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节选)-摇摇天水文史资料

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节选)-摇摇天水文史资料

时间:2024-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节选)冯国瑞一、历史麦积石窟,在甘肃天水东南九十华里。是麦积石窟最早的记载。裴驷《集解》、《秦州志》记载亦在麦积山下。(三)汉——东汉初,隗嚣据天水。雕窠峪,可能是包括麦积石窟区域,永川水的山谷地带。麦积石窟的佛教艺术,不能例外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所以麦积石窟的发展到佛教艺术的创始,确在大统以前,虽无文物证明,这一事实,是可相信的。

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节选)-摇摇天水文史资料

天水麦积山石窟介绍(节选)

冯国瑞

一、历史

麦积石窟,在甘肃天水东南九十华里。“麦积”一名的来源,是因为秦岭正干森林区,突起了许多山峰,远远看去,像是农家丰收以后,在广场上堆起的麦积子一样。这些麦积子,不止一个,高低大小,有种种形态,可能是劳动人民给它起了麦积、豆积等名称,象征农民期望丰收劳动成果。山的周围,都是许许多多天然“窟窿”。麦积山的自然环境,具有优越条件,拥有历史发展规律很丰富的材料。从周代起,经过秦、汉、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都有不断的历史记载。略举例说明:

(一)周——“秦州麦积山佛殿下,舍利山神藏之,此寺周穆王(公元前1001年)所造,名曰灵安寺,经四十年,当有人出。”(《法苑珠林》卷五十一)这部书是唐代道世作的。是麦积石窟最早的记载。天水接近西周的丰镐,在渭水上游,文化可能较早一些。可是穆王建寺的事,连后出的《穆天子传》都未记载。由此可知,这是一件不可靠的事。

(二)秦——公元前753年,秦文公墓葬西山(《史记》)。皇甫谧云:“在陇西县,今天水县西,名秦岭疑是。”裴驷《集解》、《秦州志》记载亦在麦积山下(《元一统志》)。

现在与石窟对面的阳坡,有秦文公墓,依据近代天水发现秦公的事实,是可靠的证据。秦自非子作了西周王朝的仆从,在渭之间主持牧马的事,在天水经过了十二公(秦公铭),然后才向东迁于雍(凤翔)。麦积附近到现在还是林区,嬴秦新生力量滋长在这里,作过广大牧场,是很可能的事。

(三)汉——东汉初,隗嚣据天水(公元前25年——公元九年)。“麦积山在天水县东百里,状如积麦,为秦地林泉之冠。北为雕窠峪,上有隗嚣避暑宫,对面瀑布,下注苍崖间,亦胜境也。”(《方舆览胜》)

隗嚣是天水人,在西汉末,有他割据一方的历史存在。现在天水、甘谷渭水流域一带,靠山顶上,存留的连城遗迹不多。雕窠峪,可能是包括麦积石窟区域,永川水的山谷地带(《水经注·渭水》条也说到这条支流)。一面作割据小王朝的避暑行宫来享受,一面作军事防守的要隘。

(四)魏——正始三年(242年)。“秦州主簿吕苟儿反,梁州刺史李焕令石长乐,由麦积崖赴援。又正光末(524年),陇右叛乱,东侵岐,李苗请固守陇东,命偏将出麦积崖,以袭其后”。(《通鉴》)

由宝鸡到天水,沿着渭河,是西上的路,取道吴寨(今三岔)经过麦积,是一捷路。汉以后的麦积,为军事要地,无论攻和守,有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上面材料,都是石窟在佛教传入以前的本来面目。佛教传入以后,正当南北混乱,兵连祸结,人民横遭涂炭,想不到出路之际,就给佛教提供了一个发展机会。敦徒在玄虚的幻想上,浓厚了宗教信仰,实际也有利于封建统治。因此,统治者也多带头信仰佛教,来巩固其政权,扩大修建佛寺,把旧有石窟改为佛龛,不惜任何物力来经营。麦积石窟的佛教艺术,不能例外地产生在这种情况下。

