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运算中的压进与退出

计算机运算中的压进与退出

时间:2024-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计算机在运算中,常常有“压进”和“退出”的操作,压进表示暂停正在进行的操作,去完成更深一层的运算,但并没有忘掉原来的操作。我们写一篇文章时,文章的中心主题和围绕着它进行论证的各种思想观点,就是我们运用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式进行“压进”“退出”的操作而形成的。这和在树枝上进入与退出的过程很相像。

计算机运算中的压进与退出

2.压进与退出

“思维树”运行过程有点类似于计算机的运算过程。计算机在运算中,常常有“压进”和“退出”的操作,压进表示暂停正在进行的操作,去完成更深一层的运算,但并没有忘掉原来的操作。退出表示结束这个层次操作,回到原来中断的层次上来。我们从电脑的不同层次窗口,逐一进入到下一层级窗口,完成任务后又退回到原来的窗口,就体现了这一过程。人的思维过程与此有些相像。知识结构是有层次的,当我们根据一定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在思考某个问题时,常常从一个层次压进更深的层次内,当思维操作满足预定的条件,完成预定目的后就退出来,继续在原来的层次上发展,这就是一种递归结构。能“压进”多深的层次,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也取决于主体具有多少知识储备,以及推理规则是否灵活。我们写一篇文章时,文章的中心主题和围绕着它进行论证的各种思想观点,就是我们运用不同层次的思维模式进行“压进”“退出”的操作而形成的。当我们论述思维的模式有哪些特性时,我们必须就这些特性的内容,一节节地展开,每进入一节,就必须组织思绪进行论述;当论述完毕,我们就退出本层次,进入到下一节的讨论之中。这和在树枝上进入与退出的过程很相像。

思维的“压进退出”是一门技巧。专家和新手在这方面的表现十分不同。专家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精深知识等)和灵活的解题程序,使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势能”,他们经验丰富,考虑问题比新手深入、细致,富于独创和新颖性。他们的“思维树”十分茂密(概念网络精细);“树枝”主次分明,整齐有序(逻辑思维清楚)。而且,专家思维效率较高,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他们能较快地找到(达到)问题答案所在的树枝上的某一点,而极少在其他旁枝上犹豫徘徊,纠缠搜寻。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谓“最佳决策”过程也表现出这种迅速、有效达到目的的思维树,称作“决策树”。无论是最佳决策还是专家思考问题,都是使用了思维模式的较高层次。今天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要创造更高层次的描述,提升更高层次的知识势能。

对于一个客体,如果从思维模式的不同层次描述它,往往会得到等价的不同结果,不会造成混乱。我们能够理解这样的语句:“‘上海’两个字有十三笔画,上海在北京的南面。”同样,“我喜欢这支歌”经过“压进”,就变成了“我喜欢‘我喜欢这支歌’这支歌”。可见,同一概念在不同层次会有不同意义。再比如,我们可以把电视屏幕上的画面描述成“张三在说话”,也可以描述成这是“电子枪在荧光屏上快速扫描”。我们还可以把桌子看成“有颜色、形状的刚体”,也可以按现代物理学的术语,说它是“一定能量的不规则舞蹈”。前者是经验层次,后者是科学理论层次,两种描述都是真实的、等价的,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思维模式不同层次的使用而感到困难。实际上,思维模式的不同层次是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我们常常在不同层次中“上蹿下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一般来说,思维模式的较低层次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密切,而进行复杂问题的解决和发明创造,就必须发挥高层次的功能。

思维模式的层次性,还可以用思维的“阶”来表示。比如说,我看到一支笔,我用以往的模式来识别,我认识到“这是笔”,这是一阶思维。如果进一步的思考,我得出“我知道这是一支笔”,这个认识是二阶思维,它带有主体的意识,比简单地判定“笔”这个客体要进了一步。而如果再进一步深入认识,得出“我确定我知道这是一支笔”,这一定是在和某种客观外界干扰相抗衡,也许是一种暗示,也许是回答某种挑战,清楚地用自我意识来回应眼前的认知情境。因此它已经进入思维的高阶层次,达到自我意识的更高阶段。

人类思想史表明,只有到了近代,对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认识,表明人的内省和意识高阶能力有了提高。这种高阶意识,比当年庄子的“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朴素意识要高明得多。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白板,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在人类思想史上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它表明了自我意识、主体意识在哲学层次上的萌醒。随后的休谟进一步认为,人的认识是可疑的,就连自我也是很可疑的,他开始怀疑人的自我意识了。罗素认为,从智力上说,休谟要比洛克高。[2]因为,休谟的论述所达到的思维阶层更高。越是高阶,越表示思维模式的层次复杂,思维的效率和深度可能也会越高。回答常识问题,我们通常用一阶思维就可以了,而回答复杂的科学问题,或者参加高难度的考试,我们必须用高层次的高阶思维,才能顺利地达到问题解答的要点。(www.xing528.com)

高阶,意味着高的知识势能,它使得我们在关于客体的和主体的思维层次中,有足够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中窜来窜去。在理解罗素悖论或类似囚徒困境的难题时,人们必须使用高阶的思维,因为它们牵涉到不同思维层级的缠绕。能否熟练地使用高阶思维,也是人和动物最显著的区别所在。弗洛伊德曾假设,人存在着大片的无意识心理状态。然而,如果人们不通过高阶思想,就不能发现他们正在其中。很可能,人们的意识是混阶存在的,在认知开始之前可能就有本能和无意识在起作用,然后产生感觉和知觉,接着形成概念,再在意识中报告表达这个概念,确认自己把握了这个事物。这个过程,混合了无意识、一阶与高阶意识,直至自我意识的深处。人的认识是在大量无意识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

从思维模式的本质来说,它的层次总是不断发展提高,永远没有止境。但是在特定的层次中,反映着特定的实践水平和思维水平,虽然认识和实践可以相互符合,但却存在着从层次自身内部无法克服的局限。这就好比从思维树的旁枝无法到达树的顶端,必须退出旁枝,跳出或脱离原来的认识出发点,才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思维模式的层次性使我们懂得,在一定层次内追求知识的绝对客观性和确实性,应当有所节制。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科学的发展总是跳出一定层次内思想和实践互相符合、互相支持的自相缠绕,进到更高的层次。所以,从宏观上说,整个人类认识也像一棵大树,人类认识发展的机制不是在量的积累中线性上升,而是从一个层次跳出(当然仍以它为立足点,但发展方向不同),进入更高的层次,这个过程再次体现了人类思维发展的递归优势。

【注释】

[1]参见丹尼尔・丹尼特:《意识的解释》,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06页。

[2]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2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