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眼睛家族笔记:文学与当代人精神生活

眼睛家族笔记:文学与当代人精神生活

时间:2024-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学是当代人精神生活的镜子没有什么比文学在一个时代受到误解和嘲弄更为无奈和危险的事件。在这位父亲眼中,文学不再是对恶习不改的现实世界和语言世界的质疑,而是一桩买卖。当代文学一直在“文学”的大门口探头探脑,既要向现实权力献媚,又想符合文学自身的要求,还试图代表“民族精神”。主流文学媒介中的诗歌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权力的歌颂和献媚,一是对陈旧的审美惯性的迎合。

眼睛家族笔记:文学与当代人精神生活

文学是当代人精神生活镜子

没有什么比文学在一个时代受到误解和嘲弄更为无奈和危险的事件。这一事件让我们丧失一个完整世界,靠拥抱残缺不全的半个世界苟活。生活在焦虑和恐惧中的人们在现实的泥淖里挣扎、撕咬、指鹿为马、自欺欺人。一位学生告诉我,她的父亲为了打消她报考文学系的念头,对她说:“你今后就靠卖文为生?卖文与卖身有什么两样?”这位父亲将“文学”等同于“文字”,将“意义”简化为“商品”,进而肉体化为下半身。在这位父亲眼中,文学不再是对恶习不改的现实世界和语言世界的质疑,而是一桩买卖。这是一个可怕的思维深渊。

文学的道路正遭遇多重堵塞:堵塞在强权管制的意识形态小道上,堵塞在资本控制的文化工业生产线上,堵塞在相互踩踏的符号陷阱里,进而堵塞在个体思维的歧途中。这一糟糕的处境,导致文学与读者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整体想象和思维的力量已经消失。人们只能在碎片式的生活里挣扎,既陶醉于其中又心存不满。他们用碎片批判碎片、用现实指证现实、用罪恶审判罪恶。在想象总体性丧失的前提下,人们昨天随遇而安,今天随遇而怒,一会儿认可个人经验,一会儿投身集体经验。市场、政治等各种意识形态话语操控之下的生活的“偶然性”,仿佛成了我们生存下去的唯一的证据。

从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的汉语白话文文学,一直在“文学”边缘地带游移不定,无论谁都试图从中捞一把。当代文学一直在“文学”的大门口探头探脑,既要向现实权力献媚,又想符合文学自身的要求,还试图代表“民族精神”。它很像一位被套牢的炒股或者炒房的人,一会儿买进,一会儿抛出,忙碌不堪的样子,脖子上正套着一根躲在操盘手背后的权力绳索。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人利用文学,一些人误解文学,一些人嘲弄文学,一些人仇视文学。真文学被驱逐,伪文学大行其道。在这个语言碎片的废墟中,伴随着谎言,混乱的大脑在幽灵般晃动。(www.xing528.com)

主流文学媒介中的诗歌主要有两类,一是对权力的歌颂和献媚,一是对陈旧的审美惯性的迎合。这些所谓诗歌,通过破坏词语与事物之间的关联性,通过逻辑强权将现实的等级制强加给自由的事物,通过一种虚假想象或牵强类比,将权力等级与“等级化的意象”捏在一起。其中充满了貌似柔软的“啊”之类的怪声,依然遮盖不了它的伪善面目和冷硬嘴脸。真正的诗却遭到冷遇。如今,诗人们不得不同时担当起创作者和阅读者的双重使命,他们在网络诗歌论坛和自费印制的民刊中相互取暖,彼此安抚。

当代网络小说的总体面貌很像晚清文学:自由而又散乱,无所不包而又空空如也,品种繁多而又食之无味,内容新奇而又缺乏形式创造,语言极其粗糙,人物形象残缺。网络这是一种解放还是一种新的囚禁呢?它或许就像网络本身一样,既方便了自由表达者,也方便了秘密监视者。现代新兴技术的确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是我们今天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们面对大量网络垃圾而心情复杂、态度暧昧的原因。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它不过是我们的肢体的延伸,而不是思维、大脑和想象力的延伸。可是,技术并不完全被动,它甚至可以将人变成它的奴仆。如果技术不能帮助我们提高思辨力、判断力和整体想象力,它最终将走向人的反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