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招 离岗考察
如何切实把好干部选任工作中的考察关,不断改进考察方法,防止考察失真失信,是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现实课题。为把干部选准用好,江西省赣州市在2004年3月创立的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有效地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问题。
一
所谓“离职考察”,即党委确定了考察对象后,将考察对象免职调离。在这期间,组织部门将离岗考察的干部名单公布于众,并到考察对象原单位进行全面考察。此项干部考察制度已在江西赣州等市全面铺开。
“赣州在领导干部中实行离岗考察制度,进一步落实了中央、中组部关于在选拔任用中扩大民主的要求,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2009年3月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在审议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中外记者开放时,全国人大代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说。
江西代表团开放日共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大公报、文汇报、美联社、路透社、纽约时报等97家中外媒体、140多名记者的聚焦。赣南日报为参会的全国唯一设区市党报,派出记者到会现场采访。
在答记者问时,现场气氛热烈。人民日报记者首先对赣州的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十分关注,他问道:“我曾经实地考察采访过赣州的干部离岗考察制度,遗憾的是当时没有采访到您。请问潘书记,您当时的这一创意灵感从何而来?为什么在革命老区赣南产生?在一路走来的过程中,有惊喜,有坎坷,有争议,在您的心目中,您希望它未来的路怎么走?”
潘逸阳说,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容易造成错误的用人导向,严重损害干部人事工作的严肃性和公信度。我曾撰文直言“考察失真”的危害。为此,2004年6月,赣州市委出台了《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今后在对拟提拔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离岗考察,先将其调离工作单位,安排到市委党校培训3个月,在考察对象离岗后,市委派出考察组到考察对象的原工作单位对其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原则上不再安排回原单位任职,进行交流使用。如果发现有情况,进行调查处理。这一做法还被推行至县一级。到目前,市本级已办班10多期,离岗考察干部367名,提拔重用339名,从机制上保障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我们还面向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从全国高校选拔1 00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乡镇,全市竞争上岗的机关岗位达80%以上。
潘逸阳说,近几年来,赣州推行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群众说,这一招好,防止了干部带“病”上岗;考察对象说,离岗考察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思考过去、接受考验、面向未来”的思想锤炼和精神洗礼;在职干部感触地说,我们有压力,更有动力。离岗考察制度的意义在于,坚持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准了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和民主化的最佳结合点,使干部在岗考察变为离岗考察,在职考察变为卸职考察,单纯考察变为考察、培训、监督和任用相结合,从机制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知情、参与、选择、监督,引导群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向组织反映情况,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这有利于在干部队伍中倡导一种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取向,形成一种良好的用人导向。这些做法,得到了上级党委特别是省委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委书记苏荣作出重要批示,并且省委决定,在全省试行这一制度。赣州推行干部离岗考察制度,也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关注,中组部专门派出调研组到赣州调研。我们感到,推行这一制度,在防止用人失察,提高干部选拔的公信度,发扬党内民主,落实群众在选拔干部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二
据2009年9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7月9日,江西赣州市委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余路晓与19名来自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科级以上干部,作为该市第15期离岗考察班学员,到市委党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
7月12日,离岗考察的20人名单在《赣南日报》公示。这也是整个离岗考察三次公示中的第一次向社会公示。
