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魅力演讲的心理调控-魅力演讲与辩论

魅力演讲的心理调控-魅力演讲与辩论

时间:2024-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信心强的演讲主体,不但能对听众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形成一种权威感,从而在演讲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能够有力地克服演讲中的一些消极心理。社会环境和演讲场构成了与演讲主体心理密切联系的因素。听众的情况是千变万化、十分复杂的,他们作为一种客观因素,对演讲主体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演讲主体面对不同的听众,需尽力采取措施排除怯场心理,稳定情绪,使演讲得以顺利进行。

魅力演讲的心理调控-魅力演讲与辩论

1.什么是演讲主体心理

演讲主体心理是指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产生的,有利或者不利于演讲活动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演讲主体心理的产生与演讲前演讲主体原始心理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演讲主体心理可以从静止心理和动态心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所谓静止的演讲主体心理,主要指演讲活动开始之前就存在于演讲主体身上的心理素质;所谓动态的演讲主体心理,主要指演讲主体在演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状态,是一种变化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静态心理和动态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在表现,共同构成了演讲主体心理:

演讲主体的心理素质影响演讲的好坏与成败。心理素质好的演讲主体(即使是初学者),在演讲过程中不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即使产生也较易克服,因而演讲的能力比较容易得到正常的发挥;心理素质较差的演讲主体(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消极心理产生后不易克服,因而影响演讲能力的正常发挥。

2.演讲主体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演讲主体应该具备如下一些心理素质:

(1)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演讲主体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强的演讲主体,不但能对听众产生较强的感染力,形成一种权威感,从而在演讲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能够有力地克服演讲中的一些消极心理。一般地说,自信心的强弱与演讲效果的好坏成正比例关系。

(2)要有热情: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热情的演讲是无法感动听众的。一个生性冷淡、消极、厌世的人是不宜从事演讲活动的,即使是去演讲,也不会打动人。因此,演讲主体应该注意平时的自我修养,演讲时要尽量做到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因为,热情不但表现演讲主体对自己的理想、观点和主张的坚定信念,而且还能使听众产生共鸣,产生激情。

(3)要有应变能力:一个优秀的演讲主体在整个演讲过程中要善于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况,能适应各式各样的环境。这就要求演讲主体思路敏捷,技能掌握全面,做到突发事件中不慌乱。

(4)要有豁达大度的性格:豁达大度的演讲主体往往容易与听众交融,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演讲获得成功。即使在听众发生骚动的情况下,也能泰然处之,化被动为主动。

演讲主体优秀心理素质的具备,离不开先天的禀赋。但是,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和刻苦的锻炼。美国的梯姆·弗莱德里克斯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愚型症。然而,他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但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人,而且成为一个热心鼓励人们理解和关心残疾人演说家。当今成功的演讲家中,有许多曾是被人认为“无演讲天才”、“不是搞演讲的材料”的人。

3.影响演讲主体心理的因素

从构成演讲活动的因素来看,影响演讲主体心理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演讲的环境:它包括演讲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演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社会环境和演讲场构成了与演讲主体心理密切联系的因素。演讲场是以时间为经线,空间为纬线交织而成的一个网络结构。它形成一个环境氛围,笼罩着演讲全过程,直接影响演讲主体的情绪。在庄严肃穆的大会场和温馨典雅的演讲厅,演讲主体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晴朗的上午与阴沉的午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演讲主体的心情;至于特殊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所产生的特殊的演讲效果,更是不可代替的。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公认的气壮山河的成功的演讲。其所以成功,除了其他的原因外,当时那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对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无疑是一种激励,从而使他原已兴奋的情绪,更加不可遏制,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激情,并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如果离开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离开了那个特定的演讲场的特殊氛围,是不可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效果的。

时间、地点和环境氛围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往往会使演讲主体造成一种陌生感,从而影响演讲效果。所以,事前了解演讲场的各种情况,减少陌生感,对演讲主体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2)演讲的受体——听众:一次演讲活动的成功是演讲主体与听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听众一方面接受演讲主体的信息,另一方面又通过信息反馈影响演讲主体。所以,听众是影响演讲主体心理的又一个重要的因素。

