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讲的定义
演讲又称演说或讲演。如果要给演讲下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义,把它的性质特征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并非易事。
解放前,我国一些演讲理论著作对演讲下的定义是:
“演讲者,运用姿态、声音,以感动听众之有组织之陈述也。”(杨炳乾《演讲学大纲》)
“演说的工具是声调、姿态与辞句,但是它的目的,是要把思想从演说者的口中输入听众的脑海里,使他们不期然的悦服和感动,即时表现他们的同情……这可以说是演讲的定义。”(余楠秋《演说家AB》)
我国《辞海》对“演说”条目的解释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示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也叫演讲或讲演。”
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它们都指出了演讲的某些特征,但是都不够全面,主要是缺少对演讲性质的讲述。因此,我们将演讲的定义作如下的概括:
演讲是演讲者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真实的社会活动。
2.演讲有什么特征
从演讲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演讲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从演讲的性质来看,它具有活动真实性的特征,不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
有些人看到“演讲”一词中有个“演”字,就望文生义地把演讲归到表演艺术类。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其实,演讲的“演”主要是指引伸、阐析,或者演绎的意思。杨炳乾《演讲学大纲》中说:“演者推演,含系统之意,天演、演绎等是。”《北史·熊安生传》中有“公正(尹公正)于是问所疑,安生皆一一演说,咸究其根本。”其中“演说”的“演”也正是此意。我们说,演讲者站在台上,是以自己真实的姓名和身份对听众进行演讲,而不是以演员的身份,扮成某个角色为观众表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罗斯福、邱吉尔,每次演讲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赞扬。显然,群众的欢迎和赞扬并不是把他们看作技艺超群的演员,而是把他们看作是反法西斯战士和国家首脑,是社会中现实的人。既然演讲者是以自己真实的身份在进行着这一社会活动,那就毫无疑问,演讲的性质首先应该是真实性,而不是艺术性。
当然,演讲也可以借用一些表演艺术手法来增强演讲的感人效果,如相声般的幽默、故事般的悬念和诗歌般的激情等。但是,它们运用的范围、程序,都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以不影响演讲活动的真实性为原则。此外,优秀的演讲还要做到内容和感情上的真实,因为只有真人、真事、真理、真情,才能使听众产生共鸣,才能使听众受到深刻的教育,否则演讲的意义就将完全丧失。
至于有些文艺节目中出现的化装演讲、模拟演讲、配乐演讲和多人同台演讲等,它们类似剧中人的演讲,以表演为主,一般称为演讲表演,应属于表演范畴,本书不作介绍。
第二,从演讲的场面来看,它具有听众广泛性的特征。
演讲具有听众广泛性的特征,表现在它必须是“一人讲,大家听”。我们说演讲者面对听众作演讲,是相对于个别谈话和小组讨论而言。个别谈话和小组讨论,一般是两个人或者较多的人就某些问题互相讨论、商量研究,这种场面类似音乐会中的“对唱”或“合唱”,而演讲者是-“独唱”。前者是交流式,后者则是独白式。(www.xing528.com)
现代无线电通讯设备的迅猛发展,使得一个人可以通过电视屏幕、广播电台向千家万户发表电视演讲和广播演讲。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演讲场面的一人讲、大家听的特征。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演讲场面受人体音量的限制,听众人数不能过多的问题得以解决。现在演讲的场面已经扩大到数以亿计的听众都能同一时间收听、收看某个人的演讲,这给古老的演讲增添了雄伟壮观的气势。
关于演讲“听众的广泛性”的特征问题,西方传播学界有不同的说法。他们认为,演讲是“演讲者通过有声语言或表演形式来进行的人类信息传播。”在美国,面对两个以上的人讲话就称为演讲。集会上的讲话、讨论会上的发言是演讲;讲课、竞选、推销产品、举行记者招待会等也是演讲。这是从广义方面为演讲下的定义。我国所说的演讲,通常是指狭义的演讲。
第三,从演讲的形式来看,它具有口头语言为主,态势语言为辅的特征。
演讲的客体是听众,所以演讲表达的主要形式是口头语言,它作用于听众的听觉系统。从这一点来说,演讲既与文章不同,也与电影戏剧有别:文章的表达形式是书面语言,它的对象是读者;电影戏剧的表达形式是艺术语言,它的对象是观众;演讲的形式是与其客体的需要紧密联系的。
演讲必须以口头语言为主、态势语言为辅,两者关系不能颠倒。
第四,从演讲的思想来看,它具有传播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特征。
演讲的这一特征表明,无论演讲者掌握了多少别人提供的资料,最后作为正式演讲的内容一定要经过演讲者自己的咀嚼消化,成为演讲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这一点来说,演讲者既与播音员不同,也与话剧演员不同。演讲者讲的是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而播音员广播的是别人写的稿件,话剧演员说的是别人写的台词。有些人喜欢把别人的演讲稿拿来向听众念上一遍,这样即使念得娓娓动听,也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演讲者,至多是一个出色的“他”的扮演者而已。著名演讲家布克.T.华盛顿对此有过一个极好的说明:“除非一个演讲者的内心深处,深深感到有一个信息要表达,否则我就不相信他会演讲。”
第五,从演讲的结构来看,它具有阐述系统性的特征。
演讲与谈话不同。谈话是双方思想的交流,谈话者一般可以根据语境边想边谈,不强调前后谈话内容的连贯性、系统性。演讲则不同,它是一人讲、大家听,演讲者从头到尾按顺序讲完,即形成一篇完整的演讲词。所以,为了使演讲词层次清楚,中心突出,演讲的结构应该具有完整性,演讲的阐述应该具有系统性。
听演讲也不同于看文章,文章一遍没看懂,可以反复多看几遍,演讲就不行了。所以,演讲要始终抓住一个中心思想,并围绕着中心思想层层阐述,使听众能迅速抓住演讲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一听就懂。在演讲之前,演讲者一般都有一段准备时间,以便能仔细考虑和推敲,把演讲组织得有条有理,而不至于杂乱无章。
即兴演讲的准备时间很少,但是它同样要求演讲者有个短时间的准备,并尽量做到层次清楚,中心突出。否则,你就不可能作好一次成功的演讲。
第六,从演讲的过程来看,它具有听众信息反馈的特征。
演讲的这一特征常常被许多人所忽视,他们只是片面地强调演讲的讲和听众的听。其实当演讲者把信息传递给听众时,听众将会反馈给演讲者一些信息。这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着的信息交流循环过程。
现代演讲学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重视探讨“交流式”的演讲。这方面的理论可以给演讲者带来两大好处:一是演讲者可根据听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无效的演讲;二是演讲者可以掌握听众的心理状态,根据听众的接受程度,在最佳时间段里输出最大值的信息量。反过来说,听众掌握了“交流式”的演讲,也便于在最适宜的条件下,有效地接受演讲者传送出来的信息。
我们从演讲的性质、场面、形式、思想、结构和过程六个方面论述了它的特征,而其中最基本的还是它的性质特征,演讲的性质特征制约着其他五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