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0月13日,在有欧洲中心的中心之称的德国首都柏林,为期两周的十月啤酒节刚刚落下帷幕。俾斯麦大街路旁,还没来得及拆去的像小山丘般的帐篷下,来自欧洲各地的游人仍流连忘返,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1000克装的啤酒杯,伴着两旁乐队的演奏,从啤酒桶中取酒畅饮联欢。在夜色将要笼罩全城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喧闹声。帐篷下的人们不禁纷纷循声观看,只见勃兰登堡门的西南方,浩浩荡荡地走来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少说也有四五万人。人们载歌载舞,擎着各式各样的火把迤逦而来,火光把整个天空都映亮了。有不解的人迎上前去询问,才知道是德意志皇帝亲自下令,全柏林城为伟大的科学家微耳和80岁的寿辰举行盛大的火把游行舞会。微耳和是什么人?为什么他的寿辰会赢得人们如此的重视呢?
徜徉在石与林的世界里
鲁道夫鲁德维格卡尔微耳和(RudolphLudwigKarlVirehow)是德国医学家、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1821年10月13日,微耳和出生在德意志普鲁士公国的希费尔拜因(即今天波兰的斯维德温市)。他的故乡位于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地区的东部,这里地处北德低地的平原地带,环境幽美,地势十分辽阔。在地质史上,这里曾长期被海水浸渍着,因此形成了突兀的泥灰岩和肥沃的土地混杂分布的地态景观。那些零星分布在各处的泥灰岩石,由于长久以来受到风化侵蚀的影响,往往呈现出造化神工的奇特景象,不论人们怎样想像都不为过分。而在肥沃的土地上,不仅新生出广袤的农田,而且也孕育出大片的森林。人们常说,德国的风景就好像日耳曼民族古老的传说一样,在光线黯淡的森林中,暗喻着野性、浪漫、神秘的色彩。这是多么丰富的想像力啊!也正是这种想像力,以不可思议的力量使静谧的森林热闹了起来。微耳和童年、少年的许多时光就徜徉在这石与林童话般的世界里。他和许多小伙伴一样,喜欢在城边的森林中一呆就是老半天。然而,他在森林中并不单单是玩,消磨时间。消磨时问对于德国人来说是很可怕的。他从小就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即从不随意做任何没有目标或规律的事。他之所以喜欢在森林中,是因为他觉得那里有许多神秘不解的事物。这些事物与他的距离是那么近,可又显得是那么遥远而不可捉摸。为此,他常常带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回到家里问大人。有的问题大人们好回答,也有不少问题连大人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他们就借给他或向他推荐一些关于自然科学的书籍,希望他能在那里寻找到答案。有了这些书,微耳和呆在森林中的时间和去森林中的次数渐渐地少了。他深深地沉浸在书本展现的自然世界当中,喜欢上了自然科学。有时候,他合上书本就想:总有一天我也能像书本一样拥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1938年,微耳和开始了走上实现童年梦想的道路。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的柏林大学腓特烈一威廉学院,随当时著名的生理学家约翰内斯弥勒学习医学,并于184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弥勒教授的指导下,他不仅对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和古人类学等较多的学术领域发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而且逐渐锻炼形成了一套在当时称得上非常先进的治学方法。微耳和崇尚活体解剖,并主张将哲学与经验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详细的分类、比较和描述。在柏林大学的5年学习当中,为了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微耳和不知道在实验室里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周围的人,如后来成了著名生物学家的施旺、赫尔姆霍茨,包括导师弥勒都为微耳和这种研究劲头深深地折服。在他们的眼里,还是学生的微耳和无疑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科学家的基本素养,那就是聪明、博学和勤奋。微耳和没有辜负师友们的期望。在他毕业的两年之后,他发表了他的学术处女作《关于白细胞病变的成因分析》。在这篇论文当中,他报告了最早的白血病病例,以详尽的论据描述了白血病这一新发现的疾病症状表现、内在机制和治疗措施。这篇论文至今仍然是该研究领域当中的经典文献之一。这篇论文使微耳和在医学界开始大放光彩,同时也显现了他的一个新的研究动向,即对细胞学说的研究。
一切细胞均来自细胞
细胞,是一切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应激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各种生命现象,都是依靠它来表现和完成的。它的发现者是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胡克用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了形如蜂巢的小室,称之为细胞。然而,在细胞被发现之后的近200年的时间里,人们对细胞的结构及其在生命有机体当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还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时光流转,对这一空白的填补只是到了19世纪有革命性意义的细胞学说的创立才有了可能。在这一方面首先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的便是德国的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而微耳和则是这一生物学革命的完成者。