(五)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文帝文皇后乙弗氏失宠,依子秦州刺史武都王戊,在麦积山为尼,召僧设供,令侍婢数十人出家,手为落发,事毕,乃入室,引被自覆而崩,年三十一,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后号寂陵。”(详《北史·后妃列传》)

全传原文记载乙弗后与悼后争宠的事,到出家为尼,和死后许多事实,活现一篇神怪小说。证明了麦积在大统时已有佛龛,并不是创建。是与现存的宋靖康残石《秦州雄武军陇城县第六保瑞应寺再葬佛舍利碑文》说,西魏大统元年,再修崖阁的话相符合。所以麦积石窟的发展到佛教艺术的创始,确在大统以前,虽无文物证明,这一事实,是可相信的。

(六)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大都督李允信,在麦积山为其亡父造七佛龛,请庾信作铭(《庾子山集·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

这是石窟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庾子山当南北分裂的时候,是南朝(梁)官吏,因报聘到东魏的邺下(许昌)。侯景乱起,在围城前后,他奉命率官中文武千余人,列营于朱雀航,不战而逃。台城陷后,他跑到江陵(今荆州),梁元帝又派他做聘使到西魏的长安。魏明帝文学,因他有文名,特别优待,常侍从左右。保定五年(565年),明帝到秦州,他也跟随着,凑巧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给他亡父在麦积增开石窟,造七佛龛,乞求冥福,请他作铭。铭里说明,李允信以前,早有石室山龛。对于壁画雕塑建筑,铭文中有这几句:“壁累经文,龛重佛影。雕轮月殿,刻镜花堂;横镌石壁,暗凿山梁。”美丽的描写,不免有太过的地方。七佛龛,就是现在的上七佛阁,尚完好,部分壁画也存在,阁内独没有庾信作的石刻。后由明人冯惟讷补刻,在石窟下面的瑞应寺内。传说西阁石窟内石刻甚多,因栈道塌毁,庾铭或者还在那里。

(七)隋唐——隋唐两代的文字材料,找到的不多。杜甫秦州《山寺》一首,形容麦积石窟,“悬崖置屋牢”一句是写实。隋唐壁画都有遗存。北宋《太平广记》麦积山一条,值得完全介绍写出,可以了解不少情况:

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岗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万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其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其神工。隋文帝分葬神尼舍利函于东阁之下。石室之中有庾信铭记,刊于岩中。古记云:六国共修,自平地积薪,至于岩巅,从上镌凿其龛室至神像,功毕,旋拆薪而下,然后梯空架险而上。其上有散花楼、七佛阁、金蹄银角犊儿。由西阁悬梯而上,其间千房万室,缘空蹑虚,登之者不敢回顾。将及绝顶,有万菩萨堂,凿石而成,广古今之大殿,其雕梁画拱,绣栋云楣,并就石而成。万躯菩萨,列于一堂。自此室之上,更有一龛,谓之天堂,空中倚一独梯,攀缘而上,至此则万中无一人敢登者。于此下顾,其群山皆如培。王仁裕时独能登之,乃题诗天堂右壁上……时前唐末辛未登此留题,于今三十九载矣。(www.xing528.com)

——(出《玉堂闲话》)

幸亏有这篇记载,可以解答许多问题,但也有需要批判后方能接受的地方:

1.比如伊阙龙门、敦煌千佛洞等,都是在冈坡上平列的洞窟,延长数里,那还比较好办;麦积一峰突起,形势是三面削成的立体椎状,三面凿洞建筑,是怎样施工呢?据他的说法,先是堆积木柴和山一样高,站在上边,由上而下地凿洞和修建,修好一层,拆低一层,再用栈道式的建筑物,梯空架险地联系起来。这些工人的智慧创造,使我们佩服之至!现在栈道毁了,许多石洞不能进去(大概是宋以后的事)。我们面对前人的创造成就,是有些惭愧的。

2.散花楼一部分遗迹,还存有飞天散花的壁画。

3.金蹄银角犊儿还在,是北魏塑造,在七佛阁旁边的牛儿堂。附近农民对它有不少神话的传说,含意都是希望丰收,鼓励劳动,当宝贝一样看待这个“金蹄银角的牛娃”(天水话)。

