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低工资水平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1.产业和企业盈利依赖低工资导致研发投资不足与创新不足
产业和企业会对廉价劳动力产生过度依赖,长期来看,低劳动力成本会严重制约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工资水平低会显得相对劳动力而言的资本的价格更加昂贵,因此企业会对廉价劳动力这一资源进行过度使用,而不愿意投资新设备和新技术。如果提高工资水平,则会使得资本要素的相对价格降低,那么进行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的相对成本就会下降,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大设备投资和技术改进的力度。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方面,日本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初调整战略,走高工资、高生产率的道路。高工资逼着日本企业增加技术含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我国多数产业和企业长期以来依赖低劳动力成本进行盈利,致使我国国家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均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如图12所示,2007年,我国研发支出占GDP的1.59%,低于韩、英、美、日、德等国,也低于OECD平均水平(2.29%),韩国研发支出占比最高,为3.47%。
图12 我国与美、英、韩等国研发投入力度的比较
资料来源:Science and technology,OECD 2009。
我国一些科技顶尖企业的研发投入量和投入密度也与国外顶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在研发投入量上,比如思科2006年研发投入约为27亿美元,而华为是我国最重视研发的企业,2006年实际投入仅为8.5亿美元;在研发密度上,我国也处于中下游,我国电子百强企业研发总投资2007年为480亿元,而研发投入排名全球第三的三星电子仅其一家2007年就有60.04亿美元。
经济学人信息部根据“创新产出”和“创新投入”两个指标对世界各国的创新能力作了排序(见表3)。创新产出指标综合考虑了专利数量和人口因素;创新投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创新投入,比如研发投入、研发基础设施质量、劳动力教育水平、宽带普及率等,二是创新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市场机会、对外开放程度、税收融资及其他基础设施等。
表3 经济学人信息部创新指数
如图13,从指数上来看,我国创新绩效指数和创新驱动指数远低于日、美、德、英、韩等国,在“金砖四国”中也处于中下游:低于俄罗斯和巴西;创新驱动指数的情况类似。但我国创新驱动指数高于创新绩效指数,存在创新改善的潜力。
从排名上看,我国创新绩效的世界排名为第54位,创新驱动力排名在第50位,在印度之前,但排在俄罗斯、巴西之后(见图14)。
图13 世界主要国家创新指数比较
资料来源:The Economist,2009。
图14 世界主要国家的创新排名
资料来源:The Economist,2009。
我国研发投入持续上升,创新指数上升最快,已比两年前上升了5位,印度前进了2位,而巴西和俄罗斯分别下降了1位和2位。但这与我国庞大的工业和产业规模以及大规模推进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创新需要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我国对科研已经非常重视,研发投入逐年快速增加,但由于起始水平较低,因此远不能满足国际竞争和自主创新的需要;要建立长期竞争力,必须培育较强的自服务供给能力。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状况和外汇储备充实,具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条件,建议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力度。
在研发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应有所分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实力与创新排名见表4。国有企业资金雄厚、具有人才优势,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应承担通用型、基础型技术研发任务,但由于其机制原因,存在创新效率低下的问题(见图15),因此应加强对其研发效果的考核,国家也可委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私营企业承担类似任务;私营企业市场敏感性高,机制灵活,创新激励强,创新效率高,应委托其承担较多的应用型创新任务。
2.劳动密集型经济活动的较多发展弱化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至于存在较高的外部依赖
虽然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快速增长,但外资所占比例较大,而且逐年上升。在某些领域,我国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出口,也实现了较快增长(见图16),但从结构上看,从1996年到2008年,外资企业(外商独资、中外合作、中外合资)的比例持续上升,国有企业的比例持续下降,外资企业的比重超过80%,2008年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比重高达67.59%(见图17)。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多个产业和企业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开发,致使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技术发展的动力和实际投资不足。
表4 国有企业实力排名居前,创新排名落后于民营企业(www.xing528.com)
图15 国有企业研发效率低于私营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8。
3.基于低劳动力成本的“世界工厂”使我国多数行业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
在国际分工中,我国处于低端,对高端存在较强的外部依赖性,承担着生产制造和“消费”的角色(见表5)。比如,我国汽车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最盈利的部分之一——汽车行业零部件生产和提供仍被跨国企业所控制。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1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中有70%在中国设厂,在中国投资零部件的企业高达1-200家。发动机控制代码技术几乎完全由跨国企业垄断,如博世60%、德尔福30%。
