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不犯同样的错误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不会犯错误。
当一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几乎什么都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这个世界上活动。他一定会做错很多事,但就是这个过程使他长大:婴儿会尝试着走路,一次又一次摔倒,终于知道了怎样走路是正确的,从而慢慢地学会了走路;婴儿也不会讲话,但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只有他自己才听得懂的“咿咿呀呀”,终于学会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幼儿园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怎么样社交,但是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和别人打交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吵闹、打架,终于懂得怎样在群体中和别人交往。
没有人能够代替小孩的各种学习和实践,只有在犯错的过程中他才能学会许多东西。比如:跟一个小孩说千万不要去碰火是没有用的,但是如果他自己碰一次火,下次他就不会再那么莽撞了。
错误无论大小,最好避而远之,这是人的一般心理。但是生活中的错误并不都是有着血淋淋的教训的,有的甚至是美丽的。
有一个人一天早上贪睡,醒过来后上班时间到了,由于时间已十分紧促,于是他的一切动作都加快了节奏,以至于他的自行车撞倒了一位正在过马路的姑娘。车子撞了人是不能逃避责任的,那个人于是把姑娘送到了医院,以后的日子里他又经常地上门探望慰问。姑娘伤势复元后,那个人也宣布找到了女朋友。这个错误是不是有点美丽呢?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得没有价值。一个人虽然犯了点小错误,但如果他能总结失败的教训,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并不再犯更大的甚至是致命的错误,则错误对他来说比成功的经验还重要。
曾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日本一家电器公司的老板准备物色一位职员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对众多的应聘者进行筛选时,他只问一个问题:“在你以往的工作中,你犯过多少次错误?”他最终把工作交给了一个犯过多次错误的员工。开始工作前,他交给该员工一本《错误备忘录》,嘱咐道:“你犯过的错误都属于你的工作成绩,但是你要记住,同样的错误属于你的只有一次。”
尼采曾经说过:“虫子被踩后蜷缩起来,这是明智的,它借此减少了重新被踩的几率。”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犯同一个错误,那他一定是一个聪明人。
所谓的聪明人并非是不犯错的人,而是犯一个错就不再重复的人。这种人总是犯过一个错后,就少一个错。“一个人受骗两次就该毁灭。”一个真正明智的人绝不应该重复犯同类的错误。的确,犯错不可怕,只要不犯相同的错误就是一种进步。
有人曾经根据能否有效利用错误的价值把人分为四类。第一类人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是犯相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不可救药。第二类人虽然能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犯相同的错误,但由于不能从失败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所以总是犯不同的错误。这样的人也不可救药。第三类人能够总结自身错误的教训和规律,算得上是聪明人。但由于只能从自身的失败中进行总结,所以虽然不犯相同的错误,但总是犯别人犯过的错误。这类人比第二类人又高出一筹。第四类人既不犯自己犯过的错误,又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凡是别人的经验,也成为他的经验;凡是别人的教训,也成为他的教训。只有第四类人才是最善于利用失败价值的。
很多人总是一再做错决定,不管看多少书,学多少技巧,每次到了做决定的紧要关头,就把该用的原则和技巧全都丢在脑后,而让一股莫名的力量来帮自己做决定。当然,最后一定又会为这个决定后悔不已。
有时候我们会做一些明知故犯的事。明知吃了太多蛋糕会肚子痛,我们还是照吃不误,等到事后肚子痛得要命,才来“骂”自己。明知在迷路时,向路人问路比较好,可是,我们就是不问,让自己在原地转来转去,直到太阳下山。
有的人一直有胃痛的毛病,医生一再嘱咐不能吃刺激的食物,而且要远离烟酒;可是他就是不听,依然我行我素,到了后来胃痛到了极点,才大喊大叫。
有时对一些小错误的一再迁就,会导致生活中大错误的发生。英国的一个监狱曾发生一桩特大的集体越狱事件,而导致这次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对小错误的不重视。
英国警方在紧靠一个市中心的监狱发现了一条偷挖的地道。地道全长400米,从监狱附近的一所房屋开始,一直通到牢房地下。
警方在监狱的那所房屋中发现了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还发现了水泵、照明灯、工作服和运送渣土的车辆。这是个非常明显的越狱信号。可是在监狱附近偷挖地道,协助犯人越狱的事实实在太多了。所以监狱官员并没有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可惜的是,监狱的官员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了两次。
半年后的一天,一名狱警前往犯人们制作扫帚的工房进行例行性巡视。他从窗户里往里一看,顿时惊呆了。一个小时前他还巡视过一次,发现这里一切正常,100多名犯人在认真地干活儿。现在居然大门紧闭,“锁将军”牢牢地把着门,工房里竟然只剩了几个人!
