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魅力演讲与辩论:提高思想素养和表达效果

魅力演讲与辩论:提高思想素养和表达效果

时间:2024-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演讲者固然要掌握演讲的要领和方法,但更重要的还在“诗外”,即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方面狠下功夫。首先,演讲者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在态势语言方面,要借助表情、手势等辅助手段来深化演讲的内涵,加强演讲的效果。这一公式为我们认识演讲的基本要求和衡量演讲的艺术标准提供了理论根据。演讲的成效,最终要决定于听众的反应。演讲者要事先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对听

魅力演讲与辩论:提高思想素养和表达效果

1.演讲的主体

演讲的主体,即演讲者,它在演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对于演讲来说,也是如此。演讲者固然要掌握演讲的要领和方法,但更重要的还在“诗外”,即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方面狠下功夫。演讲主体的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内容:

(1)思想品质修养。首先,演讲者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演讲宣传者主要是国家的各级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他们是骨干,肩负着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建设国家的重任。要向人民进行宣传教育,带领人民前进,演讲者本身必须“先受教育”,必须严于律己。“以其昏昏”是无法“使人昭昭”的,言行不一、夸夸其谈的说教,群众是不会接受的。

其次,演讲者必须有鲜明的思想情感。演讲是“真实的社会活动”,优秀的演讲所讲的应该是“真人、真事、真理、真情”,不仅内容要真实,而且情感也要真实。演讲者演讲时,只有具备了充沛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他才能把这种情感和信念传递给听众,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俗话说:“演员不动情,听众不共鸣;演讲者不动情,听众不爱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有些同志搞不清自己宣传教育的目的,总觉得宣传教育工作和为群众的利益服务是两回事。认为宣传教育就是要群众放弃自己的利益,他们有这样的认识,难怪向群众宣传演讲时,总是激,不起真情实感,给人以“言不由衷”的感觉。这样的演讲,群众当然不能接受,这些同志自己往往也感到很苦恼。其实,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决定,都是群众利益的集中表现,我们的演讲宣传,就是为了帮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包括未来的长远的利益),并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样的演讲宣传群众是需要的,只要讲清了,群众是会欢迎的。所以,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去讲。

(2)文化知识修养。我们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科学知识,都在急速地发展着。在这样的时代里生活,要想站在时代的前面,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攀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演讲本身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和应用性特征的社会科学,它牵涉到哲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和文章学等广泛的知识领域。所以,演讲者要想学会演讲,就必须博览群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的史料传记、名人轶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都应该有所了解,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杂家”。

例如,胡耀邦在一次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运用了丰富的知识:他引用了许多领袖和文学家的言论;与听众同温了《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评价了马雅可夫斯基的《开会迷》和我国的相声《假大空》;批评了南北朝时庚信《哀江南赋》中的两句话“天道周星,物极不反”的悲观情绪;赞扬了果戈里《钦差大臣》对沙皇时代官场的深刻揭露;概述了列夫·托尔斯泰修改《复活》的精益求精态度;明引了晋朝陆机《文赋》中的名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和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暗引了李清照声声慢》词的起句大意,并围绕演讲宗旨,旁征博引,纵横联系,从而开拓了听众的思路,明确了剧本创作的方向。

(3)演讲艺术修养。一个合格的演讲者,除了具有一定的思想品质修养和文化知识修养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演讲艺术修养。

首先,要研究演讲稿的写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篇好的演讲稿是合格演讲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演讲稿,除了在内容上要求观点正确、态度鲜明、符合国家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决定之外,还应该注意它的写法。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过渡”和“照应”;怎样加强行文的逻辑性和突出重点等等。

其次,要注意演讲的语言表达。其中包括口头语言表达和态势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除了应该做到语音标准、语言流利、语气恰当之外,还应该做到通俗易懂,有时还要具有鼓动性。在态势语言方面,要借助表情、手势等辅助手段来深化演讲的内涵,加强演讲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借助艺术手法。演讲虽然不同于文艺表演,但却可以适当借助一些艺术手法来增强本身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演讲经验者,他们常常在演讲中使用一些艺术手法,使听众不仅能“晓之以理”,而且能“动之以情”,因此收到良好的效果,深受听众欢迎。但是,我们在演讲中借助于艺术手法的时候,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忘记了演讲的目的和宗旨。正如黑格尔在《美学》第三卷中所指出的:“一般说来,演讲家在演讲里最终极旨趣并不在于艺术性的描述和完善的刻画,他还有一个越出艺术氛围的目的,他的演讲的形式结构毋宁说只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利用来实现一种非艺术性的目的或旨趣。从这个观点来看,他感动听众,不单是为了感动而感动。听众的感动和幸福也只是一种手段,便于演讲家所要实现的意图。所以,对听众来说,演讲家的描述也不是为描述而描述,也只是一种手段,用来使听众达到某一种信念,做出某一种决定,或采取某一种行动。”(www.xing528.com)

