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硝烟弥漫”的世界
本真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三个亚世界之一。它是不能够被感知、被唯象性和实证性描述言说的现实世界。本真世界又由本体世界、未知客观世界和潜意识世界这三个众说纷纭的世界组成。
3.1.1 本体世界
本体世界是与现象世界对应的人的世界。
原本不存在本体世界。本体世界是意识人类设定、建构出来的不以意识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是现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体世界是可以被直觉、证悟,可以被指称和形上学描述言说的本真世界。
本体世界是无声无色无味、无形相、无组成的,是圆满无缺、寂静、唯一、不动的,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是无始无终、无是无非、无来无往、无善无恶的,是“备万理、会万德、启万物”(熊十力语)的,是融现象世界全部属性于其中的形上学世界。
本体世界是东方思想家用“道”、“性”、“理”、“无”、“体”、“乾道”、“太极”、“真如”、“佛性”、“本心”、“实体”、“法性”、“良知”、“元气”等词语指称的对象性世界;是西方思想家用“一”、“存在”、“上帝”、“意志”、“物自体”、“先验自我”、“绝对精神”等本体论概念指称的现实世界。
不知为什么,东西方思想家,特别是西方思想家一定要就本体世界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这类典型的形上学问题分出对错是非来。不知为什么,现代的专家学者,特别是执著于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的专家学者,一定要就“存在”、“乾道”、“太一”、“道”等早期的本体论概念说出唯心唯物的所以然来。使得本来清清静静、明明白白的形上学世界,无端燃起战火,弄得无山无水、无是无非、无地无天的本体世界硝烟弥漫。
究其以然,我以为这是由于一些东西方思想家和近现代的专家学者们误用解决现象世界问题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本体世界问题所致。解决现象世界问题的方式方法主要是二元论,以及以二元论为基础的整体论。即解决现象世界问题时,首先是要将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已经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异、对立说得尽可能的清楚明白,并作出方方面面的细致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细心地去弥合各种差异、对立,实现对现象世界问题既分析又综合,既分解又统一,既层次分明又不失其完整性的系统性认识。对于现象世界问题,依照这样的认识程序来认识、解决是应该的,也是可行的,因为现象世界要么可以被推论出来,要么可以被感知。推论是建立在可感知的现象基础之上的,而可感知的现象总是可以被分解为不同对象物的,而且这些不同的对象物,要么可以被唯象性描述言说,要么可以被实证性描述言说,即要么可以被部分验证和证伪,要么可以被全部验证和证伪。也就是说,对于现象世界的分解划分不是想当然的,而是依照了一定的现实标准,依照这些标准分解划分出来的对象物是有可能被部分或全部验证和证伪的。但是对于本体世界来说,依照这样的认识程序来解决问题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可行的。因为本体世界是既不能被感知,也不能根据已知世界推论出来,是不可能被形下学描述言说的。也就是说,关于本体世界的所有分解、划分或设定、建构都是不可能被验证和证伪的。
当然,我们不否认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意识个体在指称和描述言说本体世界时,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某种唯心或唯物的倾向性。正是由于历史上的思想家们表现出这种倾向性,才使得历史上指称和描述言说本体世界的本体论概念、词语和形上学理论、学说数不胜数。初一看,似乎本体世界像现象世界一样,也可以被分解划分成许许多多的对象物,并可以逐一给予形上学描述言说。细一想不妥,因为,虽然指称和描述言说本体世界的概念和理论很多,但这些概念和理论都具有一个共通性的特点:不能被形下学描述言说,不能被证实和证伪。既然如此,我们当然可以这样认为:无论有多少本体论概念及形上学理论,它们指称和描述言说的都是同一个没有组成的世界,即本体世界。
总之,我们认为,现象世界是多,本体世界是一,运用二元论及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整体论来解决现象世界问题是应该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决不能依照这一模式来解决形上学问题,解决形上学问题的最佳模式是单元论思维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不应把历史上众多的指称本体世界的概念看成是彼此独立的概念,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概念,即“本体”。我们也不应该把历史上众多的描述言说本体世界的形上学理论看成是彼此对立的理论,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言说同一个对象性世界而设定、建构、创造出来的同一个理论,即本体理论。
