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片配音: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

电视新闻片配音: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

时间:2024-05-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电视新闻片中,配音语言与画面语言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出画面语言。第二种不利于电视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片配音的处理。第三种是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片配音制作经常采用的方法。以上这条新闻的口播导语,明确点出了面对当前大家极为关注的下岗就业问题河北省的有力做法,毫无疑问持赞同态度。

电视新闻片配音: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

第四节 电视新闻片配音

一、电视新闻片配音概说

电视新闻片配音,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为新闻消息片在画面外对其内容所进行的说明、补充、讲解以及评述,用以介绍、补充、阐释画面内容。

新闻消息片配音与电视纪录片解说有所不同,它的主要任务是将片中的新闻事实介绍清楚,将片中难以反映或不能完全反映出的新闻背景、相关资料予以补充。有时,还就片中的某一新闻事实进行评述。在电视新闻片中,配音语言与画面语言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出画面语言。例如片中是开会的镜头、选举的镜头或打仗的场面,如没有配音人们便不知道是在开什么会,哪国正在选举或为什么打仗等。

电视新闻消息片配音不像电视纪录片解说那样负载任务丰富、与画面的关系复杂多样。它的任务比较单纯,与画面的关系比较简单,就是说明、补充。因此,新闻片配音与画面的关系没有对立性,只有对位性。由于二者的任务、与画面的关系不尽相同,加之,有表达风格、样式的不同,因此,电视新闻片配音要与电视纪录片解说的表达方式有所区分,严格遵循新闻播音的创作规范与规律,不应有艺术化处理。

二、电视新闻片配音方式

目前,全国各地电视台新闻片配音方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片子编辑后再配音;第二种,先配音再编片子;第三种,二者兼而有之。有的是先编片再配音,有的则是先配音再编片。

第一种最符合电视的表现规律,画面语言是第一位的,因而,它最具表现力,又能显现其形象化的冲击力与感染力,还可给予播音员一定的刺激与参考,有利于电视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片配音的处理,使有声语言与画面的情绪、位置、长短相符合。

第二种不利于电视新闻播音员对新闻片配音的处理。在工作一线我们看到,有的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片配音状况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今天电视新闻播音员谁值配音班,便手拿一叠稿子,在一盘没有图像的录像带上一条一条地去播,错了停机接播,结果,录出的效果是感觉平、语言平。编辑拿了录好音的录像带,再从拍来的素材中往上贴画面。若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回答是开始时也先编好片子再配音,但总把握不好,稿子不是长了,就是短了,后来这么一改,配音就与片子合上了。

听了这样的解释,真让人无尽遗憾,不知他们懂不懂电视新闻片与配音表达的处理原则与规律。首先,不同内容的片子应有不同的稿件字数,才能适应播音员配音的不同基调和语速。其次,电视新闻播音员为新闻片配音,不仅要依据稿件内容,也要参考画面信息,同时兼顾段落、位置,才有利于产生鲜活得体的配音情绪,并与画面形成有机配合,对位适当,不致产生不必要的信息重复和语速不当等。电视新闻片配音,在编辑的稿件创作规范、字数得当的前提下,应完全由播音员根据配音与画面的关系,自行、灵活处理。惟此,方可产生良好的配音效果。关键在于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者的个人专业技能是否到位,专业意识是否正确。

第三种是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片配音制作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的先编辑、再配音;有的则正相反,是先配音、再编片。这种方式比较实用。原因在于,有时时间紧,有些片子,如会议消息,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会议的内容:形成什么决议、要发布什么新精神等,画面本身价值不及配音语言,可以先录好配音语言再贴画面,因配音语言与画面的关系并不紧密。即使用这种方式配音,也应在录音时,凭借配音经验想象着画面,以使自己的语言有种画面感。但是,大多数新闻片还是画面语言与配音语言互补的。

当前,电视新闻播音实践又产生一种新形式(国外早已存在),即口播与电视新闻片配音一体直接播出。具体做法是:电视新闻播音员播完口播导语,技术部门便切出此条消息的画面,而播音员仍继续播出新闻内容,待新闻结尾,便又切回播音员口播形象。有时由于画面与有声语言配合不够严谨,经常一句话尚未说完,已被切出,让人看出这不是口播与新闻片配音分开播音,而是二者一体播出。而好的播音也会给人口播是口播、配音是配音的感觉。这就需要播音员做到两点:一是播音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随时准备自己被切出,始终保持口播状态;二是需要很强的驾驭新闻稿件结构和把握电视新闻口播与新闻片配音的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电视新闻口播的表达规律与要求,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电视新闻片配音的创作特点及其把握。

