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招 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实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前提条件。
腐败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脱离群众、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损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只要党内存在腐败现象,党和群众的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和削弱。
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的党实行正确领导的前提。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压倒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党始终忠实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凡是正确的领导,都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推动了革命事业前进。反之,就脱离了实际,违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给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十年“文革”时期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之间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实践证明,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反映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行正确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也当如此,也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实践的检验,从各地实际出发,把全局和局部、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掌握好工作主动权,站在实践的前列,领导群众前进。
密切联系群众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群众是实践的主体,领导干部是群众实践的组织者。领导者的才干,就体现在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用党的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在工作上创造出一流的成绩。如果脱离了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的事业就将一事无成。
密切联系群众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这一精辟论断,深刻地阐明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端正党风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当前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都是由于脱离群众造成的。党风好,党群关系就好,群众就信任;党风不好,就会脱离群众,失去群众的信任,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端正党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宗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就必须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因此,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二
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政权和政党的前途命运都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回顾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才能获得、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人民从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实现安康幸福的生活。当前,人民群众对我们党是认同、拥护和支持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党只有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代表和实现人民的利益,才能继续获得人民认同、拥护和支持。否则,就会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因此,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既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完成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性作用。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从总体上看,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不密切”的问题,也有“不善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自己的名利得失斤斤计较,对群众的安危冷暖漠不关心;有的对人民群众既没爱心,又没耐心,特别是对一些困难群众更是不闻不问;有的形式主义严重,想问题、办事情、干工作,不了解民情,不顺应民意,不珍惜民力,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尊重人民群众的感情和人格,等等。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影响极坏,很容易使人民群众失去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很容易堵塞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从而损害新的伟大事业和新的伟大工程。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首先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和善于密切联系群众。
三
密切联系群众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一个很具体、很细致的实践问题。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切实做到顺应民意、尊重民权、维护民利、赢得民心。
一要顺应民意。顺应民意就是尊重人民的意愿,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就是要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做到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符合人民意愿;就是要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说群众想说的话,多办群众想办的事,杜绝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二要尊重民权。这有两层意思:其一,就是要牢固树立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在工作中,自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统一,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其二,就是要切实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依法保障广大工人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要维护民利。就是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坚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既强调发展速度,又注意利益均衡,既注重竞争与效率,又维护正义与公平,努力寻求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各种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诚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对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暂时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要坚决制止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四要赢得民心。这既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要求,也是衡量联系群众工作做得好坏的根本标准。除了通过顺应民意、尊重民权、维护民利来赢得民心外,还要通过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和模范形象来赢得民心。其一,要通过为民赢得民心。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为个人利益而做那些违背民意、滥用民力、劳民伤财的事情。其二,要通过务实赢得民心。人民群众最重实际、厌恶空谈。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其三,要通过清廉赢得民心。清正廉洁从来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以人格的力量赢得人民的支持。
