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第二版):有意识记的重要性及效果

心理学(第二版):有意识记的重要性及效果

时间:2024-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意识记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采取一定方法和步骤进行的识记。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有意识记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意志活动,要求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意志努力。

心理学(第二版):有意识记的重要性及效果

第二节 识 记

识记是构成记忆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完整的记忆过程是从识记开始的。识记也是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一、识记的分类

(一)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根据识记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而进行的识记,即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记住。人们在生活中产生过深刻印象的事件、激动人心的时刻、惊心动魄的场面都可能被人们不由自主地记住,因此也有人把它称之为不随意记忆。人们的知识经验相当一部分是由无意识记获得的,但并不是所有经验过的事物都能通过无意识记留在记忆中。

无意识记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凡是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与人的需要、兴趣密切联系,引起较强的情绪反应的事物容易被无意识记;凡是和活动的目的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容易被无意识记;无意识记还与人的个性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采取一定方法和步骤进行的识记。学生上课时,有意记住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考试时有意记住复习题的答案等,都属于有意识记。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显得更为重要。它是人们掌握系统知识、完成特定学习任务和积累个体经验的主要记忆形式。所以,有意识记在学习和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表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的效果远比无意识记的效果好。有意识记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和意志活动,要求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意志努力。

(二)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及识记者是否理解其意义,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机械识记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识记者面对的就是本身没有意义或者说没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另一种情况是面对的材料虽然可能有意义,而识记者对其缺乏应有的理解,因此,单纯依靠对材料的多次重复来进行识记。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就是机械识记。其特点是:材料越没有内在联系,越要求使用这种识记;单纯依靠对村料的机械重复,不需要或很少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不利用多种多样的有效记忆方法,效果差、遗忘快。

意义识记是指在对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有人也称之为理解记忆或逻辑记忆。其特点在于:需要理解识记对象的意义;能充分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采取多种多样的有效记忆方法,因此效果好、遗忘慢。

大量实验研究和日常生活实践证明:意义识记的效果不论是在全面性、准确性、巩固性或速度方面都优于机械识记。其主要原因是意义识记依靠了人在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人们识记的两种其本方法。在实践中,如果把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这两种方法合理地配合与运用,可以更好的取长补短,增进识记效果。

(三)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

根据对识记材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把识记分为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

整体识记是指以全部识记材料为对象,反复进行,直至达到能熟记为止的识记方法。部分识记是指将材料分成若干部分后逐一识记的方法。学生在学习中采用整体还是部分识记方法,通常与学习者的主体条件、学习的阶段、材料的性质以及材料的份量等因素有关。在实践中,整体识记和部分识记交替进行通常效果比较理想。(www.xing528.com)

(四)集中识记与分散识记

根据识记时的时间安排,可把识记分为集中识记和分散识记。

集中识记是指识记是在一段时间相对集中的重复进行。分散识记则是指将识记活动分为多次进行,在两次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实验证明,在材料的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分散识记的效果优于集中识记。分散识记间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达到的水平等来确定。一般来说,开始识记时间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识记内容的巩固程度,识记时间间隔逐渐加长。

二、良好识记的条件

(一)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是识记的一个重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识记的效果。艾宾浩斯(H·Ebbinghaus)通过实验发现,被试在上午11-12点之间学习效率最高,下午6-8点之间效率最低。这种情况可能与大脑皮层的不同觉醒状态有关。布莱克(Black,1967)对30名被试在上午8点、10点30分,下午1点、3点30分和晚上9点五个时间进行数字记忆广度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记忆广度的高峰是上午10点30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因此,应在大脑皮层兴奋水平最佳的时间识记重要的学习内容,效率会更好。

(二)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提出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对识记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有了明确的识记任务,全部的识记活动就会集中在所要识记的对象上,且会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去实现它。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意识记要比无意识记有效得多。

在生活中,识记任务在时间上的要求不同,识记的巩固程度往往大不一样。实践证明,向学生提出长久地识记材料的任务和提出在短时间内识记材料的任务相比,前者识记的巩固性要好得多。在一个实验中,给被试提供识记一份材料,对对照组指示,次日进行检查,实验组得到指示,一周后进行检查,实际上在规定的时间均未检查。两周后对两组同时检查的结果,实验组的实际效果比对照组好。这是因为长久的识记任务,能引起更为复杂的活动和更大的积极性。

