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导语技巧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导语技巧

时间:2024-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官方证实有250人死亡。这是主持人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导语、串联词中的具体体现。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导语技巧

第三节 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的导语、串联词

导语,是一条新闻信息的要点提示,对引导收视起重要的作用;串联词是承上启下的介绍或简短议论,对节目结构和提示收视同样有重要作用。在消息类节目中,串联词大多由导语充当,或与导语融合在一起;在杂志型、专题型栏目中,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统称串联词。当代观众接受资讯传播的现实给予我们新的传播理念,观众需要的不是信息数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偏好对信息进行“有效传播”的重组和再加工,导语、串联词的撰写、修改就是信息处理、再加工的重要一环。主持人撰写或修改导语、串联词,必须建立在对编辑思想有整体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而准确、敏锐地把握每件消息的新闻价值和信息要点,用心寻找便于观众理解、引起收视兴趣的切入点,采用观众愿意接收的方式,使消息更加清晰明了,更能引起关注。这样做,还有助于主持人对节目整体的把握。当前,许多电视台把要求主持人撰写、修改导语、串联词作为提高其新闻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此举不失为增强主持人对节目的驾驭能力及观众意识的好办法。

一、主持人节目导语、串联词的基本特点

导语、串联词并非为主持人节目所独有,主持人节目的导语、串联词当然首先要遵循广播电视传播和受众接受的规律,要完成它本身的“使命”。那么,主持人节目导语的特点何在呢?其特色源自主持人传播角色的特点,主持人作为节目与受众的中介,作为沟通媒介与受众的桥梁,第一,他理应满足观众对新闻信息的渴求,作为观众的“眼睛”看到更多的东西,更宽广的世界;第二,他理应了解观众的需求及接受能力,善于为观众着想,像一位可亲可信的导航员,引领和吸引观众沿着错综复杂的新闻脉络完成新闻节目的收视活动,达到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第三,作为“人”的丰满形象。主持人在传播新闻信息、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很有分寸地、适当地向观众流露出自己一定的感受、认识和评价,不是“强加于人”,而是理性指导下的“情之所至”。这是主持人节目对以往新闻传播“纯客观”模式的“突破”,它特别注重与观众的沟通,在方便和吸引收视上下功夫,巧于选择,精于叙述,富于创造性。在具体操作上要求主持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心智,找到节目内容与受众心理的结合点。主持人的导语、串联词的特点可概括为:适应听觉突出重点的明晰性、扩大视野补充信息的服务性、稍加点评引发共鸣的沟通性、有机衔接巧妙转换的新颖性。

二、导语、串联词的撰写和修改

1.适应听觉突出重点的明晰性

新闻节目中相当多的消息来自国内外通讯社或报纸,原有的导语是供阅读的书面语,如果原封不动直接转化为有声语言付诸听觉,难免会出现歧义或让人费解;有时即使来自其他广播电视媒体甚或本台采集的消息,也常常忽略对观众的体贴。主持人以观众朋友的角色进行传播,理应在方便接受、吸引注意上下工夫。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适应听觉接受理解信息的角度,注意叙述的逻辑顺序,重新组织语句并做口语化的加工;二是把重要的信息及观众关注的信息点在导语中予以突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导语听来十分明晰。

中央电视台晚间的《世界报道》播出的一则医疗动态信息原来的导语是:

成为学校中的体育明星是很多孩子的梦想之一。今天,6岁的亚当终于又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圆他的棒球梦了——由于医生创造的奇迹,身患骨癌的亚当保住了他的右臂。

显然,这种倒装句式不适合听觉的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康辉为了方便观众理解,调整了原导语的叙事顺序,同时使语言更口语化了:

很多孩子都渴望着能成为学校里的体育明星,6岁的亚当也是其中之一。可骨癌差一点打碎他的棒球梦。而今,由于医生的努力,亚当奇迹般地保住了他患有骨癌的右臂(中央电视台《世界报道》1999年6月22日播出)。

一次,一则关于印度火车相撞的消息作为国际新闻的头条,原有的导语是:

