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复旦附小教育教学论文成果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复旦附小教育教学论文成果

时间:2024-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体会王红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第六课《让校园更美》,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校园的新貌,感受学校的环境美,并且知道新添教学设施的功能和用途,知道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要爱护学校的设施。所以第六课《让校园更美》是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学校感到骄傲和自豪。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复旦附小教育教学论文成果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体会

王 红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和旧教材相比,教师的角色和任务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主要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相应的活动化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教材的课堂活动是由各种活动组成的。活动的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受到熏陶,品德得以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如第三单元《吃饭和穿衣》的第一课《小小一粒米》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我设计了插秧的游戏,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插秧的动作,通过游戏活动,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从而激发他们要珍惜粮食的好品质。(www.xing528.com)

二、善于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活化教学素材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对于教学资源的认识主要是局限于教科书、教学挂图、声像资料等物化的资料,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因素,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他们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生活经验,教师本身的素养,教师对教材独特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教师的语言、亲和力等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情感体验和学生的个性等更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学资源的挖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精彩。如第六课《让校园更美》,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校园的新貌,感受学校的环境美,并且知道新添教学设施的功能和用途,知道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要爱护学校的设施。一年级的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行为能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了两年级,对学校生活也已经了解。所以第六课《让校园更美》是让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学校感到骄傲和自豪。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交流,去探索去发现,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心得。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于让学生自己体验,自己感悟。在课题引入这个教学环节上,我采用的是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先看学校的全景照片和学校的其他图片资料。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老师介绍,然后用嘴说,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灵活地选择教学活动形式

新教材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有讨论、资料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欣赏、练习、讲故事、参观访问等等。当然,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活动形式都有所不同。其中,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学生最喜欢的是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这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如学习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在紧急情况下的求助和自救、交通安全标志的识别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公共秩序等方面的教育等都可利用这一形式。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作为首次接触新教材的我应该注意挖掘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