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癌的发病率、病因和诊断

胃癌的发病率、病因和诊断

时间:2024-04-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一章胃癌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是消化系最多发肿瘤。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腌制、熏、烤食品者胃癌的发病率高。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胃癌的诊断是防治的关键环节。早期胃癌发展至进展期胃癌,可历时可2年以上。不同部位的胃癌有其特殊表现。落细胞检查诊断胃癌的阳性率已达80%~96%。CA50胃癌敏感性38%,特异性可达85%。

胃癌的发病率、病因和诊断

第二十一章 胃癌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是消化系最多发肿瘤。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之首,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在消化系肿瘤死亡人数中占50%。

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地域环境饮食生活因素。中国、日本、俄罗斯、南非、智利和北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而北美、西欧、印度的发病率则较低。我国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的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长期食腌制、熏、烤食品者胃癌的发病率高。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较不吸烟者高50%。②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③与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有关。前者系指易发生癌变的疾病或状态,后者是指较易转变成癌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胃癌的癌前病变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残胃炎,这些病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长期慢性炎症过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非典型增生。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根据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中有75%~80%的病人有可能发展成胃癌。④与遗传因素有关。胃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有胃癌家族史者的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遗传素质使易感者对致癌物质更敏感。

胃癌的诊断是防治的关键环节。胃癌早期并无典型表现,人群普查不易广泛实施,临床医师须提高警惕,对癌前疾病患者监测与随访是有效早诊的措施,合理选定检查方法,尽快做出病理诊断,内镜是早期确诊最为有效的办法。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早期无消化道症状者可占1/4,部分病人可有上腹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症状无特异性。常误认为胃炎或其他胃良性疾病,特别是对症治疗也可暂时症状缓解,容量漏诊。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阳性体征,腹部检查无任何异常发现,所以体检对早期诊断没有帮助,依赖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发现,但这些检查阴性时尚难完全排除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发展至进展期胃癌,可历时可2年以上。进展期胃癌一般胃部症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饱胀、厌食、恶心、呕吐、黑便、消瘦等较明显的症状。不同部位的胃癌有其特殊表现。贲门部癌出现剑突下或胸骨后隐痛、不适感,进食时加重,可有进食梗阻感,并渐进加重,并出现吞咽困难、呕吐。胃窦癌上腹痛出现早,程度轻重不一,如近幽门部或幽门管癌由于肿瘤压迫出现幽门梗阻的表现。胃底、胃体及大弯侧癌至进展期出现症状有以黑便、呕血为首发症状者。

晚期胃癌体检时上腹可有上腹压痛或触及肿块,压痛往往较弥散,定位不明确,少数患者压痛明显,并伴有肌紧张、反跳痛。腹膜种植可产生腹水。侵至胰腺,特别是胰头侵犯及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转移压迫胆总管,出现梗阻性黄疸。盆腔种植时直肠前凹扪及肿块等。晚期胃癌病人还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乏力、浮肿、贫血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小肠结肠与肠系膜转移可发生肠梗阻,出现肠型、蠕动波。淋巴结远处转移可发现左锁骨或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二)辅助检查

1.常规检验对于早诊与确诊是不重要的,血常规中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大便潜血以及尿检有无异常发现,对了解病情状况与决定治疗方案,有参考意义。

2.微量胃液采取检查可采取2ml胃液,测潜血、pH、游离酸、胃液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及SIgA。当出现潜血(+)、pH升高、无游离酸、LDH活性升高、SIgA升高(正常30.6±37.1μg/ml)中任何一项时,有临床意义。

3.胃脱落细胞检查由于方法改进,诊断技术的提高,胃脱检查是诊断胃癌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操作简单,阳性率高,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落细胞检查诊断胃癌的阳性率已达80%~96%。但它不能确定病变的部位,所以应与X线、胃镜等检查相结合应用。

4.胃黏膜活组织检查胃黏膜的活检主要通过纤维胃镜取组织检查进行。胃组织活检的诊断正确率很高,误诊主要由于没有活检到肿瘤组织,可反复多次取组织活检,也适应于可疑病例的定期复查。有时由于胃活检取组织小,无法鉴别诊断。

