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计学原理:审计假设

审计学原理:审计假设

时间:2024-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审计假设一、审计假设的概念审计假设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正常的逻辑推理进行判断和假定,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以上五条是审计行为假设,是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以上三条是审计职能假设,说明履行审计职能的基本条件。总之,我国审计假设包括以下内容:审计基本假设①审计必要性假设。②审计对象可验证性假设。④审计报告建设。

审计学原理:审计假设

第五节 审计假设

一、审计假设的概念

审计假设是指对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产生的一些尚未确知的事物,根据正常的逻辑推理进行判断和假定,它是建立审计制度的前提,是实施审计推理的依据。审计假设始终存在着,它支撑着整个审计理论体系,并使审计理论与实务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

任何科学都有它的基本假设作为逻辑推理的出发点。假设是认识和推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先导,但假设又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任何科学的研究都生产出一些未被证明并难以直接论证的问题。而任何科学的产生都要依赖于某种假设,即首先建立假设再进行实践,并作进一步的验证,然后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

审计是一门科学,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也会有自己的假设。但是,审计假设是有条件的假设而不是随意的判断,它与审计法、审计准则等相关的审计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审计假设的特征

审计假设是一种公理,是审计实践经验的结晶,有较高的正确性,它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审计假设是对审计实践的理性认识,可以用来指导审计实务工作,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

但是审计假设指导审计实务的有效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特殊情况下不一定有效,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假设也可能失去作用,必须不断进行修正或提出新的假设。

三、审计假设的内容

1.毛茨和夏拉夫的基本假设

审计假设的理论研究始于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和审计学家毛茨先生,他在与夏拉夫合著的《审计哲理》一书中提出八项审计假设,其内容如下:

(1)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是可以验证的。

(2)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管理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利害冲突。

(3)递交验证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不存在串通舞弊和其他不正当的舞弊行为。

(4)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减少和防止错误弊端的发生。

(5)公认会计原则的一致运用可使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到公正表达。

(6)缺乏确凿的相反证据时,被审计单位过去被认为真实的情况将来仍然真实。

(7)审计人员有能力独立地审查财务资料并发表意见。

(8)独立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职业地位并负有相应的职业责任。

2.托马斯·李的审计假设

托马斯·李发展了毛茨和夏拉夫的审计假设理论,他在《公司审计》一书中将审计假设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审计必要性假设,另一类是审计行为假设,第三类是审计职能假设。

(1)未经审计的会计信息缺乏足够的可信性。

(2)审计最迫切的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会计信息进行验证,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3)根据法律要求和职业规范进行审计,是提高会计信息可信性的最好办法。

(4)外部审计可以验证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5)股东和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通常不会自己验证会计信息的可信性。

以上五条属于审计必要性假设,说明产生审计的理由。

(6)审计人员和管理部门之间不存在妨碍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可信性进行验证的利害冲突。(www.xing528.com)

(7)对于审计人员来说,没有什么法律妨碍他对会计信息可信性进行验证。

(8)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和形式上完全处于独立的地位,能够客观地对会计信息的可信性进行验证。

(9)审计人员具有胜任审计工作的技能和经验,能够圆满地达到预定的审计目标。

(10)审计人员应对其工作质量和所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

以上五条是审计行为假设,是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11)审计人员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范围内,搜集和评价充分有效和可靠的审计证据材料。

(12)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使会计信息中减少重大的舞弊和差错。

(13)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如果能得到恰当和一致地使用,审计人员就会对会计信息提出公允的审计意见。

以上三条是审计职能假设,说明履行审计职能的基本条件。

3.费林特的审计假设

费林特在1988年出版的《审计理论导论》一书中,提出了七条审计假设:

(1)审计以经济责任关系或公共经济责任的存在为首要前提。

(2)经济责任关系内涵十分模糊、复杂,解除经济责任非常重要,而这一切要靠审计予以解释和解除。

(3)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其地位的独立性和不受约束地进行调查和报告。

(4)审计对象的内容,如行为、业绩、成果、业务记录、经济业务或与此有关的事实或说明等,都可以通过证据予以证实。

(5)可以对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等确立责任标准,对行为、业绩、成果和信息质量的实际情况予以计量,并与确立的标准进行比较,计量与比较过程需要专门的技能,并需要主观判断。

(6)应明确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的意义、重要性和目的,通过审计,可对其可信性作出清晰的表示与传递。

(7)审计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我国的审计假设

我国对审计假设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由于受美、英审计学派的影响,研究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根据毛茨和夏拉夫审计假设理论进行研究,归纳为六项或九项不等;另一种是根据托马斯·李审计假设进行研究,归纳为审计存在的基础假设、审计主体的行为假设、审计对象的判定假设、审计证据的形成假设;第三种是综合研究美、英学派审计假设理论基础,把审计假设划分为基本假设和特种假设两大类。总之,我国审计假设包括以下内容:

(1)审计基本假设

①审计必要性假设。

②审计对象可验证性假设。③错误与弊端存在性假设。④行为衡量标准假设。

⑤无反证判定假设。

(2)审计特种假设

①审计主体假设。②审计方法假设。③审计证据假设。④审计报告建设。⑤其他方面假设。

在审计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头脑都要出现一种或几种情况假设,不然他就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检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