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简介冯国瑞先生表彰“二澍”的成名作

简介冯国瑞先生表彰“二澍”的成名作

时间:2024-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介冯国瑞先生表彰“二澍”的成名作胡圭如乡先辈邓宝珊先生于1934年为任文卿《桐自生斋诗文集》所写的序文中说:“有清一代,吾甘学人以淹博著闻海内,卓然名家者,厥推凉州张介侯、阶州邢佺山二公。然介侯历任黔蜀,晚居长安;全山宦游浙赣,投老方归。人往风微,沾被未溥,朴塞固陋,靡自开拓,士气隳薄,有由然也。”冯国瑞著作张澍,号介侯。证之今日,冯先生在辑佚方面的功力和成就,亦庶几近之。

简介冯国瑞先生表彰“二澍”的成名作

简介冯国瑞先生表彰“二澍”的成名作

胡圭如

乡先辈邓宝珊先生于1934年为任文卿《桐自生斋诗文集》所写的序文中说:“有清一代,吾甘学人以淹博著闻海内,卓然名家者,厥推凉州张介侯、阶州邢佺山二公。然介侯历任黔蜀,晚居长安;全山宦游浙赣,投老方归。人往风微,沾被未溥,朴塞固陋,靡自开拓,士气隳薄,有由然也。”这就是说清代268年中,我省的知识分子在学术上有卓越成就,而闻名全国的应该首推武威的张介侯和武都的邢佺山两公。但由于他们一生多在外省做官或侨居,其学其行,熏铸于故乡人心者很有限,服其教、传其学的就更无几人了。邓宝珊先生的这些感慨自有一定的道理和根据。

冯国瑞著作

邓先生写序后不几年,我们的另一位乡先辈冯国瑞先生,在同样对张介侯、邢佺山两公的学术成就及其历史地位作出了高度评估后,以鸿博的学识与坚定的毅力于1936—1938两年中,先后撰编出版了《张介侯先生年谱》和《守雅堂稿辑存》两部巨著,使湮没达150多年的甘肃两位朴学大师的事迹与著作,重新显扬于世。人们论及有清一代的关陇文献时,首先就要推服“二澍”了。

现在邓、冯两先生辞世多年,这件事已渐渐鲜为人知。特别是冯先生编写的那两部力作,经历沧桑,已不可多见。我们中间读过这些书的人已经很少,甚至于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些书。这有历史的原因。但是,这两部书恰好是冯先生在辑佚方面的代表作,是他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应让其湮没。这里,我就冯先生这两部著作略作评介。

邢佺山、张介侯这两位甘肃文宗,其人其事,据冯著记载是这样的——

邢澍,字雨民,号佺山,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生于阶州(今武都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进士。先后在浙江永康长兴县任知县,江西饶州府、南安府任知府共计15年,为官清正廉明,群众称之为“青天”。辞官后长期寓居秀永(浙江嘉兴县)。61岁回阶州,卒年不详。他的著作有《十三经释天》、《关右经籍考》、《全秦艺文录》、《两汉希姓录》、《宋会要》、《金石文字辨异》、《金石札记》等15种。他的好友如钱大昕、章学诚等都是一时名流。他本人亦被列入当时海内知名学者之林。

冯国瑞著作

张澍,号介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生于武威县(今武威市),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先后任贵州省玉屏、遵义,四川省屏山、兴文,江西省永新、泸溪等县知县,并一度代理贵州广顺州知州。曾主讲于兰州兰山书院、汉中汉南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起,侨寓西安整理著作。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病卒,享年72岁。他的著作更多,刊行的有《姓氏导源》、《续黔书》、《书典》、《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二酉堂丛书》、《诸葛忠武侯文集》等。未刊行的有《帝王世纪》、《续敦煌实录》、《凉州府志备考》、《天文管窥》等。这些遗稿有的被窃往法国,藏在巴黎国家图书馆,有的为陕西博物馆收藏。当时相与切磋学问者,有钱仪吉、郝兰皋、阮芸台、段玉裁等南北鸿儒硕彦,澍亦巍然立于乾嘉大师行列。