5.CT检查早期胃癌局限增厚超过5mm时可以发现,当超过1cm时能清楚显示。CT可观察胃壁分3层结构,相当黏膜层,黏膜下层与肌肉浆膜层。胃腔内肿块不规则,出现凹陷区显示溃疡形成,向胃壁浸润,显示第三层模糊不清,消失提示已侵到浆膜外。CT判断淋巴结与脏器转移有一定价值,5mm以上至1cm有半数可以发现,大于1cm者多数可以显示,淋巴结总检出率可达80%以上。

6.X线检查是胃癌主要的检查方法,X线钡剂检查在胃癌的定性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定位诊断价值超过纤维胃镜,是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方法。它的主要缺点是对小于lcm的病灶容易漏诊,对早期浅表性肿瘤诊断困难。

7.胃镜检查胃镜经历多年的发展,从硬管、半可屈式、纤维胃镜,直到现今广泛使用的电子胃镜、超声胃镜。胃镜的发明和发展对胃黏膜病变和胃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具有极大的意义。电子胃镜图像清晰,色泽逼真,可分辨细小变化,直视胃黏膜病变并采取活组织,可以准确得出最后病理诊断,准确直视下采取活检常可发现小于0.5cm微小癌灶。是在胃癌诊断中任何检查方法不可取代的。胃镜的定性价值极大,但定位价值欠佳,而X线钡剂检查定位诊断非常可靠,两者结合方可获得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8.免疫学检查肿瘤相关抗原中癌胚抗原(CEA)胃癌组织含量高,血清与胃液中均高,胃癌前疾病时也可升高。CAl9.9在多种消化系癌时升高,胰腺癌时最突出,胃癌时阳性率30%~40%。升高可预示转移、复发,治疗有效时降低,可观测预后。CA50胃癌敏感性38%,特异性可达85%。CAl25升高指示可有浆膜或腹膜侵犯。AFP升高,常有肝转移等。

二、病理分类及临床分期

1.大体分型

(1)早期胃癌:有隆起型、平坦型和溃疡型。

(2)中晚期胃癌:有息肉样癌、溃疡型癌、溃疡浸润型癌、弥漫浸润型癌。

2.组织学分类①乳头状腺癌。②管状腺癌。③低分化腺癌。④黏液腺癌。⑤印戒细胞癌。特殊类型胃癌主要有腺鳞癌、鳞状细胞癌、类癌、未分化癌等。

3.临床分期

TNM国际分期(UICC,2002)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上皮内癌未浸润固有膜

T1肿瘤侵及固有膜或黏膜下层

T2肿瘤侵及肌层或浆膜下层“

T2a肿瘤侵及肌层

T2b肿瘤侵及浆膜下层

T3肿瘤穿透浆膜(脏层腹膜),未侵及邻近结构T4肿瘤侵及邻近结构

N区域淋巴结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2有7~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N3大于15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注:X不论切除及检查的淋巴结总数,若所有的淋巴结都没有转移定为pN0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三、胃癌的治疗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手术治疗仍是首选方法。对中晚期胃癌,积极辅以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胃癌的综合治疗包括局部与全身两方面。局部治疗以手术为主,可协同术前、术中、术后化疗、放疗,置管介入化疗,腹腔化疗,经内镜介入治疗包括局部癌灶注药、微波、激光(热效应及光效应即光动力治疗)等,全身治疗包括全身化疗、生物反应调节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医药治疗包括气功及心理治疗等。

根治性手术:按癌肿部位整块切除胃的全部或大部,以及大、小网膜和局域淋巴结,并重建消化道。切除端应距癌肿边缘5cm以上。若癌肿范围较大或已穿透浆膜并侵及周围脏器时,可采用胃癌扩大根治术或联合脏器(包括胰体、尾及脾在内)切除。

Ⅰ期与Ⅱ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的各型早期胃癌及未及浆膜层的中期胃癌,可行R1式手术(完全切除N1站淋巴结)。Ⅰ、Ⅱ期胃癌已出现N1淋巴结转移的应行R2式手术(完全切除N1、N2站淋巴结)。Ⅲ期胃癌浸出浆膜面伴N2淋巴结转移及N2、N3淋巴结转移者可行扩大R2+或R3式手术(完全切除N1、N2、N3淋巴结)。Ⅳ期胃癌当侵犯周围脏器(胰腺、横结肠、肝脏)伴有N3淋巴结转移估计可以切除者,行R3加被侵脏器联合切除术。

