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想象力及其作用-心理学(第二版)

人的想象力及其作用-心理学(第二版)

时间:2024-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想象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而引起想象的原因又都是存在于现实之中。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人的想象除去无意想象,就是在意识控制调节下的有意想象。

人的想象力及其作用-心理学(第二版)

第三节 想 象

人在无止境地探索与发现未知事物过程中,不仅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和抽象概括去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也还通过在头脑中组织构成的事物新形象去达到同样的目的。后者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类型,它同思维的其他类型一样,也属于人的高级认识过程,被称为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人感知事物过后,大脑能够留下这些事物的形象,这种保留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是表象。以后,在一定条件的影响下,人脑还能够将这些已有表象重新组合成为新的事物形象,这种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

经过想象,在人脑中产生的事物新形象,有的是人从未经历过的,如未曾亲自观看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的人,根据报纸的报导或电台的广播,在头脑中出现的我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壮观场面;有的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如阅读神话小说西游记》时,在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人物;有的是现在不存在将来会出现的,如革新家在制造出新机器之前,头脑中所构思的新式机器。由此看来,想象的新形象是人脑创造出的,而不是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的,并且想象的内容又往往是出现在现实之前,因而似乎想象是“超脱现实”的。那么,想象是否和任何心理现象一样同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呢?可以肯定地说,想象仍然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原因是:

首先,从想象的内容看。通过想象创造出的形象不论多么新奇,构成这些新形象的原材料却是从现实中取得的。例如,来自现实的猴面、人身的表象组成了孙悟空的形象,猪头、人身的表象构成了猪八戒的形象。显然,这些形象的产生,绝不是旧有的表象原封不动的重新出现,而是经过作者大脑对原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重新制做出来的。

其次,从想象的原因看。任何想象都是由一定原因所引起,而引起想象的原因又都是存在于现实之中。例如,人们由于对封建统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才创作出了许多诸如《西游记》、《天仙配》、《牛郎织女》、《宝莲灯》、《白蛇传》等美丽的神话故事。又如,当代人对“机器人”的种种想象,是由于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要求进一步去探求人的智能奥秘的结果。

二、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有无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

(一)无意想象

没有特定的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叫做无意想象。人们偶然看到天空中的云朵就不由自主地想象出山石草木或虫鱼鸟兽的形象,以及人们睡眠时的梦境等,都是无意想象的最好例证。

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每当人们入睡以后,大脑仍旧进行某种活动,如果这种精神活动被人们自己所感受,就是梦。

梦在人身上发生,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梦境有时是平平常常的,有时却是极为稀奇古怪、甚至是荒诞绝伦的。在梦中,人们可以“看见”已故的亲人或昔日的朋友,“经历”新异神妙的事情,体验某种情感,重复做过的动作或进行过的脑力劳动。偶尔,还会有人在梦中解决某些极难的智力问题。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莱就是在一辆马车上打瞌睡做梦时,解决了苯分子结构形式的。他梦见排列在直链上的原子在跳动,突然原子链的首尾相连,慢慢地形成了一个旋转着的环,醒后他回忆了这场梦的片断,意识到苯的结构不是直链,而是碳原子六角环形。总之,梦的内容,不论是结构完整的还是杂乱无章的,都具有生动形象性。而且,梦中的形象常常不是已有表象的简单机械的重新出现,而是一些新的组合,甚至是一些从未感知过的形象。