两公著述,都以史学为主,包括姓氏学、金石学方志学等,异常宏富。而在辑佚方面,邢编《关右经籍考》,搜采关中历代名贤著述,取材精而用心审。张编《二酉堂丛书》搜集唐以前有关关陇的著述和古地理书的辑佚本共25种,是西北地方文献的重要资料。鲁迅曾评价说:“武威张澍所辑书,于凉土文献,撰集甚众,笃恭乡里,尚此之谓。”(《会稽郡故书杂集序》)梁启超亦推崇称:“甘肃与中原窎隔,文化自昔朴塞,然乾嘉间亦有一第二流之学者,曰武威张介侯(澍),善考证,勤辑佚,尤娴熟河西掌故,与段玉裁、王伯申、钱衍石诸人皆友契。”(《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可知这部丛书对后世是颇有影响的。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将邢澍列入金石学家,将张澍列入经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这是根据他们各自的学术造诣而给予的公允评价。但是,张澍、邢澍这二位学坛巨擘逝世后,在陇上日渐不为人所知,全赖冯先生两部力作之传播,否则,日久天长,必将化作荒烟蔓草。(www.xing528.com)

下面我再谈谈冯先生这两部巨著的产生经过及其巨大影响。

冯国瑞先生于1935年息影北平,旋得清华校友的启发,“辑逸之心,油然而生”,便搜集张澍所著《养素堂全集》、《姓氏书五种》、《二酉堂丛书》等,又旁搜有关参考资料,凡数阅月而成《张介侯先生年谱》。1938年离平返陕,公余之暇,又遍览邢澍遗书《关右经籍考》、《全秦艺文录》、《寰宇访碑录》、《守雅堂文集》等,广搜博访,乃成《守雅堂稿辑存》。《年谱》全书详尽地著录了张澍一生之行事及其著作,书后附有与时人论学之作十篇。《辑存》共四卷,卷一为事迹考、著述考,卷二为文集,卷三为诗集,卷四为杂组,邢澍学术梗概,于此一目了然。当然,两书体例不同,内容有异,但总目标完全一致,即将两位大师毕生走过的道路、所编写的书籍,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交游等等,通过丰富的资料和精密的考证,全面而系统地显现在世人面前,正像巍峨的丰碑树立在苍郁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供人瞻仰、低回,遐思无尽。

冯先生为此两书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所收到的社会效益,当时南北有识之士,纷纷著文评价。如清华教授刘盼遂评《年谱》云:“君生与介侯同乡里,其后风遗沫之服膺者应多。则是编能得介侯之真,足以信今而昭后者又何疑焉?是亦陕甘文献一大事业也。”邵力子评《辑存》云:“邢佺山在乾嘉诸贤中不愧为卓然大家,岂仅为西北一隅之学者哉?仲翔所辑之著述考,可见其学术梗概,其纲罗散佚之功不可没矣。”又孙蔚如评曰:“今关西艺文诸志,全山既辑于前,仲翔又辑存全山之佚,陇右文化其将日进而益上,而永永弗歇益盛欤?”这些都无不予以先生充分的肯定和应有的评价。解放以后,甘肃学术界论及近代整理乡贤遗书、表彰地方文献用力最勤者,咸以除冯氏外殆无第二人。近年撰文介绍邢、张两公的作者,亦以《年谱》与《辑存》为主要参考资料。“翰墨芬芳贻后人”正此之谓。

1927年,梁任公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教授时,推赞冯先生为“西州髦俊,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张氏二酉堂外,殆未或能先也”。证之今日,冯先生在辑佚方面的功力和成就,亦庶几近之。

从上面的介绍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清代中叶,甘肃人邢佺山、张介侯两公,曾先后将湮没几个朝代的关陇先民遗文逸书发掘出来,整理成集,切实保存了一份宝贵的中国西部文化遗产。后经历百余年,冯国瑞先生又将二澍濒于沉埋的丰硕遗著竭力搜罗,校正出书,延续了不绝如缕的关陇文化。此三公,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在学术渊源上近乎一脉相承。不仅共同承袭了汉儒学风,其思想深处的“概夫元明以来,秦陇之无人、文教之失揆,未尝不辗转唏嘘而思,所以湔祓之者”,才是他们著书立说的真正动机和愿望。也就是说他们终生不歇地致力于辑佚,目的在于表彰前贤,激励后人,把西北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其中明显地蕴藏着挽衰救敝的爱乡爱国精神,这一点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冯国瑞著作

今天,我们的责任,就是从冯先生曾有过的重要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传古热情,更加广泛地把湮抑于层崖绝岫之间的陇上传统文化遗产,认真地挖掘、整理、弘扬开来,为推进我省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注:①文内引文均摘自冯著《年谱》与《辑存》序文。

  ②参考书籍有《甘肃古代作家》等。

(作者系先生故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