推翻对方的论题或论据。事实胜于雄辩,直接引用事实来反驳对方的论据和论题,是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反驳方法。

间接反驳。这种反驳方法是通过证明被反驳论题(或推理)是反论题的真实,然后根据矛盾律,证明对方的论题(或论据)是虚假的。例如,有这样一段演讲辞:

有的同志说:“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马克思主义也应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如同任何真理都不能由自己证明一样,马克思主义也不能自己证明自己;同时它也不能作检验别的真理的标准。例如,现代自然科学中许多原理是否是真理,难道不需要通过科学实践而由马克思主义的某一原理就可以证明的吗?难道可以用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原理来判断高能物理学关于某种基本粒子的性质的判断和遗传工程学关于遗传密码的假设吗?如果马克思主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对于真理的检验就成了多余的了,人们无需参加实践一样可以证明真理,这岂不是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也抽掉了。

这里“马克思主义不能自己证明自己”、“马克思主义也不能作为检验别的真理的标准”和“马克思主义也应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矛盾关系,根据矛盾律二者不能同真的理论,证明了前者真,也就证明了后者假,这就是间接反驳。

另一种间接反驳是用归谬法反驳论题。这种反驳的方法是:先由对方的论题推出一个结论来,而这个结论是与事理相违背的,是荒谬的,从而证明论题是错误的,不能成立的。有这么一则笑话

药剂师走进邻居一个书商铺子里,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问书商:“这本书有趣吗?”“不知道,没读过”。书商回答,“你怎么能卖你自己未读过的书呢?”药剂师反问.机灵的书商反唇相讥:“难道你把你药房内的药都尝一遍吗?”药剂师顿时哑口无言。

书商采用的就是归谬反驳,其反驳的步骤是这样的,先假定药剂师的话是对的,即一个书商不能卖连自己都没读过的书,并把这一论断当作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由此引出后件;那么同理,一个药剂师也不能出售连自己都没有尝过的药。由于后件的荒谬是一目了然的,于是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推出前件的荒谬,于是药剂师的谬误充分暴露,从而被驳斥。

由于反驳论题和反驳论据都是为了证明它们(论题、论据)是假的,所以我们将反驳它们的方法放在一起论述,但二者在反驳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为驳倒了对方的论据,并不等于驳倒了对方的论题;驳倒了对方的论据,只能说明对方的论题没有得到论证。所以说,在反驳中,只反驳对方的论据是不够的,如果把反驳论题和反驳论据结合起来,那么反驳就会更加有力。

②反驳论证方式:就是证明对方的论据和论题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由知识论据推不出论题来,即揭露对方证明中犯有“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例如,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的“‘破坏抗战,危害国家’是谁?”这一节里,指出:“真凭实据地破坏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和危害了中国人民的国家的,难道不是国民党政府吗?……但是国民党人却说:‘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唯一的证据,就是共产党联合了各界人民创造的英勇抗日的中国解放区。”显而易见,这个证据(即论据)和“共产党破坏抗战,危害国家”这个虚假论题两者之间毫无联系。这里,毛泽东同志运用揭露国民党所提出的论据和论题之间犯有“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对国民党谬论进行有力的反驳。

以上介绍了反驳的两种方法,实际上这些方法往往是互相补充、互相结合使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