姑息切除术:因全身状况如心、肺、肝、肾等脏器严重合并症或局部情况较晚,不能行根治切除时,也应争取对原发灶做姑息切除,努力减少癌负荷量以利综合治疗。姑息性手术可分为姑息性胃切除术胃肠吻合术、空肠造口术等。

短路手术:晚期胃癌合并幽门梗阻或贲门梗阻病灶广泛浸润不能切除时,为解决其消化道梗阻,可行改道手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证进食维持营养。手术方法有胃空肠吻合术、食管空肠吻合术等。

掌握好手术前、中、后的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手术不能彻底切除,残存亚临床癌灶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恶性度高是手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行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必要的。对不能手术(包括探查术、术后复发)晚期患者,应针对患者状况、癌的转移扩散情况,肿瘤生物学行为,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采用综合治疗,目的是提高近期有效率,延长有效缓解期,改善生活质量(QOL),包括缓解症状,增进食欲,提高体重与改进体力状况(PS),努力延长生存期。

晚期胃癌腹膜种植转移,产生腹水,腹腔注入抗癌药局部浓度大于血浆浓度达20倍以上,因之全身反应轻,局部抗癌作用强,可于手术时保留插管或腹腔穿刺注药,可以2~3种联合用药。抗癌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起杀伤作用,同时使腹膜肥厚,粘连抑制腹水产生,但可发生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的并发症。

胃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在综合治疗中作为补救措施有一定价值,尤其是中晚期胃癌。为提高手术切除率可行术前放疗,术中放疗可控制不能切除癌灶或残留亚临床癌灶,姑息切除术后局限癌灶或局限残留淋巴结转移灶也可放射治疗。术前放疗在术前2~3周施行,总量DT3500~4000cGY术中放疗可根据术中所见定位,采用电子线对准病灶与周围淋巴结,一次照射3000cGy。术后放疗在术后3周开始,可在术中做标记,采用高能射线,总剂量DT5000~6000cGY。对如复发胃癌及淋巴结转移者,也可采用放疗。(www.xing528.com)

常用联合化疗方案

1.FUP方案

2.PTX+DDP+5-Fu方案

3.FOLFOX4方案

4.XELOX方案

5.IF方案:

6.IC方案

7.LV5Fu2-CPT-11方案

8.DCF方案

(吴志敏 李 红 於建鹏)

四、胃癌的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从精神方面给患者进行安慰、支持和鼓励,缓解病人的焦虑与恐惧护士要主动与病人交谈,向病人解释胃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鼓励病人表达自身感受和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并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同时给患者提供抗肿瘤方面的知识宣教,用科学的知识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以正常的心理配合诊疗。此外,护士还应鼓励家属和朋友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患者面对饮食的改变,虽然术前已给予相应的心理准备,患者仍可能出现适应不良的状况。这时要给予患者相应的自我照顾的指导,并且鼓励患者将不适等心理感觉表达出来,以减轻心理负担。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帮助患者获得家庭其他成员的理解和帮助。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可以组织患者座谈,请其他同病种并且已经度过适应不良阶段的患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心理调适。

(二)饮食与营养护理

因为进食因年龄、性别、术前的饮食习惯、术前的病情等状况而不同,不可一概而论,护士可协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摸索进食的规律,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胃癌病人,尤其伴有梗阻和出血者,术前常由于食欲减退、摄入不足、消耗增加和恶心、呕吐而导致营养状况欠佳。术前如未出现出血和梗阻症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对不能进食者,应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补充足够的热氮量,必要时输血浆或全血,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

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拔除胃管,一般3~4天拔胃管后当日可少量饮水或米汤;第2日进半量流质饮食,每次50~80ml;第3日进全量流质,每次100~150ml,以蛋汤、菜汤藕粉为宜;若进食后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第4日可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第10~14日可进软食。少食产气食物,忌生、冷、硬声刺激性食物。注意少量多餐,开始时每日5~6餐,以后逐渐减少进餐次数并增加每次进餐量,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全胃切除术后,肠管代胃容量较小,开始全流质饮食时宜少量、清淡;每次饮食后需观察病人有无腹部不适。

