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帝本纪》速读-《史记》一读就懂

《五帝本纪》速读-《史记》一读就懂

时间:2024-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帝本纪第一速读《五帝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它作为《史记》纲领的十二本纪的开端,与《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一脉相承,创造性地描绘出一幅民族大一统的蓝图;开宗明义地彰显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本文节选了《五帝本纪》中一些与黄帝、尧帝、舜帝相关的选段。黄帝在五帝中的地位最高,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中的第一位。

《五帝本纪》速读-《史记》一读就懂

五帝本纪第一

速读

《五帝本纪》是《史记》的第一篇,它作为《史记》纲领的十二本纪的开端,与《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一脉相承,创造性地描绘出一幅民族大一统的蓝图;开宗明义地彰显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想。记载了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种种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地下文物的发掘来看,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证,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线索或信息。

黄帝

此篇本纪,不仅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梳理出上古五帝的历史活动,清晰地理出中华民族祖先的传承关系,而且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帝王理想。五帝的传说,几千年来已深深扎根于华人的心里,被当做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炎黄子孙”也早已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亲切称呼。材料安排巧妙是此篇本纪的突出特点,如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都只平平带过,而把笔力集中到尧、舜二帝身上去。这或许有材料不足的原因,但其效果是既突出了由黄帝开创、由尧舜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帝王事业,又使历史事件与全篇的结构极其和谐。五帝开创的事业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的开端,此篇本纪又是全书十二篇本纪的首篇。它在记事上确立了历史发展的根基,在写作上又为以后各篇的铺展设下了伏笔。本文节选了《五帝本纪》中一些与黄帝、尧帝、舜帝相关的选段。黄帝在五帝中的地位最高,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中的第一位。尧帝、舜帝经儒家推崇而地位崇高,尧帝是位道德勋业彪炳的典型圣王,他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禅位给舜;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舜帝在位时完成了任用八元、八恺,放逐四凶的事业,并任命禹治水。

精彩选录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img3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注释

①世:后嗣,后代。②百姓:此处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③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④咸:都。⑤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⑥蓺:种植。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⑦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离开。

译文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伐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貅、img4、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轩辕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编者点评

黄帝能成为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并非是因为其“生而神灵,成而聪明”。最主要的是他能够顺应自然和历史的潮流,诛灭残暴,施行德政,发展经济,统一天下,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从后世历史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每逢乱世,只要统治者顺应历史潮流,施行德政,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其后必然是一个盛世。如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时,顺应民心所建立的唐朝,就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精彩选录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忝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img5,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百官时序img6。宾于四门,四门穆穆img7,诸侯远方宾客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img8,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img9。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img10。文祖者,尧大祖img11也。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桥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相传黄帝得道升天了,故此陵墓为衣冠冢。

注释(www.xing528.com)

①庸命:指顺应天命。“庸”同“用”。②践朕位:继承我的帝位。③忝:辱,玷污。④矜:通“鳏”,无妻的成年男子。⑤嚚:愚顽。⑥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样子。⑦妻之二女: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⑧下二女:让二女降尊。⑨五典:即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⑩入:参与,参加。img12 时:是,这里是因此、就的意思。序:有秩序。img13 穆穆:庄敬和悦的样子。img14 女:同“汝”,你。至:周到。绩:成,这里指做到。img15 让于德:用德行不够来推辞。怿:悦。img16 受终:接受尧的禅让。终:指尧终止天子的事。文祖:指帝尧的祖庙。img17 大祖:即太祖,始祖。

译文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男子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行不悖。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编者点评

如何选择帝位的接班人,历来关乎人心向背、社稷安危,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尧帝禅位的过程,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的过程,尧帝选择的接班人无疑是成功的,他的让贤成功给了后人很大的启发。后世有所作为的统治者在选择帝位接班人时,几乎都是经过多番考察,听取多人意见才决定的。因此,现实社会中,领导者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也应该遵循任人唯贤,多番考察的原则。

精彩选录

“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禅让的方式是和平,民主地推选,不是个人权利的转移。体现了“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思想。

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世谓之“八元”。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不陨其名。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注释

①恺:和悦,和善。②元:善,善良。③济:成就,保全。④后土:掌管土地的官。⑤揆:主持,掌管。⑥内平外成:意思是国内太平,四周的夷狄都被教化得守规懂礼。

译文

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高辛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

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国内太平,四周的夷狄都被教化得守规懂礼。

编者点评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就是道德文化。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帝任用“八元”担任伦理道德教化官,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观念宣扬于四方,从而“内平外成”,家庭融洽,社会祥和。将伦理道德作为社会规范予以张扬推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性创举,是东方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跨入文明时代的进步标志。联系实际生活,我们可以发现这五种伦理观念在现世社会中仍然具有很大的教化作用。

相传舜帝南巡时死于九嶷山,其二妃——娥皇、女英闻此噩耗,千里寻夫至湘江之滨,抚竹而泣,血泪点点,泪珠洒于竹木上而化为累累斑痕,此斑痕之竹就是有名的“湘妃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