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的一个周末,夕阳将最后一抹余晖投洒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的阿什莫尔博物馆庄重古雅的建筑物上。这时,照例是各学生俱乐部、社团热闹繁忙的时候。博物馆里早就一改往常的熙攘,显得冷冷清清。然而,在地下一层的地质学阅览室里,却仍然有一位年轻的学者在发愤研究,他时而伏案沉思苦读,时而来到标本架前细看,仿佛忘记了时间。这使值班的老管理员不禁想起了几十年来他所见到过的许许多多著名学者。他们的研究劲头是多么相像啊!嗯,这位先生将来也会大有作为的。他这么想。确实,他没有看走眼,若干年以后,这位先生还真的在地质学领域成了一位名人,他就是查理士赖尔。
书香门第寄情自然
查理士赖尔(CharlesLeyll)是19世纪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现代地质学的开创者。1797年9月14日,赖尔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法佛夏地区一个叫金诺第的小镇上。父亲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法学院,后来靠自己的勤劳和才智白手起家,成了当地的富豪。母亲是大家闺秀,有着良好的艺术修养。因为赖尔是六子女中的老大,所以父母倾注了格外多的心血对他进行培养和教育,希望他能成为弟妹们学习的榜样。赖尔深知父母的心意,从小就把继承和发扬良好的家族传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通过刻苦学习,17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英国最古老、最著名的牛津大学。赖尔的家可谓书香门第,家中藏书之丰富,远近闻名。他的父亲业余时间非常喜欢进行野外考察,因此书房当中还存放着许多地质、生物方面的书籍和标本。从刚刚懂事起,赖尔就把家里的这块宝地当成了自己游戏玩耍的最好去处。他深深地迷上了书籍,尤其是对那些别具一格、色彩斑斓的精美岩石、生物标本情有独钟。书架上那些精致但深奥的书对幼小的他来说无疑是难了一些,然而那些大自然的标本对他来说则是再合适不过了。赖尔常常傍着这些标本,听父母绘声绘色地讲述它们的品种、来历和作用,以及在采集制作它们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奇闻异事。这美好的一切构成了他对地质学、生物学的最初印象。
一进人大学,赖尔就选修了一系列地质学和生物学的课程。这些课程可比在家里父母的讲解深多了,但却为他展现了大自然另外一幅同样生机盎然的图画。在著名地质学教授巴克兰讲授地质学的课堂上,赖尔第一次受到了地质学正规系统的训练。他不仅认识了许多岩石和矿物,可以区分它们的种属和特性,而且在野外教学过程中,还掌握了勘察、取样、制作标本的基础知识和特殊技巧。他是如此的喜爱地质学,以至于课堂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旺盛的求知欲。在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里,他泡在了博物馆、图书馆里。在那儿,他又系统自学了野外地质作业和矿物分类的知识。有一次,他读到了一本名为《地质学引论》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地质学家贝克威。书中所描绘的奇山异石、形态万千的矿物和地球上的沧海桑田,深深地震撼了他。原来,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如此惊天动地的历史,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景象,他这样想着。他记忆力很好;一般的书读一遍印象就很深刻了,然而,贝克威的这本书他却反反复复读了四五遍。每读一遍,他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每读一遍,都强化了这样一种信念投身到地质学的研究事业中去。
如果说天文学代表了人类对地球之外广袤空间的探究和追问的最强音,那么地质学无疑就代表了人类对生养自己的地球探问的最强音。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上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各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由于地球有着无比庞大的体积,人类的感官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只是它的表层和一部分。长达亿万年的演变历史,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人类,都难以重复论证。因此对地球总体的科学认识,即现代意义上的地质学,只是到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的19世纪才逐渐形成。1819年,年轻的赖尔就是在这样一个科学背景之下,走出大学校门,迈进地质学殿堂。赖尔生活的时代,被称为地质学的英雄时代。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已经在英国工业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蓬勃兴起,这使得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从过去思辩猜测的狭隘泥潭跃进到寻求实证观测的广袤空间。地质科学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学术论争十分活跃。地质学史上围绕着地层及岩石的成因的一次历史性的大论战一一水成说和火成说论战就发生在这时。