2号凌晨,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与一列邮车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80公里以外的盖萨尔车站相撞后爆炸。目前,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

编辑做了长句改短句的修改,即:“2号凌晨,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80公里以外的盖萨尔车站,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与一列邮车相撞后爆炸。目前,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康辉看了消息的全文后认为,其之所以放在头条是因为事故的严重,为了引起观众的注意,他把消息主体中的重要信息点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提了出来,改后导语为:

2号凌晨,印度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火车相撞事故。官方证实有250人死亡。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80公里以外的盖萨尔车站,一列满载旅客的列车与一列邮车相撞,随即发生了爆炸。目前,事故原因已经调查清楚(以上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999年8月3日播出,康辉提供)。

2.扩大视野补充信息的服务性

新闻信息内容丰富,报道面广,对于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观众来说,有的非常贴近,就在关注视野内;但是有的却显得遥远,显得生疏;或者有的新闻事实的专业性强,观众的知识与之存在距离,在理解上难免出现障碍。面对受众渴望“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的需求,主持人理应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提供必要的背景、相关信息及知识,从而加大单位时间内传播的信息量,扩大受众的视野,帮助受众更轻松、更方便、更有兴趣、更专注地接收新闻。这是主持人受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导语、串联词中的具体体现。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提供事实背景,有助于受众了解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起因,揭示新闻事件的深层意义。有一条标题是《香港〈壹周刊〉诽谤希望工程将被起诉》的消息,原导语是:

以捐助失学少年为己任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对香港《壹

周刊》诽谤希望工程捐款一事提出起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今天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

对于香港《壹周刊》诽谤希望工程一事,观众在此前大多没有听说过,简单带过会有许多疑点,值班编辑为观众着想,在导语中说明了“希望工程”的成果,补充了事情的原委,修改为:

以救助中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为目的的“希望工程”,已经利用海内外的捐款建起200所希望小学,救助55万名失学儿童。然而,香港一家刊物《壹周刊》却公开发表文章,说什么“捐款失踪”等等。今天下午,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对本台记者说:他们将起诉《壹周刊》。

(2)补充相关的“积累信息”,主持人平时要注意勤奋积累,对国内外焦点、热点,包括一些知识,应养成查询资料,请教采访记者、编辑或有关专家的习惯,胸中有大局,恰当地补充背景材料能丰富观众的视野,引导受众对新闻价值的认识。

中央电视台一次《世界报道》中曾安排了关于以色列议会审议内阁成员名单的电话采访,原导语为:

以色列工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顺利地通过了当选总理巴拉克提出的下一届内阁的名单。现在这份内阁名单已经由巴拉克提交以色列议会审议。我们现在接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耶路撒冷记者刘玲……

康辉考虑到一般观众可能不大清楚这次议会审议的重要性,为了增加导语中的有效信息,同时提起观众的收视兴趣,他在引出对国际台记者刘玲的电话采访之前特意增加了一句让观众瞬间抓住事件意义的话:

以色列工党北京时间今天凌晨顺利地通过了当选总理巴拉克提出的下一届内阁的名单。现在这份内阁名单已经由巴拉克提交以色

列议会审议。如果能获得议会通过,新政府将宣誓就职。我们现在接通……(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康辉提供)

又如,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在报道湖南水灾时,简要介绍“城陵矶”,提供知识性背景,便于观众更清楚地了解灾情:

湖南有个地方叫城陵矶,它位于长江洞庭湖的交会处。城陵矶水位涨落,备受各方关注。昨天凌晨1点,城陵矶水位是35.54米,并从高位开始缓慢回落,这表明,今年长江第四次洪峰已顺利通过城陵矶,洞庭湖人民再一次战胜了洪峰。(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李勇提供)