1838年,年轻的施莱登在他的《植物发生论》一文中建立起了细胞学说的理论框架。他认为,细胞是一切植物结构的基本生命单位,新细胞产生于老细胞的芽基处和呈黏液状的细胞形成质当中,这一过程就像结晶体浓缩生成的过程一样。他的论述,尤其是关于细胞产生的论述,很快在生物学界引发了一场广泛而激烈的争论。有的人赞同施莱登的说法,如施旺;有的人则表示了质疑。后者或从宗教创世说的立场出发,认为细胞数量不变,根本不存在什么生长、死亡的现象,或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说生物有机体结构当中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自由地产生细胞,虽然他们都拿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据来。
从现在观点来看,施莱登和施旺关于细胞产生过程的论述,在当时无疑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深化,但却并不符合细胞产生的真实过程。因此,他们在这一点上的认识毋宁说是他们细胞学说当中的一个重大的缺陷。对这一理论上的缺陷的弥补和修正,则是由微耳和来完成的。他与施莱登和施旺是同门师兄弟,因此,他非常了解细胞学说的整个形成经过和理论实质所在。在细胞形成的问题上,他敏感地把握到了这一问题对整个细胞学说的重要性。他放下了手上正在研究的项目,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对细胞形成问题的研究当中。在研究的过程中,他早年形成的重视精细观测和小心试验的方法又一次显示了效能。为了使观测更加准确无误,微耳和几乎访遍了德国所有最好的显微镜制造商,找到了清晰度、成像率高的无色差显微镜。他一边观测,一边详细地描摹细胞在显微镜中的微观世界。他在实验台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以全程观测细胞的形成过程。在积累了大量的事实基础之后,经过细致的比较和准确明晰的分析,他终于在1855年提出了一切细胞均来自于细胞的著名论断。他指出,生物有机体的所有细胞并非产生于细胞的胞质当中,也不是从自然自由产生的,而是由原有的细胞分裂而来的。细胞的分裂通常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阶段,并且具有普遍性。在单细胞生物中,细胞分裂就是个体的繁殖,而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分裂就是生物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这就是细胞分裂学说。
细胞分裂学说的提出,极大地完善了新兴的细胞学说,标志了这一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的形成。细胞学说的建立,在科学和哲学思想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在科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生物有机体产生、发育生长和构成的共同规律,促进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开创和发展,促进了医学的完善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它从生物学的角度,科学地论证了整个生物界的结构、本质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过程当中的同源性,为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论的产生、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这是人类对自然过程当中的一次巨大的飞跃。恩格斯指出:细胞由分化而产生的个体和种的有机发展过程,是合理的辩证法的最令人信服的检验,有了这个发现,有机体、有生命的自然产物的研究比较解剖学、生理学和胚胎学才获得了巩固的基础。机体产生、成长和构造的秘密被揭开了;以前不可理解的奇迹现在已经表现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依据一切多细胞的机体本质上所共同的规律进行的。而在这个发现的获得过程中,微耳和功不可汐。
科学的又一座高峰(www.xing528.com)
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是由学科的横向开拓和专业的纵向发掘交织一起而构成的。对于一个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科学家来说,把握住一个相关学科或边缘学科的新发现、新成就,进而实现该学科的横向开拓是比较容易的。然而,在专业的纵向发掘却要困难得多了。而现实中能够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都做得很好的,这在科学史上毕竟还难能少见。然而,微耳和便是这难能少见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不仅使自己完善了的细胞学说更加深化、翔实了,而且与当时的病理学相结合,开创了钿胞病理学这一新的学科领域。
在微耳和之前,已经有人开始把疾病的原因与人体的组织机制、结构状况联系起来研究。而微耳和所做的工作便是把这种联系推向
了更深化、更系统化。为此,他进行了长达10年的深入研究。从1849年11月他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担任病理解剖学教授,到1858年,他已经总结出了关于细胞学说与疾病原因关系的详细见解。这些见解,他后来汇集成《细胞病理学》一书。在这部有病理学研究经典之称的书中,微耳和很有把握地证实,细胞学说也适用于疾病原理的研究。他指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疾病就是人体局部组织结构当中的细胞发生病变的结果,如发炎、癌变、肥大等病症就根源于细胞的病变发育。这些疾病有一种动态的平稳发展过程,并没有什么明显标志着疾病的突然发生或中断的现象,因此,只有找到能控制这些病变细胞活动的方法,才能够治疗疾病。