识记任务在材料内容上的要求不同,识记效果也不相同。例如,对一篇文章,可以要求记住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也可以要求逐字逐句地背诵下来。在前一种情况下,学习者识记时就要注意它的基本内容和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后一种情况下,学习者除了要细致弄懂材料外,更要反复地逐字逐句加以背诵,注意字句间的严格顺序。显然,在这两种不同要求的情况下,由于识记任务的不同,识记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识记中,不仅提出一般的识记任务有巨大的意义,而且提出更具体、局部的、特殊的任务,对识记的进程、方法、效果都有不同的影响。

(三)活动的任务和性质

人们对事物的识记总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因此识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完成活动的性质、任务、内容以及完成这种活动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实践证明,凡是识记材料成为人的活动的直接对象或活动结果时,识记的效果就更好一些。有人曾做过这一方面的实验:给被试15张角上标有二位数字的图片。在甲实验中,要求被试按图片上物体进行分类,在乙实验中,要求被试依角上数字按递增顺序排列。结果表明,图片分类组的被试平均识记图片13.2张,回忆保持率为88%,平均识记数字0.7个,保持率为4.7%;在数字组合组中的被试平均识记数字10.2个,保持率为68%,平均识记图片1.3张,保持率仅8.7%。这是因为活动对象的材料,引起了更好的定向作用,更容易被识记者清晰地感知、深刻地理解,并与他的经验相联系,所以能更好地识记。

(四)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识记的效果受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的明显制约。首先,材料的性质和内容影响识记效果。一般说来,识记直观形象的材料比识记抽象的材料效果要好些,在识记课文和单独句子之间也有显著差异。赞科夫的实验证明:阅读一遍有联系的故事性课文比阅读一遍一系列单独的句子所识记的内容要多得多,但在逐字逐句地回忆的程度和精确性上,识记单独的句子比识记故事要好些。识记材料的难易程度对识记效果也有巨大影响。通常是难度大的材料难于识记,但材料过于简单,引不起学习者的兴趣时,也无良好的识记。因此材料的难度适中,即经过一定努力,就可以克服因难,获得成功的识记材料,识记效果最好。难易不同的材料的识记进程是不同的。识记容易的材料一般开始时进展较快,后来逐步缓慢;识记很深的材料,通常是开始时进度较慢,后来逐步加快。另外,有意义联系的材料比无意义联系的材料容易识记,有韵律及节奏的诗歌散文识记效果好。其次,识记材料的数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识记材料的多寡与识记效果总是成反比关系的。在一次识记活动中,要达到同样的识记水平,识记材料越多,平均所用的时间及诵读次数就越多。因此,一次识记材料应该适量,或将较多的识记材料分散识记,减少一次识记材料的数量,才能提高识记效果。

(五)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无论在识记的全面性、速度还是精确性和牢固性方面都比机械识记好。这主要是因为在识记新材料时,充分利用了经验,使新知识纳入到相应的知识系统中去,成为已有知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容易把握,而且易于保持和恢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最主要的就是要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识记材料之间的各种联系研究得愈透彻,理解也就愈深刻,所识记的材料就不会杂乱无章、支离破碎。我国明清之际的学者王夫之曾说过:“学非有碍于思,学愈深则思愈远”,就是说明理解和记忆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瑞典学者对大学生学习材料的记忆方式进行研究,发现一组学生采用从头到尾通读并反复背诵材料的方法学习,研究者称其为“表层加工”的方法。另一组学生则主要是找出材料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努力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各段的意义,此种方法称为“深层加工”。这两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深层加工”者成绩要好得多。一般认为,这是因为有意义联系的材料容易恢复,而表面的、孤立的、与其他事物无联系的材料不易恢复的缘故。意义识记的关键在于理解联系,建立联想。因此在识记那些没有明显意义联系的材料时,也常常可以采用人为的意义联想。有许多“记忆术”实际上都是组织信息、利用联想。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就认为,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信息的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对信息的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