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瑞先生的《绛华楼诗集》
李鼎文
冯国瑞部分著作
冯国瑞先生《绛华楼诗集》共四卷,计古近体诗一百八十四首,收入了自民国17年(1928年)至民国24年(1935年)之间的诗作。卷首为“题词”,是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的老师吴宓作的五律二首。其次为“序”,共三篇,作者分别为他的清华同学谢国桢、他的学生谢鸣凤和他的弟弟冯国瑛。此书的题签者为柳诒徵。书是民国25年(1936年)在北平用铅字排印,自费出版的,印数不多,现在已难以看到了。
《诗集》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有反映反帝爱国的,如《辛未九日作》:
白日堂堂奈去何,苍茫人海走蛟鼍。
登临又是重阳节,俯仰难为五噫歌。
大陆浮沉喧日夜,新亭涕泪看山河。
强宽厌作悲秋语,早晚雄师返鲁戈。
此题共有四首,这是第一首,作于民国20年夏历九月初九日,即1931年10月19日,时作者在青海西宁。这年9月18日,日本驻我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炮击沈阳,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发动进攻。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沈阳在19日失陷。至次年1月,东北全境沦陷。此诗作于“九一八事变”后一月。蛟鼍,指日本侵略军。《五噫歌》,后汉梁鸿所作,他路过洛阳,见宫室侈丽,因作此歌以讽刺统治者。《后汉书·逸民列传》:“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涉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大陆浮沉,比喻大陆沉沦,不是由于洪水,而是由于祸乱。《世说新语·轻诋》:“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新亭句,《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强宽句,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返鲁戈,比喻人力胜天。《淮南子·览冥》:“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为之反三舍。”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重阳节的沉重心情。重阳节又来了,但心情却和往年不同了。面对着敌寇猖獗,人民遭难,国土沦陷的严重局面,要学梁鸿隐退,是不行的;像周恺等人新亭对泣,也是不对的。最后还是自我宽解,振作精神,相信将来有一天会打败日本侵略军,收复失地。诗中反映了反帝爱国的思想感情。
吴宓为冯国瑞著作《绛华楼诗集》所作序
有反映甘肃战乱的,如《寄杨村南京兼讯诸友》:
故园猛忆尽蒿莱,城郭人民事可哀。
毡幕投荒怜作客,斜阳满树倦登台。
临关鸿雁飞飞尽,低草牛羊莽莽才。
莺暖花繁春意足,丘迟可寄一书来?
此诗作于民国19年(1930年)初夏,时作者在西宁。冯国瑛注云:“十九年浴佛日,马廷贤攻陷天水,杀伤最惨,家中人幸免于难,吾兄客西宁。当时某军东进,等居危城。杨效震,字杨村,与吾兄为至交。时新令、尧臣诸人,均聚南京,故寄此诗。”民国19年夏历四月初八日(公历5月6日),马廷贤率兵一万余人攻陷天水,居民被杀者三千余人,妇女被污自杀者,尚不在此数。马在天水自称“甘肃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盘踞陇南14县长达20个月,使陇南人民遭受浩劫。解放后,由于民愤极大,马廷贤于1959年被临夏人民政府依法处决。此诗故园两句,即指攻陷天水后,屠杀淫掠之事。低草句,《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莺暖两句,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首诗抒写了作者在初夏傍晚时的所见所感。登高远望,举首则雁阵横空,俯视则牛羊成群,一派边塞风光。满树斜阳,引起了作客西海的哀愁。故乡惨遭战祸,家人存亡未卜;故人又远在江南,久无音信。诗里表现了在战乱中思亲怀友的悲伤心情。
