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复旦附小教育教学论文:以学生发展为本,赵志琴案例思考

复旦附小教育教学论文:以学生发展为本,赵志琴案例思考

时间:2024-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一个电话引出的思考赵志琴案例背景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学校隔壁的春风文具店的老板打来的,说我们班的小碟和小陶上星期五去他们小店买文具的时候,没有付钱,拿走了几样文具。主意拿定,我随即就与两个同学的家长通了电话,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告知家长,并把我的处理意见也告知家长,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

复旦附小教育教学论文:以学生发展为本,赵志琴案例思考

由一个电话引出的思考

赵志琴

案例背景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突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学校隔壁的春风文具店的老板打来的,说我们班的小碟和小陶上星期五去他们小店买文具的时候,没有付钱,拿走了几样文具。

案例内容

放下电话,我马上来到教室,找来了小碟。在教室门口长廊处,我见四处无人,便轻声问:“小碟,你上星期五去过春风文具店吗?”小碟愣了一下,随即回过神来,说:“去过。”马上,她又补充说:“我是去买本子的,我的本子用完了。”我又不露声色地问道:“还买过其他的东西吗?”她不吱声。“有没有拿过小店里的东西?”我追问道。她看了我一眼,支支吾吾地说:“拿过……一块小橡皮……”“你去思考一下,这样做对不对,等会儿来向我汇报。”随后,我又找来了小陶,她承认拿了两件小饰品。同样,我也让她去思考一下,这样做对不对?该怎样来解决这件事?

两个学生回教室了,我也回到了办公室。我坐在椅子上,沉思起来:这件事究竟该怎样来解决呢?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还是直接通知家长协助解决?如果在班级中展开讨论,那么这件事就要在同学、老师中传开,这两个孩子以后该怎样面对众多的同学、老师?他们毕竟只有小学四年级啊。对,还是请家长出面解决这件事。只要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错了,改了就行了。

主意拿定,我随即就与两个同学的家长通了电话,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告知家长,并把我的处理意见也告知家长,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两位家长都表示孩子们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同时对老师的及时告知、对孩子的关心表示感谢。他们表示,这件事他们一定会认真处理的,等孩子回家后,一定与孩子好好沟通一下,然后陪同孩子前往春风文具店,把所拿物品还给店主,并且向店主赔礼道歉。

当天晚上,小碟的妈妈打来电话,说老师所说情况属实,并且已经陪同其女儿去了春风文具店,还了橡皮,还向店主赔礼道歉了。第二天,小陶的奶奶亲自来到学校,说她已陪孙女去过春风文具店,并向老师赔礼道歉,说自己管教孩子不严,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

小陶奶奶走了以后,我又找来小碟和小陶,把她们叫到会议室,请她们说说自己错在哪里,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告知家长,为什么老师要悄悄地处理这件事。这些道理十分简单,她们也都懂——不义之财不可取;老师关心她们,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说到后来,她们竟都哭了,感谢老师没有将这件事公布于众。这或许就是遇到任何事都要给自己、给对方留一点空间的道理吧!(www.xing528.com)

事情就这样顺利解决了,但我始终在想: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她们两位的身上,是不是有一定的因素在其中。我便在班级中进行了侧面了解。

果然不出我所料,据同学们反映,这两个孩子几乎每天口袋里都有钱,而且有时数目还很大,她们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去小店买东西,这也几乎是她们每天必做的功课了。同时我又了解到,班里其他同学口袋里也都有钱。也难怪,都四年级了,孩子们身边也确实需要放一点钱备用。

如何指导孩子们正确、恰当地消费呢?这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上网收集了一些名人刻苦学习、勤俭节约的故事,其中讲到了《拿破仑》的成长故事,讲到拿破仑学生时代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买书上,为了买书、看书,甚至到了不吃饭的地步。同学们听了,都表示要向拿破仑学习,把钱用在刀刃上,决不乱花。之后,我又请大家回去收集有关理财的故事、知识,在班级中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大家发言踊跃,理财的点子很多。交流完毕,我就因势利导,就“小碟、小陶每天光顾小店,每天买东西”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理财观?

同学们对此话题非常感兴趣,大家踊跃发言,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钱是爸爸妈妈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要懂得珍惜;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乱花钱;不义之财不可取,无功不受禄。

之后,有关花钱的风波算告一段落,班级中有关乱花钱的现象也基本消失了。

案例反思

这一个案例,从开始到结束,历经一个月的时间,从孩子的无知犯错,到老师、家长的循循善诱,到给予其正确的观念、方法,最后,孩子懂得了一些生活的技巧和做人的道理。他们就是这样慢慢地长大的。这其实就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应当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从上面这个案例不难看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孩子们的成长,应该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去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用爱心、细心、耐心与孩子沟通,在细声慢语中让学生懂得道理,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