(三)术前护理

(1)胃癌患者如有贫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术前应予以矫正,补充血浆或全血及必要的静脉营养,以提高手术耐受力,促进术后康复。术前戒烟,有基础肺病的要做呼吸道准备,应用必要的抗生素,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训练。

(2)术前3天予以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如甲硝唑、庆大霉素等口服做肠道准备。术前晚灌肠排便以利于术后肠功能恢复。手术日晨放置胃管,保持胃的空虚,防止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呕吐、误吸。便于术中操作和术后防止腹胀。术前l天禁食、洗胃以保持胃内空虚,便于手术。

(3)有幽门梗阻者,术前3天每晚用温3%浓盐水洗胃,清除胃内容物,减轻胃黏膜水肿。严重幽门梗阻者术前1~3天进行持续胃肠减压及用浓盐水洗胃,使胃水肿减轻,便于手术吻合口愈合。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胃肠内压力,有利于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4)溃疡合并出血者,术前应给予输血输液,穿孔者应禁食补液,胃肠减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生命体征、末梢循环、尿量。若休克发生,在积极抗休克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四)术后护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术后3h每半小时监测1次,以后改为每小时1次,至术后1~3天生命体征平稳,可遵医嘱停止监测。

2.术后去枕平卧位6h,头偏向一侧。全麻清醒后给予半卧位,保持腹肌松弛,有利于伤口愈合,利于呼吸和引流。如果一般状况好,术后第一天可以站立于床边活动,每天2~3次,每次5~10min;其他时间床上主动或被动活动,防止产生深静脉血栓,之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和强度渐增。早期活动可增强肠蠕动、预防术后肠粘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正确记录24h出入量,为合理输液提供依据。因胃肠减压期间引流出大量含有各种电解质,如钾、钠、氯、碳酸盐等的胃肠液,加之病人禁食,易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和营养缺乏。因此,术后需及时输液补充病人所需的水、电解质和营养素,必要时输血清蛋白或全血,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切口的愈合。

4.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目的是及时引流腹腔内的渗血、渗液,避免腹腔内液体积聚致继疫感染和脓肿形成。妥善固定,定时挤压,保持通畅;搬运患者时夹闭管道,防止发生反流和逆行感染;定时换引流瓶或袋;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腹腔引流情况。一般情况下,腹腔引流液逐日减少和变清。若术后数日腹腔引流量仍不减、伴有黄绿色胆汁或呈脓性、带臭味,伴腹痛,体温再次上升,应警惕发生吻合口瘘的可能,须及时处理。

5.胃管护理

(1)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胃肠内压力,有利于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2)胃肠减压期间,妥善固定和防止滑脱,避免胃管因受压、扭曲、折叠而引流不畅。若胃管被堵塞,可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胃管。用注射器抽吸时不宜用力过大,以免负压太大使胃黏膜吸附于胃管孔上引起损伤。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胃液的颜色呈五色透明,混有胆汁时为黄绿色或草绿色。若胃管引流通畅而引流胃液量逐渐减少,则是胃肠蠕动恢复的标志。由于术中残余或缝合创面少量渗血,术后24h内可从胃管内流出少量暗红色血液,一般24h内可自行终止。如果从胃肠减压中吸出大量鲜红色血液,甚至呕血或黑便,出现脉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则提示活动出血,需作处理。

6.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术中放置空肠喂养管的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早期经喂养管输注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病人的全身营养状况、维护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和肠吻合口的愈合等都有益处。应根据病人的个体状况,合理制定营养支持方案。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妥善固定喂养管,防止滑脱、移动、扭曲和受压;保持喂养管的通畅,防止营养液沉积堵塞导管,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0~30ml冲管,输液过程中每4h冲管1次。

(2)控制输入营养液的温度、浓度和速度:营养液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温度偏低会刺激肠道引起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温度过高则可灼伤肠道黏膜,甚至可引起溃疡或出血;营养液浓度过高易诱发倾倒综合征。

(五)常见术后并发症护理

1.术后出血包括胃或腹腔内出血。

(1)禁食和胃肠减压:指导病人禁食。维持适当的胃肠减压的负压,避免负压过大损伤胃黏膜。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量和颜色。胃手术后24h内可有少量暗红色或咖啡色液体从胃管引出,一般不超过100~300ml,以后胃液逐渐转清。若术后短期内从胃管引流出大量鲜红色血液,持续不止,应警惕有术后出血,需及时处理。