3.1.2 未知客观世界(www.xing528.com)
未知客观世界是本真世界的亚世界之一。它是可以被指称和想象性描述言说的客观形态的本真世界,是自然科学家和人文学家们非常关注并给予了充分的想象性描述言说的未知现象世界。
原本不存在未知客观世界。未知客观世界是意识人类设定、建构出来的不以意识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意识个体可以指称和想象性描述言说的人的世界。意识人类或意识个体虽然不能直接地感知到未知客观世界的存在,但可以通过已知的客观世界把它推论出来,并可以借助已知的现实存在物来想象性地描述言说它。这种推论、猜测未知客观世界如何存在、发展的活动,是神秘世界和实证世界不断得以拓展和深化的基本动力之一。
既然未知客观世界是尚未被直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那么,所有的关于这一世界及其组成物的描述言说都只可能是想象性的,都是不可能被验证和证伪的。因而,站在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已知事实和科学理论,对未知客观世界及其组成物就可能作出多种多样的描述言说,多种多样的描述言说之间肯定是不完全一致的。应当指出的是,关于未知客观世界及其组成物的想象描述言说与关于本体世界的形上学描述言说是两种性质迥异的描述言说。前者可以借助已知的现象世界及其组成物来类比说明,也可以寻找到大家共同认可的判断想象性描述言说以及相应的想象性理论、学说是非对错的基本标准,而后者既不能借助已知现象世界及其组成物来类比说明,也不能寻找到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
未知客观世界在一定意义可以被称之为潜在的神秘世界或潜在的实证世界。在意识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反复作用下,部分未知客观世界的组成物会逐渐地被显现、设定、建构为神秘世界或实证世界的组成物。依照理想主义者的观点,未知客观世界终究会全部地转化为已知客观世界,未知客观世界从终极意义上讲不具有独立自存的理由(当然,这里的独立自存是相对于已知世界而言的)。理想主义者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我们认为,未知客观世界相对于意识人类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知客观世界是未被感知,但有可能被感知的客观世界;二是未知客观世界是未被感知,且不可能被感知的客观世界。对于前一种含义的未知客观世界而言,未知客观世界原则上可以完全地被显现、转化为已知客观世界;对于后一种含义的客观世界而言,未知客观世界由于超越了意识人类可感知的界限,永远不可能显现转化为已知客观世界。因此我们认为,只要已知客观世界存在一天,未知客观世界就必然地存在。也就是说,未知客观世界相对于已知客观世界具有终极性独立自存的理由。
借助于类比、推论来把握未知客观世界及其组成物的活动,不同于直觉、证悟本体世界的活动,前者与把握已知的现象世界及其组成物的活动一样,主要是运用二元论思维模式,而后者主要是运用单元论思维模式。这是因为,尽管未知世界和本体世界一样属于不可以被感知、被唯象性和实证性描述言说的本真世界,但未知客观世界同时也属于现象世界。
3.1.3 潜意识
潜意识世界是本真世界的亚世界之一。它是可以被指称和想象性描述言说的主观形态的本真世界,是心理学家和人文学家们共同关心并已给予了充分的想象性描述言说的人的世界。
原本不存在潜意识世界。潜意识是意识人类设定、建构出来的内在于意识个体的主观存在,是可以被自己以及其他意识个体指称和想象性描述言说的对象性世界。
潜意识世界不能够被意识人类直接感知到,但可以由可直接感知到的前意识和意识世界推论出来。由于它只可以被推论出来,而不可以被感知到,因此,关于潜意识世界的描述言说只可能是想象性的,即不可能被验证和证伪的。关于这一世界的想象性描述言说也是多种多样的。
潜意识世界与未知客观世界一样,也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未被感知,但有可能被感知的主观世界;二是指未被感知,且永远不可能被感知的主观世界。前者在意识人类认识—实践活动的反复作用下,会逐渐地被显现转化为前意识和意识世界;而后者由于超出了意识人类可能感知的范围,因而永远都不可能被显现转化为可以被唯象性或实证性描述言说的已知主观世界。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潜意识世界相对于已知主观世界具有终极性独立自存的理由。
潜意识世界既可以以个体世界的形式存在,即个体潜意识世界;也可以以群体、组织世界的形式存在,即群体、组织潜意识世界。前者如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设定、建构出来的个体潜意识世界,后者如荣格设定、建构出来的集体潜意识世界。应当指出的是,无论是群体的,还是组织的潜意识世界,最终都是以意识个体为载体的。
我们可以设想潜意识世界由里比多(弗洛伊德语)或各种欲望或各种各样的未被感知的心理—行为活动组成,可以设想各种各样的欲望或未知心理—行为活动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对立、差异,并可以进一步设想,正是彼此间存在着对立、差异的各种潜意识组成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意识人类或意识个体心理—行为活动的根本动力。总之,我们事实上主要是运用二元论思维模式来解决潜意识世界问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