有描述人民疾苦的,如《青稞谣》:
湟水田,七八县。麦青青,四野遍。小麦昂贵青稞贱。青稞苗长高于人,田家饱啖青稞面。野老顾予泪如绠,自言年成灾仍重,况是今年多灾眚。青稞青稞尔何来?相传远是青州种,六月黄云覆满陇。杂番来西方,牵彼牛与羊。革角皮毛茸,氆氇与麝香。换成青稞去,充彼终年粮。水来丹噶尔(番名,即湟源县),而名之曰湟。东流益浩漫,扬波入于黄。黄河下兰州,皮筏木排日百行。载我青稞去,纷纷官与商。商人重利争贩麦,官家火急请移粟。倾家储粮掷孤注,兰州粮价倍其值。大陇东南复酒泉,漠漠无涯好山川。闻说近来无鸡犬,鸦片花好阡陌连。餐英焉能饱,无计籴青稞。朝暮望粮筏,饥肠乃得果。青稞有胫走东西,死填沟壑成流离,有粟吾得而食诸?今日来催租,倾筐尚有余。明日来催税,草头供束刍。官家今年恤民伤,我负青稞准上粮,不然换麦费周章。
此诗作于民国20年(1931年),时作者在西宁。青稞,即裸大麦,大麦的一个变种。成熟后种子与稃壳分离,易脱落。我国西藏、青海等地常称为“青稞”。鸦片花,即罂粟花。罂粟,二年生草本植物,高4~5市尺;叶长椭圆形,边缘有缺刻;夏季开花,大而艳丽,花瓣四片,红、白或紫色;蒴果球形,种子小而多;原产欧洲。果中乳汁干后称“鸦片”,含吗啡和其他生物碱,有镇痛、镇咳和止泻作用,但常用能成瘾。在这首诗里,作者通过“野老”之口,控诉了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剥削人民的罪行,反映了青海和甘肃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况。在青海,当青稞收获之后,“纷纷官与商”就来了,他们大量收购,从水路运往兰州,囤积居奇,使“兰州粮价倍其值”,从中牟取暴利。而生产青稞的农民却没有吃的,“死填沟壑成流离”。官家明知“小麦昂贵青稞贱”,他们却故意规定农民纳粮时,要把青稞换成小麦,使农民蒙受损失。在甘肃,从陇东、陇南到河西,大片土地上种植毒卉,“鸦片花好阡陌连”。官家强迫农民种罂粟,对种植的人,要收“烟亩罚款”;对不种植的人,要收“懒款”,认为他们偷懒不种植,应该处罚。最后是鸦片花不能当饭吃,农民还得靠从外地运来的青稞果腹,否则只有饿死。至于鸦片对广大人民的毒害,更是无需多说的。
冯国瑞《绛华楼诗集》
有描绘陇上景物的,如《洛门》:
晴暾洛门道,清丽一山川。
香熟千畦稻,凉生百道泉。
古魂招汉将(冯异战殁于此),丰稔望村烟。
都道莲花好,迟来买藕船。
此诗作于民国23年(1934年)秋,时作者由西宁返天水省亲,路过洛门。洛门在甘肃甘谷县西35公里,即古落门聚,现属武山县。《大清一统志》:“落门聚,在伏羌西。后汉建武十年,隗嚣据冀,冯异攻其落门,未拔而卒,来歙复攻拔之。《郡国志》:‘冀有落门聚。’《水经注》:‘落门水东北流,注于渭水,有落门聚。’”这是一个晴朗的秋天,阳光灿烂,山川清丽。洛门是一处有名的古迹,“大树将军”冯异阵亡于此,引来了后世人的凭吊。那漠漠千畦的稻田,田田莲叶的荷塘,俨然一派江南水乡风光。此时丰收在望,农民们正在兴奋地等待着前来买藕的船只。这首诗描写了洛门美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乡土的感情。
有怀念良师益友的,如《古月堂感赋呈陈[寅恪]吴[雨生]两先生》:
清华水木城西冠,弦诵燕京对海甸。
旧筑惟馀古月堂,池馆照来犹昔艳。
深红先上海棠枝,沉碧初凉藕花池。
小山丛桂留人夜,香雪玻璃滑冰时。
曲苑作厅象工字,锦茵绣幔张座次。
文会选胜间晨夕,鸾刀缕切许薄醉。
忆昔中元佳节至,学院宏开来多士。
新会(梁任公师)海宁(王静安师)与义宁(陈寅恪师),王陆经筵说义利。
司业更有泾阳吴(吴雨生师),朴学华辞勤墨朱。(www.xing528.com)
门墙跻列问奇字,龙象一时尽大儒。
残照欲收讲院明,月斜堂上夜坐深。
感遇微知伏挺志,升堂最苦郑玄心。
当时耳热正酒酣,前席生徒共笑谈。
杨柳笛中歌出塞,桃花扇底哀江南。
(一日夜集,任公师唱《桃花扇》“哀江南”一曲,同学各有和歌,余独不谙。临洮司秋云唱秦腔,皆大笑。)
逾年丁卯炽赤焰,危巢相守愁幕燕。
堂前置酒作离筵,眼底之人皆星散。
旧苑哀词万寿山,寝门同哭孔尼父。
贱子西归国事纷,梁木悲折暮云昏(谓任公师)。
苦从别后梦关塞,更惜索居断知闻。
重来大似辽东鹤,亭榭全非况城郭。
一堂岿然仍幽邃,苔痕欲认感萧索。
西苑旧居幸未改(寅恪师宅,近静安师旧居),
堂连荷声馆犹在(雨生师所住藤影荷声馆,在古月堂西,十年未移居也)。
翻夸座上多春风,讵识门前有沧海。
当头月好送残年,唱酬往往见佳篇。
清光莫斫吴刚斧,故物难存子敬毡。
