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魅力演讲:如何调控听众心理?

魅力演讲:如何调控听众心理?

时间:2024-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演讲主体要极力提高听众的兴趣,以真挚、热情、尊重的称呼打动听众;以演讲主体的风度给听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等,促使听众积极自觉地去接受演讲主体输出的信息。所以,演讲者不能仅仅满足演讲现场中瞬间效应,而要认真地研究如何增强听众的记忆,即如何使听众有效地保持听讲的内容,其方法如下:首映效应:听众对第一印象特别敏感,特别深刻。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了听众接下来听讲的兴趣、感知、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大小。

魅力演讲:如何调控听众心理?

1.掌握听众的感知规律

感知是人的感觉和知觉的概称,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感知是认识的开端,也是获得演讲成功的先导。

听众的感知规律是听众的感知程度与演讲效果成正比。演讲主体给予听众的感知信号越强烈,听众留下的印象与记忆就越深刻;反之则肤浅。因此,演讲主体应该努力研究和运用听众的感知规律,以提高演讲的效果。运用感知规律进行演讲,应做到下面几点:

(1)加强对比,以突出演讲主体,提高听众的感知效果:实践告诉我们,人的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的刺激时感知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万绿丛中一点红”,红显得比平常更鲜艳夺目;关闭高音喇叭,会感到特别的寂静;吃完苦药喝白开水,会感到具有甜味……这就是对比的效应,根据这一效应原理,我们在演讲中应尽量增设各种反差,突出演讲主体,给听众以强烈印象,从而提高感知效果。譬如:演讲主体衣着色泽与讲台背景底色的反差,可刺激听众的视觉;演讲主体开场白的新颖独特,可刺激听众的听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听众的关注。

(2)联系听众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听众对感知现象的理解: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时,总是依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帮助理解和判断。演讲是语言艺术,听众的感知也总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演讲主体选用语言愈是接近听众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实际,愈是通俗易懂,为群众所领会,听众感知效果就愈为明显。因此,演讲主体的演讲内容的深浅要适合听众水平,注意应用听众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去浅化道理,并且尽量追求语言的色彩感、音乐感、节奏感,以独特的具有魅力的语言去打动听众。

(3)调动听众的各个感觉器官,强化听众的感知效果:感知是多种分析器官协同活动的结果,把一个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觉器官,使听众各种分析器官参加活动,如眼看、手摸、耳听、口尝等。人的大脑皮层便会产生多通道的暂时神经关系,加强感知的效果。譬如,在演讲中辅以展示实物、放映录像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听众的感知度,提高演讲的效果。

(4)提高听众的积极性,形成听众感知的自觉性:一个人对知觉事物有明确的目的、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对感知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凡是听众有需要,有兴趣的,他的感知活动就自觉、活跃。反之,则漫不经心,留不下感知的深刻印象。所以演讲主体要极力提高听众的兴趣,以真挚、热情、尊重的称呼打动听众;以演讲主体的风度给听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等,促使听众积极自觉地去接受演讲主体输出的信息。

2.引起听众的注意

注意是意识对一定受体的指向和集中,由于演讲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和受体只有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倘若演讲主体不能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中来,那么听众对演讲的内容和技巧既没有感知,也不会产生积极思维,更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演讲便会以失败而告终。要引起听众的注意,应做到下面几点:

(1)诱发和转移听众的无意注意:注意根据有无目的可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往往是由无意注意引起的。譬如,听众对某个演讲兴趣并不是很浓,没有一种有意识的欣赏目的,然而无意间发现会标醒目引入,或者演讲主体的某句话突然使他感兴趣,于是思想一下子便集中到演讲上来,并开始认真地听讲。根据这条规律,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地诱发听众的无意注意,并使之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来。引人的题目、离奇的故事、精辟的措辞、动人的声音等都是优秀演讲主体吸引听众无意注意的有效方法。

(2)促进听众的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需要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任何演讲主体都不能满足于引起听众的无意注意。心理学认为,如果老是相同的或者类似的信息成分进入听众意识的话,那么,大脑皮层的某些生理机能的规律会使注意暂时地自动中断。因此演讲主体在演讲的开头就要使用各种方法来引起和加强听众的有意注意。

