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输出助推国家梦-人才战争

文化输出助推国家梦-人才战争

时间:2024-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注意通过文化输出和国际宣传,塑造自己的“国家梦想”,并凝聚成一种国际形象,进而吸纳全世界的人才。

文化输出助推国家梦-人才战争

10.文化输出与国家梦战略

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时说,骆家辉的祖父在20世纪初从中国广东乘船抵达美国,虽然在美国举目无亲,并且不会说英语,但仍在距华盛顿州州长官邸一英里的地方找到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开始为实现“美国梦”奋斗,100年之后,他的孙子骆家辉住进了华盛顿州长官邸。奥巴马表示,骆家辉白手起家的移民奋斗史堪称“美国梦”的鲜活体现。

如今“美国梦”已成为一个在全世界被反复提及的词语。然而,“美国梦”的对象却不只有美国人,还有全世界向往美国的外国人——属于移民的“美国梦”。与美国针对国家在全球推销的民主制度相比,针对个人推销的“美国梦”无疑最不具有争议性,也更备受尊重。

然而,正如全球推销自己的制度是为了获得更多有共识的盟友,美国进行文化输出,并在全球塑造“美国梦”的存在,并非没有自己的目的,只是更具有隐蔽性。这一目的正是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主动去美国寻求发展。获得外国的技术与专利需要付费,但获得外国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却是免费的。一位美国学者在《华盛顿邮报》上解释移民的美国梦说:“一直以来,美国是许多有才之士的移居之地。他们都在追求‘美国梦’:赴美求学,创造财富。过去40年,数以十万的海外人才流入美国,对印度及中国造成极大的损失。”

骆家辉跟奥巴马一样是典型的第二代移民,他的父亲在美国军中服役并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后经营杂货店。骆家辉从小在一个多种族混居的社区度过,家庭困难,但通过发愤图强成为了耶鲁大学的高才生,最终还成为了华盛顿的州长。因此,骆家辉常常说:走完从他祖父当服务员的地方到州长官邸的一英里,他们全家用了100年。

但这个故事早在1997年就被当时的总统克林顿引用了,克林顿在他的国情咨文当中表示:“骆家辉当选为华盛顿州州长,他是数百万美国亚裔移民中的两位所养育的值得骄傲的儿子。这些亚裔移民用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和他们作为公民的良好表现,增强了美国的力量。他代表着我们大家都能够实现的未来。”

克林顿的话,很明显是鼓励更多的外来人才来到美国奋斗。在全世界输出“美国梦”,已经成功地成为美国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助推力,让无数渴望获得事业成就的人才将美国视为人生奋斗的首选目的地。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注意通过文化输出和国际宣传,塑造自己的“国家梦想”,并凝聚成一种国际形象,进而吸纳全世界的人才。“联系新加坡”的主管就说:“我们出售梦想。我们的研究显示新加坡以世界一流的效率而闻名。因此,需要出售软实力——实现梦想的地方。”

但是,正如骆家辉回答奥巴马所说的:这样的“美国梦”故事,也只有在美国才可能发生。美国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加拿大来说,带给世界各地人才的梦想更像是一个赚了钱就要带到这里来的“安家梦”,而“中国梦”则恰恰相反,更多是一种类似于早期美国、一个来到这里就会有很多机会赚钱的“淘金梦”。只有“美国梦”才完美地结合了“培养成材”与“人尽其才”,安家与乐业的两个方面。

中国如果期望未来不仅仅依靠重金高薪来争夺世界的顶尖人才,将“争夺”变成“吸引”,不提供任何条件而让那些怀有雄心的人才主动来中国创业、工作、效力,在全世界塑造一个“中国梦”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梦想也不仅仅是让外国人才想来中国赚钱、发展自己的事业,还要让外国人才愿意留在中国扎根——把他们赚的钱以及产业也留在中国,以及甚至让外国人愿意把他们在全世界赚的钱带到中国来安家乐业。

【注释】

[1]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HEPI)2007年的研究报告——《国际学生对英国经济产生的效应》。(www.xing528.com)

[2]引自《维文:吸引外来人才须严谨而开放》,载自“联系新加坡”官方网站。

[3]② 引自《首尔大学欲建“外国校友会”培养“亲韩派”》,载自2008年10月29日的《朝鲜日报》。

[4]引自《马明哲天价年薪被质疑忽视中国国情》,载自2008年7月23日的《北京晨报》。

[5]引自《清华大学教授桑顿:中国将面临人才饥荒》,载自2006年11月1日的《朝鲜日报》。

[6]引自《清华大学教授桑顿:中国将面临人才饥荒》,载自2006年11月1日的《朝鲜日报》。

[7]引自《浦东全国率先试点聘任制公务员,最高年薪40万》,载自2008年6月30日的人民网。

[8]引自《去幼儿园找工程师》,作者理查德•米尔恩,载自2008年7月3日的英国《金融时报》。

[9]引自《在华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的战略与对策》,载自2009年2期的《国际人才交流》。

[10]引自《世界留学生争夺战愈演愈烈》,载瞬息万变2008年2月的日本《选择》月刊。

[11]引自《抓住“奥巴马人脉”迫在眉睫》,载自朝鲜日报的2008年10月27日。

[12]J-B•迈耶和M•布朗所撰《散居在国外的科技人员:对付人才外流的一种新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