太息吾曹成苟活,早晚太学群诣阙。
弦歌欲托缥缈间,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月今月两茫茫,痴绝李侯问太苍。
今人古月同流水,往事难忘古月堂。
此诗作于民国24年(1935年)冬,时作者在北平。古月堂,在清华园内。曲苑句,指工字厅,在清华园内。新会句,作者于民国15年(1926年)秋入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当时教授四人,即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讲师一人,即李济;主任为吴宓,字雨生,陕西泾阳人。王陆句,王,指明代哲学家王守仁;陆,指南宋哲学家陆九渊。王守仁继承和发挥陆九渊学说,成为“陆王学派”。这里称“王陆”,实指陆。《宋史·儒林传·陆九渊传》:“初,九渊尝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所学多不合,及熹守南康,九渊访之,熹与至白鹿洞,九渊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熹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感遇句,《梁书·文学传·伏挺传》:“挺幼敏寤。七岁通《孝经》、《论语》。及长,有才思,好属文,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人乐安任昉深相叹异,常曰:‘此子日下无双。’”升堂句,《后汉书·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琢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逾年句,民国16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可怜两句,民国16年夏历五月初三日,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贱子句,作者于民国16年夏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西归前,梁启超作书与当时甘肃省省长薛笃弼,信中说:“冯君国瑞,西州髦俊,游学两京,已经五稔,今夏在清华研究院以最优等成绩毕业。其学于穷经解诂为最长,治史亦有特识,文章尔雅,下笔千言,傍及楷法,浸淫汉魏,俊拔寡俦。此才在今日,求诸中原,亦不可多;百年以来,甘凉学者,武威张氏二酉堂之外,殆未或能先也。”后来作者返里,时甘肃政局变动,薛笃弼已去职,此信未到薛手。梁木句,民国18年1月19日,梁启超病卒于北平协和医院。故物句,《晋书·王献之传》:“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献之字子敬。早晚句,指“一·二九”运动。今人四句,李白《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首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学习期间的生活。在那名园里,花木扶疏,池塘照影,无论春夏秋冬,都有令人陶醉的美景。名师的亲切教导,良友的析疑赏奇,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晚会的丰富多彩,也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部分写八年之后重回清华园的所见所感。这时日寇进逼,北平岌岌可危,清华大学准备南迁长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重来大似辽东鹤”,大有丁令威化鹤归来之感。作者由“古月堂”的名称,想到李白的诗篇,人生短暂,明月永恒,曾使李白为之慨叹,作者则断言“今人古月同流水”,较李白的感慨更为深沉。本诗通过对清华园学习生活的回忆和重来后感受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忧时伤乱的悲哀心情。
冯先生才气纵横,于诗不主一家。谢鸣凤《绛华楼诗集序》中说:“于古今人诗无不读,尤喜近代诸家开拓诗境,以为超迈古人,不知者以为狂,故其诗未可规规于一家一格也。”这话是对的。他的诗的风格是多样化的,有的雄壮豪放,如《自兰州飞长安歌纪事》:
