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不同版本
在我们深入认识这部著作及其译本前,有必要提一下这部作品的不同版本。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笑敢的《老子古今》是我认识这部著作的“圣经”。这部著作包括两册,收录了五个版本:竹简本,也被熟知为郭店版,1993年发现于湖北省,作于约公元前278年;马王堆汉墓的两篇文章于1973年在长沙附近被发现,可能作于公元前179到前169年间;项羽时代(公元前232到前202年间)的版本出版于唐朝;以及王弼和和河上公的版本。刘笑敢称前三个版本,也就是公元前的版本为古老版本,王弼和河上公的版本为现代版本。
作者在序言中提到五个版本,然后仔细地通过文本对比分析了版本中的主要分歧:一,文本的改善;二,文本的相同点;三,语言的相同点;四,语义的组织;五,重复词的省略;六,语言格式—节奏的平行性;七,强调概念;八,改变语序以凸显主思想。
然后作者就集中解释“道”,并提出了“人文自然”的概念。我绞尽脑汁想把这个概念翻译为西班牙语,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翻译。《老子》第一章明确写道:“道可道,非常(恒)道。”尽管这样,历史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很多人都企图解释这句话。我也着魔似的踏上这条路,并且突然想到,“人文自然”或可译为“Espontaneidad (naturalidad) civilizada [Civilized spontaneity(naturalness)]”或“Espontaneidad consiente [conscient spontaneity]”(www.xing528.com)
为什么这样翻译?刘笑敢表示,在《老子》中,“自然”的概念和“道”相似,而且“人文自然”的概念澄清了“道”不是什么。据他所说,这样可以避免使“道”成为大自然的同义词,将之误作野生原始世界或人类社会进化史上的原始社会或与文明相隔绝的状态;也可以避免把“无为”错误地解作完全的无所作为;避免把“道”当作原始的混乱,说明老子追求的是正面的价值。
如此以否定的形式来解释所有的“非道”,能帮助排除很多历史上所产生的偏见,并可以将“道”视为宇宙的根源和根据。根源,是因为万物生于此;根据,是因为通过无为而使万物有序。
刘笑敢这部分析《老子》的著作比对了五个版本,以逐章甚至逐句的解释进行分析,并附有很多参考文献和脚注。通过这样的对比,我才能分析《道德经》的不同可译性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