8月20日,在赣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的公告栏上,记者看到对余路晓的第二次公示——在单位的考察预告,上面除了对他的基本情况介绍,还有“政绩公示”。8月21日至23日,由市委派出的考察组对他进行考察,考察方法包括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分析考察结果等环节。
自2004年6月赣州市创立离岗考察制度至今,全市已对14批441名干部进行离岗考察。其中,有408名考察对象得到提拔重用,占考察对象的92.5%;另有33名考察对象未得到提拔。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小三:实行离岗考察,让人民群众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宽松环境下评判干部能力的高低、素质的优劣、政绩的大小,使广大干部充分认识到,对群众负责、为群众谋利,是谋事决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真正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对党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所做的工作与决策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实行领导干部离岗考察,不仅对考察对象而且对广大领导干部都是一种很好的监督、启示与教育,有利于在干部队伍中倡导一种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形成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
赣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李石金: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推进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这个制度,一改过去的干部在岗考察为离岗考察,在职考察为卸职考察,单纯考察为考察、培训、监督和任用相结合,弥补了传统考察方式的制度缺陷。这一举措,为建立完善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现党管干部原则和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三
离岗考察切断了评价主体与考察对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创新了考察形式,延长了考察期,扩大了考察范围。
“实行干部离岗考察后最明显的感受是,在干部群众中营造了一种愿意讲真话、敢于讲真话的氛围,将选人过程中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赣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局长袁景运是首期离岗考察班考察组组长,曾在县里担任组织部长多年,对比传统考察干部的办法,他深有体会。
担任第2期离岗考察班考察组组长时,他带队考察学员、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原主任毛忠源。当考察组到达毛所在的单位时,班子成员和职工对毛的作风和经济问题反映十分强烈,通常一两天完成的考察拖了一周还没结束。后来市委派出调查组调查发现,毛存在重大经济问题,后经司法机关查实被判有期徒刑7年。
赣州市实行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公示范围广、时间长,群众有充分的渠道和足够的时间反映问题。过去下任职文件后才开始的离任审计,现在变为一宣布免职就同时开始,实现任前审计、事前监督。
“过去考察干部时,有的干部群众不愿讲真话、实话,有多方面原因。比如,被考察干部可能在原单位提拔,群众担心遭到打击报复;某个干部提拔了,腾出了位子,后面的人都可以挪动,所以有人希望他快点走。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尽量说好话,对干部的缺点或者不说,或者避重就轻,或者碍于情面不好意思说。”曾三次担任考察组组长的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廖桂兰说:“结果,组织上听不到真话,很难客观、真实全面地了解干部。”
“离岗后某些‘带病’干部的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甚至还没来得及完成离岗考察培训即受到党纪国法处理。”她说。
第12期学员、上犹县东山镇原党委书记胡宗享,刚到离岗考察班报到,群众就举报他婚外生子,经组织查实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第11期学员、崇义县地矿局原局长罗光林进离岗班不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主动向检察机关坦白:他以入干股的形式参加朋友开矿,非法牟利60余万元,后退赃,被“双开”,但免于刑事处分。
据赣州市委组织部统计,前14期离岗班的441名学员中,2名干部因发现有严重经济问题被追究刑事责任,1名干部发现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2名干部发现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离岗考察制度,之所以能在相当程度上防止考察失真失实,杜绝‘带病’提拔甚至‘越查越提拔’,一个重要原因是,切断了评价主体与考察对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创新了考察形式,延长了考察期,扩大了考察范围。”赣州市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陈春明分析,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四