狱警立即拉响了警钟,监狱官员们全都跑出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走进工房,才恍然大悟:工房墙角露出一个洞口。显然,又一条地道挖到监狱底下,犯人们越狱了!
由于工房里还有几名犯人没来得及逃走,说明其他犯人刚钻出去不久。于是一场大规模的追捕行动拉开序幕。350多名警察先在监狱附近搜捕在逃囚犯,还有更多的交通警察接到了紧急通知。他们睁大眼睛,注意从过往车辆和行人中查找形迹可疑的人。英国警方甚至出动了一架直升机,参与搜索。特警和防暴警察身背氧气罐和催泪弹检查连通居民楼的地下通道。
这一切,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监狱的有关官员在第一次发现了地道时便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肯定不会发生后来的越狱事件,自然也就避免了因此而造成的重大损失。
每一个人都难免犯错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能汲取错误的教训,并作为宝贵的经验。当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时,他能运用以往的经验而不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这就是聪明人的处事方法。所以,聪明人能取得成功,也就毫不奇怪了。(www.xing528.com)
而《孟子·告子》中说:“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犯同样的过错,也是一种成功。
有一个老妪慧眼识贼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偷去某地散心,寻友未果,一时“手痒”,又操起了老本行。当他怀揣两条假项链在各金行游荡了一个下午后,终于相中一家只有一个老太婆看店又无顾客的某商场金店。走到柜台前,他选了一条与其假项链相似的18K白金项链,假意挑剔坠子,乘老人转身去取新坠子之机,将早已暗藏在手中的假项链换下了真项链。没想到老人前几天刚中过“偷梁换柱”之计,当即认出了假项链,便报了警。小偷又一次受到法律制裁。
人在成功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高明的,而很少归结为运气;而出错时,却总是以运气不佳为借口,害怕承认错误、分析错误,以致故态复萌,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为了避免不犯同一错误,首先我们应该正视错误,勇于承认错误。
像罗斯福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从来不怕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他还在纽约警备第18中队当队长的时候,就表现了这种高贵的品性。
曾经和他在同一个队里待过的一个中尉说:“当罗斯福带队练操的时候,他常常会在中途这样喊一声:‘停一下’!他边喊,边从裤袋里拿出一本教练手册来,当着全队所有人的面,找出他所要找的内容,认真读一遍,然后对我们说:‘刚才我做错了一点,本来应当是这样做的。’像他这样极端诚恳的人实在不多。有时候,对他的这种行为人们常常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当他当纽约市市长的时候,他也显示出了这种品性。一次,经过他提议和努力的一个议案在国会通过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于是便勇敢而主动地承认自己的失误。
“我感到很惭愧,”他当着国会议员的面承认说,“当我极力赞成这项议案的时候,我当初确实是有一点疑虑的,我不应当这样做。而我之所以会这样,部分原因是我的报答之心,部分是依从纽约人民的意愿。”
从这里我们看出,寻找托辞为自己开脱,并不是罗斯福的习惯。相反,他能直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尽量去纠正它。像他这样坦白的人,是令人钦佩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善于从错误中进行学习。
(1)诚恳而客观地审视周围情势,不要归咎别人,而应反问自己。
(2)分析失败的过程和原因,重拟计划,采取必要措施,以求改正。
(3)在重作尝试之前,想象自己圆满地处理工作的情景。
(4)重新出发。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
当富兰克林还是毛躁的年轻人时,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对他批评道:“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尖刻了,使得没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他指出了富兰克林刻薄、难以容人的个性。而后,富兰克林渐渐地改正了他的这一缺点,变得成熟、明智。
后来,富兰克林说:“我立下条规矩,绝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我甚至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的措辞太自我。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觉得’或‘我想象’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这种方法使他渐渐成为事业的强者。
由此可见,错误是有教育意义的,人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就可以警告人们避免大的错误。那些不肯承认自己做过错事的人,就失掉了这种避免大失误的宝贵经验,而以后就会继续犯这种错误。最终的结果是他颓丧地坐下来,哀叹自己的悲惨命运。
错误正如冒险和胜利一般,是生命中必然具备的一部分。伟大的成功通常都是在无数次的痛苦失败之后才得到的。
所有成功者的一生可以证明,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什么人可以做到自始至终皆是胜利者。做点错事是在所难免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不要总是犯同一种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