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昌族和汉族的关系-中国阿昌族

阿昌族和汉族的关系-中国阿昌族

时间:2024-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阿昌族与汉族的关系阿昌族与汉族的接触与交流由来已久,明清时期,大量汉族屯戍军民和商贩入居阿昌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阿昌族地区的发展。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其中一些阿昌族聚居区的汉族融入了阿昌族,史家将这一民族融合的历史特例称为汉民族的“夷化”。此说不一定可信,但阿昌之中混入了汉族血统是确定的。阿昌族与汉族经过数百年的你来我往,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阿昌族和汉族的关系-中国阿昌族

第一节 阿昌族汉族的关系

阿昌族与汉族的接触与交流由来已久,明清时期,大量汉族屯戍军民和商贩入居阿昌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阿昌族地区的发展。通过汉族、阿昌族人民的密切交流,内地汉族思想文化渗入到阿昌族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阿昌族思想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广泛地被阿昌族吸收,例如,阿昌族生产的户撒刀是我国三大少数民族刀具之一,户撒刀的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与历史上汉族移民中的工匠传授技艺是分不开的;阿昌族地区的民居建筑、道观、佛寺、坟阙等都具有显著的汉文化特征;汉族的语言文字对阿昌族的影响也很大,户撒、腊撒保存了大量清代的汉文碑刻,梁河阿昌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不仅在名词中使用,而且在动词、形容词以及其他词类中也使用;汉族的谜语、谚语、歇后语、祝福语、山歌、民间传说等在阿昌族中广泛流传。此外,受汉族影响,大部分阿昌族有祖宗崇拜的观念,在堂屋设“家堂”供奉列祖列宗牌位、“天地君亲师”神位和灶君神位;汉族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普遍被阿昌族接受。

同时,汉族和阿昌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汉族文化虽然比阿昌族文化先进,但在明清时期,德宏地区毕竟“夷多汉少”,在阿昌族聚居的户撒、腊撒地区,汉族人口比阿昌族人口少,显得势单力薄,汉族必然受到阿昌族的影响。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其中一些阿昌族聚居区的汉族融入了阿昌族,史家将这一民族融合的历史特例称为汉民族的“夷化”。明洪武年间随沐英征麓川的汉族有一部分留在了陇川的户撒和腊撒,户撒、腊撒至今还保存着沐氏家族庄园的遗址。明正统年间又有一批汉人随王骥三征麓川而定居户撒、腊撒,融入阿昌族。据史料记载,户撒、腊撒的土司实为阿昌化了的汉族。《新纂云南通志·土司考五·世官二》载:“腾越厅户撒长官司土官赖天福,其先赖罗义,四川巴县人”,“腾越厅腊撒长官司土官盖定远,其先况本,四川重庆人”。可见,户撒、腊撒的阿昌族土司,其祖先是来源于四川的汉族。又据民国时期张笏的《腾越边地状况及殖边刍言》云:“按户撒、腊撒人民,原系汉人与阿昌之混种,距今二百年前,干崖土司驱两撒男子与陇川土司械斗,阿昌之一部悉数中计覆没,所有妇女即联合向干崖土司索夫,干崖司招腾冲男子配之,因此,该族男子系腾冲化,而女子则仍阿昌化也”。此说不一定可信,但阿昌之中混入了汉族血统是确定的。至今还可以看到这部分阿昌族和较古老的阿昌族的不同之处,他们的家堂上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神位和“祖宗郡望”牌位,信奉汉传佛教道教,丧葬仪式多采用汉族礼仪。户撒的曼东、姐别,腊撒的曼岗、莱富等村寨建有汉传佛教寺庙或道观。同样在梁河的阿昌族中,也可以看到许多阿昌族人家祖上有汉族血统,如《赵氏家谱》载,梁河阿昌族外来的赵家,乃南京应天府柳弯村人氏,随沐英征南,先驻永昌板桥,后定居腾冲吴邑,传至十三代即尔荣祖到南甸木瓜寨教学,娶小蒲窝石家寨的阿昌族女子为妻,后裔就把赵尔荣视为赵氏阿昌族的始祖,从尔荣到今又是十三代。另外,在户撒、腊撒地区还有一些汉族虽然没有被阿昌族同化,但他们吸收了大量阿昌族文化的元素,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地区汉族的群体,也就是“土著化”的汉族。例如户撒、腊撒地区有7000多自称为“大汉人”的族群,他们服饰奇特,已婚妇女头裹直径约40厘米的黑布大包头,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深受阿昌族的影响,故时常被外人误认为是阿昌族。经笔者调查了大量的墓碑、家谱和民间传说,证实这些“大汉人”实际上是明清时期屯戍军民的后裔,是“土著化”了的汉族。他们自称“汉人”,表明长期以来他们对自己的族群有着强烈的认同感。虽然这些汉族与阿昌族各自强调与对方的不同,但民族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相同,常杂居于同一村寨,例如东沐上寨为阿昌族,下寨为汉族;腊姐大寨为阿昌族,小寨为汉族;万明大寨为汉族,小寨为阿昌族。语言相互借词,文化相互渗透。(www.xing528.com)

阿昌族地区的“大汉人”

另外,随着汉族人口的不断增加,一些阿昌族人口较少的地方,如腾冲、云龙等地大部分阿昌族逐渐被汉族同化而融入汉族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汉族文化在阿昌族地区的传播,阿昌语中的汉语借词逐渐增多,在梁河阿昌族地区许多阿昌族村寨出现了转用汉语的现象。阿昌族与汉族经过数百年的你来我往,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