离岗考察对在职干部也形成了压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必须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否则,哪天离岗考察就可能有麻烦。
“压力,是许多学员进入离岗班后的共同感受。”第9期离岗班学员陈为说,“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在摸底考试以及与同班同学竞争中所产生的‘本领恐慌’;二是担心自己以前在工作中干了违反法律和纪律的事被举报,或者工作方法不当、不慎得罪人而被恶意举报。”
第10期离岗班学员王燮耀,是2004年该市面向全国招考人才时从湖北招考到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岗位上的,一年后下到信丰县任县委常委、嘉定镇党委书记。2008年,他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十分“意外”地从抗雨雪冰冻灾害第一线接到离岗考察培训通知书。
“我从外地到赣州工作,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当时确实很担心。”王燮耀说,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他大刀阔斧地搞拆迁,工作时有些不管不顾,特别是拆了很多违章建筑。而此时静下来,他有点担心那些利益受损的人串通起来恶意举报自己。
但让王燮耀感到腰杆硬气的是,他所做的工作符合程序和法律,没有个人私利。还好,整个离岗考察组织上没收到一份关于他的举报,他感到很欣慰。
“只要是在做事,并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认真真做事,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走上团市委书记岗位的王燮耀满怀感激地说。
然而,第1期学员廖学春却没那么幸运。进离岗班前他在石城县丰山乡担任党委书记,当他信心满满地进入离岗班学习时,有数封匿名举报信同时寄到了市委组织部,反映他有经济问题。
为了对干部负责,也对举报的群众负责,市委考察组迅速展开调查。后经反复查证,举报内容纯属捏造。根据他的政绩和学习期间的综合表现,最后组织上安排他到南康市担任副市长。因为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目前他已被重用到兴国县担任县委常委、农工部长、县政府副县长。
“人正不怕影子歪!只要出于公心认真做事,即使一时受到委屈,相信组织会还我们清白。”廖学春说,“当然,有为老百姓做事的激情,以后自己在工作中还是应注意方式方法。”
“离岗考察对在职干部也形成了压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必须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否则,哪天离岗考察就可能有麻烦。”赣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杨裕孙说,“而且相关单位推荐干部到离岗班时也必须十分公正公道,因为如果所推举的离岗考察对象有严重问题影响提拔使用,就会追究该离岗考察对象所在地或工作单位党委、党组推荐责任。”
“党校两个月培训使大家饱尝了一顿‘理论大餐’,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充了电,行动上加了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第12期学员、兴国县城岗乡原党委书记李斌说。
赣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钟昭锋近几年一直从事离岗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他说:“离岗考察对象学习培训的考试成绩和现实表现由组织部门会同党校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任职使用的依据之一,将选拔任用和教育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学员的目标更明确,学习更加自觉。”
钟副校长说起一个有趣的细节,他所讲授的《借鉴新加坡经验加快赣州发展》等课程,学员们听课积极性很高,通常提前10分钟到教室,上课期间学员们的手机全部关机,而且提问、讨论十分踊跃。
在赣州市郊的市委党校,记者注意到,离岗考察班的课程设置很有特色。
离岗考察班学员不仅要接受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培训,还要到革命圣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异地培训,围绕本地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深入一线调研,撰写学习考察报告和社会调研论文;既进行严格的入学考试和新知识专题考试,又进行调研成果讲演评分。总之,对学员的德、能、勤、绩、廉以及决策能力、文化素质、口才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检验。
“对大家触动和教育更大的是,到上海、井冈山、瑞金、延安和西柏坡等革命旧址的实地考察,让学员们受到了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江山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赣州市妇女儿童医院院长曾康华曾参加第3期和第14期两次离岗考察班,她深有感触地说。
“昨天还一起参加离岗班报到的同学,今天却因为群众举报被纪委叫去谈话,不几天被移交检察院。这种震撼和警示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章贡区第2期离岗考察班一位学员如是说。他所说的这位“同学”便是该区文清路小学校长熊新媛,因犯受贿罪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
五
要使一项创新有可持续性,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制度,还需要有能够认真执行这项制度的干部。
