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数据库包括1936年、1946年中国的行政区划界线以及人口数据。依此我们绘制1936年、1946年中国人口县级密度(见图1)和1936年分布趋势图(见图2)。
二、研究背景与数据来源
为了综合研究1936年中国的战前人口分布,本文选取包含全中国29个省(除去缺少数据的蒙古地方和西藏地方)的2 033个县级单位,县级单元与省级单元相比较更能体现人口变化的细节。人口数据采用1938年5月,中华民国内政部统计处编印“战时内务行政应用统计专刊第一种”《户口统计》公布的全国户口统计数字,此次统计可以说是整个民国时期具有大致标准时间点的(1936年年初)、最为完整的全国性人口统计数字,几乎包括了全国所有的省市局(1)。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侯杨方基于这一数据,经过多年研究整理,又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中国人口地理信息系统”(http://yugong.fudan.edu.cn/Project/CPGIS/index.asp),这一数据库为研究中国人口分布模式创造了条件。
这一数据库包括1936年、1946年中国的行政区划界线以及人口数据。依此我们绘制1936年、1946年中国人口县级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见图1)和1936年分布趋势图(见图2)。图中可见,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以瑷珲—腾冲线为界,人口密度东高西低(2)。这一现象势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下文作详细讨论。
图1 1936年和1946年中国各县人口分布图(www.xing528.com)
图2 1936年中国人口密度分布趋势图
相关自然环境因素的空间数据,包括地形、水系、土地宜耕类型、气候数据等,均来自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http://www.geodata.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