3.稍加点评引发共鸣的沟通性

毫无疑问,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是我们也知道,新闻事实的选择、编排中无不渗透着传播者(作为群体的新闻机构及具体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的观点和倾向。当今,将思想态度本身作为一种客观存在融入报道已成为一种新的电视报道精神,尤其在主持人节目中,客观报道和适当的主观见解相互补充显得十分自然和灵活。在传播的终端,观众在获知新闻事实时必然会有反应,有自己的认识和分析,主持人是以“朋友”的个人身份和观众“一起”关注新闻的,那么,把自己对新闻事件的感悟,讲究分寸地在导语中与观众交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把握得当,不仅能增强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还能在颇有“人情味”的平等氛围中,“不露声色”地强化新闻的导向性。

(1)感性的沟通。主持人要熟悉观众的需求、关注重点、感情和期望,多从贴近观众生活、观众心理的角度寻找那些“直接可感”的切入点,并在导语、串联词中适当流露自己的情感反应和真切体验。这样做的效果,那些与大多数群众感情、利益相一致的感性的沟通,会使新闻传播更加亲切,更加直接,更易引起关注。选择切入点十分重要,需自然而不牵强,可用对比、联想、悬念等方法,由近及远,由此及彼。例如下面几例导语:

这两天,北京天蓝云白.空气质量特别好,很多人都感慨,要

是一年四季都有这么好的环境多好。冬天,供暖的锅炉一烧起来,天总是灰蒙蒙的。为改变这种状况,北京正在努力做着“煤改气”的工作。但问题也跟着来了:冬天用气高峰每天要用掉1千万立方米天然气,为此,国家投资50亿元,兴建了陕京输气工程,也就是把外地的天然气引进北京。今天,这个工程的最后一段点火开工,它的作用是把建在天津大港地下储气库里的陕京天然气接应到北京。

这条消息的结尾与此呼应:

据了解,建成后的永清—北京管线将在冬季用气高峰每天为北京市民输送3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以补充以往用气不足的部分。这一段一完工,标志着国家重点工程陕京输气工程也全部竣工。到时候,北京人家里做饭的火苗会更旺,北京上空的天也会更蓝。(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主编兼主播潘全心提供)

又如:

连日来的高温,大家都喊吃不消。不少上海市民在工作之余,买西瓜,开空调,忙着避暑。同样为上海建设出力流汗的民工们,在大热天又是怎么过的呢?记者今天走访了一些工地。

有人说,现在上海几乎没什么需要排队的。这话可不一定对,上个星期六,我们的记者就在一个地方拍到有许多上海人在排队,而且排了400多米长。

要想在热闹的淮海路找一块能静下心来的地方,似乎是很难做到的。但记者在川流的人群中,发现了这样一方“净土”,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片净土竟是由几个七八岁的孩子营造的。(以上由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主持人李勇提供)

显而易见,这些导语或联想、或对比、或用悬念,并以口语化的、聊家常的口吻引出新闻,使新闻传播变得亲切、有趣,这种方法尤其对一些社会新闻较为适合。

了解受众的期望或焦虑,是选择导语切入点的一个方面。一条标题为《“黑色广告”将得到处理》的消息,原导语是:

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自6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禁止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暂行规定》,使广大市民呼声强烈的治理街头“黑色广告”有法可依。昨天,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贯彻、实施这一规定作出部署。

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在报道这条消息时,没有照搬通稿,而是从市民关注的角度,在《暂行规定》中选择特点突出的具体条文放在导语之中,一下子就拉近了该项规定与广大市民的关系,增强了消息的可听性和传播效果,修改后的导语是这样的:

从明天开始,那些在建筑物、树木和电线杆上张贴广告的,他们所公布的通讯工具号码将被中止使用,这是市政府近日发布的《上海禁止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画暂行规定》中的条款。昨天召开的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会议,对贯彻、实施这一规定作出部署。

(1996年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主编兼主持人江澜介绍。)

又如鲁豫在介绍标题为《美人鱼85诞辰》的报纸消息时,这样切入:

我们小的时候大概都听爸爸妈妈讲过安徒生的童话《美人鱼的故事》。在丹麦海边有一座美人鱼的塑像,它的头前不久曾被人盗走,后来又得以归还。今年,是这座塑像面世85周年,在丹麦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1998年8月×日收视记录)

