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摇摇天水文史资料:冯国瑞纪念集

摇摇天水文史资料:冯国瑞纪念集

时间:2024-04-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国瑞与天水地方史研究雍际春冯国瑞从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后,曾先后在天水、兰州、西宁、北京、西安、重庆等地任教或任职。冯国瑞书法第一,麦积山石窟艺术与文化研究的奠基者。总之,冯国瑞先生是现代整理天水地方文献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天水乃至甘肃地域历史文化的开创者,其学术成就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摇摇天水文史资料:冯国瑞纪念集

冯国瑞与天水地方史研究

雍际春

冯国瑞从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后,曾先后在天水、兰州西宁、北京、西安、重庆等地任教或任职。1941年他重返兰州,在西北师院国文系和兰州大学中文系任教。解放后,冯国瑞在西北人民图书馆和甘肃省图书馆工作,并任甘肃省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和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冯国瑞学识渊博,著述甚富,研究领域广阔,于金石考古、训诂、历史古典文学、诗词、书画艺术诸领域均有涉猎和建树。其中,他对天水乃至甘肃地域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学术成就和贡献尤为卓著,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冯国瑞书法

第一,麦积山石窟艺术与文化研究的奠基者。麦积山石窟开凿于距今1600年的十六国时期的后秦,此后历代多有增修扩建,遂成秦地一大胜景。然而,由于天水地处西北,麦积山又地居深山林壑,故长期以来其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并不为世人所知。1941年,冯国瑞自重庆返回故里,开始搜集和整理地方文献,接触到不少麦积山石窟的资料。1941年春,他与同好朋友一道前往麦积山实地考察,即被遍布摩崖的塑像、壁画、石刻所震惊,遂抄录碑刻,考索文献,结合考察发现,写成《麦积山石窟志》一书印行。书中对麦积山石窟的发展沿革、石窟艺术、建筑等多方面均有较为系统深入的考述,并辑录了历代有关麦积山的文献资料,从而首次揭示了麦积山石窟艺术和文化的基本面貌、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此书一出,便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麦积山石窟由此始显名于世。

此后,冯国瑞又多次前往石窟考察,并为石窟编号绘图,撰写《调查麦积山石窟报告》;多方奔走,呼吁加强对麦积山石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崖阁楼道。解放后,冯国瑞又先后写成《麦积山石窟介绍》、《麦积山石窟的古代民族文化艺术》等论文,进一步介绍宣传和探讨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的特点与魅力。1953年7月,中央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考察团,系统勘察石窟,特邀冯国瑞参加。他积极协助考察团工作,并撰写了《麦积山石窟大事年表》。不难看出,冯国瑞先生对于麦积山石窟的研究,涉及麦积山石窟的形成历史、文物考察、文物保护、艺术特点、文化内涵、文献整理、宣传介绍等各方面。以《麦积山石窟志》的出版问世为标志,冯国瑞先生积后半生对麦积山石窟艺术与文化全方位、多层面的开创性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石窟艺术与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也确立了麦积山石窟在中国宗教与石窟艺术文化史上的应有地位。冯国瑞先生是当之无愧的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研究的奠基者。

第二,最早利用考古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驰名中外的秦人早期铜器秦公簋于1919年出土于天水西南乡,1923年王国维在北京见到此物,为之考释并作跋,公之于世,一时间吸引了不少同行学者对其进行新的探讨。冯国瑞就读清华国学研究院时读到王国维的跋文,引起研究兴趣。抗战爆发后,冯国瑞转至重庆,与郭沫若、商承祚等学者探讨学术并考释文物,研究金石之学。他在当时的中央图书馆借到秦公簋墨拓,遂摹绘簋器图形及铭文款识与尺寸,进而考订和研究,撰成《秦公簋器铭考释》一文。接着冯国瑞又对宋代出土于秦州的昭和钟(又名和钟)及熊足盘作了考释研究,撰成《秦公钟器铭考释》。1944年秋,“天水南乡暴雨后,出土古车数辆,器饰零碎颇多,且有漆轼轮之属”。冯国瑞即派其弟冯国珍前往探购,仅得青铜车三件,对其进行考订研究并摹绘成图,写出《秦车图说》。上述诸文及附录郭沫若《秦公簋韵读》和吴其昌信札《与冯国瑞论秦器书》,结集为《天水出土秦器汇考》出版。这些研究广征博引经史文献,对秦器铭文详加训解阐释,对秦器制作年代、名物制度、秦人世系等一一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揭示了秦人早期在天水发展的历史概貌。他的研究既开辟了运用考古文物探索秦人早期历史的新途径,又确立了天水地区乃秦人发祥地的重要地位,从而为其他学者揭开秦人早期历史发展的真相,奠定了学术基础。(www.xing528.com)

冯国瑞著作

第三,辑录整理地方文献。冯国瑞先生是第一个整理校订天水古代地方文献并成就辉煌的现代学者。冯国瑞先生除了对麦积山石窟资料、秦器铭文作了辑录、考订和整理研究之外,还辑佚出版了《秦州记》。《秦州记》原系南朝刘宋学者郭仲产所著,隋代以后散佚。冯国瑞早自北京求学时即留心钩沉《秦州记》佚文,十多年间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探寻,每有所得及时笔录,共辑《秦州记》佚文21条。他在每条佚文之后都写下长篇按语,对原记所载秦州山川河流、政区沿革、名胜物产等一一辨其源流,考其沿革,订其谬误。这实际上是一次对古秦州历史、地理沿革资料的全面整理和研究,也体现出冯国瑞博通经史、长于训诂考订的雄厚功力和对地域历史慧眼独具的史识。辑佚《秦州记》的出版,不仅使失传1300年之久的《秦州记》基本恢复原貌,重见天日,而且也为秦州史地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历史资料。以《秦州记》为代表,冯国瑞先生对天水地方古代文献资料的辑佚、整理和考订研究,用功之深、范围之广、考订之精、收获之多,至今无出其右者。

此外,冯国瑞先生的学术研究,还涉及炳灵寺、武威北凉石窟、甘肃汉简等方面。他还在天水创建图书馆,捐赠图书手稿,成立陇南丛书编印社,整理出版地方文献和学术著作,为发展地方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总之,冯国瑞先生是现代整理天水地方文献的集大成者,也是研究天水乃至甘肃地域历史文化的开创者,其学术成就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作者系天水师范学院教授)

注:征集到的同类题材稿件有马汉江先生《冯仲翔先生考证秦公簋》一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