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第二版:感觉和知觉概述

心理学第二版:感觉和知觉概述

时间:2024-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和知觉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知觉并是各种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高于感觉。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兴奋的生理机构叫作感受器,也就是感觉器官的感觉细胞或神经末梢。

心理学第二版:感觉和知觉概述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大千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具有许多属性,诸如形状、大小、颜色、声响、气味、滋味、温度、重量、光滑、粗糙以及动与静等都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外界事物的接触,事物的各种属性就会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从而产生不同的感觉。由此可见,客观实在是感觉和知觉的源泉,只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才能产生感觉和知觉。

比如阳光照在身上才让人感到温暖,春风拂面才感到凉爽,亲口吃过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相反,没有客观事物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会产生知觉。比如寒冬腊月,冷风刺骨,别人穿了棉衣,我们自身并不感到保暖。同样的道理,“画饼充饥”也无法消除饥饿的感觉。

感觉之所以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是因为经过千万年的种系演化,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日趋特殊化、专门化的结果,每一种感官只能对特定的适宜刺激作出反映。比如眼睛只能接受光波的适宜刺激产生视觉,耳朵只能接受声波的适宜刺激产生听觉,而鼻子则无法感知酸梅果的滋味。大自然的选择具有天然的合理性,机体的各种感官机能,只有在漫长的世世代代的进化中,日趋专门化、完善化,才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适应环境,保持与环境的平衡,以利于生存与发展。

感觉不仅能反映体外各种事物的个别属性,也能反映自身的各种变化,比如躯体运动的姿态和位置以及饥、饱、舒适和疼痛等各种不同的状况。

感觉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又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是知识的源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不通过感觉,我们既不能知道事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2]因而也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经验,这一点已为“感觉剥夺实验”所证实(见图2-1)。

图2-1 感觉剥夺实验

这个实验首先是由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理学家赫布(D·O·Hebb)和贝克斯顿(W·H·Bextox)等人进行的,以后又有很多人运用各种方法加以验证。实验的操作过程是:把被试限制在一间装有空调设备和控制装置的隔音小屋里,蒙上眼睛,双手戴上特制的手套,不允许自由活动,尽可能长时间地躺在舒适的小床上。在这种情况,被试的视觉和听觉被完全剥夺了,触觉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期间被试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而清晰的思考,有的人产生幻觉,有的变得神经质,甚至感到恐怖。他们都感到时间过得特别长而难以忍受。心理学家对刚刚走出实验室的被试进行测验,发现他们的语言能力、推理能力和单词联想能力均受到严重影响,在几天内都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可见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们不仅不能进行正常的认识活动,而且正常的心理活动机能也会遭到破坏。

知觉是比感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在一般情况下,人脑不是孤立地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事物的整体。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南来北往的行人、川流不息的汽车,以及街心花园、国贸大厦等等,在我们头脑中留下的都是有关事物的整体形象。人脑对当前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就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整合过程。外界事物的不同信息作用于感官,人们总是有选择地对感觉到的信息加以区分、整合,从而形成稳定的清晰完整的映象。比如我们听到不同的连续性的声音,就很自然地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区分为风声、雨声、流水声、汽车声、飞机声或者说话声等等,也即感知为明确的有意义的声音。

图2-2 不可能图形

知觉也是对感觉信息加以解释的过程。人们在知觉某种事物时,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把感觉信息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或者赋予一定的意义,从而明确地加以解释的过程。如图2-2,人们在回答是什么的时候,绝大多数被试都力求加以解释:A作为一个闭合的整体结构的三条棱竟然处在不同的平面上,显然这是可能的(见B)。C从左端看是两根齿,从右端看又是三根齿。D四个角的高度明显有矛盾。他们到底是什么呢?最后赋予新的名称:“是不可能图形”,从而确切地加以感知。知觉的产生以感觉到的信息为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和知觉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知觉并是各种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高于感觉。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反映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只要客观事物各个组成部分及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不变,人们就能正确地加以感知,所以知觉也叫关系反射。(www.xing528.com)

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所谓分析器,是指接受适宜刺激,产生感觉的神经结构系统。人类有各种不同的分析器,比如视觉分析器、听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味觉分析器和皮肤觉分析器等。每一种分析器都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即感受器、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部位。任何感觉的产生,都是分析器三个部分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任何部分受到损伤都不能产生感觉。分析器的机能活动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感受器的刺激过程

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将作用于机体并引起反应的因素叫作刺激物。刺激物作用于有机体的过程叫作刺激。由机体以外施予的刺激叫外部刺激;由机体自身的变化引起的刺激叫内部刺激,如胃肠的蠕动及疼痛等。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兴奋的生理机构叫作感受器,也就是感觉器官的感觉细胞或神经末梢。比如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内耳柯蒂氏器上的毛细胞就是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感受器。感受器的主要机能是将各种物理化学的刺激能量转换成生物电能,引起神经冲动。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信息,只有经过感受器的能量转换产生神经冲动,才能输入大脑中枢。

(二)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系统,分两种神经通路输入大脑皮层:一路为非特异传导系统,神经冲动传到脑干以后。沿脑干发出的若干侧支进入网状结构,通过网状结构的上行传导系统弥漫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以激活和保持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成为感觉等各种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背景;另一路为特异传入系统,神经冲动经过脊髓、脑干到达丘脑,除嗅觉以外,所有传入的神经冲动均在丘脑转换神经元,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相应的感觉。

(三)感觉中枢的活动过程

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输入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经过简单的分析综合而产生感觉。与此同时,大脑皮层所产生的感觉又作为一种信息,沿传出神经系统到达感受器,以便及时有效地调节感受器的活动,使之更加精确地感受刺激,从而使感觉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分析器三个部分协同活动产生感觉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析器就是能量的转换器,也就是把刺激过程的物理化学能量转换为生理能量,引起神经冲动和兴奋传导,再转换为心理能量,从而产生感觉。

知觉的生理机制比感觉的生理机制更为复杂。它是多种同类或异类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即使最简单的事物也必定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多种属性。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属性又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成为有机的复合体(当复合刺激物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同时或先后作用于相同或不同的分析器,就会在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的不同部位或不同区域引起神经兴奋,各兴奋点之间互相接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就能反映事物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反映事物的整体。同时新的神经联系系统又能激活原有的神经联系,借助于新旧神经联系系统,原有知识经验的唤起,即可清晰地感知事物的意义,产生完整的知觉形象)。比如苹果的形状、大小、颜色、光滑及其滋味等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视觉、触觉、动觉和味觉等不同的分析器,引起大脑皮层不同区域的神经兴奋,各兴奋中心互相接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借助于以往看过或吃过苹果的知识经验,就能在头脑中形成苹果的完整形象并理解其意义。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但二者是有区别的。①感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②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③感觉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现象;知觉高于感觉,是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极大地依赖于个人过去的知识经验,受需要、动机、兴趣及情绪状态等个性心理因素的制约。同时感觉和知觉又是紧密相联,难以分开的。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是知觉的组成部分,知觉是感觉的深化和发展;感觉的信息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清晰、越完整;感觉和知觉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统一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