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时间:2024-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势2008年诺贝尔奖的表述曾让日本很受刺激,首先是南部阳一郎作为美籍日裔科学家领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尽管人才外流会带来人才流失,日本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跨国流动不可避免,但人才外流却是把双刃剑,一个国家该如何对人才的外流、滞留、流失加以区分?如何制定应对全球人才战争的人才战略?

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第二章 全球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2008年诺贝尔奖的表述曾让日本很受刺激,首先是南部阳一郎作为美籍日裔科学家领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另外两位获奖者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只是解释了这一理论)。日本文部科学省表示:“从国籍上说,南部现在不能算是日本国民。但考虑他赖以获奖的科学成果是在日本国籍时期取得,因此从心理上说,我们希望将其视为日本人进行庆祝。”

日本文部科学省后来决定,在正式记载中将南部阳一郎作为美国获奖者进行表述,同时却坚称“今年日本共有4人(包括南部阳一郎在内)荣获诺贝尔奖”。可事实上,南部阳一郎虽然49岁才加入美国籍,但31岁就来到美国,科研成果也是在美国取得,科研的经费、设备、报酬由美国提供,工作成果也服务于美国。

接着,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公布,又把还没有放弃日本籍的下村修当做美籍日裔科学家通告全世界。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一开始就把下村修的国籍写成“美国”。人们似乎没有疑义,因为下村修跟南部阳一郎一样,从31岁就移民美国,此后为美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工作,就连获奖时的例行采访也是在其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进行。

这两件事严重刺激了整个日本社会,这比同年华裔诺奖得主钱永健对着中国媒体否认自己是中国科学家带给中国的刺激有过之而无不及。平心而论,钱永健为美国效力无伤大雅,毕竟除了血统之外,钱永健是纯粹的美国生、美国长。而南部阳一郎和下村修却本是日本人,在30多岁最年富力强的时刻去美国寻求发展。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自称科技立国的日本,竟然无法留住本国最优秀的科学家,这无疑是种耻辱。

就连中国的新华社也报道说:“30多岁就赴美研究的下村修获化学奖,诺贝尔奖网站一开始把他的国籍错写成‘美国’。日本诺奖获得者中带着的那一丝美国色彩,让日本人欲说还休,并开始反思本国的人才流失现象。”(www.xing528.com)

既然“硬件”没有问题,那么人才不回归祖国,自然就跟政府政策、体制文化人文环境等“软件”有关。或者说不是政府没有钱,而是政府不愿为科学家付出高工资。《日本经济新闻》就发表评论指出:“美国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其科学研究者的收入也比日本研究者多出10倍。此次获奖的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才外流的问题。”

日本领军人才“美国制造”的背后,还反映出日本多年的“人才外流”现象。截至2008年,一共有16个具有日本血统的人获过诺贝尔奖,自然科学领域有9位,但不仅仅是南部阳一郎和下村修,汤川秀树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时成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生理医学奖得主利根川进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奖期间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化学奖得主白川英树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博士后研究……日本自然科学领域一半以上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美国留学或工作过,只有益川敏英一个人不会说英语

因此,尽管人才外流会带来人才流失,日本却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些通过“外流深造”培养出的领军型顶尖人才,已经是本国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对于日本发展与崛起的作用不可替代。或者说,日本需要考虑的不是阻拦“人才外流”,而是如何在人才流动当中避免人才流失。当然,事实上人才外流虽然频繁,但日本的人才流失并不严重,并且带来的贡献远大于损失,16位日本血统的诺贝尔奖得主,只有一位不是日本籍。

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人才跨国流动不可避免,但人才外流却是把双刃剑,一个国家该如何对人才的外流、滞留、流失加以区分?如何培养与使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如何有效地保障人才外流后,将来会携带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充足的资金与经验回归?如何制定应对全球人才战争的人才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