三、电视新闻片配音的特点及其把握

1.承接性

电视新闻片大多是一条新闻的主体,电视新闻片配音承接电视新闻口播导语的内容与感觉。因而,不能有自成一体、一切从零开始之感,应体现一条电视新闻的有机、完整。为此,播音员应当了解每条新闻的主旨、目的及口播内容,寻找到衔接点,用语气和重音加以衔接(电视新闻片配音的备稿与口播备稿的要求和方法相同,都要求参考整部片子及全部稿件)。

电视新闻口播导语与新闻片的关系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两种。

(1)确定性

是指一条新闻在口播导语中便明确点出对此条新闻事实的肯定与否定态度。比如:

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牵动着国家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心。在下岗职工重寻自强之路的过程中,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在对这个答案的探索中,河北省打出的牌是,选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教材,免费为下岗职工进行各种培养。请看报道。

以上这条新闻的口播导语,明确点出了面对当前大家极为关注的下岗就业问题河北省的有力做法,毫无疑问持赞同态度。但他们的具体政策与做法是在新闻片中进一步展开来告诉大家的。我们看到,在下面的新闻片中具体讲了河北省对此的几点政策与做法:

(1)指定师资雄厚、设备先进、管理严格的100所普通、成人大中专学校、150所各类职业学校、150所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作为定点培训学校和定点培训骨干学校;(2)下岗职工凭下岗证可以到任何定点学校参加任何形式的文化、技术免费培训;(3)大专教育对下岗职工免试和低分录取等政策。

为了使新闻片配音与口播导语承接有机、自然,这就要求加强内在语运用,尤其是起链条作用的内在语。如在这条新闻中,可加上这样的内在语:“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有了很强的内在语支撑内心,便会产生较强的配音语气的承接感,与口播导语形成一体的关系与联系。确定性口播导语分为肯定与否定两种,但处理原则相同。

(2)不确定性

是指一条新闻在口播导语中没有明确点出对此条新闻事实的肯定与否定态度。

比如,一条新闻的口播导语只讲了在某地、某村,当地农民在田地里建起了一批农家小楼,语言中并没有肯定或否定的明显倾向。一般以为农村建楼应当是件好事,表明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看了下面的新闻片才知道,这里所建的小楼却是占用了优质农田而又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符合国家政策,毫无疑问是应提出批评,持否定态度的。

从新闻口播导语角度讲,如播音员不了解新闻片主体内容,便不知如何处理,也不会体现出正确、恰当的语气和倾向。同样,从新闻片配音的角度讲,如播音员不知其口播导语中的不确定性方式,配音也会承接、处理不当。

基于以上事例,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电视新闻播音中,口播要了解新闻片主体而定基调、选语气。新闻片配音也必须看口播导语来确定承接的衔接点,形成强调的重点、准确的内在语和适当的语气。如二者互不相知,便无法保证二者自身表达处理的准确和整体关系的正确。

电视新闻片配音的承接性,除表现为与电视新闻口播导语的承接以外,还表现于同新闻片画面的承接。它主要形成播音员内心较强的配合感:适当的内在语以及准确的重点强调。比如:

越南胡志明市最近新开了一家餐厅,所有光顾过的人都说,这家餐厅让人过目难忘。(口播导语完)

(新闻片)这就是双胞胎餐厅。它坐落在胡志明市南部的商业区里,从外面看是一对比肩而立的法式别墅。不过,餐厅的出奇致胜之处却是在里面。瞧这些侍者,他们全是双胞胎!

餐厅的主人介绍说:“开这样一家餐厅的想法我一年前就有了。但是要找到这么多的双胞胎,并动员他们到这里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一共有十一对双胞胎。”

现在这里正在举行生日聚会,问到一位客人对餐厅的感受时,他说,很有趣,就是太贵了。

这是一条很有趣的国际新闻。在这条新闻的口播导语中并没有点出这家餐厅的特点,只是吊人胃口地出现了“过目难忘”一词,但究竟如何,却是在新闻片主体中具体显现的,它是由配音与画面共同表现的。这点从配音稿件的写法上也可窥见一斑。

