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和时代发展

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和时代发展

时间:2024-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过渡时代的新情况,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时代内容非常广泛,现实比理论更丰富、更具体、更复杂,我们要有更开放的时代观,这样,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适应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要求。

中国外交决策的五大因素和时代发展

一、一个时代的发展

“时代”一词是表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和阶段的概念,是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人们广泛使用这一范畴,并因其使用的目的、方法、含义和标准不同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据过渡时代的新情况,得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认识。

1.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科学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首先要有科学的时代观。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作为正确认识世界历史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科学的时代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认识世界环境和国际条件首先需要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树立科学的时代观。如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世界历史的发展既有其必然的趋势,又要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形成对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要反映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取得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就要把握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过程和趋势,不仅要把握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与现实状态(形势),还要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要认识和把握好时代的主题。

那么在认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趋势、时代和形势之间在逻辑上又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可以说,三者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时代观处在一种承上启下的地位,它在无产阶级政党科学认识世界历史发展,认识世情、国情以及在正确制定战略策略的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人们对历史阶段的看法即旧时代观,第一,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总趋势的认识为基础的,对历史阶段的看法又是对社会发展总趋势认识的深化,时代认识是对发展趋势把握的具体化。人们只有认识了社会发展现阶段特点,明确了现阶段的主题,把握了趋势在现实阶段展开情况与实现的程度,才能更好地把握趋势,也才能实现认识趋势的目的,即指导实践。因此可以说,对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有待于用科学的时代观,用对时代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去丰富、发展。第二,把握时代也是认清形势的基础,人们只有在把握时代的基础上才能深刻地关注其新的现实发展,从根本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认识时代、把握世情还是人们认识国情的基础,因为国内的社会发展阶段是与世界历史阶段(时代)紧密相连的。世界是一个广泛联系的整体,整体与其部分(各国)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影响着各国历史进程。自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民族的历史日益演变为世界的历史,一国的发展就处于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广泛联系之中。15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历史进程迂迴曲折,社会主义不能离开世界文明而寻求自身孤立地发展。所以,我们只有把一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才能认识发展的性质,认识变化的背景;只有联系外部世界的发展来认识自身问题的性质、特点和趋势,才能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认识。

时代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阶段、大时期。时代本质上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又是认识的对象,存在着主观的形式。就是说,时代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人们认识的结果。人们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探索社会历史的发展,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那么应当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时代?什么是划分社会历史时代的科学标准呢?现有最简便最常见的划分时代标准是所谓编年史标准,就是以自然或社会的时间划限。例如以重大事件的发生与重要历史人物的出现为标志,把社会历史划分成不同的时代。此外,还有其他划分标准。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意识形态、文明类型、社会主体等种种标准。我们认为,以上有关划分时代的标准以及由此形成的时代理论对人们把握社会的时代及其变化均有一定的认识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观。历史唯物论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出发,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认为人类社会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产物,从而从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上深刻地说明了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原因和根据。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具体分析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把社会历史划分为不同的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从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出发,把时代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过程联系起来,着眼于综合分析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体现的阶级状况,这就为科学地划分历史时代,为无产阶级政党认识时代提供了指南。马克思生前曾用时代概念说明过许多问题,在其著作中对时代的内容也有多种表述,但其时代观是始终如一的,就是从经济社会形态去说明社会的历史发展和发展阶段,认为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划分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标准;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说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本质和特征,才能认识人类社会所面对的时代的主题,才能更好承担起阶级的历史使命。

值得指出的是,马克思把经济社会形态作为划分时代的根本标准并不否定其他的标准。实际上,马克思为说明人类早期历史的发展,就曾以主要生产工具的特征作为划分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如旧新石器时代、机器时代、电气时代,但是他们不同意把那些标准作为反映整体历史发展社会本质的标准。也就是说,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如技术经济形态认识社会的不同形态,但只有用经济社会形态才能说明时代发展的社会本质及其规律。

此外,马克思生前还曾以一个独立的阶级主体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准,这又如何解释呢?应当说,主体标准实际上与前面的经济社会形态标准不仅不相冲突,而且是以它为基础的,是它的一个展开和补充。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关系是阶级关系的基础。总之,在认识时代问题上,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标准并不排斥其他标准,而是以其他的标准作为补充。时代内容非常广泛,现实比理论更丰富、更具体、更复杂,我们要有更开放的时代观,这样,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适应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要求。(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邓小平是伟大的战略家。20世纪80年代,他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时刻关注世界风云变幻和历史起伏发展。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判断。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基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做出新的分析,并且明确指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从而把握了时代的新特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时代在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也要不断地发展,我们要研究新问题,形成新观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以更好地指导实践。

总之,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在实践中产生,是指导实践的理论武器;二是具有科学性,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阶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是对时代发展的正确反映;三是具有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的品格

2.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其特征

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历史经历了重大发展,时代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们仍处在大的历史过渡时代马克思恩格斯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列宁时代观的内涵之一是说明时代的“过渡性”。他认为时代过渡性的经济基础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标志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过渡性”的含义:一是指时代过渡的现实性,二是指时代过渡的长期性。

列宁逝世迄今已近一个世纪了,从世界历史的进程上看,我们的时代变化了、发展了,但时代过渡性这一基本方面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清晰,就是说我们时代仍然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仍处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阶段。这表现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虽然经历了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世界资本主义虽然又在经历着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或世界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占主导地位,而且该体系内部的基本矛盾非但没有消失而且在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新社会因素也在不断地增长。不仅如此,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也经历着历史性的飞跃,为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具体地讲,世界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变为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今天正经历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在世界上和平发展。

总之,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的长期共存仍然是21世纪初的国际关系一个基本现实,两种社会的长期共存与激烈竞争构成我们时代矛盾运动的基本内容,这个矛盾仍然是推动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仍然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基本态势和总趋势。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从此开始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伟大时代。然而,向社会主义过渡如同一切事物发展一样,也是波浪式的,也要经历飞跃和渐进不同的阶段。从总体上看,20世纪上半期是以资本主义危机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凯歌行进、“战争与革命”为特点而载入史册的。早在上世纪的转折关头,列宁就说明了这一时代阶段特征及其内在根据。他认为,垄断引起战争,战争引起革命。由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主义可以突破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列宁的预见是科学的,并为历史实践所证明。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以及90个民族殖民地国家宣告独立,15个国家先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都说明列宁关于时代理论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到了二战以后,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资本主义经过调整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发生曲折进入改革发展阶段,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则形成相持和共处的格局,从而战争与革命已经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及其相互关系中的主要内容。在新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对当今时代和时代主题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说明。

正是在时代主题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世界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做出了深刻剖析。20世纪8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对国际形势的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对世界战争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尤其是集中论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不断从实际出发,说明世界形势的变化,从而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代观。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中国要做的事情,归根到底是两件大事,一是和平问题,一是发展问题,这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指出了现在以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世界范围内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从而对当今世界主题做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不仅说明了当今时代主题的变化,也揭示了我们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阶段性特征。和平共处构成现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主要形式,寻求发展是两制斗争的主要手段。从1987年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了这一科学判断,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发展了当今时代的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