这个切入点,因其贴近人们的感情,而使人备感亲切,平添收视兴趣;而它同时又简要带出此前不久发生的“美人鱼头被盗案”,则丰富了消息本身的信息,使观众关于“美人鱼”的信息量有所增值并得以整合。

(2)理性的沟通。视野开阔的串联,能够打开受众的思路;稍加点评,是主持人就新闻信息在理性层面上与受众的沟通,易于引发受众的共鸣和深入思索,使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同时,理性沟通还有以往“编后话”的作用,不过由主持人直接面对观众说,似乎来得更方便、更自然、更亲切,主播人的整体驾驭作用也更明显。

如中央电视台《世界报道》中有这样一则报道美国少年盛行“站在几十级台阶的栏杆上和钢筋水泥的棱角上飞速滑行”的消息,原稿导语是:

在美国,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们最近爱上了一种叫“溜边儿”的体育项目。在楼道里、马路上,只要是一切有边儿的地方,“溜边儿”少年的身影都无处不在。(www.xing528.com)

康辉看了片子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宜提倡的游戏,虽然片中也谈到这种游戏的危险性,但很容易被活泼刺激的“溜边儿”画面冲淡,于是他在导语中加了一句直接评价的话,鲜明地指出其危险性,以引起观众中的家长们的警觉:

在美国,那些十几岁的孩子们最近爱上了一种叫“溜边儿”的体育项目。但是这种游戏极其危险,在楼道里、马路上,只要是一切有边儿的地方,“溜边儿”少年的身影都无处不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康辉提供)

2000年秋,北京在王府井商业街办起了啤酒节,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在一次节目中播发了4条有关报道:《啤酒节——众人捧场》、《啤酒节——“祥子”活了》、《啤酒节——意犹未尽》、《啤酒节——有点遗憾》,既从不同角度报道了啤酒节的热闹情景,也对结束时间过早及游人乱扔垃圾做了客观反映,主持人对后者有所议论:

(《啤酒节——意犹未尽》导语)啤酒节上的新花样儿真是不少,吃的、玩的、看的,一逛就是晚上10点多了,可这边还没尽兴,那边商家已经要收拾家伙摊儿了。以往夜场消费的时候,老说商家费尽心思可消费者还不买帐,这回,有了客人,有了搭台唱戏的场子,商家怎么不唱到底呢?

记者就此分别采访了顾客、商家及啤酒节组委会负责人。负责人说:

我们考虑从下午2点钟开始,到晚上10点半,这个时间8个半小时,时间比较合适。另外,从安全保卫、环境卫生方面,也给我们一些时间,能够做好工作。

主持人接着评议道:

这种分析虽说不无道理,但细想想,有几个人会从下午2点一直逛上8个小时呢?根据现场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绝大多数消费者是下班以后或是吃过晚饭后才来的,七八点钟到,10点半钟人家就收市了,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就是说,组织者设计的时间长度显然与大家实际的消费时间有出入。

在反映游人乱扔垃圾的消息《啤酒节——有点遗憾》主持人针对这一组报道与观众有如下“面对面”的交流:

啤酒节还将持续半个月。说心里话,能有这么个地方,让老百姓休闲享受,确实是件好事儿。今天之所以也挑些刺儿,是真心希望这个活动既能让组织者和商家有钱赚,也能让消费者打心眼儿里满意。而且从啤酒节也可以看出,北京的夜场消费很有潜力,但还需要消费者商家都能多替对方想一想。您想,咱们不乱扔东西,人家也不至于觉得打扫卫生是个难事儿,而商家如果也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就会在各方面多一点投入。市场就是这样,只有互惠互利,才能够稳固长久。(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潘全心提供)

