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计学原理:抽样结果评价

审计学原理:抽样结果评价

时间:2024-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符合性测试中,审计人员如果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

审计学原理:抽样结果评价

第四节 抽样结果的评价

审计人员在对样本实施必要的审计后,需要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抽样结果的具体步骤为:

一、分析样本误差

(一)分析样本误差的要点

(1)根据预先确定的构成误差的条件,确定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

(2)审计人员按照既定的审计程序,无法对样本取得审计证据时,应当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

(3)如果某些样本误差项目具有共同的特征,应将这些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并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单独评价。

(4)在分析抽样所发现的误差时,应考虑误差的性质、原因及其对相关审计工作的影响。

(二)样本误差的定性分析

在符合性测试中,对样本误差可做以下定性分析:

(1)误差是否超过审计范畴?是否属于关键问题?

(2)分析每一个关键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确定是故意的还是非故意的?是系统的还是偶然的?是频繁的还是不频繁的?对货币金额产生如何的影响?

(3)确定这些误差对其他符合性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的影响。(www.xing528.com)

二、推断总体误差

审计人员应根据抽样中发现的误差,采取适当的方法,推断审计对象总体误差。

当总体划分为几个层次时,应先对每一个层次做个别的推断,然后将推断结果加以汇总。

由于存在多种抽样方法,审计人员根据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的方法应与所选用的抽样方法一致。

三、重估抽样风险

审计人员应将总体误差与可以容忍误差进行比较,并将抽样结果同从其他有关审计程序中所获得的证据相比较。

推断的总体误差超过可以容忍误差,经过重新估计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推断的总体误差接近可以容忍误差,应考虑是否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在符合性测试中,审计人员如果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人员在抽样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应根据所取得的证据,确定审计证据是否足以证实某一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从而得出审计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