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维概述,思维的概念、特征及形式

思维概述,思维的概念、特征及形式

时间:2024-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思维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而我们通过思维,就能把水和热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概括出来。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的概括性的认识为基础的。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成年人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人成年以后,哪种思维形式占优势,并不表明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

思维概述,思维的概念、特征及形式

第一节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当前的事物在人头脑中的直接的映象。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迹在人头脑中的再现。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还常常遇到许多仅靠感觉、知觉和记忆解决不了的问题。实践要求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迂回、间接的途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实践要求人们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去达到问题的解决;这种“改造制作”的工夫,这种通过迂回、间接的途径去找得问题的答案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活动。

思维过程是我们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正如感觉、知觉、表象一样,思维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的源泉同样是客观世界。但是我们的思维过程却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反映出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和关系。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基本特征。

1.思维的概括性

概括的反映是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例如,我们通过感知觉,能够认识各种各样的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蜡笔、粉笔等)。而我们通过思维,就能把所有的笔的本质属性(书写工具)概括出来。又如,我们通过感知觉,多次地看到水壶里的水受到火热就不断地冒热气并且逐步减少,地面水遇到日光热也慢慢减少以至最后完全消失。而我们通过思维,就能把水和热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水加热要蒸发的因果关系)概括出来。诸如此类,一切科学概念、定义、公式、定理、规律、法则等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通过概括,就能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扩大认识的范围,提高认识的水平。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是思维的一个特征。

概括有不同的水平,有感性的概括和理性的概括。一般说来,感性概括是低级的概括形式,这种概括大都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往往不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例如,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首,就误认为主语是在句子开端的那个词。这类认识,虽然涉及同类事物,有一定的概括性,但不一定揭露事物的本质。而理性概括则是高级的概括形式,这种概括是在对感性知识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进行的。概括的水平越高,就越能深入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例如,“主语是说话人的陈述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产生经济危机”等就是理性的概括。

2.思维的间接性

间接的反映是人脑以其他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譬如,早晨起床后,推开窗户,看见地面是湿淋淋的,便知道是夜里下过雨了。虽然,我们没有直接感知下雨,却能通过地面潮湿这一媒介物,间接地推断出曾经下了雨。俗话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根据月亮周围云彩推知将要刮风,根据地砖潮湿预测将要下雨。生理学家不能剖开头骨直接观察大脑的活动,却能通过条件反射脑电图等间接地了解大脑的活动情况。医生通过检查病人的体温脉搏,视听病人身体的有关部位以及化验血液等,就能断定病人体内有无异常变化。凡此种种,都是人脑借助于其他事物,间接认识客观事物的例证。这种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思维的又一个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的概括性的认识为基础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依据地面潮湿而做出夜里下雨的推断,就是因为他知道下雨和地面潮湿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种认识恰恰是由思维的概括性获得的。概括的反映和间接的反映是密切联系的。

二、思维的种类

思维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分类。

(一)从思维的凭借物或个体思维的发展过程分类

1.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依赖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其特点是:任务是直观的,其解决方式是实际操作。例如,半导体收音机不响了,打开匣子检查,看看是电池用完了,还是线路接触不良,或者是晶体管有毛病,最后,找出不响的原因,这种思维称为动作思维。3岁前的儿童往往一边骑在椅子上,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开车啦”。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常常伴随着动作进行思维。

2.形象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利用直观形象和已有表象来解决问题。例如,布置新教室以前,先要考虑桌子应该怎样摆,标语贴在什么地方等等,总之,脑子里先有个新教室的具体形象。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幼儿计算时,就是靠头脑中具体实物的表象进行的。年龄越小,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越明显。成年人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脱离形象思维。文学家、艺术家、设计师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抽象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与内部联系。例如,学生证明某一命题、定理时,要运用数字符号和概念来进行推导和求证。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哲学家数学家常用抽象思维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常用以上三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例如,司机用实际操作检查马达出故障的原因时,必然与马达的正常运转时的形象对照,同时,还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马达发生故障的原因。(www.xing528.com)

从个体思维发展的经历看,儿童总是先发展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发展抽象思维。人成年以后,哪种思维形式占优势,并不表明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

(二)从思维的指向性分类

1.集中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并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种思维叫集中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同,故又称聚合性思维。例如,教师根据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归纳出一种正确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在进行这种集中性思维时,往往首先把已提供的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然后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2.发散思维

思维过程沿着各种不同方向扩散,去探索符合条件的各种答案,这种思维叫发散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功能是求异。如问学生“水”的用途,多数学生只能说出几种用途,而少数学生则能说出上百种之多。当进行发散性思维时,所思考的问题,一般都存在多种答案或多个解决方案。

(三)从思维的新颖性分类

1.习惯性思维

习惯性思维是指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把过去经验依照原有联系回忆起来,如运用已学的定理、公式、原理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类型。由于受历史、地域和不同民族、风俗的影响,人们对某种问题总是按照传统方式去思维和解决的。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即指有创见的思维。它不受传统经验所束缚,能把过去的知识经验部分抽取,并重新组合,产生新颖的解决问题方式。学生的学习虽然以再现性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创造性思维也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三、思维与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一)思维与语言的密切联系

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的,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维;同样,没有思维,就不需要作为承担工具或手段的语言。所以,思维和语言是一个密切相关的统一体。不论是种系心理发展,还是个体心理发展,语言一开始就是以思维的物质外壳出现的,词的意义是思维的概括,语法规则是思维逻辑的表现,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活动,也总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人类思维都是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如果没有可以标记事物的词语,那么,思维就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思维与语言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思维和语言还不是一回事,不能将精神的东西之思维与物质的东西之语言划等号,两者不能等同。

①思维是客观现实本质特性及规律的反映,它与客观事物有必然联系。语言只是客观事物的标志,它与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②思维的概念和语言的词汇,并不完全同一或等同。同一概念可以由不同词汇来标识;同一词汇可表示不同概念。

③思维是精神现象,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具有一定物质性(词形、词音)。人在默默思考时,内部语言参加活动,虽然听不到发音器官的声音,但它的肌肉组织仍在活动,并向大脑皮层发送动觉刺激,这种刺激是人思考时所不可缺少的。

④思维与语言运用也会出现矛盾现象。有时人在表达思想时会出现词不达意、心口不一、口是心非的现象。

⑤思维规律与语法结构并不完全一致。思维规律具有人类的共性,如儿童思维特点,不论古今中外或贫富贵贱,他们都是先有具体思维,后有抽象思维。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都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其差别性是显而易见的。总之,思维和语言的区别可见表4-1。

表4-1 语言和思维的主要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