(2)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神志和体温的变化。

(3)观察腹腔引流液:观察和记录腹腔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若术后持续从腹腔流管引出大量新鲜血性液体,应怀疑有腹腔内出血,须即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4)止血和输血:若病人术后发生胃出血,应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和输新鲜血等,或用冰生理盐水洗胃。若经非手术疗法不能有效止血或出血量大于500ml/h时,应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并做好相应的术后护理。

2.感染

(1)做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前良好的胃肠道和呼吸道准备,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术前戒烟,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训练。

(2)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减少口腔内细菌的生长繁殖。

(3)全麻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发生误吸。麻醉清醒后若血压稳定取低半卧位,以利于腹腔渗出液积聚于盆腔,一旦感染,便于引流。

(4)妥善固定引流管,病人卧床时引流管固定于床旁,起床时固定于上身衣服;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过短则易在病人活动时脱出,过长则易扭曲。确保有效的负压吸引,防止引流管被血细胞凝集块堵塞;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和折叠。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若术后数日腹腔引流液变混浊并带有异味,同时伴有腹痛和体温下降后又上升,应疑为腹腔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防止感染。鼓励病人定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预防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等肺部并发症。术后早期协助病人行肢体的伸屈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吻合口漏或残端破裂多发生在术后5~7天。发生较早的吻合口破裂有明显的腹膜炎征象,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修补;如发生较晚,多易形成局部脓肿或外瘘,应给予引流、胃肠减压和积极支持疗法;若经久不愈,需行再次手术。

预防措施:术前对有幽门梗阻的病人,在禁食的基础上,术前3天起每晚用温生理盐水洗胃,以减轻胃黏膜的水肿,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减少吻合口漏或残端破裂的几率。术前3天给病人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必要时清洁肠道,做好肠道准备。术后维持有效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道内积液、积气,减轻胃肠内压力,有利于术后胃肠吻合口愈合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术后数日腹腔引流量仍不减、伴有黄绿色胆汁或呈脓性、带臭味,伴腹痛,体温再次上升,应警惕发生吻合口瘘的可能。

吻合口漏或残端破裂的病人,病情重,恢复慢,反复感染消耗大,对营养支持要求高,应遵医嘱给予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做好肠内、外营养支持及相关护理,以促进愈合。且要合理应用抗菌药。

4.消化道梗阻包括胃肠吻合口梗阻、吻合口输入段梗阻、输出段梗阻。其共同症状是大量呕吐及不能进食。钡餐检查可确认梗阻部位,需立即禁食、胃肠减压,观察病情,如不能好转,需手术治疗。需要与胃吻合口的排空障碍鉴别,后者不属于机械性梗阻,钡餐检查无梗阻表现,但临床上较为常见,在术后7~10天发生。表现为已服流质饮食良好的患者进食突然发生呕吐,经进食后一般3~4天可自愈。严重者呕吐频繁,可持续20~30天,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等,切忌再次手术。

护理时应根据医嘱予以:①禁食、胃肠减压,记录出入水量。②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③对因残胃蠕动无力所致的胃排空障碍病人,应用促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等。加强对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缓解其术后因长时间不能正常进食所致的焦虑不安,甚或抑郁。④若经非手术处理,梗阻症状仍不能缓解,应做好手术处理的各项准备。

5.倾倒综合征表现为进食后10~20min,出现剑突下不适、心悸、乏力、出汗、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虚脱,常伴肠鸣和腹泻。多数患者会在术后半年到1年自愈。

(1)对早期倾倒综合征者处理主要指导病人通过饮食加以调整,包括少食多餐,避免过甜、过咸、过浓的流质饮食;宜进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餐时限制饮水喝汤;进餐后平卧10~20min。多数病人经调整饮食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到1年内能逐渐自愈;极少数症状严重而持久的病人需手术治疗。

(2)对晚期倾倒综合征,出现症状时稍进饮食,尤其是糖类即可缓解。饮食中减少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蛋白质比例,少量多餐可防止其发生。

(3)营养相关问题:指导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饮食调节,食用高蛋白、低脂食物,补充铁剂与足量维生素。

(韩腊娥 芦 兰 周金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