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在赣州日臻完善。(www.xing528.com)
“新鲜——不理解——很有必要。”章贡区第2期离岗考察班学员刘艳琼这样说起自己对离岗考察班的认识过程。
2004年3月,赣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行“干部离岗考察制度”,两个月后起草制定的《赣州市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实施办法(试行)》在该市各级干部的思想上掀起不小的波澜。
当年6月,当第1期离岗考察班25名学员到市委党校报到时,不少人依据过去的老观念和“潜规则”猜测,谁将获得重用、到哪个部门,谁将提拔到哪个县(市),言之凿凿。
然而,最终的结果公布后,让不少“消息灵通人士”大跌眼镜:一些来自偏远贫困山区县的干部,因为在离岗考察班中表现优异,被提拔到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部等重要岗位;一些年轻的、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乡(镇)党委书记因为考察优秀,被提拔为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其中有3人进入县委常委会。
“尊重考察结果,根据综合成绩择优选用。”这是赣州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不断提及的原则。
“这种制度可以防止领导临时动议干部,也可以避免选拔干部由领导点名,因为所有拟提拔干部必须先进离岗班,而且要考察合格才具备选用的资格。”陈春明说,“要使一项创新有可持续性,不仅需要有明确的制度,还需要有能够认真执行这项制度的干部,要给予群众真正监督干部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7年以来,所有赣州市委提拔任用的干部都经过了离岗考察“这一关”。
2008年1月,赣州市委正式制定印发了《赣州市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实施办法》,明确离岗考察制度从市一级推广到市、县两级。至此,全市18个县(市、区)共离岗考察了42批1348人,其中有24人因发现有违纪问题未予提拔。
2008年10月,江西省委下发《江西省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明确要求推行拟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参见2009年9月8日《人民日报》)
六
干部提拔要考察,全国皆然。可是在江西省赣州市,这道必经的关卡尤显严厉——2004年6月,赣州出台《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凡提拔对象必须进行“离岗考察”。
具体说来,一名干部在被确定为考察对象后,组织上先将其免职调离,安排到党校培训,再到该干部原工作单位进行考察,然后或提拔、或重用、或平调、或查处。本就不平坦的晋升之路又增加了许多“悬念”。
5年多的实践,这一制度被证明可以有效防止“带病提拔”。目前,这一制度已全面推广到18县(市、区),也扩大到省直单位主管、市委协管的拟在赣州提拔使用的干部。
干部群众说实话各级组织得真情
知人善任,历来不易。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赣州也曾经被干部考察中“群众普遍说好话、组织难以得真情”的情况所困扰。或是担心考察对象在原单位提拔后打击报复,或是希望考察对象早点离开,作为评价主体的干部群众往往不敢或不愿对考察组讲真话。赣州的离岗考察由于实行先免职后考察,并且明确了原则上不回原单位任职,有效切断了考察对象与评价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度”,打消了群众的思想顾虑,从制度上为群众对组织敢说真话、愿说真话提供了保证。
作为一种制度设置,赣州的“离岗考察”制度除了履行《干部任用条例》和《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程序和要求,还出台了不少新举措,如通过各类媒体公示离岗对象的政绩概要,在原单位工作不满两年的实行上溯考察,考察组集体找考察对象面谈等,有利于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
离岗对象照ⅹ光在职干部促实干
“老组工”都知道,受各种因素制约,在职在岗考察很容易失真。而离岗考察实行的是“先免职、后离岗”,考察对象在长达2个月时间里处于被组织和群众评价和监督的位置。这样,群众有足够时间举报问题,有关部门有充裕时间调查核实。同时,干部一经离岗,就开始对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以往总是“慢半拍”的离任审计监督现在也能及时发挥作用。这样,相当于对考察对象全身照X光,有效防止了干部“带病提拔”。
2004年,离岗考察制度实施不久,就“照出”了一个腐败分子。当时,某单位升格为副县级,原负责人被列为拟提拔对象。在该对象离岗考察期间,有关领导和部门收到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其问题的举报信。经考察调查和离任审计,结果发现此人存在重大经济问题。后来此人不仅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还被移送司法机关判了7年徒刑。
赣州市委组织部的统计显示,在赣州市委已办的15期离岗班460名考察对象中没有得到提拔重用的有33名,占7.2%。
对在职干部,离岗考察也是一种有效的警示。只有平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真抓实干,才能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才能在未来顺利通过离岗考察。
特殊难忘的培训终生受益的经历
过去,不少到党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是抱着“认认人、养养神”的态度。然而,在离岗考察制度框架下,考察对象在党校学习的成绩与表现将作为干部甄别和任用的重要依据,谁还敢“混日子”?
