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瑞藏梁启超手札》考释
邓 明
流萤先生致力于弘扬陇上文化,成绩卓著。去年秋,他经卢玺凯、堵劲夫先生,结识了冯国瑞先生次子冯宁、孙冯念平先生,征得冯氏同意,将其珍藏梁启超信札手卷,交兰州碑林建设委员会按原大影印刊布。影印件由流萤先生题签为《冯国瑞藏梁启超手札》,并作序介绍影印始末。终使这件密藏73年、历经劫火而以完整幸存的稀世文物得以广为流布。这不仅使海内外文史及书法爱好者能够一睹梁启超等名人手泽之风采,而且为研究陇右现代文化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手卷原件主体为1927年6月13日梁启超致冯国瑞信一通四纸,致薛子良省长信一通四纸,均为“饮冰室用笺”,及信封两件。信前为冯国瑞1937年1月19日题识;信后依次为任承允、谢国桢、刘盼遂、张鹏一、陈直、沈钥倚、刘国钧、梁实秋、胡适、刘文炳、罗家伦、张舜徽等十二人的题跋。梁任公手札全文为:
冯国瑞墨迹
子良吾兄足下:执别经年,怀思山积。风尘洞,京邑阽危,托迹是邦,凄如幕燕。遥望关树陇云,获庇仁宇,弦歌不辍,鸡犬相闻,桃源梦游,企想何极!专有启者:冯君国瑞,西川髦俊,游学两京,已经五稔,今夏在清华研究院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其学于穷经、解诂为最长,治史亦有特识。文章尔雅,下笔千言。傍及楷法,浸淫汉魏,俊拔寡俦。此才在今日,求诸中原,亦不可多见。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张氏二酉堂之外,殆未或能先也。校中诸师爱君高才,颇思挽留,更相勉励,而君以违侍庭闱既久,颇思归省。弟亦以甘省僻处边陬,学风陵替,君既学成,亟宜为乡邦服务。夙念我公戎马之中,留情文艺,慕文翁之启蜀,超尹晓之化黔。似此美才,宜乐延揽,谨驰荐剡,聊当晤言。贱性狷介,夙耻干谒,非所深知,每惜齿牙。今兹冒渎,实缘爱才,荷公相知,当弗见讶。世变方新,群黎望治,伏愿努力,为国自爱!不尽。
弟梁启超,顿首。
六月十三日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早年入学海堂,治训诂、词章之学。光绪十五年(1889)十七岁中举。次年师从康有为治今文经学与新学。甲午战败,投身改良变法运动,任《时务报》主笔,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从事保皇与立宪活动,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介绍西方思想,批判封建专制,讲求“新民”之道,倡导文学改良。1921年归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反袁称帝。反对张勋复辟。任段祺瑞政府财政总长。晚年专心讲学著述,著作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薛子良(1892—1973年),名笃弼,山西解县(今运城)人。毕业于山西法政学校,历任河津县地方审判官、咸阳县长、长安县长等。1923年署北京政府司法部次长,暂行兼代国务院秘书长。1925年10月,任甘肃省长,协助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代行督办甘肃军务善后事宜刘郁芬。推行新政:摧毁树神庙,放足,整洁环境卫生,修整兰州道路,改兰州庄严寺为民众教育馆,在兰州鼓楼上布置国耻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26年9月,调至河南开封,任国民联军总司令部财政委员会委员长。1928年任南京政府内政部长。1947年任水利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协上海市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委兼上海常委。
梁任公致薛笃弼信中,称冯仲翔为“西川髦俊”,并推许冯在经学、史学、文学、书法等方面造诣很深。这种人才,求诸中原亦不可得,甘肃百年来的学者除张澍外,“殆未或能先也”。奖掖有加,爱才如渴。深望薛氏延揽“似此美才”,“亟宜乡邦服务”。
1927年深秋,冯仲翔自北京归里,“无意干谒,终未谋薛公一面”,后遂将信札装池为长卷,广请名人题跋。
任公此两通信札,书法圆润秀美,清雅遒健,文思泉涌,一气呵成,诚为信札之上品。
任承允(1864—1934年),字文卿,天水人。为清进士、陇南书院山长任其昌之子,光绪甲午科(1894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任陇南书院山长。入民国设帐授徒,冯为其入门弟子。著有《桐自生斋诗文集》,编成《秦州新志续编》。