有不少演讲主体的怯场心理或临场“卡壳”忘词,是来自听众的影响。有的演讲主体在熟悉的听众面前不怯场,但在陌生的听众面前就要怯场;有的演讲主体面对一般听众演讲正常,而听众席座上有领导或专家就紧张异常;还有的演讲主体在友好的听众面前谈吐自如,而遇到了有敌意的听众就乱了方寸,甚至就将演讲辞忘得一千二净。听众的情况是千变万化、十分复杂的,他们作为一种客观因素,对演讲主体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演讲主体面对不同的听众,需尽力采取措施排除怯场心理,稳定情绪,使演讲得以顺利进行。

(3)演讲主体——演讲者:演讲者自身心理素质在演讲活动之前就已形成,它是影响演讲者心理的最根本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每个人都具有典型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以不同方式支配着人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学家根据人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接受程度、持续时间、应变能力和表现方式等特征,将人们的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不同气质的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①多血质的人。这种人性格外向,经常明显地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表露于外,喜形于色,对各种场合的人和事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类型的演讲者,一般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且颇具热情,由于适应性强,在陌生的演讲场合,面对陌生的听众,怯场心理不是很明显,这些都容易获得听众的好感。但是多血质的人由于比较活跃,有时不够冷静,所以往往不能洞察别人的真正内心活动,对他人或事物的认识缺乏深度,容易损伤他人的自尊心。这类演讲者往往忽视听众的心理,对听众情绪反应、心理变化察觉较慢。这类演讲者应多注意听众的反应,不要只顾自己演讲。

②胆汁质的人。这种人性情专一活泼,思想外露,好胜心强。经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怯场心理表现一般不是很突出,这些对于演讲是有利的。但是胆汁质的人,一旦产生怯场心理,就不易克服。这种类型的演讲者要注意应变能力的锻炼。(www.xing528.com)

③黏液质的人。这种人性格内向,不愿表露自己,热情不高,情绪不稳定。但是这类人善于察言观色,自我约束力较强。所以这种类型的演讲者较容易产生怯场心理,但也能自我意识到并较好地加以克服。

④抑郁质的人。这种人性格内向,喜怒哀乐潜于心底,行动呆板,谨小慎微,热情不足。这种类型的人一般不愿意参加演讲,也不善于演讲。当不得不参加演讲时,怯场心理往往表现得较明显。但是这种气质的人,善于观察他人的思想状况,分辨力强,思想深刻且有主见,经过学习和锻炼可以成为很好的演讲者。

以上分析是各种气质比较典型的状况。就大多数人而言,气质类型有所交叉,只是以某一种气质类型为主而已。这些都会对演讲主体心理产生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气质的人对于演讲而言都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影响,不能说哪种气质的人适于演讲,哪种气质的人不适于演讲。每个演讲主体都应善于分析和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在实践中注意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成为优秀的演讲者。

影响演讲主体心理的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在培养演讲主体的优秀心理素质时,不可割裂其间的联系孤立进行,而要综合地学习与训练,克服和消除演讲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4.克服演讲主体的消极心理

演讲主体的消极心理是指演讲过程中呈现的演讲主体身上的某些不利于演讲活动开展的心理状态。常见的消极心理有以下几种:

(1)怯场心理:生理心理学认为:紧张是环境刺激与机体能力不平衡的结果,是机体不能适应环境的“情绪应刺”行为。怯场常出现如下的生理反应: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口干舌燥、双手出汗、喉头发紧、声音发颤、两腿发抖、头痛目眩等。”怯场”是演讲主体最大的敌人,因为怯场能使你精心准备的一切化为乌有,呈现在听众面前的只有一副尴尬相。“怯场”几乎是所有的演讲主体都要经历的,连大人物也不例外。美国前总统的林肯,是位非常有声望的演讲家,他承认自己演讲时,“也有一种畏。瞑、惶恐和忙乱”;古罗马最著名的演学说家西塞罗说:“演讲一开始我就觉得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有颤抖”;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是位老练机智的演讲家,他最初开口演讲时“心窝里似乎塞着一个几寸厚的冰疙瘩”。这些实例都表明怯场心理是演讲主体普遍存在原心理状态。

怯场心理产生的原因除了有生理方面的因素外,与演讲主体临场的心理因素也有直接的关系。具体分析有如下几种原因:

①陌生感引起的紧张。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大脑神经受到环境、事物的刺激,就会产生一种紧张消极抑制。演讲主体面对无数双眼睛,就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危机感”,并造成一种紧张的情绪,觉得周围一切都在与自己为难。脑中出现一片空白。