以德国地质学家维乐纳为代表的水成说者认为,地球最初被一片原始的海洋浸渍着,所有的岩层都是在海水中通过结晶、化学沉淀和机械沉淀而突然形成的。而以英国爱丁堡业余科学研究者赫顿为代表的火成说者则强调地球内热的地质作用,主张地球内部是熔化的岩石,岩层就是由一系列的火山爆发出的熔岩浆冷却、固化而逐渐形成的。他们还提出既看不到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地质过程的均变说思想。由于这两种学说的观点对立,并且他们都声称自己的结论是根据对于地球岩层大量、可靠的实地观测,因此,学术界很长时间都处在一个纷乱的状态中。然而,有更多的人看好水成说,因为这一学说不像赫顿的学说那样与当时的上帝创世教义有抵触。
赖尔则不然。通过对这一场论争的前后经过和双方学说的深入了解,他发现,在双方的结论存在分歧之外,还明显存在着一个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即:是从过去推导现在,还是从现在推导过去。赖尔赞同后一种水成说所使用的方法。在他看来,过去有的地质力量现在不一定有,而现在有的地质力量过去则肯定有,现在对岩层起作用的地质力量和过去的地质力量一直是一样的。因此,只能用现在还在起作用的地质力量来解释地球过去的发展。为了说明这一点,就必须假设这一段过去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他认为,比起任何其他的先入之见来,认为过去的地质年代在时间上是有限的看法,对地质学的进展起着阻碍的作用,除非我们习惯于把过去的地质年代看做可能是无限漫长的否则,我们在地质学说上就有陷入极端错误观点的危险。
这就是他提出并一以贯之的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方法的主要原则和基础。正是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赖尔经历了10年的艰苦努力和野外观测,游历了欧洲和美洲各地的名山大川,在掌握了大量而丰富的第一手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他把以往不同时期各派学说地质学家提出的分散甚至矛盾的学说综合、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严整的、新的地质发生和发展理论,即著名的地质演化渐进论。
渐进思想传世之书(www.xing528.com)
渐进论是赖尔无数心血的结晶。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引起地球变化的力量,不是什么超自然的外力,而是自然界本身的自然睡力,如地震、火山、风雪侵蚀、河水冲刷和沉积等等。这就是说,地质现象都是一般自然过程中水和火的共同作用(而不是单一作用)的结果。地球表面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的影响下屡经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一直在缓慢而不停息地进行着。这就使得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水成说和火成说在新的实证基础之上统一起来,使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更加深化了。而这一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便是赖尔历时3年,于1833年写成的《地质学原理》一书。
《地质学原理》是一部用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方法系统地总结、论述渐进论的鸿篇巨制。书的副标题就是以现在还在起作用的原因试释地球表面上以前的变化。全书共有四卷:第一卷集中论述了地质学的发展史和地质现象古今变化的原理;第二卷论述了无机界现时正在进行的各种地质变化;第三卷则论述了有机界在自然选择、地理分布和迁徒,以及在人到养、培植等条件下所引起的变化及原理;第四卷是全书的重点部分,详细阐述了渐进论的基本内容。单从内容的安排,就可想而知赖尔用了多少文笔来尽力囊括当时地质学理论已有的成果和领域,这样一种全面性的笔触并没有因为赖尔论述过详而导致主题、中心偏离或缺失。在书中,赖尔对进化论的一些极为微妙的理论进行了当时可以做得到的实证阐述,对当时学术界存在的诸如水成说、火成说等论争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并对地质学在未来的发展作出了恰如其分的预测。