当然,演讲者明确了自己应该具备的修养,并不等于就会演讲。理论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技巧。有了演讲理论还应该勤于演讲的练习和实践。演讲练习和实践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就是“七勤”,即勤看、勤记、勤背、勤朗读、勤听、勤讲、勤总结。

2.演讲的信息

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建者申农有一个关于信息的公式:信号=信息+噪音。根据这一公式,则信号一噪音=信息。这一公式为我们认识演讲的基本要求和衡量演讲的艺术标准提供了理论根据。从信息论的角度去评价演讲,就不能只看演讲的语音是否准确,语法是否规范,还要看信息量是否适当,客体是否能够接受。演讲信息有主要信息、次要信息、辅助信息和冗余信息之分。其中,主要信息应该详讲;次要信息应该略讲;辅助信息,根据情况可讲可不讲;冗余信息一般不讲。值得一提的是,冗余信息有时也有其合理性、积极性。

演讲的信息,即演讲的内容,它是演讲的主体和客体两者之间的纽带。演讲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和材料两个部分,它决定着演讲的性质和意义。

3.演讲的客体

演讲的客体,即听众,听众是反映是检验演讲成效的客观标准。演讲的成效,最终要决定于听众的反应。演讲者不能只顾“射箭”、“弹琴”,而不顾听众的实际情况。演讲者要事先对听众进行调查研究,对听众的思想、文化、年龄、职业和情绪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对症下药”、“因人制宜”。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就曾强调指出:“我们的宣传要看对象,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来确定宣传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和方法,乃至宣传用语的选择也要有讲究。”

1983年,一位青年参加了上海市职工“振兴中华”巡回演讲团。一次,演讲团到一家工厂演讲,听众是青年工人,他演讲的内容是“翻两番”。他开门见山地讲道:“党的十二大向我们宣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将要翻两番……”下面的话还没讲完呢,台下的青年工人就开始喧哗了,有的人甚至说:“别讲了,我们党委书记早就讲过了。”这次演讲的效果当然就别提了。经过思考,他在下一次演讲的时候就针对青年的特点,将演讲稿改了一下:“朋友们,在我还没有演讲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件事。”(台下的听众还是青年,本来很嘈杂的会场一下静了下来,听众很想知道做一件什么事,这好兆头使他增添了信心)接下来是:“请大家伸出自己的双手,摸一摸自己的口袋。看大伙能掏出多少人民币来?”(台下猛然一阵畅笑.这是听众比较敏感的问题)“恐怕掏不出多少吧?”(台下又是一阵善意的笑声,思想和感情都交流上了)“那么大伙想不想让自己口袋里的人民币能够增加一点呢?(引入正题)我不是在许愿,党的十二大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光辉灿烂的康庄大道,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将要翻两番。朋友们,想过没有,这意味着什么……”这次演讲的效果,当然也就“好极了”。但是过了不久,他又应邀去上海市外贸局演讲,听众都是局机关的领导干部,会场纪律很好,他还是用这个材料和方法,可是台下连一点反应也没有,甚至还有几个人昏昏欲睡。为什么同样的“翻两番”的演讲,在青年中能获得成功,而在老同志面前,尤其是在一些老干部面前却行不通呢?这位青年演讲员后来自己总结说:“原因在于青年思想活跃、好动。一些同志的‘党八股’报告引起了他们的反感,他们最喜欢谈论社会上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我的演讲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而老同志的阅历比青年人深,他们一般很稳重,我这样的开场白对于他们来说,就有点哗众取宠,不严肃,甚至有可能被认为是油腔滑调。所以,我觉得对老同志演讲首先要尊重他们,尽可能用比较亲切的语言和他们共同探讨一些问题。”这位青年演讲员在演讲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充分说明了演讲要针对听众的实际,做到“因人制宜”的道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演讲的时境。随着演讲时间的场合的改变,演讲者和听众的情况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也要相应调整,做到“应时制宜”、“因地制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