微耳和的这一思想就是细胞病理学说。这一学说使人们对疾病的研究深入到人体当中一个更深层次因而也更基础的细胞的水平之上。虽然这一学说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尚存在着缺陷,例如微耳和提出细胞之外不可能有生命,并认为有机体是细胞的联邦的论点,是不符合细胞发生发展的辩证观点和细胞本身活动规律的。然而,作为那一时代的先进思想,客观上已经为人类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有效而前途远大的方向。微耳和的《细胞病理学》一书也因而成为当时宣扬生物医学新思维的划时代著作。在这一学说的带动之下,若干年后分子生物学家把对疾病的研究进一步深人到了细胞内部分子这个更加基础的层面,从而为寻求疾病的原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究疾病发生和药物作用的机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政坛上放光彩
微耳和既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医生,又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的人。1848年,在德国普鲁士上西里西亚爆发了大规模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病。此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微耳和,闻讯后马上带领一支医疗队前往疫区支援。他冒着被严重感染的危险,在疫区日以继夜地工作了整整三个月。这是怎样的三个月啊!他亲眼目睹了被伤寒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病人和同样痛苦、憔悴的病人家属的悲惨生活,更亲身体会了当地落后的医疗状况和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给人们带来的不幸。科学的昌明和民众的痛苦、当地官僚的闲逸与百姓的辛劳,一系列强烈的反差和对比使意气风发的微耳和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洗礼。他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在。当他结束了救护工作回到柏林之后,将一份草拟好的疫区调查报告投递到了报社和政府。在报告中,他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现象,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经济落后的状况是民众痛苦的最大、最根本的病因所在,而社会经济状况落后的责任在于政府。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在今天看来都是非常激进的改革措施和建议。可正当微耳和翘首期待着报告被政府重视并参考施行的时候,一些掌权官僚却大发雷霆,认为微耳和在假报民情,企图煽动民心,意图污蔑和颠覆政府。好在有好心人出面求情,使他免除了牢狱之灾,但原来的工作职位却从此不保。这次遭遇在微耳和心中留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印象。他成了一个自由主义者,期望着有朝一日旧政府被推倒,代之而起的是民选政府。
这一期望不久便差一点成真了。1848年3月26日,柏林爆发了旨在推翻封建政府、建立民主制共和国的大规模工人、市民和大学生的示威游行,正义的人们与前来镇压的政府军队展开了血战。微耳和弃笔从戎,也加入了反抗政府的战斗行列。他在市中心的王宫广场上,与民众一道构筑街垒,与武装精良的政府军队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经过六天六夜的激战,起义人民取得了胜利,国王被迫同意召开有自由派参加的议会,组成新的政府内阁。微耳和作为起义民众的杰出代表,也从此开始参与了政治事务。他一边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一边为民众的疾苦奔走,医治着社会的创伤与苦痛。1859年,他进人柏林市议会,1862年,他入选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80年,他又当选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议会议员,逐渐成为德国自由进步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医学经验和对社会底层的透彻了解,利用自己的权力大力推进了供水和净水系统、学校卫生、肉类检查、医学建设等公众福利事业的发展和改进。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消灭了猖獗于德国和欧洲的流行性疾病。他是如此执著自己的事业,不畏强权和威胁,为民众的福利奔走游说,这大大地激怒了当地掌握帝国大权、推行强权政策的官僚们,以至于首相俾斯麦要与他进行决斗。而微耳和轻蔑地拒绝了这种老掉了牙的中世纪式解决问题的愚蠢行径。
微耳和的学识、胆识和诚实赢得了德国民众对他的无限尊敬,连俾斯麦和国王也不得不佩服他在学术界和政治界作出的巨大成绩。在他的晚年,他已经是德国科学界公认的领袖人物了。他积极参与筹建了德国人类学会、柏林人类学会、民族学会和史前研究学会等在今天仍有着巨大影响的学术团体,为德国在19世纪的后半叶逐渐成为世界科学文明的中心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他80岁寿辰的那一天,德意志帝国皇帝亲自下令,整个柏林城举行万人火把大游行,为科学家贺寿,以表达对科学家的无限敬意。
1902年5月,微耳和遭遇了一次交通事故,卧床数月之后,于9月5日安详地在家中去世,享年81岁。德国人民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微耳和走完了他辉煌而富传奇色彩的一生。他是近代历史上罕见的身兼学术和政务二职并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伟大科学家。他完善了细胞学说,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指向微观机体结构的研究方向。他以其广博的学识、雄辩的才华和崇高的威望,领导德国科学事业达30年之久,使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科技迅速赶超了其他国家。作为现代医学科学在发展初期的主要代言人,他使生物医学新思想得以在当时的学术界广泛地传播和应用。可以说,微耳和是当时走向全面振兴的德国的剪影。至今,当人们提起他时,仍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的身后、由他开创的那段辉煌的德国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