赖尔的《地质学原理》是一部代表了19世纪进化论地质学的总结性的作品,它的发表极大地促进了进化论思想在社会上的传播,并有力地推动了矿物学、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或领域向更深层面的发展和横向创生,标志了现代地质学建立工作的完成。据史料记载,当年生物进化学说的创始人达尔文在乘贝格尔号巡洋舰做历史性环球航行时,随身携带的书就有赖尔的这本《地质学原理》。他把赖尔的这本书称为可钦佩的书,并饱含深情地说:我的著作中有不少东西是从赖尔的头脑中得来的,而实际上我对这些东西并不清楚。《地质学原理》的重大功绩就是完全改变了我的精神状态,使我感到,即使我看到赖尔没有看到的事实,也总是部分地通过赖尔的眼睛看到的099著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更是明确地指出:赖尔是一个主要的行动者,为别人和我自己铺好了达尔文主义的道路。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更是把赖尔的学说誉为近代自然科学史上,打破保守思潮缺口的杰出科学成就之一。
一生曲折探求真理
《地质学原理》是赖尔一生著述中花心血最多也是最为成功的一部,标志着他学术思想的完全成熟。作为一个严谨、注重实证的地质科学家,他从1838年开始,在不断发现的、新的证实材料的基础之上,将原书的第四卷加以反复的扩充和修改,并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成为《地质学原理》的姊妹篇。然而,正如其他许多的新兴思想一样,他的渐进论地质学说也受到了来自传统、保守思想的多方面反对,如地质学家席基威克甚至在英国地质学会一次隆重的就职典礼上公开斥责它为荒唐的结论。
真理,总是能战胜谬论、成见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重的,在科学发展史上更是如此。随着关于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岩层的性质及其发展历史的材料越积越多,整个地质学界逐渐改变了对赖尔及其学说的态度,人们开始接受他的理论了。《地质学原理》由刚出版时的少人问津,逐渐发展到3个月内就销售了350册,直至1个月内就销售了1500册,一时洛阳纸贵。当时一位专门撰写政治和历史文章的英国作家马蒂诺这样描述道:中产阶级一般人士宁愿买五本价钱很贵的地质学书籍,而不愿买一本当时流行很广的小说。这一景象更加坚定了赖尔追求真理的决心和信心。他发誓:一定要把自然的真实样子呈现给爱好真理的人们。他把自己的一腔心血都倾注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的充实和完善上。
从《地质学原理》问世的1833年至1873年(即他逝世前二年)的140年间,他进行了广泛的地质考察。通过考察实践,他不断地验证、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观点,修订《地质学原理》达11版之多。每一版的充实与完善,都凝结了赖尔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心求索。他是如此的执著于自己的工作,以至于几次推迟了成婚的日期。等到他好不容易结婚了,他对新娘的第一个要求竟然是趁蜜月旅行之际再进行一番实地地质考察。从地形复杂的欧洲本土到幅员辽阔的北美大陆,从欧洲最北端的挪威冰川地貌到南端意大利亚平宁半岛的冲积平原,从热浪灼人的火山喷发现场到深逾千米的煤田矿坑,无不留下了他执著而坚毅的脚印。1872年,在他75岁高龄的时候,为了取得人类演化的地质证明,他还不辞辛劳漂洋过海远赴法国考察洞穴堆积状况。在这数十年如一日的科学考察当中,他几次遇险,然而他却把每一次千钧一发之际的死里逃生当作命运对他的厚爱。他是如此的孜孜不倦乐观向上,以至于深深地感染了跟随他一道跋山涉水的同事们。赖尔以自己的生命为阶梯,将科学的地质学一步步推向更好、更高。他的努力得到了世人的承认和高度赞扬。在1853年、1874年,他分别被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1849年,他当选为英国伦敦地质学会的主席,1861年,他又当选为英国最高科学机构皇家学会的主席,并先后被国外许多科学机构聘为荣誉院士。
1875年2月22日,这位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家安详地在家中去世,终年78岁。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把他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
赖尔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以自己现实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人类科学的文明和进步,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地质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辟了人类科学的新领域。他的名著《地质学原理》流传至今,一代又一代有才华的年轻人正是从读这本书开始走上了地质研究的道路。虽然,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当中的人物,他的理论和方法还存在着一些局限,但这无损于赖尔一生开创的伟大事业的声名。他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地质学之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