在此,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电视新闻片配音中的重音点指。如在广播新闻或电视新闻口播中播这条新闻,除了在引文中用着重点强调之处外,还应加上“里面”、“侍者”两处,但电视新闻片中已出现了一对对手端盘子的双胞胎形象,就不必再强调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了,应补充画面中所没有的东西,如“十一对”等,这样,配音语言便与画面的形象语言承接、互补,共同表现出这条新闻的完整意思。否则,如若画面已有的内容,配音语言再加以强调,便会形成信息的重复。

所以,电视新闻片配音的承接性,不仅指与口播导语有声语言的承接,也应包括与新闻片形象内容画面语言的承接与互补。

2.非连续性

电视新闻片配音与广播新闻播音、电视新闻口播的不同之处又在于播音的非连续性。从某种角度讲,广播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口播都是一气呵成。而电视新闻片配音,由于经常要介绍、说明片中的内容、画面,需伴随画面内容进行,有时,为了介绍清楚,还要一一对准片中人物、具体场面等画面,播音员的配音就要走走停停,不能一气呵成,配音语速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时快时慢,总之,电视新闻片配音有时要等画面、抢画面,与画面配合,因而,播音员的配音语言呈现非连续性。比如:

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晚上7点14分乘美国空军一号专机抵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开始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陕西省常务副省长贾治邦和夫人、中国驻美国大使李肇星和夫人、西安市市长冯煦初等到机场迎接。

陪同克林顿总统来访的有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以及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等政府要员。(www.xing528.com)

克林顿是九年多来第一位访华的在任美国总统。作为对江泽民主席去年10月访美的回访,他将先后访问西安、北京、上海、桂林和香港

就这条新闻片而言,配音时就要注意,念人名时要与片中人物画面吻合,如介绍中方人士时,就不能对在美方人士画面上,念希拉里的名字就不能对在奥尔布赖特的画面上,以免发生误导。因此,配音一定要随画面内容进行,或等、或抢画面,虽然只是微调,也需用语言的快、慢、停等手段与片中场景、人物对位,不致发生错位,导致视听不统一的局面。

电视新闻片配音语速一般都比较快,由于观众的注意力多在片子的内容、画面上,人们不仔细听,几乎听不出配音的快慢变化与停顿之处,而播音员自己是知道的,他在哪里变化了语速,或等、或抢画面。在新闻片配音中,这些处理的确存在,只是微调,又有画面的存在,不为人们注意而已。但电视新闻片配音的非连续性制约着其表达处理。

3.语速快

电视新闻片配音的语言处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条件。从总体上讲,电视新闻片配音的语速比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口播都快。每条新闻片时间有限,有时,十几秒就是一条,所以,需要配音也快些,与画面的节奏、转换相适应。此外,有画面帮助,受众能更快地了解内容,因此,语速快是电视新闻片配音的主要特点,围绕它,又派生出配音语言表达处理的其他特点,下面我们将一一加以探讨。

(1)语速

电视新闻片配音的语速比较快,但要有一定的度和灵活性。某个时期电视新闻片配音太快了,使人听不清内容,同时,也违反了接收与发送有声语言信息的规律,超出了受众的生理、心理阈限,这是不可取的。应当看到,不是播得越快越多越好,而是,语速要在清楚的基础之上适当加快才好。因为语言太快,容易造成蹦字,很难形成语言的主次和语势的变化,结果语流平直前行,显不出主次重点和语气意味,播出的内容当然不清楚,只是一串一串字音的联缀,这种播音还有什么意义。

实践中,电视新闻片配音的语速一般相对较快,但依据不同内容,也可有相应调整。如介绍英雄事迹时可慢些,否则情节展不开,介绍人们生疏的科技消息时可慢些,否则听不清楚。

总之,电视新闻片配音的语速既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既要有一定的度,也要有灵活性,依具体内容作相应调整。应做到:快而清晰(指字音);快而有变(指语流);快而不错(指基本功);快而不乱(指语意逻辑)。

(2)咬字

电视新闻片配音中,要想使有声语言速度加快,就要改变一些咬字幅度。一般播音训练或广播播音都要求咬字要字正腔圆,字成珠状、完满,甚至有些夸张。但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由于其语速较快,因此,字的音程要适当减短,而字头、字腹、字尾应按比例缩减,以保证每个字的整体音程缩小而又不失其准确、清晰。

此外,要杜绝语尾甩调。所谓甩调,是指在语尾按最后一个音节的调值趋向就势甩出,延长了音程。如股票的“票”字(piào ),或者报道的“的”字(dè )。语尾甩调既不符合新闻播音的要求,又会因拖调占时间,不能使语速加快。

