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第二版)

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第二版)

时间:2024-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学校要重视创造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由发散思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具备以下三种特征:1.变通性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不易受功能固着、定势等作用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第二版)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创造活动是非常复杂的活动,涉及许多心理因素,如观察、记忆、思维、动机、情感、意志、人格等,其中核心因素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大都可以用习惯性思维来解决,即运用解决类似问题的已有经验来解决,但如果遇到新颖、复杂的问题,就需要打破常规,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如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品更新、艺术创作、侦察破案、制定军事战略以及实行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等,都是有创造思维参加的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学生不应该是贪图安逸、坐享其成的人,而是艰苦创业、造福人类的人;不该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人,而是勇于创新、开拓前进的人;不应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人,而是向往明天、创造未来的人。为祖国现代化大业培养千百万创造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学校要重视创造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P·Guilford)认为,由发散思维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具备以下三种特征:

1.变通性

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不易受功能固着、定势等作用的影响。因而有超常的构思,能提出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吉尔福特通过《非常用途测验》来判断人的变通能力。例如,他要求被试在8分钟之内列出红砖所有可能的用途。结果一类被试只能举出局限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的例证,如盖房子、建教堂、筑围墙、修烟囱、盖教室、铺路面、修炉灶等,这些用途变化范围极少,说明被试创造能力差;而另一类被试则表现出变通性较大,能列举出红砖的各种非常用途,如做门槛、压纸、打狗、叠书架、钉钉子、磨红粉等等,他们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

2.独特性

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吉尔福特采用《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性。这种测验方式,是对被试提出一段故事情节,要求他们按自己的意思给予一个适当的题目,题目愈奇特愈好。如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一对夫妇,妻子本是哑巴,经医生治疗后能如常人一样说话,但是妻子说话太多,整天与丈夫吵,丈夫非常痛苦,最后只好要求医生设法把他自己变成聋子,家庭才又恢复了安宁。对这一段故事,一类被试命题为《丈夫与妻子》、《医学的奇迹》、《永远不满意》;另一类被试命题为《聋夫哑妻》、《无声的幸福》、《开刀安心》。吉尔福特认为,后一类被试比前一类被试的命题独特。

3.流畅性

指一般创造力高的人,智力活动少阻滞、多流畅,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亦即反应迅速而众多。自由回忆是测量流畅能力最常用的方法。如用汉字组词,要求用最后一个字组成下一个新词,如从“国家”这个词开始,可以自由回忆为家庭、庭院、院落、落雨、雨水、水果果树树木木材、材料、料理、理想、想象等等。上述三个特征彼此紧密相关,能流畅才能变通,只有具有流畅和变通的人,才可能创造出异乎寻常的独特的观念。

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思维过程,包括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两大过程。

(一)发现新问题

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是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开端。发现新问题又可分为提出新问题和明确新问题两个环节。

1.提出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提出新问题就是发现新矛盾,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开端。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着大量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有的人善于发现和提出这些新问题,有的人则不然。善于提问题的人通常具备以下特征:①具有创造思维积极性。有创见的科学家、艺术家、技术革新家和优秀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②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看出异常,提出新的问题。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③具有丰富的知识经验。任何人都可提出一般性问题,但要在某一实践领域或理论领域里提出重大的、深刻的问题则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2.明确新问题

明确新问题就是在分析新问题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最初提出的新问题,往往范围很大,比较笼统而欠明确。为了明确问题首先就要分析问题,把大问题分解为几个局部问题。其次,再从中分清主次,找出关键问题,以缩小问题范围。再次,明确这一问题属于哪一类的问题。这样,可使人的思维进程有具体方向,使人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这一问题。相反,如果问题范围太大,无法分清主次,就会令人感到漫无边际,没有头绪,无从下手。

(二)解决新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是按新方式组织有关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资料积累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开阔思路和从多方面进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假设。根据课题性质和难易程度,这个阶段可长可短。爱因斯坦写《相对论》只花了两周时间,可是此前他作了7年的准备工作。李时珍积累资料长达27年才写出《本草纲目》。

2.孕育阶段

这是一个苦思冥想的阶段。在此阶段,个体根据已经掌握的大量知识和资料,反复思索,力求找到问题的新答案、新假设。由于在新问题与新答案之间,往往存在许多求知的中间环节,所以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个体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可暂时把问题搁置一边,放松下来从事其他活动,使紧张的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或进入无意识状态。

3.豁然开朗阶段(www.xing528.com)

在这一阶段,个体苦思冥想之后,突然受到某些偶发事件的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找到了新的答案或新的假设,所以也叫找到新假设阶段。阿基米德在解决王冠真假这个问题上经过长期的反复思考,在洗澡时突然悟出了解决方法,竟然情不自禁地高呼:“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有人把这类现象叫“来了灵感”、“顿悟”。这种心理现象在艺术创造和学生学习活动中也会出现。提出新假设是解决新问题的关键。由于新问题是前人从来没有解决过的,所以它只能是带有推测性质的、有待证明的新方案。

4.检验假设阶段

经过创造性思维活动获得的新假设或新答案,必须经过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正确。如检验结果证明这一新假设不正确,就得推翻这个假设,重新提出另一个新的假设,然后再次检验,直到得出合理的科学结论为止。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二:一是实践检验,二是智力检验。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较强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必需的思维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其创造思维能力。在培养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二)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活动

唯物辩证法是正确的思维路线,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思维路线上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地思考问题。这就为思维活动指明了方向。按唯物辩证法进行思维,可以防止思维的主观性、表面性和片面性,防止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

(三)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

元认知是思维策略的核心,没有元认知能力就谈不上思维策略对思维活动的监控。教师必须设法向学生讲授有关思维策略和元认知的知识,进行这方面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运用思维策略也必须掌握大量的思维方法。

(四)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意传授知识而忽视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掌握知识的过程,传授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发明创造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思维训练。

(五)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掌握有关思维和创造的知识。知识与思维关系密切,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知识、操作知识的过程。已有的知识既是过去思维操作的产品,也是当前思维操作的材料,又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我们在强调思维训练重要性的同时,绝不能忽视逻辑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传授。学生懂得了逻辑知识和创造理论,就可以使思维的程序符合逻辑规律,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起来。

(六)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思维与言语密切相关。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越大,言语活动越有条理,思维就越开阔越深入。因此,提高言语能力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中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切实掌握言语这个思维工具,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

(七)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使学生了解自己思维品质的特点,了解自己在思维广度、深度、独立性、批判性、目的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八)组织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

培养创造型的人才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小发明”等创造性课外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让学生在发明创造实践中提高创造性能力。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思维?如何理解思维的基本特征?

2.试述思维的一般过程。

3.什么是想象?举例说明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4.举例说明影响想象的因素。

5.举例说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及影响因素。

6.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