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怕鬼”
(S版语文第八册)
忻纪元
【教学设计意图】
《我不怕鬼》是S版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感知内容,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我不怕鬼》是描写著名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故事。在细读课文时,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教学时,我让学生自由读文,体会每一节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鲁迅先生遇到鬼、踢鬼的经过。学生面对学习任务,认真读文本,并用自己的话说,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一过程,学生的浏览课文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正确把握了课文主要的内容。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演演读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人物形象,然后边读边表演。学生的演读包含着个性化的理解、感受,活化了语言,实现了对语言的再创造。学生们跃跃欲试,兴趣浓厚,读读演演,演演读读,创造的能量得以充分的释放。
三、研读文本,关注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在《我不怕鬼》这篇课文中,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尤其是鲁迅先生的机智勇敢、破除迷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我带领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人物特点时,除了引导大家感受共性的东西,如“机智勇敢、破除迷信”,还力求引导学生有个性化地感受和理解,如从“穿过坟地”的动作中体会鲁迅先生的“艺高人胆大”的特点;而从“踢鬼”的经过中感受鲁迅先生的“勇于破除迷信”的精神等。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有了独特的感受、理解,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等词的意思;读准多音字。
2.借助读,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鲁迅先生不信迷信、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耽误”、“鳞次栉比”、“毫不介意”、“原形毕露”的意思;
2.联系课文能够理解“出没”、“究竟”、“疾步”、“定神”等词语的意思;
3.使学生知道世界上没有鬼,学习鲁迅先生不信鬼神、大胆破除迷信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半。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有谁知道“鬼”是什么?你们怕鬼吗?再次读课题“17我不怕鬼”。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通过读课题质疑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带着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完成预习作业。
2.检察预习情况,并指导。(www.xing528.com)
3.通过读课文,解决同学提出的部分问题。
教学策略
学生预习课文,其中包括辨析词组、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的了解,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借助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1.“我不怕鬼”这句话,是鲁迅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呢?
(1)指导朗读课文2、3小节,着重对两个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进行指导。
(2)分角色朗读。
(3)小结语:鲁迅之所以敢只身穿过坟地是因为他“不相信有鬼”。
2.指导朗读课文第5小节。
(2)配上一段特效,感受气氛。
(3)鲁迅为什么还敢穿入坟地呢?
(4)小结:鲁迅不相信迷信!
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鲁迅不相信迷信的认识。
3.重点学习知道课文7—10小节。
(1)轻声地朗读课文7—10小节,用“________”划出描写“鬼”的句子;用“________”划出描写鲁迅的句子。
(2)出示表格(见课后练习一),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3)鲁迅每一次看到白影,也就是那个“鬼”的时候,想法和行动都截然不同,你们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学生自由读三句句子)
(4)分角色分别读“鲁迅”和“鬼”的句子。
(5)引读:那个白影被鲁迅踢得___________,原来___________。这也证明了_________。
教学策略
以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重点段落的感知;以填空引读的形式,是对学生课文学习的一种反馈。
四、总结
1.这篇文章原来的题目叫做《踢鬼的故事》,你觉得两个题目哪个更好?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鲁迅是一个讲科学、不迷信、不怕鬼的人。
【附板书】
17 “我 不怕 鬼”
鲁迅 流星大步 一晃
毫不介意 一会儿
看个究竟 缩、蹲
(此教案为2005学年第二学期杨浦区四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