如同任何想象一样,不管梦的内容多么新奇,甚至荒诞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也仍然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苏联心理学家卡萨特京曾经用了多年的时间,以276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梦进行过1300多次的观察,460次的实验。他从所获材料的分析中得出如下结论:视觉分析器机能完好的梦者所做的梦,有视觉形象的占100%,……那些不可能有关于外部世界的视觉形象的生而盲者却从来不说他们的梦里有视觉的形象……生而聋者也自称,从来没有在睡梦中听见什么。梦的内容是极端多样化的,都各以特殊的形式反映出梦者的不同特点:如年龄、性别、过去的经验、劳动的活动、健康的情况等。梦中的各种形象,都可在现实中找到它的来源。例如,睡在冷房间里,可能梦见自己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睡在强光照射下,可能梦见电光刺目或大火成灾;睡眠时旁边想起钟声或铃声,可能梦见听到音乐;手压在胸部睡眠,可能梦见被可怕的怪物压住或因看见恐怖情景而透不过气来等。又如,沉睡时的便意,可能梦见到处寻找厕所,这是由于尿液压迫膀胱所致。白天从事强体力劳动后,由于机体内产生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的生理刺激,可能梦见被野兽猛追而双腿无力跑不动。由于白天常常感觉不到的隐藏的疾患的刺激,夜间睡眠时大脑可能对其产生反映,便出现了相应的梦,所以梦通常可以预报疾病。有时梦的内容是白天紧张的智力活动的再现或继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此理。综上所述,梦绝不是无因所致,它必定是由客观原因而引起。梦的内容也绝不是无中生有,它必定是由来自客观现实的表象而形成,虽然,其中的某些表象似乎早已被人们自己所遗忘。正是由此,人们才对一些极为奇特的梦境而感到大惊小怪,其实,只要加以细细分析,均可在现实中找到依据。

(二)有意想象

有预定目的、自觉的想象,叫做有意想象。人的想象除去无意想象,就是在意识控制调节下的有意想象。

想象不是已有表象的简单的再次出现,而是事物新形象的产生。因此,想象均带有创造性。按照想象的创造性程度的不同或根据想象在新颖性和独创性上的差异,可以把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类型。

1.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实物的标志(如图形、图样、图解、模型、符号等),在大脑中产生相应的事物形象的过程。例如,看小说《红楼梦》时,大脑便随之产生了荣、宁两府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及其活动的情景。这是依据语言表述而产生的再造想象。又如,航空员或指战员根据地形图想象出实际的地形——山脉、河流、桥梁铁路、公路、建筑物等。

无论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是根据实物的标志,在人脑中出现的与之相适应的事物形象都是别人曾经想象过的事物,是一种再造出来的形象,故称这种想象为再造想象。虽然再造想象的事物形象不是本人独立创造出来的,但是再造想象仍然带有本人的创造性成分。例如,谜语一则:“忆昔时,丝鬓婆娑。自归郎手,青少黄多,受尽了折磨,历尽了无数风浪,莫提起,提起了珠泪满江河。”有的人根据这段语言描述,在大脑中产生了一个身世凄苦的童养媳的形象。有的人则在头脑中想象出了竹篙的形象和它的经历。为什么同是一段语言的描述,却在不同人的大脑中引起不同的想象呢?这是因为任何人的再造想象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各自的习惯方式去再造事物形象的。因此,同样的再造想象诱因,在不同人身上就能引发出不同的再造想象的结果。

2.创造想象(www.xing528.com)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例如,科学家对于科学研究的设计和研究成果的预见,革新家对于生产工具和产品的改革与发明,文学家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构思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不同。它不是依据现成的描述或标志,而是依据创造活动的预定目的,在原有的表象中选择必要的材料,进行加工创造,从而创造出事物的新形象。它是一种独创的过程,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它比再造想象更为复杂,更为困难。例如,《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独特的典型的新形象,鲁迅先生创造性地构思这一形象,要比读者根据作品的描述再造出阿Q形象复杂得多和困难得多。

创造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在创造性活动中,无论是制作任何一种新产品,或者是编写任何一篇新作品,还是进行任何一种新试验,都必须首先在头脑中预见到活动的结果,形成活动的最终或中间产品的心理模型。创造想象的形象是创造性发明的依据,是创造活动的“蓝图”。可见,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没有创造想象,创造性活动就难以顺利展开和进行。

创造想象的形象是借助于不同的手段建立起来的,这些手段主要有联合、黏合、强调和夸张。

联合是把各个成分结合为统一的、完整的新形象。联合不是已知成分的简单机械的总和,而是进入到新的整体中的成分本身发生着改造、变化,并表现于新的相互关系中。联合是创造性的综合,联合的结果是具有独特结构和特殊内容的新形象。根据前苏联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说法,《战争与和平》中娜塔莎·罗斯托娃的形象,就是在他对自己所熟悉的妻子和妹妹的性格和特点加以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鲜明、真实、独特、统一的整体形象。