任承允曾为冯仲翔之父作《冯君镜堂六十寿序》。序中说:“国瑞昔既毕业中学,辟新知矣。君戒以《六经》、《论》、《孟》,中学根柢,毋狃于一偏,而不会其通也,乃使之请益于余者有年,自圣贤义理之归、治平之道以及左氏传、唐宋大家文,靡不泛览切究,故其于诗文汪洋恣肆、迥出辈流。嗣遂游学南京,浪迹沪、浙,饱饮湖山之杰秀,开拓襟怀。又入北京清华学校,得与彼中耆宿硕学相研摩。适其时考古发现殷墟遗物,国瑞躬逢其事,涉猎其间,其学日进于博古,不肯屑屑凡也。”从中可知冯仲翔学术渊源有自,师生情笃。
1934年重阳节后半月,冯仲翔自西宁到天水省亲,持长卷请任承允题跋,时任承允“大病匝月,神昏腕弱,强坐为识数语”。故前两行字大行宽,后五行字小行窄。十月,任即谢世,此札显为任氏绝笔。札中“爱才立品师产右弟,盖两得之”数语,既赞梁冯师生之情,亦已与冯师生之情相许。
谢国桢(1901—1982年),字刚主,别署瓜蒂庵,河南安阳人,与冯仲翔同学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后到天津饮冰室,应聘为梁任公的子女思达、思懿的家庭教师。并充任公助手,协编《中国图书大辞典》。受梁影响,对明清史、版本目录学最感兴趣,成就亦大。著有《晚明史籍考》、《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等。
1935年秋,谢国桢在北平图书馆编纂金石资料,冯仲翔忽从西安来,朝夕晤对,促膝谈诗,同游厂甸,搜罗古籍,相得甚欢。期间,冯出长卷,谢睹先师遗墨,潸然泪下,挥笔题跋三行,言短意深,书法沉稳。同时,谢为冯著《绛华楼诗集》作序,追忆交往,赞许冯诗:“情致深厚,中多隽语,于乡邦掌故记注尤详,不减杜老秦州诸作,足以发潜起幽,昭示来者。”
刘盼遂(1876—1966年),原名铭志,以字行,河南息县人。与冯仲翔同学清华研究院。倾心研习经史,对文字、音韵、训诂颇有研究。曾任燕京大学、中州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段王学五种》、《文字音韵学论丛》等。
20世纪30年代,掌握军权的马步芳与其叔青海省主席马麟争权激烈,阴谋倾害马麟幕僚冯国瑞。1935年秋,冯借兰州公干之机,逃出虎口,马以“通匪”等罪,呈准南京政府通缉冯。冯逃至北平,借宿于刘盼遂寓所百鹤楼之东厢。昔日在清华时,冯刘友情甚笃,研习学问,诗词唱酬。重逢后,复朝夕问学论道,冯作《宿刘大盼遂宅》纪实:“平生刘子骏,文采冠中州。彪炳千秋业,嵯峨百尺楼。汉音事搜寻,唐姓远沉钩。留宿多君意,商量夜未休。”冯受刘新著《段王三先生年谱》启示,遂于是年冬著成《张介侯年谱》。刘作序,记冯著是谱始末,并予高度评价。
期间,冯出示长卷,刘为之题跋:“此卷为任公师向秦督薛公荐说仲翔墨迹也。洋洋洒洒凡千余言,爱才如渴。”从中可知,刘追思恩师之真情。刘书法源于颜,寥寥数行,但气势开张,苍劲奔放,富于变化。(www.xing528.com)
张鹏一(1876—1944年),字扶万,号壹翁,陕西富平人。光绪丁酉科(1897年)举人。次年加入康有为保国会。后任山西长治县知事,中国银行秘书长,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等。致力于经史、律令、文物研究,工诗善书。著有《阿姆河考》、《鱼豢〈魏略〉补遗》、《在山草堂诗存》等。
1936年农历三月,冯仲翔来西安,访张鹏一,赠张《绛华楼诗集》、《张介侯年谱》,并出长卷,张题以二十六行长跋,表彰清代甘肃学者武都邢澍(佺山)、武威张澍(介侯)、定西马疏(南园)等,企望冯“绍述渊源,光大师门”。其书法遒劲有力,挥洒自如。
1937年农历十月,冯仲翔持所辑《守雅堂稿辑存》,请张鹏一作序。序中赞许冯“治学勤矣”、“博考群书”成《辑存》四卷。又忆及甘谷王权宰富平时,县试拔张为案首,建议冯搜罗王的遗著,编校刊印。表示“必竭绵力,以报师门”。共谱陕甘学人学术佳话。
陈直(1901—1980年),字进宦,号摹芦,别号弄瓦翁,江苏镇江人。自小钻研古文字学,十六七岁始治秦汉史。20世纪40年代,在西安、兰州中国银行当职员时,曾深入研究秦汉史。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西北大学,任该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秦汉史研究室主任、陕西省政协委员。著有《汉书新证》、《史记亲证》、《秦汉瓦当概述》等。
1941年冬,陈直离天水赴西安前,得读长卷;陈题跋九行,追忆1940年农历九月,他自成都抵甘肃,次年结识冯国瑞,两人“笼烛相访,校碑谈诗,几无虚日”的经过,陈披阅冯著《麦积山石窟志》等。认为冯能“绍述朴学,挥张文献”,“关陇学者,君与富平张扶万(鹏一)丈殆相颉颃”。其书法古朴舒展,遒劲含蓄。
沈钥倚,字次量,浙江吴兴人。1941年在天水与冯获交,“金石之契,文字之好,足快平生”。是年冬,沈赴西安前,题跋十行,对冯治学寄予厚望:“异日振守雅、二酋之坠绪,绍饮冰朴学之薪传,微君又将奚属?”
