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铜川的历史沿革
古称铜官(一作同官),因境内铜官川(今名漆水河)得名。
秦汉时期在今市区西北设漆垣县。
东汉末年废。
三国魏黄初年间于今耀州区东南设北地郡并侨置泥阳县。
前秦永兴二年(公元358年)于今市西济阳寨设铜官护军。
北魏北地郡移治今富平县东北古义亭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罢铜官护军,改置宜君县,于今市区东南5000米高坪村设铜官县,永安元年(公元528年)在今市南黄堡镇设黄堡县,永熙元年(公元532年)北雍州由嶻嶭山(今嵯峨山)北移治泥阳县治(今耀州区城北泥阳堡)。
西魏大统五年(公元539年)于宜君县治(今耀州区北石柱乡故县村)置宜君郡,废帝三年(公元554年)北雍州改称宜州,末年撤黄堡县。
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铜官县改称同官县,并移治今郊区城关。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宜君郡,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宜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设宜州,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废宜君县,二十年(公元646年)于今市区西北玉华附近置宜君县,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废宜君县,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宜州废,属雍州,天祐三年(公元906年)于华原县治(今耀州区)置耀州,同官县属之。(www.xing528.com)
五代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耀州改崇州。
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复名耀州。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降为散州,同官县属西安府。
1913年同官县属关中道。
1928年属省。
1940年于今市区设第二行政督察区。
1946年因同官和潼关同音易混,更名铜川县。
1948年5月,根据中共路东工委指示,成立同官县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11月,归属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1949年4月同官解放,5月,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署改为三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官县归其领导。7月7日,县名改称铜川。1950年5月1日,铜川县改属咸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1月20日,铜川县改属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1958年4月5日,国务院决定,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归省管辖,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销富平县、耀县建制,将富平县、耀县的行政区域及宜君县部分地方并入铜川市。1961年8月,中共陕西省委通知,恢复富平县、耀县建制,铜川市改属渭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1966年8月1日,铜川市改为省辖市。1980年1月1日,将蒲城县的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乡和耀县划归铜川市,同年5月1日,分设县级建制的城区、郊区。1983年10月25日,又将宜君县划归铜川市。1992年7月,创建铜川市新区,1993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新区并享受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切优惠政策。200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铜川市城区更名为铜川市王益区,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