四(www.xing528.com)
密切联系群众还必须注意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对群众的感情要“永久化”。俗语说“言为心声”。这充分表明一个道理,只有你心中装着人民群众,那么你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才能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要。而日常工作中,我们党员干部会经常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这就不可避免地经常通过自己的讲话和行动,传达上情、统一思想、制定措施、贯彻落实、推进工作,如果我们心中没有群众,就难以做到密切联系群众,也更难以谈得上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办事情和谋利益。目前现实中,衡量党员干部有没有本事和本事的大小,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善不善于密切联系群众,善不善于把群众的积极性和力量调动起来、凝聚起来,或者通过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去办大事情,去发展对群众自己有利的事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而且更要做到心中装着人民群众要“永久化”,只有这样才能从内因上加强亲民、爱民、为民、恤民的执政行为和执政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效果。
二是解决群众的问题要“经常化”。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使一些群众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有一定的看法,有些干部抱怨群众不如以前听话了。实际上,现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根本立场没有变,问题是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丢掉了党的优良作风,不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或者热衷于“逼民致富”的“政绩工程”,对群众中的矛盾问题,只知道发号施令或权迫压服。事实上,密切联系群众不单单是访贫问苦、与群众交往,不单单是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群众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尊重,利益是否得到实现、维护和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注意“身”入基层,更要注重“心”入群众,而且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实现“经常化”。历史表明,党员干部每办一件实事、好事,都会温暖一片人心、都将赢得一片人心、都能稳定一片人心。只有这样才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更加信任、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干群之间密切联系的基础才有可靠的保证。
三是与群众交流语言要“本地化”。我们与群众交流时,要针对群众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认知程度、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实际,善于用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来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要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感觉“真是那么回事”。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则必须力求多用生动传神的口语、谚语、俗语,少用手捧文稿诵读的形式和方式;多用“好听”的“土话”和“本地话”“普通话”,尽可能杜绝令人生厌的官话、空话、大话、套话,尤其要力戒板着脸空泛说教;要力求与群众交流的诙谐性、风趣性和幽默性,努力做到既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既言简意明、又娓娓动听。同时,要注意少用不健康的“荤话”“顺口溜”作为激发人们听趣的“作料”,着力在和风细雨中以生动活泼的话语,将“官方语言”娓娓道出,使人于细雨润物中明白道理,于潜移默化中升华思想境界,从而达到一听就懂、听后明白的效果。这是提高密切联系群众实效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是与群众交流思想要“情理化”。人是有丰富感情的动物,最忌讳空泛的说教,或者以势压人的训诫。群众尤其忌讳不尊重人、不理解人、不关心人的官样作风。目前极少数党员干部存在欺上瞒下讲假话、迎来送往讲套话、目无群众讲狠话、不顾影响讲“荤话”的现象。例如,有的对上说话时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讲成绩时夸大其词,谈问题时轻描淡写,说打算时高谈阔论,在对待下级和群众时,却表现出吆三喝四、声色俱厉、以权势压人、耍权威、抖威风等,此类问题严重影响干群关系,也难以达到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效。因此,我们在与群众进行思想交流时要体现“情理化”,切不可有“官位感”“优越感”和“高人一等、高人一筹”的感觉,要摒除居高临下的态度,以富有人情味的方法、以“百姓化”的姿态、以情理交融的形式,与群众进行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沟通,不仅要以理服人,更需以情感人,这样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
密切联系群众最关键的是要说实话、干实事,坚决克服眼睛向上、喊空口号、甚至欺压群众等不良现象:
一是围着领导转。只唯上,不唯实,喜欢做领导工作,走上层路线,专门看领导的脸色行事。领导喜欢看什么,就千方百计干什么,领导喜欢听什么,就绞尽脑汁说什么,领导喜欢玩什么,就挖空心思献什么。对群众的困难,百姓的疾苦,则是不闻、不问、不解决。
二是围着会议转。整天忙于奠基、剪彩、开会、作报告,置身于迎来送往,沉醉于酒店宾馆。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落实讲话,以指示落实指示。事过之后,会议上贯彻了什么内容,讲话里谈到了什么精神,指示中下达了什么任务,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更谈不上检查落实。
三是围着文件转。实干无能,空谈有术。喜欢搞文字游戏,在观念上独树一帜,在口号上标新立异,在内容上不切实际。一年到头,文件、简报满天飞,里边全是大话、假话、空话、套话,让人看得头晕目眩,落实起来犹如建造空中楼阁,不知从何下手。
四是围着“政绩”转。名利思想严重,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而且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虚报浮夸,玩数字游戏。喜欢搞那些表面上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只开花不结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用老百姓的血汗钱为自己树碑立传、打水漂,自己图虚名,老百姓得实祸。
五是围着关系转。没心思干大事,只想着做大官。把精力和心思全都放在跑门子、托人情、拉关系、找靠山上。有的背靠大树春风得意,有的送礼送物花钱买官,有的编织关系网如鱼得水,有的甚至与黑社会勾结称霸一方。
六是围着私利转。干大事而惜身,逐小利而舍命。缺乏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掌权为己,以权谋私,整天为车子、票子、房子、位子、孩子而奔波忙碌。
七是围着老板转。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羡慕有钱人的潇洒生活,整天和老板、大款们称兄道弟,交往甚密,打得火热,搞权钱交易。原沈阳市长慕绥新家里一只八哥说的最熟的一句话是“老板,您好,恭喜发财!”可见慕绥新和老板们的交往程度。
八是围着“三子”转。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整天醉生梦死,歌舞升平,吃喝嫖赌抽全会,张二江的门徒弟子。中午围着瓶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白天满嘴烟酒气,晚上浑身胭脂气。近年来官员醉死歌舞厅、赌输公款几千万、二奶情妇一大串的事例屡见不鲜。
上述种种表现,严重脱离了群众,伤害群众感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只有围着百姓转,心里装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