②高期望值引起的紧张。登上讲台的演讲主体,一般来说,都是力争成功的,甚至想一鸣惊人。他们总是想使自己的演讲在每个细节上都很“完美”,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当演讲稍有不当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就会一落万丈,甚至出现紧张的怯场心理。

③惧强感引起的紧张。演讲主体的惧强心理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惧怕听众的水平超出自己,或者担心听众对自己的态度不够友好,于是顾虑重重,以致影响了演讲的正常发挥;二是怕在同行面前出丑,特别是当自己的演讲准备不够充分时,更是心情发慌,以致四肢和心灵都在颤抖。

分析了形成紧张怯场的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消除紧张。

首先,演讲主体应树立充分的自信。英国伟大的科学家法拉弟不仅是电学的创始人之一,还是一个杰出的演讲家。他的精彩演讲常为那些崇拜者所倾倒。有人向他请教如何假定听众的水平,他直截了当地回答说:“他们一无所知。”事实上,听众不可能“一无所知”,但有了这样一种自信,演讲主体不再为自己演讲内容和技巧担心,尽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所以,“他们一无所知”成了演讲界的一句名言。另外,临场之际,多想想自己成功的事情,并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讲台,精神饱满地说出第一句话,也会增强自信心。

其次,演讲主体要做好演讲的充分准备。充分的准备是建立信心的基础,也是消除紧张情绪的具体措施。这包括平时准备和演讲前的准备。平时准备即主动地寻找锻炼的机会。如尽量多在公开场合讲话或表演,使自己逐步习惯于作公开场合的讲话;也可主动地进行社交活动,接触各种各样的人,熟悉各式各样的社交场合,锻炼自己的能力和胆量。演讲前的准备,包括有一份几经推敲的演讲稿,搞好开讲前的实战演习,了解听众与环境等等。常言说,有备无患,演讲同样也是如此。

最后,演讲主体要学会意念控制和注意转移。这就要求演讲主体能自主地控制和调节精神状态,尽量地把自己注意力引向其他事物,以便冲淡或忘记紧张情绪。如在自己演讲前先集中精力听别人演讲,暗暗地挑剔别人的漏洞;到了演讲现场有意识地坐在朋友、熟人身边;或者用提问的方式沟通与听众的心理;还可以利用道具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等等,这些都可以缓解紧张心理。

(2)害怕遗忘心理:害怕在演讲过程中忘词,这也是演讲主体的一种消极心理,在初学演讲时尤为多见。这种心理加重了演讲主体的负担,影响演讲能力的正常发挥。演讲主体往往还会产生越是怕遗忘越是容易遗忘的反常现象。害怕遗忘心理的产生,其原因有多种。如情绪紧张,准备不足,机械记忆,精神不集中等,克服这种心理现象的主要方法是改进记忆演讲稿的方法。凡是演讲中出现“卡壳”、忘词的人,其记忆方法,十有八九是死记硬背,机械地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没有明白演讲中心,也不研究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只是生吞活剥,照背照讲,一句话甚至几个字想不起来,演讲就无法进行下去。所以,演讲主体在记忆演讲稿时不应采取死记硬背的识记方法,而要靠意义识记,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从政40多年,演讲无数次,从来不用提词机,奥秘就在于他对演讲稿的深入理解。每次重要演讲,他都要先花上一两个星期的时间阅读与自己的内容有关的书报杂志,并和下属、友人交换意见,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然后再用几天时间提炼主题,至少写上三遍提纲,梳理好自己的思路,于是整篇讲稿就活灵活现印在他的脑中,演讲中一般不会出现“卡壳”。此外,演讲时演讲主体精神要集中,要避免各种干扰,全神贯注,努力增强演讲的记忆效果。

(3)“感情阻断”心理:是指演讲主体在演讲过程中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很强的“我是演讲者,你们是听众”的心理阻隔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往往使演讲主体“忘记”听众的存在,甚至将自己置于听众的对立面,只注意自我活动,而忽视了与听众的感情交流。

“感情阻断”心理对演讲极为不利,必须努力加以克服。诚然,演讲的基本形式是演讲主体讲,听众听,演讲主体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主导者。然而,演讲活动主体和受体又必须双方沟通、相互作用才能收到实效。演讲主体既要“目中无人”,又要“心中有人”,时时刻刻不忘面前的听众。有经验的演讲主体总是千方百计地设法使自己所发出的信息撞击听众的心灵,能引起听众感情的共鸣。演讲主体只有将“感情阻断”变成感情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传播给听众,才能收到演讲的最佳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