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巧于做事-从黄兰阶的成功之道中获得启示

巧于做事-从黄兰阶的成功之道中获得启示

时间:2024-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8巧于做事一个人不但要去做事,而且还要会巧于做事。会巧于做事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智者,通常这样的人也越容易达到做事的目的。提倡巧于做事,并不是提倡人人都要像黄兰阶一样靠欺骗去获取成功。因此看来,一个人不管是巧于行事还是巧于言辞都是会巧于做事的表现。巧于做事,并不是要一个人去做投机的事,去一味依靠别人去获取成功,而是要讲求成功的方法。

巧于做事-从黄兰阶的成功之道中获得启示

8 巧于做事

一个人不但要去做事,而且还要会巧于做事。会巧于做事的人,往往是生活中的智者,通常这样的人也越容易达到做事的目的。

教育孔子便是一个知道巧于施教的人。

孔子教育学生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而是表现出一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姿态,他常常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意思是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纪比你们稍长一点就不敢说话,你们大可不必紧张,也无须顾忌,要随心所欲,大胆直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教学习惯,那就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对话闲聊,不存在年龄、辈分、长幼之别,学生当然愿意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里.所欲言。这是有效施教的一个重要前提。

学生的性情习惯、个性心理丰富复杂,多种多样,孔子的教育不是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方法灵活多变而又风趣幽默。《侍坐》章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志趣不同,性情各异。子路能力高强,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自满,可是出言不逊,莽撞冲动,骄狂自大。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学生都谦虚谨慎,坦荡真诚,说话温和自抑,态度谦卑诚恳。曾哲则淡泊名利、清静无为。孔子对骄狂自负的子路,适当批评;对谦逊过分的冉有、公西华则委婉鼓励。对淡泊名利,清静无为,逍遥自在,无忧无虑性情的曾哲,孔子则发出了一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喟然长叹。四个学生,四个理想,四种性情,孔子因人而异,分别予以不同的点评(或语言,或表情,或感叹,或反问,或直接,或含蓄)来教育学生。这可以说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型范例。

清朝的黄兰阶也是一个懂得巧妙做事以帮助自己成功的人,只不过他凭借的是别人的力量罢了。

清政府的官场中历来靠后台,走后门,求人写推荐信。军机大臣左宗棠从来不给人写举荐信,他说:“一个人只要有本事,自会有人用他。”左宗棠有个知己好友的儿子,名叫黄兰阶,在福建候补知县多年也没得到实缺。他见别人都有大臣写推荐信,想到父亲生前与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来找左宗棠。左宗棠见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气,但当黄兰阶一提出想让他写推荐信给福建总督时,登时就变了脸,没几句话就将黄兰阶打发走了。

黄兰阶又气又恨,离开左相府,就闲踱到琉璃厂书画散心。忽然,他见到一个小店老板学写左宗棠字体,十分逼真,心中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店主写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摇回福州。

这天,是参见总督的日子,黄兰阶手摇纸扇,径直走到总督堂上,总督见了很奇怪,问:“外面很热吗?都立秋了,老兄还拿扇子摇个不停。”(www.xing528.com)

黄兰阶把扇子一晃:“不瞒大帅说,外边天气并不太热,只是我这柄扇是我此次进京,左宗棠大人亲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总督吃了一惊,心想:我以为这姓黄的没有后台,所以候补几年也没任命他实缺,不想他却有这么个大后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见面,他若恨我,只消在皇上面前说个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总督要过黄兰阶扇子仔细察看,确系左宗棠笔迹,一点不差。他将扇子还与黄兰阶,闷闷不乐地回到后堂,找到师爷商议此事,第二天就给黄兰阶挂牌任了知县。

提倡巧于做事,并不是提倡人人都要像黄兰阶一样靠欺骗去获取成功。毕竟在一个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上有人相助,还是能更快地趋于成功。

巧于做事还体现在一个人巧于言辞上。一个懂得怎样说话的人,往往比不善言辞或说话不讲求方式方法的人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赵国面临“秦急攻”的严重局面,向齐国求援,而齐国提出“必以长安君为质”,赵太后由于难舍母子之情,坚决不答应,并对劝说的大臣大发雷霆,宣称谁再敢来劝,“必唾其面”。其实,赵太后的盛怒,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的丈夫刚刚去世,政局略稳,强秦又对赵国虎视眈眈,而盟国提出的条件又相当苛刻,偏偏让心爱的小儿子去做人质。此时,赵太后多么需要体贴和抚慰,而大臣并不体谅她,只知一味强谏,把局面搞得很僵,触龙就在这种僵局出场了。

面对怒气冲冲的太后,触龙如果一味强谏,必遭唾面之辱。于是,触龙暂将“以长安君为质”一事撇在一旁,而关切地问起太后走路、饮食等日常生活琐事,触龙十分关心太后的身体,“恐太后玉体之所有隙也”,并且现身说法,告诉她人老了要讲养生之道,希望太后多多保重。这时,在太后心中,似乎觉得到底是年老旧臣对自己还比较体贴。几句嘘寒问暖的家常话,就把太后的精神武装解除了。

在太后之色稍解之后,触龙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入宫当禁卫军,为王室的安全效劳,情词委婉,引起了太后感情上的共鸣。太后感到这个年老的大臣跟自己的想法相同,都疼爱自己的小儿子,两人有共同语言,太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丈夫亦爱怜其少子”的反问。触龙于是接过爱怜少子的话题,是丈夫爱怜少子“甚于妇人”,还是“妇人异甚”?在争“甚”中太后转怒为笑了,这说明他们在感情上又接近了一步,气氛更融洽了。接着触龙从太后对燕后的态度,分析了她对女儿的前途是有长远考虑的,表明太后深明大义,从而使太后欣然接受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而后触龙紧紧逼近,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入手,使太后明白一味地溺爱长安君的做法是错误的,若不令长安君“有功于国”,长安君将难以“自托于赵”,终于完全说服了太后,使其欣然应“诺”,让长安君“质于齐”。至此,触龙说赵太后大功告成。

因此看来,一个人不管是巧于行事还是巧于言辞都是会巧于做事的表现。巧于做事,并不是要一个人去做投机的事,去一味依靠别人去获取成功,而是要讲求成功的方法。既然有船可以帮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何必坚持自己一定要游过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