影响听众注意集中的原因大致有四种:一是演讲内容重复,分量较少,缺少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没有吸引力;二是演讲时间较长,又缺乏新意,听众产生心理疲惫;三是演讲平淡乏味,听众思维进入抑制状态;四是外界其他刺激的干扰,分散了听众的注意。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的注意集中只能保持短时间的稳定性,如果15分钟后没有新的刺激作用,注意就会分散转移。因此,演讲必须适时而有效地吸引与控制听众的注意。常运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注视法——通过眼神交流,提醒个别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使对方在注目下惊觉,回到听讲中去。

②提问法——提出与演讲有关又有趣的问题,引起听众思考,使分散的注意又集中起来。

③转移法——穿插一个小故事、小幽默,使听众的精神在短暂调剂后再回到正题。

④赞赏法——表扬注意力集中、听讲认真的听众,使其他听众在榜样的感染下,增强自己的注意力。

听众注意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演讲的效果,演讲主体不可等闲视之。

3.增强听众的记忆

记忆是以识记、保持和再现方式对人的经验的反映。从信息加工观点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人不能没有记忆。乌申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如果没有记忆,就活像一个没有把货车捆扎结实的车夫,他只顾往前赶,头也不回,赶回家看时只剩下一辆空车。

所以,演讲者不能仅仅满足演讲现场中瞬间效应,而要认真地研究如何增强听众的记忆,即如何使听众有效地保持听讲的内容,其方法如下:(1)首映效应:听众对第一印象特别敏感,特别深刻。第一印象的好坏决定了听众接下来听讲的兴趣、感知、理解和接受程度的大小。由此,我们不仅要以一个独特新颖的开头吸引听众,而且可以将演讲的核心观点放在开首亮相,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近映效应:最后留给听众的信息印象也较深刻,这是后摄抑制的缘故。据此,演讲者要在画龙点睛之处突出演讲的重点和主题,给听众最后打上烙印,较长时间的保持。(www.xing528.com)

(3)首尾效应:人们在记忆一系列材料时,前面对后面有干扰(前摄抑制),后面对前面也有干扰(后摄抑制),中间部分由于同时受前、后的影响,所以最容易遗忘。所以演讲主体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将重要内容、核心观点放在中间;第二,倘若中间内容重要,需采取重复的方法,使听众反复识记,以巩固识记的效果。

(4)形象效应:具体的形象具有熟悉性、情感性,容易引起注意、联想,同时也不易遗忘。演讲者除了可使用一些实物和图片来加深听众的印象,还要注意少用种概念(指量广质浅的概念,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日用品等),多用属概念(指量少质深的概念,如插秧机猪肉、茶杯等),以便给听众留下具体形象的印象。

形象素材的显示,还会引起听众充分的想象,从而可推动有意的记忆。譬如向听众介绍原子弹爆炸的情形和威力时具体描述:原子弹爆炸时产生蘑菇形的烟雾直冲云霄;产生比普通爆炸强烈得多的声、光、热;伴有比强台风更猛烈的冲击波,其杀伤力特别大,美国1945年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使大批房屋倒塌,41万人遭伤害,19万人死亡。有了这样的具体素材,听众通过自己头脑的重新组合、分析,想象出原子弹爆炸时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并在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4.提高听众的兴趣

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根据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和精神的兴趣三种;根据兴趣的效能可分为消极兴趣和积极兴趣两种;根据兴趣的性质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当我们聆听一场出色的演讲时,就会在社会的兴趣、精神的兴趣方面获得满足,也能对演讲产生直接兴趣(对演讲过程本身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演讲结果的兴趣,包括知识视野的开拓,高尚情操的熏陶,演讲才能的提高等)o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结合起来,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我们了解社会、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使我们为掌握感兴趣的受体而见诸行动,这就是带有稳定性的积极兴趣。