刘国钧(1899—1980年),字衡如,南京人。金陵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获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士。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图书馆编纂部主任、金陵大学图书馆馆长、大学院院长、教授等。1943年来兰州创办国立西北图书馆,次年任该馆馆长。此后,兼任兰州大学哲学系教授等,1951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主任等。著有《近代图书馆之性质》、《中国图书分类法》等。
1940年,冯国瑞与刘国钧在重庆订交。1943年,教育部在兰州筹建西北图书馆,刘任筹委会主任,刘聘冯为筹委,始得朝夕盘桓,“周铜汉鼎摩挲遍,窟经崖像时借观”。1947年秋,刘在手卷上题古风一首,先写刘冯订交经过。接着写看到任公手札,忆起他在南京编书目时,任公亦题赠墨宝,日寇血洗南京时,不知流入谁手,不禁怃然不乐。其中:“举贤何让山公版,勖勉还同杏坛叟”一句,将任公誉为善于荐举人才的山涛、善于鼓励学生的孔子。最后以“冯侯怀宝不肯投,缥以纨绮珍琳缪。遍征题咏述师德,傲骨甘与书史游”作结。
梁实秋(1903—1987年),杭州人,清华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哈佛大学研究所,获文学硕士。曾任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等校教授。著有《雅舍小记》、《秋实杂文》等。
1935年春,梁在北平题长卷,忆及1922年在清华聆听任公讲学,说:“先生学问之淹博世无其匹,而奖掖后进尤具热心。今睹遗墨,其爱才若渴之心跃然纸上。缅怀风范,黯然神伤。”其时,实秋刚过而立之年,为新月派新锐。虽读洋书,但国学底蕴深厚,故书法恣肆奔放,不可羁勒。
胡适(1891—1962年),字希强,改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公学肄业,1910年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后转入文学院,1914年毕业。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通过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新青年》,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提倡文学改革。后任驻美大使、行政院最高政治顾问、北京大学校长等。著述收入《胡适文存》。
1935年4月,胡适题跋长卷:“六年前任公先生病在北平,我北来看他,到平之日即是他去世之日,竟不得一诀!今见此卷、怀念故人,敬题数语,搁笔怃然。”寥寥数语,以白话文出之,于平淡中见真情。其书法底蕴深厚,清秀、方正、疾徐有致,且加标点符号,表里一致地提倡白话文,可见一斑。
刘文炳,字耀藜,山西徐沟人,大学教授。1942年5月,刘在天水题跋,先写“两札情文相生。剀切深刻,如见古人春风夜雪之友挚”。后提及1935年刘为岭南霍坚俪白所藏汤蕲水(即汤化龙,光绪进士,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政事部长。与梁启超组建民主党和进步党,拥护袁世凯,后来反袁。1916年与梁启超组建研究系,拥护段祺瑞。后游历美国,在加拿大被刺死)手书诗笺,其中梁任公补录汤化龙游美寄任之诗五首。最后刘书其游西山卧佛寺诗两首,缅怀汤、梁“乔木凋零已久”,慨叹“中国人才之易消歇”,一份悲怆之情流于笔端。
罗家伦(1897—1969年),字志希,绍兴人。上北京大学时,参加五四运动,为学生领袖,主编《新潮》。后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1926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后任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等。去台湾后,任考试院副院长等。著有《新人生观》等。
罗于1943年任监察院新疆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团长。考察过陕、甘、宁、青、新。每到一地,均作诗纪游。1944年2月15日在天水观赏长卷,题七绝一首:“水木清华染寇尘,怃瞻遗墨尚如新。扶持绝学传薪火,一代名师有几人?”诗较平淡,然书法顿挫有力,节奏感较强。
张舜徽(1911—1992年),湖南沅江人。20世纪40年代任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中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长,著有《广校雠略》等。
1946年在兰州结识冯国瑞,“服其博学高文,引为挚友”(张舜徽为冯国瑞九十诞辰贺联跋语)。1947年中秋,张为长卷题跋十六行,着重评论梁任公的文字辞章特点,并说冯能传梁的文字辞章之学:“此札中不经意,而辞旨安雅,声调铿锵,荐说笺启,斯为极则矣。余尝怪梁门弟子遍天下,传其学者犹多,传其文者绝少。及交吾友仲翔先生,读其文,始大惊喜,以谓任公辞章之传在是矣。”是为的论。其书法得笔于分隶,糅以魏碑,富有神韵。
1981年,张来西北师范大学讲学,知冯早已下世,追念前情,不胜怆悼。1991年冯九十诞辰,天水市举行学术纪念会,张寄来篆书贺联:“直谅多闻吾畏友;辞章风采古才人。”对两人友谊及对冯才华予以高度概括。
(作者系甘肃省诗词学会副会长)
注:征集到的同类稿件有张举鹏先生《观影印梁任公等先哲墨迹有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