4.王仁裕,天水人,仕后蜀王衍为翰林学士。那时天水属后蜀,王衍游麦积,仁裕也随着他唱和作诗。这段经过,《太平广记》也有记载。

5.“高百万寻”不是事实,正确的高度尚待测量。又引“古记云:六国共修”,是很含糊的。作为经过六个朝代的继续建修,还可以讲得过去。

(八)宋——宋代的摩崖石刻,在石窟中存在得很多,如李师中、游师雄、蒋之奇等。有一个特殊的石碑是嘉定十七年(1224年)《四川制置使司给田公据碑》,在下七佛阁旁边,碑文里面说明了两件事:一件是封建统治的压榨;一件是农民革命。

……圣朝大观元年(1107年),于绝顶阿育王塔旁地,产芝草三十八本,蒙秦州经略陶龙图具表进上,奉敕改赐名为瑞应寺。粮草诸般,非任耕犁,许本寺开坛,专一建置,祝延圣寿道场……给赐田土山田五十余顷。

人们只知道宋徽宗的“花石纲”,残害了东南人民,哪晓得天水老百姓,也受到此害。皇上只因和尚进献了灵芝草,就把老百姓的土地完全赐给了和尚,豁免其粮草,奴役人民,剥削劳动。任士言先生的一首《读崖间断碣》诗,同情农民,骂得真痛快!压榨的结果呢?逼起了农民的又一次革命行动,最终被统治者镇压下去。碑文是这样记载的:

……昨缘开禧(1105年)兵火之后,于嘉定元年(1208年),有忠义首领李实、强德、张钧等,骚扰瑞应寺之物,不满私意,便行打劫本寺钟锅两件,计铁一万七百余斤,及本寺布种二年,凶徒各持劫器强收了,当使本寺僧行,数年无食,逃外方施。于嘉定二年(1209年),宣抚住持,作屯田,赴诸监司陈诉,大司钧判:“照得李实等强取麦积山麦田耕牛钟锅,委是分晓,合行勒令赔还,下天水军去着。”嗣本军追到强德、李实等,止赔得铁三千斤。至嘉定七年(1214年)四月十一日,再赴安抚司陈诉,准大使司钧判:“照得二寺田,并系给赐条,不应作屯田,可下发二寺,依旧作佃牒总领……

两件钟锅,有一万七百斤,其大可知,有多少和尚吃闲饭,便无法推测。强德、李实、张钧等领导农民反抗,虽在最初取得了胜利,但终被统治者的天水军残酷地消灭了,统治者还要逼迫人民赔铁。官吏因为和尚是能给皇帝祈福的,更得应付他们,就将土地、水磨一律交给他们,不作屯田。和尚立这块碑,把他的威风要传给后代,作永恒剥削的根据!所以这块石刻和强德等三人的事迹,都有他的历史意义,比别的古迹文物,更值得重视。

(九)明——明朝人因为整理石窟和垩壁画,湮没损坏了不少古画

有更多的诗碑,都是文人学士们的游山作品。有一个崇祯十五年麦积山《开除常住地粮碑》,碑文上有句“旧设常住田三百二十亩”的话说明了和尚们的威风不似宋代那样厉害了,可是还能凭借特殊势力,请准官吏,把地粮完全免掉。这一沉重负担,自然又加到劳动人民身上了!

(十)清——在清代更显得衰落,没有可介绍的好材料。

总结石窟的历史过程,一方面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它继续并配合着发展,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宗教传统。但是另一方面突出地表现了工农大众创造性的伟大,遗留下来许多无姓名可考的艺术作品——建筑、雕塑、绘画等,特别是农民革命的事迹,都是值得重视的珍贵材料。又因为天水接近关中的封建文化,一系列的王朝在麦积山遗留了许多有关历史材料,为国内任何其他石窟所不能比拟。四千多年的历史,在一个石窟里,一气呵成,没有间断,凿凿有据,把历史和古迹实物结合在一起。其丰富诚如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在人民自己掌握政权的今天,是值得骄傲、兴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