(3)气息

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要想语速快,就要一口气说许多字,自然要具备长气息。播音员如果气息能力不够,生理上缺乏呼吸肌的支撑,必然不能做到一口气平稳地说出许多字,就会呈现语流不平稳,一拱一拱地悠;句子前重后轻;或声虚不实的问题。因为气息不长,就会多换气,或不敢用气,因而导致以上现象。若想改变这种局面,适应电视新闻片配音语速快的特点和要求,就要有长气息支撑的能力。若想气息长而平稳,就要进气深,呼吸肌保持有力、持久。

此外,还应具备偷气、就气等气息技巧,以保证合理进气和语言的稳实。不致播得语句碎、不连贯,或气、声虚不像新闻。

(4)用声

电视新闻片配音的用声一般相对稍低于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口播。原因在于,配音是配合新闻片画面进行的,不能只注重新闻播音的特点,而忽视了电视新闻片配音的特点,从而导致声高气强,缺少与画面的配合感。

当然,也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用声上悄声虚气,以为这就有配合画面感了。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首先,电视新闻片配音不同于纪录片解说,可以有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其次,虽然电视新闻片画面语言信息是第一位的,但毕竟有声语言作用也非同小可,它与画面信息紧密相联,互补性很强。许多时候,有声语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表现抽象性、概括性和深入性方面。在相当一些新闻中,如会议消息等,有声语言的作用更是重要。因此,配音语言不应只是从属地位,而应与画面平分秋色。但要把握准配音处理和用声的度,既要把握电视新闻片配音的新闻属性,也要兼顾电视新闻片配音的特点。表现在用声上就要找准中低部共鸣的发声位置,用小实声、中等咬字力度与筋肉感,以及深而长的气息。当然,应随所播内容、情感的需要有所调整。

(5)语流

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若想使语速加快,则需语流前推感很强。这也表现在处理字方面上,如果每个字都原地站住再排队前行,那速度就快不了。这正如一个人挺直身子向前跑,怎么也不及身子前倾跑得快。所以,电视新闻片配音更要注意语流的前推感。但却要建立在字音清楚的基础上,千万不可字音含糊不清、虚声浮气,只图快地跌跌撞撞地向前滚字;也不可气碎、蹦字走,这既让人感到碎、躁、听不清,语速也快不了。应当一口气平稳地带着字向前推进。当然,这也要有扎实的吐字发声基本功。此外,吐字再快也要声实、气沉、小实声。

电视新闻片配音咬字的音程不能长,配音的语流幅度也不能大。如果仅就语速快慢而言,广播新闻播音的语速相对最慢,语流幅度最大,语流呈大曲线;电视新闻口播语速取中,语流幅度居中,是中曲线;那么,电视新闻片配音则语速最快,语流幅度最小,是小曲线,但不等于无曲线成平直线了,那样势必听不清内容,导致语言无主次之分。曲线来自语气和语势。这种曲线之别,只在幅度大小,不是有无之分。

此外,若想使电视新闻片配音的语流既快又畅达,还应注意两点:一是字与字之间在一个句群、一个意思中不要留空隙,字字紧跟,这样可以使语言紧凑,语流推进快;二是要加强说讲的心理。说的方式,相对于播的语言来说更松紧自如、语速快而不显。当然,如果要说,就必须对所说的内容非常了解,否则,想说也说不出来。从说与播的语言形式和心理感觉考察,二者都有区别。

总之,语流是由心理与语言形式诸方面形成的。研究语体和语速问题离不开对语流内、外部因素的研究。了解语流的内涵与形式,对不同的表达方式很有帮助。

(6)停顿

电视新闻片配音由于语速快,也导致配音停顿的特点。停顿在新闻片配音中,仅有区分段落、层次之意及对画面作用。其他各种功用都融于语气之中,由语气的合理处置来体现,如表情性和强调性停顿等大多数情况下语流中不停。比如:

在日本、德国和英国股市大幅度反弹的带动下,加之受美联储维持短期借贷利率不变政策的影响,纽约股市18号继续上升,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在周一反弹150点的基础上再升139.80点,至8714.65点收盘。另据报道,当天,西欧股市在纽约股市促动下全线飙升,伦敦、法兰克福、巴黎等股市的上涨幅度均在3%以上。这是中央台编译报道的。

