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资水平上涨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工资水平上涨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4-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资水平及其差异,通过作用于商品需求结构,使商品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经济结构的均衡与非均衡。

工资水平上涨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四、工资水平上涨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

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长期的低工资水平,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层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一个国家来说,初始工资处于较低的水平,工资提升有一定的空间,会有利于该国产业结构和层级的改善与提升。工资水平的提升通过三大机制(拉动机制、推动机制与关联机制)对产业升级产生作用。

1.拉动机制

拉动机制就是指工资水平上涨通过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和层级产生作用的机制。当工资水平上涨时,如果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就会增加消费者的实际收入,购买力会随之增强,购买力的增强会给产品的需求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需求总量会增加,二是需求结构会变化。需求总量的增加会引起产业规模的增加,产业规模的增加会引起规模经济、产出效率、投资规模等一系列的变动;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引起产业发生变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引起的需求结构的变化是不同的。而对处于工业化时期的国家来说,购买力增强引起的需求结构变化往往表现为减少或保持农产品、工业产品的消费,而增加或者边际增加服务休闲等第三产业性质的消费,这些变化会拉动产业结构升级。

陈建平通过研究指出,从消费需求的角度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总表现为商品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就是说,产业结构的变动、调整总是受商品需求结构驱动,且产业结构的均衡与非均衡主要就是商品供给、需求结构之间的均衡与非均衡。从这个层面来说,忽视了对商品需求结构的研究,就无法准确判断产业结构是否达到均衡,也就无法把握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进一步地,消费需求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工资又是可支配收入的核心构成,即需求结构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资水平的变动。所以,工资水平及其差异、商品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传导和影响的内在关系链。工资水平及其差异,通过作用于商品需求结构,使商品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经济结构的均衡与非均衡。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的需求结构总是表现为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结构,只有拥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才能对经济运行和发展起作用以及产生影响。毫无疑问,对社会中的每一家庭或个人来说,决定其商品需求层次和结构的主要是工资收入的多少及其工资水平的未来变动趋势。当居民实际工资水平较低时,其支付能力较弱,相应地不仅其商品需求量比较小,而且其商品需求结构主要倾向于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反之,当居民实际工资水平较高时,其支付能力较强,相应地其需求层次和结构重心会更倾向于中高档商品。伴随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居民商品需求结构将日益复杂化、高度化;而在商品需求结构的驱动下,供给结构或产业结构也将随之不断地复杂化、高度化。

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1940)提出了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克拉克对这一趋势的解释,不是将其归因于威廉·配第的“相对收入差异”,而是将其归因于需求因素和效率因素,“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很明显,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在下降,而对制造品的相对需求开始上升然后下降,而让位于服务业”。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71)对上述定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后指出,国内需求结构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三个方面之一,并提出了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生影响的“人均收入增加—消费构成变化—产业结构变化”路径。H.钱纳里、S.鲁滨逊、M.赛尔奎因(1986)运用多国模型模拟收入水平提高的作用,该模型表明经济结构的变化取决于两类主要因素的演化,即总需求的水平(或人均收入)和要素供给(资本、劳动技能和人均自然资源)的结构;同时,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会引发资本对劳动的直接替代,使得商品中间使用量增加,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2.推动机制(www.xing528.com)

推动机制是指工资水平上涨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而对产业产生作用的机制。工资水平上涨,企业支付的劳动力成本也随之上升,也就是说,工资上涨不一定增加企业的产出效率,但一定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企业成本的增加,会降低企业原来的利润率;利润率低的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进而对企业利润的冲减可能会带来两个有利的变化,一是淘汰低效率的企业,只有那些效率较高的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二是低效率企业为了不被淘汰以及高效率企业为了维护原来的利润目标,都会采取措施提高效率。怎么才能提高效率实现目标利润呢?当降低工资水平不可行时,企业就会被推着去依靠技术、创新、管理等来增加效率和实现利润。很显然,推动机制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一个很重要的机制。

众所周知,劳动力是企业的一个基本的投入要素,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因此工资水平的变动将影响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如果提升一般劳动者的工资水平,那么将会抑制企业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促使企业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去替代劳动力,这会限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而促进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中的资本密集程度;如果提升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者的工资水平,那么将激励更多的人通过去大专院校学习或参加培训来提高其技术知识和管理技能,这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禀赋,为产业高级化奠定人力资本基础。

我国学者对工资水平的高低影响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而影响产业结构高级化做了一些研究,但是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林毅夫、蔡昉、李周(1999)认为,我国拥有大量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这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比较优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工资水平低这一比较优势来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王珺(2000)认为,如果无视我国大量存在的低工资水平的劳动力,而片面地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那么无异于以己之短,克敌之强。李剑阁(2005)指出,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可能会引起产业的国际转移,造成大量失业。而吕政(2003)则认为,由于产业结构上的差距等原因,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因此他提出应逐步提高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徐佳宾(2005)分析了我国产业分工低端的劳动力资源数量过剩和产业分工高端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提出面对我国产业分工水平提升的要求,我们应该依靠高效率来克服高成本,形成新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3.关联机制

关联机制是指工资水平上涨,除了会影响需求因素和劳动力成本供给因素外,还会影响其他一些因素,进而对产业产生作用的机制。工资作为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变量,它发生变化会引起很多因素发生变化,有些因素受影响程度大,有些因素受影响程度小,有些是短期变化,有些是长期变化。比如,工资水平上涨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劳动者可能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自身教育或者下一代儿女的教育当中去,这无疑既会提高短期的人力资本水平,也会提高长期的人力资本水平。劳动者的收入因工资提升而有了保障,这会引起一些劳动者减少挣必需费用的劳动时间,而增加钻研问题的时间,这将有利于社会的创新思潮的发展,进而促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变革;劳动者也可能缩短工作时间,而增加旅游休闲等消费时间,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依据管理理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提高,也有利于改善劳动者的工作心态和组织气氛,有利于提高产出效率。

对于工资水平提升幅度的问题,大家认为,我国工资水平的提升幅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将会对产业升级起到积极的作用;提高的幅度过大,将会导致多数企业难以承受,反而会伤害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因此,我国应积极地合理地提升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使工资水平变动对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