4.有机衔接巧妙转换的新颖性

消息类、杂志型新闻节目是由许多内容构成的,当然,新闻编排本身应注意体现新闻媒介对新闻信息的态度和评价,同时为了帮助和吸引观众收视,常采用新闻集纳的组合排列,或给人印象深刻的对比排列等方法。但是,倘若导语、串联词模式化、简单化,仍会使人感到沉闷,感到枯燥,容易导致收视的漫不经心。因此,要想避免观众“走神儿”,主持人在导语、串联词的构思上、在驾驭材料和语言的应用上,最好多一些创造性,把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出来,而那新颖、活泼、形象化、大众化的语言,会以其鲜活的个性化的特色给受众带来一种愉悦,乃至语言审美层面的触动。与此同时,主持人的修养、智慧、能力与追求,在导语、串联词中都可见一斑,构思巧妙、意味深长而又新颖别致的串联词,定能增强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融亲和力、权威感、个性化于一体”的传播魅力。

(1)寻找契合点的巧妙串联。以串联词来结构节目时,其语言的信息负荷是丰富且灵活的,主持人节目的串联追求巧与深。

我们先看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中3条消息的导语和串联:

昨晚,上海警方查获首宗销售侵权复制品的特大案件,8家经营盗版音像制品门市部被查封,并且缴获25万盘盗版和非法音像制品,犯罪嫌疑人李伟彼依法逮捕。此案案值之大为建国以来所罕见……(消息略)

侵权大案被破获,知识产权得到了有力的保护。还有一宗连续上门撬窃40多次,案值高达50万元的系列盗窃案也在昨天告破……(消息略)

两宗大案接连告破,倾注了公安民警的无数心血。为维护社会治安,他们长年辛勤奔波,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今天,东视特地邀集了一大批医疗名家,为他们举行了一个大型义诊活动。(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主持人李勇提供)

编辑将这三条消息编排在一起,意图是清楚的。主持人拿到稿件后,又特别在后两条消息的导语中分别加了一句话,不仅增强了信息传播的连贯性和流畅性,而且使事件的内在联系及意义更为鲜明突出。

再如,以“对话交流”的口吻,巧妙地点明前后两条消息的某个共同点,借以引出具有相似点的下条消息,承上启下,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

您可能注意到,刚才这条新闻报道的“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

班里,学员全都是女性。而在上海高校和重点高中里,女学生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今天下午,上海30多名妇女界、教育界、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会聚市妇联,讨论的就是女生比例上升现象。(上海东方电视台《东视新闻》主持人李勇提供)

(2)富于个性及亲和力的串联。主持人的串联,一方面要力求富有鲜明的个性和语言运用的创造性,思维要活跃,敢于打破常规,不说现成的套话,有新的角度、新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善于处理语言个性化与大众化的辩证关系,将二者统一起来,语言要有鲜活的思想、鲜活的感受,但不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孤芳自赏,而应把个性化与大众化结合起来,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说话,平易而不浅薄,质朴而不简单。

1997年元旦《东方时空》的特别节目《走进'97》,内容是回顾1996、展望1997,节目采用几位记者主持人在典型现场采访报道,由演播室主持人串联的形式进行。在第一部分,由水均益、陈耀文、白岩松、张恒分别从香港、三峡工地、上海、新疆、北京报道人们是如何迎接新年的,那天的总主持人敬一丹是这样串联的:

走进新年,有些人家的旧挂历还挂在墙上,有的朋友呢,还会一顺手把年份写错。我们走进'97总会带着96的痕迹,过去的一年给每个人都印上了属于自己的年轮,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忆,然而有些事,有些现场,有些瞬间,却是我们大家共有的,对于我们民族来说,有的甚至是历史性的。

(出1996年十件大事的字幕)

我们带着'96的收获,'96的欣慰,也带着'96未解开的难题走进了'97,那么,1997年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各路记者的报道)

这段串联词从人人都可能有过的体验(旧挂历、写错年份)入手,就像聊家常一样,那么贴近,那么平易,又那么熨帖,可能会引来观众会心的微笑。接着,她由细微的寻常小事引向人们的内心,又由个人的内心放开视线转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顺畅地切到十件大事的字幕。整个转换,由宏观(记者在各地的报道)到微观(个人体验),再到宏观(十件大事),由身边事到天下事,承上启下,自然而巧妙,亲切又新颖,一种跨入新年的清新气息激动着观众的胸怀。这段串联词中,敬一丹含蓄细腻、言近旨远的语言风格一如既往。