以上这条经济信息,如果在广播新闻或电视新闻口播中播出,都可按新闻播音处理规律有几处停顿。而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可以只有两处停顿,播出两个小意思,可在“另据报道”之前和回报语之前停一下。当然,中间可以偷气。因为,停得多,势必减慢语流的推进速度。所以,在不影响语意的基础上,能播多少就播多少,能不停就不停。这样,播得单位大、意思更完整,播得快而多。在这条经济信息中,按一般新闻播音的处理规律,可在“加之”一词之后停一下,以示区分。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一般可不停,只用语气来帮助表现这种意思。如果某位功力不足者在此念成“加之受”,那就大错特错了,这说明他不懂其意,也不合语法。至于结尾“这是中央台编译报道的”回报语,在它之前也只能稍断一下,后面马上用更紧凑的或慢于前面新闻的语速说出,加上语气的转换来区别于前面的消息内容。有时,也可用稍轻于播新闻的声音来说回报语,目的也是区别前面的消息内容。但作为起区分作用标志的停顿,时间却不能长。

总之,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所谓停顿,其实也只是从容地换口气的时间,不能太长,主要还靠语气来体现区分与转换等。

(7)重音

电视新闻片配音要想播得既快又清楚,还要注意对重音的确定与强调。一般画面上有的、人们熟知的内容即使应该强调,也不作为重音。这点不同于广播新闻播音与电视新闻口播。原因如前,有画面语言相伴。比如:

北京市市长贾庆林,昨天下午在市政府会见了由南非比勒陀利亚市执行委员会主席马鲁勒卡先生率领的比勒陀利亚市代表团一行。

以上这条动态消息,如果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不必非按一般新闻播音的要求强调点出几个W。在这里,只需要点出接见谁即可。因为画面上贾庆林一出现人们便认识(如果是他新当选人们尚不认识时可以强调)。作为前北京市市长,他经常接见外宾并且都在市政府,所以,在此只强调出今天他接见的是哪国外宾即可,其他都可以带过,因画面上有。因此,电视新闻片配音的重音,不仅依配音稿件而定,也要结合画面内容而定。

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的重音强调方式,通常以加重、凸起为主,辅之以拉开,但都要有度的限制。至于停顿、放轻等强调方式,在此基本不能用。因为,它们有的不符合语速快的要求,有的不符合新闻播音的规律。

总之,电视新闻片配音的重音选择,应立足于消息的新鲜之处、重要而画面中没有的东西,重音比广播新闻播音和电视新闻口播要少。

此外,电视新闻播音中无论是配音还是口播重音的显现都必须明显,以在源源不断的语流中突现其重点,不至于语流平,不得主次和重点。应当使畅达的语流与重点的突现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播得既流畅又清楚。为此,要敢于强调重点,在高低、松紧的对比变化中突现,使表达者的心理认知即理解、感受,通过生理操作形成气息的强弱、咬字的松紧等物化,刺激受者,诱导其形成准确的认知。

(8)语气

语气的使用在电视新闻片配音中也非常重要,因为,为了配合配音语速快的特点,有的表现手段不得不弱化或减少了本体功能,而将其融入语气欲得以体现。

但是,很多年轻的电视新闻播音员或改行搞播音的人,没有经过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一进电视台就为电视新闻片配音,加之,编辑一味要求快,于是,他们就只图快,一股劲向下冲着播,什么语法关系和语意都不顾,也没真正把握语言处理技巧,更谈不上电视新闻片配音技巧。他们的播音,要么语势平、甚至是无语气地平趟快播;要么蹦字播,自己播得气喘吁吁,想快也快不起来,别人听了很累,又听不清楚。好的播音员应播得既清楚、自如,又快。这其中语气的作用十分重要。

例如一位曾获播音大奖的电视新闻播音员,有一次被借到另外一家电视台工作。有的编辑听他播得不费劲,也不显快,便说,他不如本台的一名播音员播得快。这名借调的播音员不服气,于是他们做了一个试验。事实证明,他的这种不费劲、既清楚又自如的播音,平均每分钟比被认为播得比他快的播音员多20字。这又一次说明了语言基本功的重要。同时,从这位获胜者讲的电视新闻片配音的体会中,我们也听到了重视表达语气和把握电视新闻片配音规律及技巧的重要性。那种语势平、无语气的表达,根本无从表现语法关系和语言内涵,是极不可取的。不能因图快就不注重语气的使用,只是应当合理把握由语势形成的语流曲线的幅度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