在演讲中我们怎样提高听众的兴趣呢?应从下面三个方面考虑。

(1)演讲题材的针对性: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在演讲前一定要作一番调查研究,尤其要了解听众对象是以哪个阶层的人为主的,文化程度如何,年龄结构如何等等,这样,才能了然于脸,有的放矢。

我们来分析一下爱国名将张学良19361216日的演讲吧。这一天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的第四天,西安人民很想知道事变真相,于是张学良在西安革命公园召集万人民众大会,他面对市民讲述了这次事变的原委,表明“后谏”的目的不是要地盘,而是“替诸位打前锋”、“立于抗日战线的第一线”。由于他演讲的内容是老百姓所急切想知道的,演讲题材针对性强,语言朴实无华,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呼。

(2)演讲阐述的深刻性:听众感兴趣的演讲,总离不开“情”“理”二字。成功的演讲能使人热血沸腾,达到演讲者的感情和听众的感情双向交流、互为影响的境地,一种发人深省、震聋发聩的效果,这就要靠理的阐发,理的升华。

有位演讲者阐述教育与民族振兴的关系,他首先概述了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这个小小的岛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失败后,面对的是废墟、资源贫乏、人口密集和人均国民收入20个美元的现状。可是,这个小小的岛国在1963年赶上了英国1964年赶上了法国,1979年又超过了苏联,大有与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并驾齐驱之势,秘诀在哪里?

我国素以地大物博自居、自豪,可是和美、苏、日比较我们至今脱不了“穷国”的帽子,穷在何处?

通过对比,提出了要深究的两个问题。演讲者引述了一些同志的天真的想法:买几套自动生产线,买几座大型钢厂,买几台高级电子计算机,现代化不就来了吗?演讲者认为这些做法是需要的,但不是切中肯綮的。他十分巧妙地引用了一句话,当有人问及一位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什么机种是过时的?这位设计师的回答是:凡是天上飞的都是过时的。接着,演讲者又叙述了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美国朝野震惊,他们从根本上找出原因,终于使阿波罗与联盟号在太空中平分秋色;如今,从卡拉维纳尔角腾空中而起的航天飞机又独占了鳌头。

演讲至此,很自然地回答了上面两个问题:日本的秘诀在于对知识坚持不懈的追求,把教育当成民族振兴的最主要手段。我们穷就穷在没有重视教育,没有重视通过教育加强对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今天,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重视教育,加强智力投资,我国的真正振兴、崛起,就在此一举了。

这样的阐述有理有据,由浅人深,是足以吸引听众的。

(3)演讲语言的幽默性: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西塞罗也说过:“笑话和幽默令人愉快,往往还是极为有用的。”在演讲中适当地发挥幽默的力量是很必要的。它可以帮助你消除和听众之间的紧张感,可以帮助你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帮助你巧妙地解除窘境,可以帮助你善意地说服别人。

有许多人常在演讲开始时使用幽默,借以打开沉闷的局面,缩小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一个美国青年的开场白,运用了幽默的艺术:“朋友们,我把自己出卖了一下,我叫德克,不过,我并不是德克萨斯州的人。”这风趣的开场白,一下子使他和听众融合在一起了。

演讲过程中使用幽默,更能使你的演讲情趣盎然,引人人胜。爱迪生在向公众讲述他小时候被列车管理员拽聋了耳朵,不无幽默地说:“我真的谢谢那位先生,他终于使我清静下来,不用堵住耳朵搞实验了。”

演讲的兴趣性,来自内容的针对性、深刻性和语言的幽默性,平时在训练时,应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使演讲成为吸引听众心灵的磁石。

5.激发听众的情感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情感是在社会实践中,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的表现,是伴随个人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而转移的。情感分肯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情感,它们对于人的活动既可能有积极作用,也可能有消极的影响。肯定性的情感,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效果。如“信其所亲”就是如此,当然,如果偏爱某些事物,也会使我们对它的认识产生片面性。否定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反之,怒和恨又可以推动人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在演讲的时候,就应该“动之以情”,使听众与演讲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爱演讲者的所爱,憎演讲者的所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