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含蓄-“含蓄”作为文本运动

含蓄-“含蓄”作为文本运动

时间:2024-04-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含蓄当然必须与运动有所相关,但若将文本的运动当作穿越时空的运动,则明显是谬见:文本的运动取决于它与其他形体发生关系的潜质,不管这个形体是人、文本还是观点。

含蓄-“含蓄”作为文本运动

二、“含蓄”作为文本运动

司空图《含蓄》一诗最为形象生动的是其关于运动的比喻,即其中的“风流”、“沉浮”、“悠悠”、“忽忽”、“聚散”。含蓄当然必须与运动有所相关,但若将文本的运动当作穿越时空的运动,则明显是谬见:文本的运动取决于它与其他形体发生关系(to enter into relations)的潜质,不管这个形体是人、文本还是观点。这些关系是可能的,因为一个文本不可能脱离与内在性平面中其他形体的联系而独立存在。的确,正是这些联系——比如和读者或阐释者之间的联系——确立了某一特定文本的“含义”(sense)。[9]这令人想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的断言:所有文本的终点(destination)都是读者。更准确地说,所有文本的“终点”都是“文本—接受综合体”(text-reception complex),也就是说,读者或阐释者的角色,先天地处于一系列否定“价值”关系之中。

通过暗示的表达,决定文本含义的并不是词语、句子、格律、甚或论点,而是其展开“运动”(movement)的性能,即它在“文本—接受综合体”之内、在所有形体都坐落其中的共同的“内在性平面”之中影响其他形体并被它们所影响的性能。[10]据德勒兹(Gilles Deleuze)所言,在内在性平面之中,一个文本“是由他所进入的运动与感受的配置”而得以“界定”的。[11]这种运动的性能让文本能够就三个独特指标而得到分析,即其强度(intensity)、趋势(tendency)与节律(rhythm)。[12]据德勒兹所说,这种分析要求:(www.xing528.com)

了解是否诸关系(以及哪些关系?)能直接相互组合,以便形成一种新的,更“扩展的”关系,或者,是否诸性能能直接相互组合,以便构成一种更“强化的”性能或力量。这不是利用或夺得的问题,而是社会性与共同性的问题。诸个体如何无限地相互组合以便形成更高级的个体?一个存在物如何才能在它的世界中取得另一个存在物,而又保留或尊重对方本身的诸关系和世界?[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