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端猜疑是友谊之树的蛀虫

无端猜疑是友谊之树的蛀虫

时间:2024-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无端猜疑是祸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鸟,一只母鸟。她听人说李芳在背后讲自己的“坏话”后,心里很不舒服,有时看李芳和街坊聊天聊得“笑眯了”,王芸就会无端怀疑李芳是在讲自己。无端的猜疑不仅使王芸亲手毁了多年的姐妹情分,而且自己也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管制8个月。猜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

无端猜疑是友谊之树的蛀虫

9 无端猜疑是祸

有一棵大树,上面有个鸟巢住了两只鸟——一只公鸟,一只母鸟。它们为了储存冬季的粮食,采了很多水果回来,将巢堆得满满的。

有一天,因为阳光很强,这些水果被晒得脱水而体积变小了。公鸟从外面采果回来时,看到原本满满的水果,怎么变少了呢?就对母鸟说:“我们一同辛苦地采水果,为什么你独自吃了不告诉我?”母鸟说:“我没有吃啊!”公鸟说:“水果明明减少了,你怎么说没有吃呢?”母鸟委屈地说:“我真的没吃啊!”

公鸟一生气就起了狠心,用嘴一直啄母鸟,啄得它遍体鳞伤。母鸟受不了这样的虐待,伤心地飞走了。之后,忽然下了一场大雨,水果因雨水浸泡又膨胀起来,和原来一样占满了鸟巢。这时公鸟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母鸟,觉得很后悔!它在鸟巢一直啼叫,希望呼唤母鸟回来。虽然昼夜不停地呼叫,但是再也没见到母鸟的踪影。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让猜疑占据自己心灵的人很容易言行失当,造成遗憾。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认为人人都不可信、不可交。如有的人见到别人背着他讲话,就会怀疑是在讲他的坏话;朋友有时对他态度冷淡,又会觉得朋友对自己有了看法等。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己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因为自己猜疑而毁了多年的姐妹情。

王芸和李芳是多年的邻居。两人在工作、婚姻上都曾遭遇不顺,相邻使得两人都会在对方困难的时候,主动相助。李芳因为家庭困难,做起了早点生意,王芸没事的时候,就会到李芳的早点摊上帮忙打杂,两人的情谊有目共睹。

然而,王芸自从离婚后,就变得有些敏感,可能是因为年过四十,又没有工作,所以格外在乎别人怎么样看自己。她听人说李芳在背后讲自己的“坏话”后,心里很不舒服,有时看李芳和街坊聊天聊得“笑眯了”,王芸就会无端怀疑李芳是在讲自己。

一天,王芸找到李芳,催还斧头,而且语气也没有以往亲热,拿到斧头后,王芸又说:“斧头的刃用钝了。”李芳承诺她帮忙磨。

正好,当天下午社区里来了一名磨刀男子,王芸立即让李芳去磨斧头,李芳随口回答:“你拿去磨,我呆会儿付钱。”王芸觉得李芳是在嘲笑自己没钱,一时气愤,竟用拳头打了李芳几下,随后又操起锅铲朝李芳打去,致使李芳右眼受伤。无端的猜疑不仅使王芸亲手毁了多年的姐妹情分,而且自己也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管制8个月。

猜疑是一种没有出路的心理选择,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茫,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猜疑的人很容易偏激,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

造成猜疑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1.作茧自缚的封闭思路

猜疑一般总是从某一假想目标开始,最后又回到假想目标,就像一个圆圈一样,越画越粗,越画越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疑人偷斧”的寓言了: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几乎都同这种封闭性思路主宰了正常思维密切相关。

2.缺乏自我安全感(www.xing528.com)

从心理上来说,多疑是由缺乏自我安全感而产生的。一个人若是老担心自己在人际环境中处于不安全的危险境地,如被抛弃,被戏弄,被利用等,就难免要疑神疑鬼、忧心忡忡了。而这种担心又从哪儿来的呢?主要是不自信,人一不自信,老觉得自己能力不行,缺乏魅力,低人一等,那么他必然会老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别人也难以信任了。所以,增强自信是根本。

这种对他人的“信任危机”实际上是由对自我的不自信引发而来的。当你不相信自己的价值、能力、魅力等因素时,则很难指望你能相信别人。于是人家本来一个很正常的举动,你就会往歪想,琢磨对方是不是有捉弄、歧视自己的意思。这等于老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对立面上,自演一些悲惨可怜的角色。

3.缺乏判断力

多疑的性格还与缺乏判断能力有关。比如某一个同事平时对你挺好,今天突然对你有些冷漠,如果你不擅长观察判断,就很容易胡乱猜想起来:“是不是我哪儿又得罪了她?”“她别是又在哪儿听了有关我的谗言了吧?”其实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一下,也许就会发现她是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对谁都没情绪和“好脸”。

猜疑是人际交往的障碍和大忌,因为我们要善于摒弃自己的猜疑心,与别人开展正常、健康的交往,要摒弃自己的猜疑心,首先要学会冷静思考。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如“疑人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失斧后冷静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挑柴时掉在路上,那么,这个险些影响他同邻人关系的猜疑,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还要学会自我暗示

当你猜疑别人看不起你,在背后说你坏话,对你撒谎的时候,你心里可以不断地反复地默念“我和他是好朋友”,“他不会看不起我”,“他不会说我坏话”,“他不会对我撒谎”,“我不该猜疑他”,“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讨厌猜疑”等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

再次还要学会及时沟通。

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误会。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再次要培养起自信心来。

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最后还可学会自我安慰。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多疑的病根在自己,只有不断地战胜自我,才能消除心理多疑。战胜自己的狭隘,就会心胸坦荡开朗;战胜自己的偏激,就会理智处事;战胜自己的浅陋,就会多一些宽容;战胜自己的孤僻,就会多一些友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