黏合是形成新形象的一个较为简单,但又有效的手段。黏合是把各种日常生活中从未结合过的品质、属性、部分黏在一起,从而建立起奇特的形象。神话故事中的许多形象就是通过黏合创造出来的,如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等。在技术创造中也利用黏合,如手风琴钢琴和风琴的结合,水陆两栖坦克是坦克与船的结合。

强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手段。强调是把客体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他东西的关系突出出来,着重地显示出来,从而建立起新奇的形象。善意的讽刺画和嘲笑的漫画就是用这种手段创作的。例如,为了着重显示出人的卓越智慧,而把他的前额描绘得高而宽;为了强调智力缺陷,则故意把人的前额画得十分低窄。

夸张与强调有相似之处,它的特点是使对象增大或缩小(如童话《大人国》与《小人国》中的人物形象),使对象各部位数量改变或使它们的位置移动(如神话故事中的千臂佛和多头怪等)。

三、影响想象的因素

(一)实践的要求和个人想象的需要

社会实践不断地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的要求,当这种要求反映到人脑中与人的信念世界观相结合时,人便产生了想象的兴趣和动机,并在其推动下进行想象活动。文艺创作中强烈的创作动机是很重要的,如长篇小说《红日》的作者吴强说过:许许多多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激动着我的心,感到他们在向我叫喊,在我的脑子里活动翻腾,我要表现他们的欲望是为时已久了。孟良崮战役以后,我的这种情绪就更加迫切、强烈,而且也深深地感到这是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文艺创作是如此,其他一切创造活动也是如此。只有当社会实践要求成为个人想象需要时,才能产生想象的动机。

(二)表象的积累和储备

想象是对旧表象的加工改造,表象是想象的原始材料。托尔斯泰为了写作《战争与和平》,首先搜集了大量的素材,他说“在我的脑子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书馆”。高尔基也曾经指出:一个作家要成功地塑造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就必须积累印象,观察社会生活,洞察人的内心世界。强调直接印象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成功的想象需要以丰富的表象材料做为奠基,这就必须储备和积累大量的表象。

(三)原型启发

通过想象所形成的新形象,并非凭空产生。想象在开始时,总是要受到一种类似事物的启发,并在这一基础上想象出新的形象来,这就是原型启发。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创造新形象的途径。而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则被称为原型。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能有启发作用,自然现象、日常用品、机器、设计图、示意图、文字描述、口头提问等等,都可以作为原型。原型启发的事例在人类创造发明史中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教堂屋顶下摆动着的吊灯,成为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脉搏计的原型。

(四)思维的积极活动

完成任何一种新形象的创造,都是复杂的积极思维活动的结果。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形象的创造和情节的安排,都要经过复杂的思维过程。作者必须对作品的主题、人物、事件等进行周密的考虑和构思,才能产生活生生的形象。如果不假思索,就不能进行创作。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的创造,都不是根据某一个人,而是根据许多个人,并且对许多个人的外表特点、内心特点、行为特点、个性特点,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抽取出最有代表性的特点,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于是就创造出了带有典型特征的新人物形象。正象鲁迅说的那样,任何一个典型人物的形象,从来“没有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这种拼凑或凑合就是想象的概括或综合,是将事物的各个成分纳入改造后的新的联系之中而建立起来的完整、独特、新颖的形象。

(五)灵感

在想象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常常带有突然性,这通常被称为灵感。灵感是人在以全部精神力量去解决所思考的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灵感的产生,头脑中忽然呈现某种关键性的新表象,使长期不得解决的问题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完成全部创造活动。灵感状态的特征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专注,意识十分清晰和敏锐,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工作效率极高。同时,还由于灵感的出现,突然解决了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给人以无法形容的喜悦,此时人的情感常常处于激情状态。例如,古希腊阿基米德,一次进入浴池沐浴,发现水从池中溢出,忽然领悟,跳出浴池,跑在街上狂呼“我发现了!我发现了!”(即发现了比重原理)简直达到了狂喜的地步。乍看起来,灵感似乎是突然而至,是神秘的力量,其实不然,灵感并非偶然出现,它是艰苦劳动的产物。前苏联画家列宾曾说“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