噫吁嚱,危乎高哉!登天之易易于履平地。坐见万里滚滚无际之波涛,祁连罗列如儿曹,千山万水倏忽一发轻飞等鸿毛。元气合围穷眸子,坤轴旁薄相吞交。黄河如带巧钩缭,万壑栉比纷秋毫。快哉御风行,四周天扫皆容包。淮南颇亦携鸡犬,云龙上下愈与郊。大云如海轩然至,万态奇谲陈层霄。初见匹练拔山出,引之万缕飞龙蛟。夭矫妍异争向人,过眼良驯手可招。渐幻狞狰翻百技,能以恶兽化鲛绡。万马奔腾相斗蹙,贲育莫敌虎狼骄。俄见万顷尽成棉,堆软积素胜茧缫。始知天公事聚敛,不怪人间艰绨袍。乌龙嘘气喷浓墨,顿令昏黑来深宵。玉宇强支寒顷刻,苍生或喜雨连朝。搏扶摇上三千尺,只手遂欲扪斗杓。举头问日嗤道畿之而,何劳攀黄尧。吾闻天高耳属地,陆沉鱼烂何以塞耳不闻鬼泣更神号?茫茫赤子鱼头生,殛鲧兴禹至今忝尔职司何以失贬褒?(是秋大水,治河者又易人矣。)再拜敢告人间世,阊阖佚荡碧天寥。帝若默怜允吾请,不尔宁逐徐志摩。(前年徐志摩北飞失御,殒山东境。)是时歌哭动九天,乘回风合骖云轺。总为浮云能蔽地,长安不见魂欲销。帝遣六丁凿云窟,弹冠稍庆切云峨。风薄焉得浮大翼,长歌聊以压尘嚣。
此诗作于民国24年(1935年)秋。作者第一次乘飞机远行,面对着新事物,引起了新感受。俯视地上,但见“祁连罗列如儿曹”,“黄河如带巧钩缭”。飞机进入云中,更看到云的变幻不定,万态纷呈。进而驰骋幻想,责问天帝,为何不管地上人民的灾难?这首七古运用惊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体现了浪漫主义精神,屈原、李白的影响是明显的。梁启超在清末提倡“诗界革命”,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这首诗写了“登天之易易于履平地”这种新意境,可以说是“新派诗”了。
有的奇伟瑰丽,如《自临夏癿藏山庄西行十里而遥,群山环峙,广漠碧无涯际,列幕其中,作林野三日游。深山逐猎,寒夜说虎,阴晴雷雨,一日数异,殊俗奇境,纪之以诗,得一百韵》。此诗作于民国21年(1932年)夏。当时青海省政府主席马麟回到老家临夏癿藏山庄度假,作者被邀前往。诗里描写了山水的奇丽,气候的异常,回民的歌唱,打猎的盛况,藏民的礼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五光十色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写天气变化的有这样几句:“傍午雷殷南山阳,金蛇掣电鼓声镗。忽如煮茧急跳踉,惊虹倏走见晴旸。”这首七古全长700字,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诗的雄奇风格,与高适、岑参是有渊源的。
有的奥衍磅礴,如《青海篇》。诗序说:“簿书鞅掌,适有海滨之游,穹庐风雪,平沙驰骋,故城废垒,慨然想见汉唐之盛。归后敷陈事实,辄为此篇,筹边时贤,或以有所兴起欤?”此诗作于民国24年(1935年),时作者在西宁。这首五古共1140字,是诗集里最长的一首诗。诗中系统地写了青海省的历史和地理,表现了期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的思想。史书地志,澜翻笔底,叙事议论,融合无间,显示了作者的博学高才。这是一篇“学人之诗”。以文为诗,显然受韩愈影响,但作者写来,并不缺乏形象性。如写文成公主的诗句:“文成贵公主,掌珠惜靓妆。一朝辞帝阙,万里去故乡。红颜渡赤岭,落日照玉霜。琵琶作胡语,赭面笑远迎。兵戈销粉黛,甥舅定海盟。”就写得诗意盎然。
有的沉郁悲凉,如《辛未九日作》、《定西题壁》等。这些七律,充满了哀时伤乱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杜甫诗的影响之深刻。
有的凄婉隽永,如《途中口号》:
老鸦城下冤魂语,白马滩前石乱飞。
一百里间往还路,思君几度泪沾衣。
自注:悼故人周子扬希武也。十七年被害于老鸦城。著有《仪顾堂诗文集》若干卷、《玉树土司调查记》。
此诗作于民国21年(1932年),时作者在西宁。周希武(1885—1928),天水人。民国17年(1928年),任宁海护军使署总务处处长,奉护军使马骐之命赴兰州,与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商谈有关问题。7月25日,行至距西宁35公里之老鸦峡,遇匪徒袭击,中弹身亡,年仅44岁。作者与周氏交谊甚厚,这首七绝表现了对这一代人才的无限痛悼之情。
(作者系先生门人,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