我们再来看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1998年11月21日北京当年第一场大雪的集纳式编排的一组消息的串联词,整个栏目与主持人透着那种北京人特有的热心肠,体贴、关注、幽默、乐观的个性溢于言表:

前几天的大风降温让人们领略到北京初冬的寒冷,没想到也带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瑞雪。今天,一场漫天大雪为京城增添了一道洁白的戎装。(接报道:瑞雪喜临北京)

下雪天人们最担心的就是路上的交通了。今天,路上车辆小刮小蹭时有发生。但庆幸的是,到现在还没有发生重大的交通事故。(接报道:雪天交通事故多)

经常打车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越是雨雪天气,路上的出租车越是稀少。今天,纷纷扬扬的雪花让那些想打车出门的人又着急了一回。(接报道:雪天少了出租车,火了空调大巴)(片尾加点评)其实天气越是恶劣,打车的人越多,令人不解的是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租车就不见了踪影。平时也常听一些出租车司机抱怨“活儿不好干,坐车的人少”,可为什么在真正有活儿干的时候,车却又没有了呢?而空调大巴却急人所急,给冬日里的人们送来丝丝暖意。漫长的冬季里,出租车是否也能像空调大巴一样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雪上加霜呢?

出其不意的一场大雪不仅给人们在市内出行带来不便,也使民航班机难以起降。今天下午我赶到机场采访时,看到候机楼里挤满了旅客。(接报道:飞机雪天延误,旅客无奈滞留)

刚才在直播之前,我们与机场指挥部取得联系,截至目前,已有46架飞机进港,但是起飞的飞机只有十多架,这是由于有些飞机没有除雪,跑道上还有结冰,造成飞机离港缓慢。明天民航班机是否能够恢复正常,我们会继续向您报道。接下来的消息您可以看到雪后北京夜晚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的记者刚刚赶制出来的报道。(接报道:雪夜看京城)

这两天有许多市民给我们打电话反映,家中至今仍然没有暖气。据我们了解,没有供暖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部分是因为房屋产权单位拖欠供暖费所致。昨天市政府再次发出了做好冬季供暖的紧急通知。(字幕:通知内容)来自市管委会的最新消息:从本月15日供暖以来,绝大多数供暖单位都能按时供暖。但是截至昨天上午,全市仍有四处居民住宅因采暖单位欠费而不能供暖。下面我们就看看是哪四处居民住宅至今没有供暖。(字幕)

据了解,有关部门已对上述四处居民住宅的采暖单位及其上级单位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尽快供暖。如果因工作不到位影响到了供暖工作和社会稳定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现在的天气越来越凉,尤其中雪后会更加寒冷。我们在这里也希望采暖单位的负责人多为居民的冷暖考虑,让他们早日享受到冬日里的温暖。

我们再来看下一条消息。今天虽然寒冷,但是北京松堂医院的老人们却备感温暖。首都的年轻人顶着大雪为老人们送去了白雪般纯洁的祝福。(接报道:大学生雪天送温暖)

今天虽然大雪纷飞,但并没有降低足球迷们的热情。上午,大批球迷冒着漫天的大雪,赶往先农坛体育场,与北京国安和宽利足球队畅叙真情。(接报道:球迷球星雪中见面)

(该组新闻获电视新闻编排一等奖。中国新闻编排二等奖;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潘全心提供)

思考题:

1.电视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2.消息类节目设置主持人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说“新闻素质和语言能力是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持人业务素质中重要的两翼”?

4.当代的新闻播报有哪些时代特征?

5.如何正确认识说新闻?

6.主持人的导语、串联词应具有哪些特点?

【注释】

[1]叶凤英:《电视新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

[2]《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3]《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4]张颂:《关于新闻传播的思考》,《现代传播》1998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