试想,参加离岗培训的都是各单位推荐上来的精英,除了闭卷考试外,培训机构还经常围绕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研讨交流。上级领导有时还会出席,并且不事先打招呼就出题考你,谁行谁不行,一比就见高下。更重要的是,所有这些还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前途。
在党校学习期间,组织部门会派出带班部领导和联络员跟踪管理,近距离地观察、了解和掌握离岗考察对象的德才素质,为党委准确任用干部提供全面依据。
这也难怪很多参加过离岗班的干部都深有感触:“离岗培训不仅竞争激烈而且压力很大。我们既饱尝了一顿理论大餐,又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真是刻骨铭心、终生受益。”
赣州的这种制度安排,除了避免党校培训流于形式外,还体现了培训的开放性、竞争性特点,促使离岗对象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为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要求打好基础。
干部决策更民主推荐人选更负责
离岗考察是把“双刃剑”,既是对考察对象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干部工作决策者是否公道正派选人用人的一种检验。离岗考察提拔干部,要经过两次党委常委专题办公会、两次常委会,保障了正确用人导向的贯彻落实。
“实行这一制度,关键在于‘一把手’在用人上要有政治远见、要胸襟开阔,要把用人权让渡出来,真正交给组织、交给群众。因为领导干部推荐的人选如果过不了离岗考察关,同样不能提拔重用。”赣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陈春明告诉记者。
此外,离岗考察实行分期分批集中办班,要求每班次都达到一定人数。这在客观上要求党委对干部队伍建设有通盘周全的前瞻性考虑,增强了干部工作的计划性,减少了随意性,更不容易出现临时动议现象。
作为离岗考察制度的首倡者,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表示,领导干部离岗考察制度的意义在于,坚持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找准了干部人事工作制度化和民主化的结合点。
赣州5年的实践表明,离岗考察从机制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引导群众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向组织反映情况,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用人导向。(参见2009年10月12日《中国人事报》)
附录:“免官”后做什么?党校学习培训两个月
将考察对象免职调离,待岗到党校学习培训两个月,其间派出考察组到其原单位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再根据考察结果决定是否提拔。
“复官”后报复怎么办?原则上不回原单位
跟传统的干部选任考察比,实行离岗考察后,赣州拟提拔干部离岗后原则上不回原单位,干部群众可大胆说真话;离岗情况都要在媒体上公示,所在单位干部职工、普通群众可以知情。
“被免”官员哪些出路?提拔只有1/3的机会
在传统考察方法下,进入考察程序后,干部基本上都能得到提拔。而实行离岗考察制度后,赣州拟提拔人员离岗后有三种出路:提拔、平调、查处。
“曝晒”期情妇曝光最终丢官去职
今年7月,原上犹县东山镇党委书记胡某被开除党籍、公职。此前,他包养的情妇生育的小孩都上小学了,他还多年担任乡镇领导职务。而使其问题暴露的,是赣州市委推行的离岗考察的干部选任新机制。
据调查,去年底,经上犹县委推荐,赣州市委拟将胡某提拔为副县级干部,并安排其参加离岗考察培训班。但随后,一封举报信就寄到了赣州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陈春明的桌上,对胡某的问题写得清清楚楚。赣州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派出考察组,很快查明举报属实,胡某因而丢官去职。
“免官”不到一月心中有鬼自首
原崇义县矿管局局长罗某因工作业绩突出,2008年6月被推荐参加“离岗考察”。在党校,罗某一边听着党性教育,一边对自己的问题忐忑不安。有时候又听到一些风声说哪里已经收到举报信了。终于,“离岗考察”不到1个月,他自己走进了赣州市检察院的大门,主动交代了经济问题。
由于有自首情节,目前对他的处罚是开除党籍、公职。
得罪人被冤枉查明后获提拔
2005年底,李晋让以章贡区沙河镇党委书记的身份被推荐参加离岗考察班。由于她平时工作中性子急,经常批评下属,得罪了一些人。离岗考察后,对她的举报信不断寄到市委组织部,一桩事情刚刚查明,另一桩举报又来。市委组织部只好将她“放下来”,直到后来查明举报不属实,才安排她到上犹县当副县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