图16 我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部。
图17 我国国有企业高科技产品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部。
表5 国际分工类型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根据要素禀赋论,各国生产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与他国交换。但是这种以互通有无为目的的国际贸易已很少,甚至不复存在,国际市场越来越倾向于以需求为导向的生产。从需求结构来判断,劳动密集型产品日趋饱和,国际消费需求结构、投资需求结构已经向更高层次转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贡献率一直很低。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利润率较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如图18所示,在“微笑曲线”中,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售后服务,产品的各个业务工序按附加值的高低进行排列。在许多产业中,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利润水平不同,即上游和下游的利润高,中游的利润低,中国的加工贸易就位于这条曲线的中游部分,即利润和附加值最低的环节。中国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优势都是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发展中国家在这个生产阶段存在激烈的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润会越来越少,微笑曲线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陡峭,如图中的细线部分。这将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价格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价格相比越来越低,导致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陷入“贫困化增长”,其技术水平和资本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越来越低。
图18 微笑曲线及其动态变化
4.低劳动力成本致使产业提高效率的动力不足
看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不能仅仅看绝对的劳动力成本,而应该看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二者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说,比较了劳动生产率后的相对劳动力成本才更具有可比性。目前我国制造业绝对劳动力成本处于较低位置,但考虑劳动生产率后的相对劳动力成本却并不低。根据联合国《2002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见表6),我国的工资水平只有美国的2.1%、日本的3.35%、韩国的7.78%,劳动生产率也只有它们的2.7%、3.98%、6.15%,但是经过计算之后,我国的相对劳动力成本是美国的76.9%、日本的83.3%、韩国的125%。虽然最近几年我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相对劳动力成本下降,但是总的来说这并不能改变我国相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状况。
我国的低劳动力成本,允许劳动生产率低的经济活动也能盈利,使很多低劳动生产率的经济环节缺乏提升效率的动机,劳动力的低工资掩盖了低效率。一些效率相对较高的经济活动,也缺乏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动机,因为依靠低工资也能够寻求到足够高的利润。结果是很多企业不是想方设法提升效率,而是想方设法降低工人工资。
表6 我国与世界各国劳动力成本比较
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组织,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2002 。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还有很多,以“农民工”为主的中国制造业工人队伍由于没有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因而也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产业集中度来看,因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因而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即使在没有规模经济效应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大的盈利空间,这样我国的制造企业就没有扩大企业规模、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内在动力,导致我国的制造产业集中度都很低。由于中国制造业工人的低工资,企业在不注重研发投入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极其低廉的人工成本而走低价格营销的路线来获利,所以中国制造业R&D投入比例也往往不高。低的工资水平使得我国制造业企业可以拥有成本优势,但是由于它会带来其他危害,因此实际上我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并不强。
5.长期的低工资水平遏制工人整体素质的提升
我国长期的低工资水平遏制了我国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劳动力价格长期过低,至少导致两个方面的严重后果,一是会使劳动者收入始终无法提高,而低收入使劳动者无法对自己和自己的下一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继而又使得下一代劳动者的素质无法提高,即不仅劳动者自身或者当代的劳动者不具备有利的条件来改善劳动者素养,而且会妨碍到下一代,长期下去会形成恶性循环;二是致使具有高劳动技能的人员到外企工作,甚至流到海外就业。这样一来我国工人的劳动素养提升就面临着很大的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